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蜂蜜固体颗粒的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4810429发布日期:2018-06-30 04:47阅读:507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蜂蜜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蜜固体颗粒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蜂蜜是一种粘稠的,透明或半透明的胶状液体,主要含有葡萄糖、果糖、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及麦芽糖,还含有微量的氨基酸类、维生素、酶类、酵母、花粉粒及蜡质等物质,是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滋补品。上世纪五十年代,我国开始从事蜂产品的研究,并取得一定的成果,如口服蜂乳、蜂巢制剂、蜂乳精胶囊、蜂王精口服液等等。很多蜂产品行销全国和世界各地,受到消费者普遍欢迎。

但是,从六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国蜂产品的研究几乎处于停滞状态。我国虽是产蜂大国,蜂产品加工虽有一些研究成果,但基础研究、产品开发还处于初级阶段,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现有的蜂蜜粉制品的加工方法采用喷雾干燥法,操作条件严格,且均在高温高压下进行,这会破坏蜂蜜中原有的营养成分;蜂蜜冻干粉加工方法虽然克服了高温高压工艺的缺点,但所得蜂蜜制品溶解性差,不易被人体吸利用,且保质期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蜂蜜固体颗粒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蜂蜜固体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蜂蜜搅拌加热,温度控制在40~65℃,后进行粗滤,过40~60目筛;

(2)将步骤(1)所得蜂蜜在室温下冷却,后置于-10~15℃的冷藏室进行冷藏,1~2天后取出;

(3)将步骤(2)冷藏后的蜂蜜恒温搅拌加热1h,温度控制在50±2℃,按照占蜂蜜质量的百分比依次添加:

不饱和脂肪酸8~15%,搅拌均匀后加入15~28%的预糊化淀粉,2~3min后依次加入柠檬酸4~8%、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4~8%和碳酸氢钠8~10%,持续恒温加热搅拌25~45min,得到蜂蜜混合液体;

(4)在步骤(3)所得混合液体中按照占蜂蜜质量的百分比依次添加:

大豆分离蛋白3~10%、亚硝酸钠2~9%、维生素C 3~15%及硬脂酸镁3~11%,加热搅拌30~45min,温度控制在40±2℃,得蜂蜜混合物;

(5)将步骤(4)所得蜂蜜混合物持续加热搅拌1~1.5h,进行浓缩,温度控制在35±2℃,得到粘稠液,后置于室温下冷却,得固体蜂蜜;

(6)将步骤(5)所得固体蜂蜜置于-30~-50℃的超低温冰箱中20~25h,进行预冷冻,后取出,进行粉碎,过150~200目筛,得到蜂蜜固体颗粒。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蜂蜜是由荆条蜂蜜、洋槐蜂蜜、枸杞蜂蜜、龙眼蜂蜜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

优选地,所述步骤(1)中的荆条蜂蜜、洋槐蜂蜜 、 枸杞蜂蜜及龙眼蜂蜜之间是按任意质量比例进行任意组合。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将步骤(2)冷藏后的蜂蜜恒温搅拌加热1h,温度控制在50±2℃,按照占蜂蜜质量的百分比依次添加:

不饱和脂肪酸9~12%,搅拌均匀后加入18~23%的预糊化淀粉,2~3min后依次加入柠檬酸6%、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4%和碳酸氢钠9%,持续恒温加热搅拌25~45min,得到蜂蜜混合液体。

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在步骤(3)所得混合液体中按照占蜂蜜质量的百分比依次添加:

大豆分离蛋白6~8%、亚硝酸钠4~8%、维生素C 6~11%及硬脂酸镁5~9%,加热搅拌30~45min,温度控制在40±2℃,得蜂蜜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步骤(3)中,淀粉预糊化的方法为:淀粉与水按1g:3mL的比例混合,恒温加热搅拌0.5h,温度控制在65±2℃。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蜂蜜固体颗粒的制备方法的配方中,不饱和脂肪酸及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的添加,可提高蜂蜜固体颗粒的溶解率,使其易于被人体吸收利用; 此外,配方中的大豆分离蛋白及预糊化淀粉可作为壁材的骨架物质,亚硝酸钠及硬脂酸镁可作为填充物,提高蜂蜜颗粒包埋率,以阻止其与空气接触,防止其中的糖类等物质腐败,可延长蜂蜜固体颗粒的保质期。

(2)本发明技术工艺均在低温下进行,可保持蜂蜜原有的丰富营养成分;所用辅助成分均为食品级,各成分相互支持,比单一添加或各成分相互叠加的效果更好,所得蜂蜜固体颗粒适于人体长期饮用,可提高年机体免疫力;也可以此为基础加工为其它产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更加详细地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实施例1

蜂蜜固体颗粒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取荆条蜂蜜、洋槐蜂蜜、枸杞蜂蜜、龙眼蜂蜜,按照2:4:3: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搅拌加热,温度控制在40℃,后进行粗滤,过40目筛;

(2)将步骤(1)所得蜂蜜室温下冷却,后置于-10~15℃的冷藏室进行冷藏,1天后取出;

(3)将步骤(2)冷藏后的蜂蜜恒温搅拌加热1h,温度控制在50±2℃,按照占蜂蜜质量的百分比依次添加:

不饱和脂肪酸8%,搅拌均匀后加入15%的预糊化淀粉,其中,淀粉预糊化的方法为:淀粉与水按1g:3mL的比例混合,恒温加热搅拌0.5h,温度控制在65±2℃;2~3min后依次加入柠檬酸4%、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4%和碳酸氢钠8%,持续恒温加热搅拌25min,得到蜂蜜混合液体;

(4)在步骤(3)所得混合液体中按照占蜂蜜质量的百分比依次添加:

大豆分离蛋白3%、亚硝酸钠2%、维生素C 3%及硬脂酸镁3%,加热搅拌30min,温度控制在40±2℃,得蜂蜜混合物;

(5)将步骤(4)所得蜂蜜混合物持续加热搅拌1h,进行浓缩,温度控制在35±2℃,得到粘稠液,后置于室温下冷却,得固体蜂蜜;

(6)将步骤(5)所得固体蜂蜜置于-30~-50℃的超低温冰箱中20h,进行预冷冻,后取出,进行粉碎,过150目筛,得到蜂蜜固体颗粒。

饮用方法:将蜂蜜固体颗粒与水混合,混合比例为1g:10mL,水温控制在70~80℃,搅拌溶解后,即可饮用。

实施例2

蜂蜜固体颗粒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取荆条蜂蜜、洋槐蜂蜜、枸杞蜂蜜,按照2:4:3的质量比混合均匀,搅拌加热,温度控制在65℃,后进行粗滤,过60目筛;

(2)将步骤(1)所得蜂蜜室温下冷却,后置于-10~15℃的冷藏室进行冷藏, 2天后取出;

(3)将步骤(2)冷藏后的蜂蜜恒温搅拌加热1h,温度控制在50±2℃,按照占蜂蜜质量的百分比依次添加:

不饱和脂肪酸15%,搅拌均匀后加入28%的预糊化淀粉,其中,淀粉预糊化的方法为:淀粉与水按1g:3mL的比例混合,恒温加热搅拌0.5h,温度控制在65±2℃;2~3min后依次加入柠檬酸8%、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8%和碳酸氢钠10%,持续恒温加热搅拌45min,得到蜂蜜混合液体;

(4)在步骤(3)所得混合液体中按照占蜂蜜质量的百分比依次添加:

大豆分离蛋白10%、亚硝酸钠9%、维生素C 15%及硬脂酸镁11%,加热搅拌45min,温度控制在40±2℃,得蜂蜜混合物;

(5)将步骤(4)所得蜂蜜混合物持续加热搅拌1.5h,进行浓缩,温度控制在35±2℃,得到粘稠液,后置于室温下冷却,得固体蜂蜜;

(6)将步骤(5)所得固体蜂蜜置于-30~-50℃的超低温冰箱中25h,进行预冷冻,后取出,进行粉碎,过200目筛,得到蜂蜜固体颗粒。

饮用方法:将蜂蜜固体颗粒与水混合,混合比例为1g:10mL,水温控制在70~80℃,搅拌溶解后,即可饮用。

实施例3

蜂蜜固体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取荆条蜂蜜、洋槐蜂蜜、枸杞蜂蜜、龙眼蜂蜜,按照2:4:3:5的质量比混合均匀,搅拌加热,温度控制在40℃,后进行粗滤,过40目筛;

(2)将步骤(1)所得蜂蜜在室温下冷却,后置于-10~15℃的冷藏室进行冷藏,1~2天后取出;

(3)将步骤(2)冷藏后的蜂蜜恒温搅拌加热1h,温度控制在50±2℃,按照占蜂蜜质量的百分比依次添加:

不饱和脂肪酸9%,搅拌均匀后加入18%的预糊化淀粉,其中,淀粉预糊化的方法为:淀粉与水按1g:3mL的比例混合,恒温加热搅拌0.5h,温度控制在65±2℃;2~3min后依次加入柠檬酸6%、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4%和碳酸氢钠9%,持续恒温加热搅拌25~45min,得到蜂蜜混合液体;

(4)在步骤(3)所得混合液体中按照占蜂蜜质量的百分比依次添加:

大豆分离蛋白6%、亚硝酸钠4%、维生素C 6%及硬脂酸镁5%,加热搅拌45min,温度控制在40±2℃,得蜂蜜混合物;

(5)将步骤(4)所得蜂蜜混合物持续加热搅拌1.5h,进行浓缩,温度控制在35±2℃,得到粘稠液,后置于室温下冷却,得固体蜂蜜;

(6)将步骤(5)所得固体蜂蜜置于-30~-50℃的超低温冰箱中20h,进行预冷冻,后取出,进行粉碎,过150目筛,得到蜂蜜固体颗粒。

饮用方法:将蜂蜜固体颗粒与水混合,混合比例为1g:10mL,水温控制在70~80℃,搅拌溶解后,即可饮用。

实施例4

蜂蜜固体颗粒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取荆条蜂蜜、洋槐蜂蜜、枸杞蜂蜜,按照2:4:3的质量比混合均匀,搅拌加热,温度控制在65℃,后进行粗滤,过60目筛;

(2)将步骤(1)所得蜂蜜室温下冷却,后置于-10~15℃的冷藏室进行冷藏, 2天后取出;

(3)将步骤(2)冷藏后的蜂蜜恒温搅拌加热1h,温度控制在50±2℃,按照占蜂蜜质量的百分比依次添加:

不饱和脂肪酸12%,搅拌均匀后加入23%的预糊化淀粉,其中,淀粉预糊化的方法为:淀粉与水按1g:3mL的比例混合,恒温加热搅拌0.5h,温度控制在65±2℃;2~3min后依次加入柠檬酸6%、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4%和碳酸氢钠9%,持续恒温加热搅拌45min,得到蜂蜜混合液体;

(4)在步骤(3)所得混合液体中按照占蜂蜜质量的百分比依次添加:

大豆分离蛋白8%、亚硝酸钠8%、维生素C 11%及硬脂酸镁9%,加热搅拌45min,温度控制在40±2℃,得蜂蜜混合物;

(5)将步骤(4)所得蜂蜜混合物持续加热搅拌1.5h,进行浓缩,温度控制在35±2℃,得到粘稠液,后置于室温下冷却,得固体蜂蜜;

(6)将步骤(5)所得固体蜂蜜置于-30~-50℃的超低温冰箱中20~25h,进行预冷冻,后取出,进行粉碎,过200目筛,得到蜂蜜固体颗粒。

饮用方法:将蜂蜜固体颗粒与水混合,混合比例为1g:10mL,水温控制在70~80℃,搅拌溶解后,即可饮用。

实施例5

蜂蜜固体颗粒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1)取洋槐蜂蜜及枸杞蜂蜜按照4:3的质量比混合均匀,蜂蜜搅拌加热,温度控制在50℃,后进行粗滤,过60目筛;

(2)将步骤(1)所得蜂蜜室温下冷却,后置于-10~15℃的冷藏室进行冷藏, 2天后取出;

(3)将步骤(2)冷藏后的蜂蜜恒温搅拌加热1h,温度控制在50±2℃,按照占蜂蜜质量的百分比依次添加:

不饱和脂肪酸10%,搅拌均匀后加入20%的预糊化淀粉,其中,淀粉预糊化的方法为:淀粉与水按1g:3mL的比例混合,恒温加热搅拌,温度控制在65±2℃;2~3min后依次加入柠檬酸6%、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4%和碳酸氢钠9%,持续恒温加热搅拌30min,得到蜂蜜混合液体;

(4)在步骤(3)所得混合液体中按照占蜂蜜质量的百分比依次添加:

大豆分离蛋白7%、亚硝酸钠6%、维生素C 10%及硬脂酸镁7%,加热搅拌40min,温度控制在40±2℃,得蜂蜜混合物;

(5)将步骤(4)所得蜂蜜混合物持续加热搅拌1.5h,进行浓缩,温度控制在35±2℃,得到粘稠液,后置于室温下冷却,得固体蜂蜜;

(6)将步骤(5)所得固体蜂蜜置于-30~-50℃的超低温冰箱中25h,进行预冷冻,后取出,进行粉碎,过200目筛,得到蜂蜜固体颗粒。

饮用方法:将蜂蜜固体颗粒与水混合,混合比例为1g:10mL,水温控制在70~80℃,搅拌溶解后,即可饮用。

产品感官评价对比试验

对照组1:蜂蜜,其中蜂蜜成分及其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中步骤(1),所得蜂蜜与水按体积比混合,比例为1:5mL,搅拌均匀;

对照组2:蜂蜜冻干粉,制备方法为:配方中不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和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其它成分均与实施例1相同,制备工艺同实施例1。将所得蜂蜜冻干粉与水按1g:5mL混合,搅拌至溶解;

实验组:实施例1所制备的蜂蜜固体颗粒,与水按1g:5mL混合,搅拌至溶解。

将3组实验样品置于恒温恒湿的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1℃。实验进行24h后评价并记录,每天记录1次。评价指标为:气味(感官评价)、澄清度(感官评价)及色泽(标准比色卡)。实验连续进行10天。结果如表1所示:

注:实验第4天后,样品溶液感官变化逐渐减缓,因此,第4天后,每天持续观察;每隔2天记录1次。

由实验结果可知,气味指标评价中,对照组1和对照组2在实验第4天出现轻度酸味,与之相比,实验组样品在实验第10天才出现轻度酸味,说明其保质期较长;色泽指标评价中,对照组1和对照组2在实验第4天颜色开始发生变化,说明其中成分发生改变,是液体腐败的标志,而实验组在实验第10天颜色才稍有变化,因此,实验组样品含有的营养物质更加稳定;澄清度指标评价,由表中可明显看出,实验组在实验第10天溶液才出现轻度浑浊,比对照组晚了6-7天,说明实验组样品溶解率高,不易沉淀。

产品感官评价

实验组1:实施例1制备所得蜂蜜固体颗粒,与水按1g:5mL混合,搅拌至溶解;

实验组2:实施例3实施例1制备所得蜂蜜固体颗粒,与水按1g:5mL混合,搅拌至溶解。

将2组实验样品置于恒温恒湿的培养箱中,温度控制在25±1℃。实验进行24h后评价并记录,每天记录1次。评价指标为:气味(感官评价)、澄清度(感官评价)及色泽(标准比色卡)。实验连续进行16天。结果如表2所示:

注:实验第4天后,样品溶液感官变化逐渐减缓,因此,第4天后,每天持续观察;每隔4天观察记录1次。

由表中观察记录结果可知,本发明所得蜂蜜固体颗粒在溶解度、保质期及溶液稳定性等方面产品性能均较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