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猕猴桃苦荞复合茶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35524阅读:52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食品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猕猴桃苦荞复合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猕猴桃(actinidiachinensisplanch),也称狐狸桃、藤梨、奇异果、麻藤果等,因其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尤其是维生素c、维生素a叶酸的含量较高,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十倍左右,被誉为“维生素c之王”。但是,猕猴桃鲜果成熟后不易保存,限制了其应用范围。

苦荞学名鞑靼荞麦(f.tataricum),其含有丰富的黄酮类物质、纤维素、微量元素、氨基酸及叶绿素等营养物质,被誉为“五谷之王”。传统中医认为:苦荞麦性味苦、平、寒,有益气力,续精神,利耳目,有降气宽肠健胃的作用。现代临床医学观察表明,苦荞麦及其制品具有降血糖、高血脂,增强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对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中风等病人都有辅助治疗作用。目前,市场上对苦荞的利用以苦荞茶颇受消费者青睐,但由于其形式过于单一,限制了其进一步的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猕猴桃苦荞复合茶的制备方法,其制备过程简单,易操作,耗费时间短。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猕猴桃苦荞复合茶,其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最大限度的保留了猕猴桃和苦荞的营养价值和风味,并且该猕猴桃苦荞复合茶直接冲泡,饮用方便。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猕猴桃苦荞复合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将猕猴桃和苦荞分别进行预处理。

将经过预处理的猕猴桃和苦荞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

对混合物进行制粒得到混合颗粒。

对混合颗粒进行烘干。

一种猕猴桃苦荞复合茶,其上述的猕猴桃苦荞复合茶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猕猴桃苦荞复合茶及其制备方法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的猕猴桃苦荞复合茶的制备方法过程简单,易操作,耗费时间短。制备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剂,从而使制备的猕猴桃苦荞复合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猕猴桃和苦荞的营养价值以及风味,并且该猕猴桃苦荞复合茶直接冲泡,方面饮用。不仅如此,本发明将猕猴桃和苦荞进行跨界结合,开发出新的产品,扩大了猕猴桃和苦荞的应用范围,为食品开发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猕猴桃苦荞复合茶及其制备方法进行具体说明。

一种猕猴桃苦荞复合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

将猕猴桃和苦荞分别进行预处理。

将经过预处理的猕猴桃和苦荞进行混合得到混合物。

对混合物进行制粒得到混合颗粒。

对混合颗粒进行烘干。

优选地,猕猴桃的预处理包括:将成熟的猕猴桃脱皮后切丁,丁状猕猴桃经热水漂烫后破碎制浆,然后过滤除去未破碎的桃芯。

优选地,热水温度为85-95℃,漂烫时间为5-10min。

优选地,制浆过程中制浆机的转速为300-400rpm,制浆时间持续8-15min,制浆完成后用30-40目的不锈钢滤网对制得的猕猴桃浆进行过滤。

先将猕猴桃切丁,有利于提高制浆过程的效率,同时,充分制浆提高猕猴桃的利用率。用热水对猕猴桃进行漂烫,有利于除去猕猴桃的涩味,改善成品的口感。应当控制热水的温度和漂烫时间,温度过高或时间太长会导致猕猴桃在热水中熟烂成浆,造成原料浪费,温度过低或时间过短则达不到除去猕猴桃涩味的效果,影响成品的口感。

优选地,苦荞的预处理包括:将苦荞磨粉后过50-70目筛,得到苦荞粉。

优选地,上述混合物中按重量计:含猕猴桃20%-40%,含苦荞60%-80%。

将猕猴桃制浆后再与苦荞粉进行混合,能够提高二者的混合效率,同时充分混合有利于提高成粒的稳定性。

优选地,混合颗粒的粒径为1.5-2.5mm。

应当对混合颗粒的粒径进行控制,粒径过小,成品容易成渣,影响口感,粒径过大,颗粒中的有效成分溶出速率慢。

优选地,采用由低到高的梯度温度对混合颗粒进行烘干。

优选地,对混合颗粒烘干至含水量为8%-10%。

优选地,采用梯度温度对混合颗粒进行烘干包括:95-105℃下热烘7-9min;110-115℃下热烘5-7min;120-125℃下热烘5-7min。

采用由低到高的梯度温度对混合颗粒进行烘干,一方面有利于提高烘干效果,另一方面,刚形成的混合颗粒直接暴露在过高的温度下,将导致颗粒的破裂,从而影响成品的外观。

优选地,对混合颗粒进行烘干后,再对其进行烘炒后得到最终成品。

优选地,烘炒所用的温度为140℃-150℃,烘炒时间为30min-40min。

烘炒过程有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通过高温烘炒,增加成品的香味,二是通过高温杀菌。烘炒过程温度过低或时间过短,将达不到提香以及杀菌的作用,但是温度过高或时间过长,会导致原材料被炒糊,从而影响口感,同时导致部分营养物质在高温下分解。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猕猴桃苦荞复合茶,其上述的猕猴桃苦荞复合茶的制备方法制备而成。制备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添加剂,从而使制得的猕猴桃苦荞复合茶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猕猴桃和苦荞的营养价值以及风味,并且该猕猴桃苦荞复合茶直接冲泡,方面饮用。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特征和性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猕猴桃苦荞复合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成熟的猕猴桃,脱皮后放入切丁机中切丁得到猕猴桃丁,设置切丁机,使猕猴桃丁的大小约为0.5mm*0.5mm。

s2:将猕猴桃丁放入87℃的热水中漂烫7min后捞出。

s3:将经漂烫后的猕猴桃丁放入制浆机,调节制浆机转速为380rpm,持续12min后得到浆液,浆液用30目的不锈钢过滤网过滤后取滤液备用。

s4:取干燥的苦荞磨粉,过50目筛得苦荞粉被备用。

s5:按质量比1:3称取上述滤液与苦荞粉,混合均匀后放入制粒机中制粒得到混合颗粒,并调节制粒机,使混合颗粒的粒径为1.8mm。

s6:将混合颗烘干至含水量为10%。具体地,将混合颗粒均匀铺在烘干机网带上,98℃下热烘8min;113℃下热烘6min;121℃下热烘6min,得到猕猴桃苦荞复合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猕猴桃苦荞复合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成熟的猕猴桃,脱皮后放入切丁机中切丁得到猕猴桃丁,设置切丁机,使猕猴桃丁的大小约为0.5mm*0.5mm。

s2:将猕猴桃丁放入95℃的热水中漂烫5min后捞出。

s3:将经漂烫后的猕猴桃丁放入制浆机,调节制浆机转速为400rpm,持续8min后得到浆液,浆液用30目的不锈钢过滤网过滤后取滤液备用。

s4:取干燥的苦荞磨粉,过50目筛得苦荞粉被备用。

s5:按质量比1:4称取上述滤液与苦荞粉,混合均匀后放入制粒机中制粒得到混合颗粒,并调节制粒机,使混合颗粒的粒径为1.5mm。

s6:将混合颗烘干至含水量为8%。具体地,将混合颗粒均匀铺在烘干机网带上,95℃下热烘9min;110℃下热烘7min;120℃下热烘7min。

s7:将烘干后的混合颗粒在140℃下烘炒40min得到猕猴桃苦荞复合茶。

实施例3

本实施中提供一种猕猴桃苦荞复合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成熟的猕猴桃,脱皮后放入切丁机中切丁得到猕猴桃丁,设置切丁机,使猕猴桃丁的大小约为0.5mm*0.5mm。

s2:将猕猴桃丁放入90℃的热水中漂烫7min后捞出。

s3:将经漂烫后的猕猴桃丁放入制浆机,调节制浆机转速为360rpm,持续10min后得到浆液,浆液用40目的不锈钢过滤网过滤后取滤液备用。

s4:取干燥的苦荞磨粉,过60目筛得苦荞粉被备用。

s5:按质量比3:7称取上述滤液与苦荞粉,混合均匀后放入制粒机中制粒得到混合颗粒,并调节制粒机,使混合颗粒的粒径为2mm。

s6:将混合颗烘干至含水量为9%。具体地,将混合颗粒均匀铺在烘干机网带上,100℃下热烘8min;113℃下热烘6min;123℃下热烘6min。

s7:将烘干后的混合颗粒在143℃下烘炒35min得到猕猴桃苦荞复合茶。

实施例4

本实施中提供一种猕猴桃苦荞复合茶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如下步骤:

s1:称取成熟的猕猴桃,脱皮后放入切丁机中切丁得到猕猴桃丁,设置切丁机,使猕猴桃丁的大小约为0.5mm*0.5mm。

s2:将猕猴桃丁放入85℃的热水中漂烫10min后捞出。

s3:将经漂烫后的猕猴桃丁放入制浆机,调节制浆机转速为300rpm,持续15min后得到浆液,浆液用50目的不锈钢过滤网过滤后取滤液备用。

s4:取干燥的苦荞磨粉,过70目筛得苦荞粉被备用。

s5:按质量比2:3的比例称取上述滤液与苦荞粉,混合均匀后放入制粒机中制粒得到混合颗粒,并调节制粒机,使混合颗粒的粒径为2.5mm。

s6:将混合颗烘干至含水量为10%。具体地,将混合颗粒均匀铺在烘干机网带上,105℃下热烘7min;115℃下热烘5min;125℃下热烘5min。

s7:将烘干后的混合颗粒在150℃下烘炒30min得到猕猴桃苦荞复合茶。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猕猴桃苦荞复合茶,其采用实施例3提供的猕猴桃苦荞复合茶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该猕猴桃苦荞复合茶成颗粒状,其中以重量计,含猕猴桃30%,含苦荞70%。该猕猴桃苦荞复合茶中不含任何添加剂,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猕猴桃和苦荞的风味。该猕猴桃苦荞复合茶直接冲泡,饮用方便。

以上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