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酶解型分离蛋白的二次加热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0582阅读:39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豆分离蛋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酶解型分离蛋白的二次加热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分离蛋白加工工艺生产所得到的分离蛋白产品并不具有在水中速溶的特性,更不具备在高温水中速溶。为改善这一使用瓶颈,分离蛋白生产厂家一般都采用酶解工艺进行改善。

分离是分离蛋白生产中的关键工序,直接影响到蛋白的得率和最终产品质量。分离过程一般分为3个工序,即豆渣和蛋白液分离、蛋白液中凝乳和乳清的分离以及水洗液中凝乳和水洗乳清的分离。现有的酶解蛋白工艺:凝乳中和后进行加温,按照工艺要求加入酶制剂,后进入反应釜进行充分酶解;酶解完成后再经闪蒸杀菌、喷雾干燥得到酶解型分离蛋白。但此方法生产的分离蛋白在使用过程中溶解速度慢,特别是在高温度情况下溶解时容易抱团形成死疙瘩,需长时间进行搅拌,影响使用效果,达不到终端客户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酶解型分离蛋白的二次加热系统,利用高温蒸汽进行二次酶解加热,最终得到在高温水中速溶性好的分离蛋白产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酶解型分离蛋白的二次加热系统,包括中和罐、A酶解箱和闪蒸罐,中和罐与A酶解箱通过管道连接,该管道上设置有酶制剂加入口和第一蒸汽入口,所述A酶解箱与闪蒸罐之间增设一B酶解箱,A酶解箱与B酶解箱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蒸汽入口,B酶解箱与闪蒸罐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蒸汽入口。

进一步,所述中和罐内的物料通过转子泵打入A酶解箱中,A酶解箱中的物料通过转子泵打入B酶解箱中。

进一步,所述B酶解箱中的物料通过加压泵打入闪蒸罐中。

进一步,所述第一蒸汽入口、第二蒸汽入口和第三蒸汽入口处均设有流量调节阀,用于调节通入的蒸汽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凝乳在中和罐内中和后,进入A酶解箱进行充分酶解,酶解后的物料再进入B酶解箱进行二次酶解加热,然后再进入闪蒸杀菌、喷雾干燥等工序,得到的二次加热后的酶解型分离蛋白,降低了NSI值,使得该蛋白产品能够易溶于高温水中,可大量应用于固体冲调饮料生产中,扩大了产品的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框图。

图中:1-中和罐,2、7-转子泵,3-酶制剂入口,4-第一蒸汽入口,5-调节阀,6-A酶解箱,8-第二蒸汽入口,9-B酶解箱,10-加压泵,11-第三蒸汽入口,12-闪蒸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所示:一种酶解型分离蛋白的二次加热系统,包括中和罐1、A酶解箱6和闪蒸罐12,中和罐1与A酶解箱6通过管道连接,该管道上设置有酶制剂加入口3和第一蒸汽入口4,所述A酶解箱6与闪蒸罐12之间增设一B酶解箱9,A酶解箱6与B酶解箱9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二蒸汽入口8,B酶解箱9与闪蒸罐12之间的管道上设置有第三蒸汽入口11。

所述中和罐1内的物料通过转子泵2打入A酶解箱6中,A酶解箱6中的物料通过转子泵7打入B酶解箱9中。

所述B酶解箱9中的物料通过加压泵10打入闪蒸罐12中。

所述第一蒸汽入口4、第二蒸汽入口8和第三蒸汽入口11处均设有调节阀5,用于调节通入的蒸汽流量。

凝乳在中和罐1中和后,通过转子泵2把混合物料打入A酶解箱6中,在中和罐1连通A酶解箱6的管道上从第一蒸汽入口4通入50℃的低温热蒸汽进行加温,再按照工艺要求从酶制剂入口3加入酶制剂,然后进入A酶解箱6中进行充分酶解,酶解时间为60min。然后再通过转子泵7把物料打入B酶解箱9中,通过第二蒸汽入口8通入80℃的蒸汽进行二次加温酶解,酶解反应时间为80min。最后再经高压泵10打入闪蒸罐12,并通过第三蒸汽入口11通入150℃的高温蒸汽进行闪蒸杀菌,再通过喷雾干燥得到易溶于高温水的酶解型分离蛋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