一种u型鱼丸蒸煮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503967阅读:380来源:国知局
一种u型鱼丸蒸煮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U型鱼丸蒸煮装置,包括气泵、前水槽、弧形槽、后水槽和第一传送带,所述弧形槽分别与并排布置的所述前水槽和所述后水槽连接构成U型结构,所述后水槽的另一端还与所述气泵连接,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工作段位于所述前水槽的内部。本实用新型将传统直线型的蒸煮装置设计为U型蒸煮装置,大大减小了设备的体积,减小了设备的占地面积,降低了设备成本,通过在前水槽中加入传送带,保证了鱼丸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专利说明】 一种U型鱼丸蒸煮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食品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型鱼丸蒸煮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现有传统的鱼丸蒸煮装置通常设计为无盖水槽和有盖水槽两部分构成的直线型水槽。为接收经鱼丸成型机成型的鱼丸,故前一段水槽未设计盖子,后一段因鱼丸凝胶需要80°C?90°C的高温,设置了箱盖以便保温。落入前一段水槽的鱼丸通过鱼丸蒸煮装置顶端的气泵鼓气推动水流带动鱼丸进入后一段的蒸煮箱进行热凝胶,可通过调节气泵气流的大小,控制鱼丸在整个鱼丸蒸煮装置中的蒸煮时间,蒸煮后的鱼丸进入后一道冷却装置中。
[0003]现有传统的鱼丸蒸煮装置因前一段的接收水槽和后一段的蒸煮箱设计为直线型,故体积大,安装在厂房里占用场地面积大,增加固定资产投资;另外,通过气泵鼓动水流带动鱼丸传送,会因不同鱼丸受力不均匀,鱼丸传送速度不一致,鱼丸停留在蒸煮箱内的时间不同,即热凝胶的时间不同,导致鱼丸的品质差异性较大。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U型鱼丸蒸煮装置,它能够减小设备的体积,同时提闻鱼丸广品品质的稳定性。
[000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U型鱼丸蒸煮装置,包括气泵、前水槽、弧形槽、后水槽和第一传送带,所述弧形槽分别与并排布置的所述前水槽和所述后水槽连接构成U型结构,所述后水槽的另一端还与所述气泵连接,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工作段位于所述前水槽的内部。
[0007]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鱼丸接收水槽和第二传送带,所述鱼丸接收水槽与所述前水槽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下方边界处,另一端和冷却装置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设置有复数个齿叶,所述齿叶的高度要至少大于鱼丸的半径。
[0008]进一步地,该装置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为中空的封闭式通道结构,并架设于所述前水槽的上方,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非工作段穿设于所述支架内。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外侧面均匀且间隔设置有复数个拨片。
[0010]进一步地,所述前水槽中设有一温控装置。
[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将直线型的蒸煮装置设计为U型蒸煮装置,大大缩小了设备的体积,减小了设备的占地面积,能够降低固定资产的投资;通过在前水槽中加入传送带,通过拨片带动鱼丸的传动,不同鱼丸在前水槽中传送速度可保持一致,即热凝胶时间相同,保证鱼丸产品品质的稳定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00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U型鱼丸蒸煮装置,包括气泵1、前水槽22、弧形槽23、后水槽21和第一传送带4,所述弧形槽23分别与并排布置的所述前水槽22和所述后水槽21连接构成U型结构,所述后水槽21的另一端还与所述气泵I连接,所述第一传送带4的工作段位于所述前水槽22的内部,所述第一传送带4的外侧面均匀且间隔设置有复数个拨片41,用于带动鱼丸均匀的传送。
[0017]该装置还包括支架3、鱼丸接收水槽5和第二传送带6,所述鱼丸接收水槽5与所述前水槽22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传送带6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4的下方边界处,另一端和冷却装置7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6设置有复数个齿叶61,所述齿叶61的高度要至少大于鱼丸的半径;所述支架3为中空的封闭式通道结构,并架设于所述前水槽22的上方,所述第一传送带4的非工作段穿设于所述支架3内,这样设置可使传送带不外露以增加安全性。
[0018]所述前水槽22中设有一温控装置,可以控制水槽内水温在80°C?90°C范围内。
[0019]一种U鱼丸蒸煮装置的工作过程如下:
[0020]将所述后水槽21、弧形槽23和所述前水槽22设计成U型结构,U型结构的所述后水槽21和所述前水槽22完全贴合,即在蒸煮槽中添加一个金属挡板,设于所述后水槽21和所述前水槽22的交界处。所述弧形槽23将所述后水槽21与所述前水槽22连接起来,鱼丸通过所述弧形槽23从所述后水槽21进入所述前水槽22。所述金属挡板隔开的蒸煮槽的前水槽22加盖,后水槽21和弧形槽23不加盖,整个水槽内的水温为80°C?90°C之间。
[0021]鱼丸从鱼丸成型机掉落到所述后水槽21里,所述弧形槽23分别与并排布置的所述前水槽22和所述后水槽21连接构成U型结构,所述后水槽21的另一端还与所述气泵I连接,通过所述气泵I鼓气推动水流带动鱼丸通过所述弧形槽23进入所述前水槽22,鱼丸浮在水面上,位于所述前水槽22下方的所述拨片41向下,紧挨着水面,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第一传送带4在不停的循环转动,通过所述第一传动带4的拨片41推动浮在水面的鱼丸传送,鱼丸接收水槽5与所述前水槽22相连,再通过第二传送带6连接所述前水槽22和冷却装置7,然后使鱼丸进入后一道所述冷却装置7中,其中各个传送带通过电机来驱动进行传动。
[0022]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U型鱼丸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泵、前水槽、弧形槽、后水槽和第一传送带,所述弧形槽分别与并排布置的所述前水槽和所述后水槽连接构成U型结构,所述后水槽的另一端还与所述气泵连接,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工作段位于所述前水槽的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鱼丸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鱼丸接收水槽和第二传送带,所述鱼丸接收水槽与所述前水槽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第二传送带的一端位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下方边界处,另一端和冷却装置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设置有复数个齿叶,所述齿叶的高度要至少大于鱼丸的半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鱼丸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架,所述支架为中空的封闭式通道结构,并架设于所述前水槽的上方,所述第一传送带的非工作段穿设于所述支架内。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鱼丸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传送带的外侧面均匀且间隔设置有复数个拨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U型鱼丸蒸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水槽中设有一温控装置。
【文档编号】A23L1/01GK204157590SQ201420534245
【公开日】2015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7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7日
【发明者】林春强, 张文军, 邓立青 申请人:福建坤兴海洋生物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