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香烟及其雾化装置、供电装置和充电接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61586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电子香烟及其雾化装置、供电装置和充电接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子香烟及其雾化装置、供电装置和充电接头。该电子香烟由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采用旋转卡扣的方式组装连接,在其中一个的装配端具有一抵接部,另一个的装配端具有一个容置该抵接部的纳入部,所述抵接部包括有内电极和外电极,所述纳入部内设置有对应的正负电极,当抵接部插入另一方的纳入部后并旋转一定角度,可使外电极上的扣接位置与纳入部内的扣接位置相对应并形成卡扣连接,同时使内电极和外电极分别与纳入部内的正负电极相接触。相比现有技术中螺纹电极连接的方式来说,这种新型的连接方式可以大大改善了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组装或拆卸时的便捷性。上述充电接头采用与之相同的连接方式。
【专利说明】电子香烟及其雾化装置、供电装置和充电接头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电子香烟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新型连接方式的电子香烟和用于该电子香烟的雾化装置、供电装置,用于该供电装置的充电接头。
[0002]
【背景技术】
[0003]烟草燃烧的烟雾中存在数十种致癌物质,如焦油等对人体健康会产生非常大的危害,而且,烟雾弥漫在空气中,形成二手烟,周围的人群吸入后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因此,大多数公共场合都明令禁止吸烟。于是,为满足部分烟民的需要,电子香烟应市而生。
[0004]目前的电子香烟主要分为一体式和分体式,其分体式电子香烟主要包括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雾化装置与供电装置通过螺纹连接组装成电子香烟。例如在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ZL200620090805.0公开了一种电子烟吸入装置,包括电池组件、雾化器组件以及烟瓶组件,电池组件的一端设有外螺纹电极,雾化器组件的一端设置有内螺纹电极,两者通过螺纹电极相连接,烟瓶组件插接在雾化器组件的另一端,共同构成一个香烟型或者雪茄型的整体。此种螺纹连接结构一方面可以起到将电池组件和雾化器组件组装连接的作用,另一方面起到二者之间的电路导通作用。但是,上述雾化器组件与电池组件之间的螺纹连接结构导致这两部分在组装使用时或者拆卸时需要绕中心轴旋转数圈,过程繁琐,使用不便;而且这种连接结构配件多,结构复杂,需要保证较高的配合精度,在生产时装配效率低,同时由于上述外螺纹电极和内螺纹电极必须采用导电金属材料制成,无法采用塑料等材料替代,相应的增加了生产成本。
[0005]
【发明内容】

[0006]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电子香烟用雾化装置、供电装置和电子香烟,该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之间采用旋转卡扣连接的方式装配,改善了二者在组装和拆卸时的便捷性;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给供电装置充电的充电接头,该充电接头与供电装置之间也采用与上面相同的连接方式。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首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香烟,其包括相互轴向装配的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该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该供电装置包括用于给所述雾化组件供电的电池,所述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之中的其中一个的装配端具有一抵接部,另一个的装配端具有一个容置该抵接部的纳入部,所述抵接部包括一内电极和绝缘套设在该内电极外围的外电极,所述纳入部内设置有与所述内电极和外电极相对应的正负电极;在所述外电极的圆周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扣接位,所述纳入部内壁的圆周方向上具有与第一扣接位相适配的第二扣接位,当所述抵接部插入纳入部后并旋转一定角度,可使外电极上的第一扣接位沿圆周旋转至与所述第二扣接位相对应的位置并形成卡扣连接,同时使所述内电极、外电极与纳入部内对应的正负电极相接触形成电流导通路径。
[0008]进一步,所述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套、设置于该雾化套内的储液腔和雾化组件,该雾化组件包括一导液部件和环绕在该导液部件上的发热丝,所述导液部件用于吸取储液腔中的烟液并供发热丝加热雾化。
[0009]作为其中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抵接部位于雾化装置的装配端,所述纳入部位于供电装置的装配端。
[0010]具体来讲,所述外电极为环状电极,其外侧壁的圆周方向上分布有至少一个凸起,该凸起构成所述第一扣接位;所述纳入部的内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圆弧槽,该圆弧槽的上缘构成所述第二扣接位。
[0011]进一步,所述纳入部的内侧壁还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引导第一扣接位插入的导引槽,该导引槽与所述圆弧槽相连通。
[0012]作为优选方式,所述圆弧槽的上缘还包括一倾斜的过渡段,该过渡段使所述圆弧槽沿电子香烟轴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
[0013]作为第一扣接位和第二扣接位另一【具体实施方式】,还可以是:所述外电极上具有至少一个非完整环状的外凸缘,该外凸缘构成所述第一扣接位,所述纳入部内具有至少一个非完整环状的内凸缘,该内凸缘构成所述第二扣接位。
[0014]作为本发明电子香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抵接部位于供电装置的装配端,所述纳入部位于雾化装置的装配端。
[0015]在以上描述的各个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电子香烟上还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和至少一个与该进气孔相连通的出气孔。所述进气孔可以是开设于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相装配连接的位置,还可以是开设于供电装置上相对于装配端的另一端;而出气孔一般是开设于雾化装置一端的吸嘴部位。
[0016]其次,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香烟用雾化装置,用于与供电装置组装成电子香烟,其包括雾化套、设置于该雾化套内的储液腔和雾化组件,该雾化组件包括一导液部件和加热体,所述导液部件用于吸取储液腔中的烟液并供加热体加热雾化,并且在该雾化套内还设置有一烟雾通道,所述电子香烟用雾化装置的一端具有一与供电装置形成装配连接的抵接部,该抵接部包括分别与加热体两端电连接的内电极和外电极;所述外电极的圆周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扣接位,当该抵接部插入供电装置的装配端后并旋转一定角度,可使该第一扣接位沿圆周旋转至与供电装置的装配端之间形成卡扣连接的对应位置,并同时使内电极和外电极分别与供电装置上的对应电极相接触。
[0017]具体来讲,所述加热体为环绕设置在导液部件上的发热丝。
[0018]具体来讲,所述外电极是由金属导电材质制成的环状电极;或者,所述外电极是由塑料材质制成,并在其外表面镀有导电层。为了保证电子香烟进气口和出气口之间的空气流通,所述内电极上还开设有用于连通供电装置内部与所述烟雾通道的通气孔。
[0019]在以上有关雾化装置的各个方案中,所述加热体的两端连接有导线,所述内电极和外电极分别与两端的导线之间可以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过盈接触等方式形成电连接。
[0020]再次,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电子香烟用供电装置,用于与雾化装置组装成电子香烟,包括电池套和位于电池套内部的电池以及控制单元,所述电子香烟用供电装置的一端具有一与雾化装置形成装配连接的纳入部,该纳入部内设置有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纳入部内壁的圆周方向上分布有至少一个第二扣接位,当雾化装置的装配端插入该纳入部后并旋转一定角度,可使雾化装置装配端上的对应扣接位置沿圆周旋转至该第二扣接位处,并同时使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与雾化装置上的对应电极相接触。
[0021]进一步,所述正电极或负电极为设置于纳入部内的中间部位的金属弹片结构。
[0022]进一步,所述正电极或负电极还可以为设置于所述第二扣接位处的金属弹片结构。
[0023]进一步,所述正电极或负电极还可以为设置于纳入部内的中间部位的弹簧结构。
[0024]进一步,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其中的一个为设置于纳入部中间部位的弹针结构,另一个为设置在外围的环形电极。该环形电极可以是金属材质的实体结构,也可以是弹簧结构。
[0025]在以上提供的供电装置各个方案基础之上,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一对分别设置在该供电装置两端的充电电极,可适用于放入电子烟盒内充电。
[0026]此外,借鉴于以上各方案中涉及的旋转扣接的新型连接方式,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给电子香烟用供电装置充电的充电接头,包括本体,该本体的一端具有连接外部电源的电源接口,该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内电极以及绝缘套设在该内电极上的外电极,所述外电极的圆周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扣接位,当该充电接头插入供电装置的装配端后并旋转一定角度,可使该第一扣接位沿圆周旋转至与供电装置的装配端之间形成卡扣连接的相应位置,并同时使所述内电极和外电极与供电装置上的对应电极相接触。
[0027]具体来说,在以上充电接头的方案中,所述电源接口为USB接口。
[0028]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的电极之间采用旋转卡扣连接的方式来导通电路,在相互装配的两部分的其中一个的装配端具有一抵接部,另一个的装配端具有一个容置该抵接部的纳入部,所述抵接部包括有内电极和外电极,所述纳入部内设置有与之对应的正负电极,而且外电极上具有至少一个扣接位,当抵接部插入另一方的纳入部后并旋转一个较小的角度,可以使外电极上的扣接位旋转至纳入部内的对应扣接位置处,从而形成卡扣连接,并同时使双方的电极接触形成电流导通路径。相比现有技术中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之间采用螺纹电极连接的方式来说,这种新型的连接方式不仅结构简单,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而且大大改善了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组装或拆卸时的便捷性,在使用者操作时只需将二者对准插入并旋转一个较小的角度即可组装完成,或者是首先旋转一个较小的角度将二者分离即可完成拆卸动作,其操作过程极为简单和方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的电子香烟的外部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电子香烟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电子香烟的轴向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雾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供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1中的电子香烟沿B-B方向的剖视图,其中展示了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之间形成卡扣连接的结构;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供电装置一端的纳入部的轴向剖视图;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一中供电装置的正负电极的另一种具体形式;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电子香烟的其中一种实施方式的轴向剖视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二中电子香烟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轴向剖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充电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具体实施方式】
[003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香烟以及组装成该电子香烟的雾化装置、供电装置;同时还提供了一种供上述供电装置充电的充电接头。本发明的电子香烟包括相互轴向装配的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其关键结构在于二者之间的装配连接方式,具体来说就是,在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二者中的其中一个具有一个可插入供电装置端部的抵接部,该抵接部包括有内电极和套设在内电极外围并与内电极绝缘的外电极,外电极的圆周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向外凸出的第一扣接位。而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二者中的另一个则具有一个容置该抵接部的纳入部,纳入部带有正负电极,并且纳入部的内侧壁的圆周方向上开设有用于配合第一扣接位的第二扣接位;当二者组装时,首先将上述抵接部插入纳入部后并旋转一定角度,当外电极上的第一扣接位到达纳入部内的第二扣接位处时即可形成卡扣连接,同时使内电极、夕卜电极与相应的正负电极相接触形成电流导通路径,这种区别于现有技术中螺纹连接的新型连接方式,相对于螺纹结构需要旋转数圈才能紧固来说,只需旋转一个较小的角度,操作简单,大大改善了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之间组装或拆卸的便捷性,能适用于目前所有分体式的电子香烟。
[0032]如上面所述,雾化装置与供电装置之间通过一抵接部插入纳入部后进行组装,该抵接部可以是位于雾化装置上,也可以是位于供电装置上,纳入部亦如此,对应于抵接部设置在另一个部件之上。也就是说,上述内电极和外电极既可以是设置在雾化装置的装配端,也可以是设置在供电装置的装配端。
[0033]下面就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结构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阐述,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三个实施例,其中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主要描述了具有上述连接方式的电子香烟,以及构成这种连接方式的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的各自的具体结构,实施例三主要描述了用于给上述两个实施例中的供电装置充电的充电接头,该充电接头与供电装置之间的连接方式类似于上述两个实施例中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之间的连接方式。
[0034]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涉及主要是分体式的电子香烟,由雾化装置I和供电装置2组装而成,雾化装置I和供电装置2均呈细长状,一般来说这两部分可沿轴向装配形成一个外形与香烟或雪茄相似的整体。为了完成吸烟动作,电子香烟上还具有至少一个进气孔和至少一个出气孔,在雾化装置I的一端设有吸嘴101,出气孔一般开设在吸嘴101上,而进气孔可以开设于雾化装置I和供电装置2相装配连接的位置,也可以开设在供电装置2的末端,例如,在供电装置2的末端设置有灯罩201,在灯罩201上开设有进气孔202,进气孔202与吸嘴101上的出气孔在电子香烟内部形成有空气流通的路径。需要说明的是,采用任何雾化方式的雾化装置I均能适用于本发明这种新型的连接方式,就目前而言,烟液的雾化方式主要包括有加热雾化和高频振动雾化,也不排除随着技术的发展还有其它雾化方式,而本实施例主要以加热雾化的方式来阐述本发明。
[0035]如图2所示,雾化装置I包括雾化套102、设置于该雾化套102内的储液腔103和雾化组件,本实施例中的雾化组件包括一导液部件108和加热体,导液部件108用于吸取储液腔103中的烟液104并供该加热体加热雾化,本发明中提到的加热体的作用是通过电加热使烟液104蒸发雾化,供使用者吸食,加热体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加热棒、多孔陶瓷加热元件、发热丝等,在本实施例中加热体具体是指环绕在上述导液部件108上的发热丝109,具体可见下文描述。在雾化装置I的装配端具有一抵接部110,该抵接部110可以插入供电装置2的端部,抵接部110包括有内电极I IOa和套设在内电极I IOa上的外电极110b,内电极
IIOa和外电极I IOb之间设置有一绝缘件111,该内电极I IOa和外电极I IOb分别与上述发热丝109的两端的导线电连接。供电装置2包括有电池套207,电池套207内设置有电池203 ;在供电装置2的装配端具有一纳入部208,纳入部208为一个可以容置抵接部110的腔体,在纳入部208内设有对应于内电极IlOa和外电极IlOb的正负电极,如图2中所示的正电极209a和负电极209b,当然电极的正负极性可根据需要互换设置。抵接部110与纳入部208之间卡扣连接的具体结构见后续描述,当抵接部110与纳入部208相互适配并形成卡扣连接时,内电极IlOa与正电极209a相接触,外电极IlOb与负电极209b之间相接触,形成电路导通路径,这样可以保证电子香烟在正常工作时供电装置2能提供电能给雾化装置I。
[0036]参见图2、图3和图4所示,其中展示了雾化装置I的具体结构。在雾化套102的一端设置有吸嘴101,吸嘴101上开设有出气孔105,雾化套102的内部还设置有一细长状的玻纤管106,玻纤管106套入雾化套102的内部,玻纤管106的管道内形成了烟雾通道107,玻纤管106与雾化套102之间形成的环状区域作为储存烟液104的储液腔103 ;作为优选方案,储液腔103内通常设置有用于保存烟液104的纤维物质或其它具有微孔的材料,例如在现有技术中常用的储油棉。在玻纤管106的侧壁上设有开口,导液部件108从烟雾通道107内穿过该开口并延伸至储液腔103内,导液部件108常用玻纤等微孔材料制成,例如现有技术中的玻纤芯。在导液部件108上环绕有发热丝109,发热丝109正好位于烟雾通道107内,烟液104通过毛细作用浸润到达发热丝109并被加热雾化,产生的烟雾在气流作用下通过烟雾通道107到达出气孔105处。在雾化套102内位于储液腔103下部的位置设置有硅胶座112,硅胶座112主要用于密封储液腔103,防止烟液104向下漏出。
[0037]在雾化套102的另一端设置有一抵接部110,该抵接部110由内电极110a、外电极IlOb以及设置在二者之间的绝缘件111组成。内电极IIOa和外电极IlOb均为中空的环状结构,在外电极IlOb的中部具有一轴肩(未不出),在内电极IlOa的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气孔113,该通气孔113与烟雾通道107相连通,供电装置2内的气流可以通过内电极IlOa和外电极IlOb之间的间隙,经由该通气孔113进入烟雾通道107内,保证了电子香烟中进气孔和出气孔之间的连通。在发热丝109的两端连接有导线,硅胶座112上开设有容导线穿过的导线孔,发热丝109两端的导线经由导线孔穿过硅胶座112,并分别和内电极IlOa以及外电极IlOb电连接。在实际生产时,内电极IIOa和外电极IlOb与发热丝109两端的导线之间可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过盈接触的方式形成电连接。
[0038]上述外电极IlOb基本上呈圆环状,可以是由金属导电材质制成,也可以是由塑料材质制成,并在其外表面镀有导电层。当被插入供电装置2上的纳入部后外电极I IOb可以相对其转动,它的圆周方向上具有第一扣接位,当该抵接部110插入供电装置2的纳入部后并旋转一定角度,该第一扣接位与供电装置2的装配端上的第二扣接位之间可以形成卡扣连接,并同时使二者之间形成电流导通路径。第一扣接位的具体结构可以如图4所示,在外电极IlOb的圆周方向上分布有至少一个凸出于侧壁的凸起114,例如两个凸起114,考虑到受力均衡性,两个凸起114的位置可以对称设置,该凸起114构成上述的第一扣接位。可以理解的是,外电极IlOb也并不一定为规则的圆环状,只要当其插入纳入部后其最大直径能在内部完成旋转动作即可,而第一扣接位可以分布于外电极IlOb的圆周方向上的任意位置上。其与第一扣接位相适配的第二扣接位的具体结构见下文中关于供电装置2的描述。
[0039]参见图2、图3以及图5所示,其中描述了供电装置2的具体结构。供电装置2包括有电池套207和位于电池套207内部的电池203以及控制单元,控制单元集成在电路板212上。在电池203的两端设置有缓冲件204,缓冲件204的作用在于,当供电装置2跌落的情况下起到缓冲的作用,保护内部的电池203。在电池套207的一端设有灯罩201,该灯罩201上开设有进气孔202,在灯罩201内设置有用于感测使用者吸抽动作的传感器205,该传感器205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由于电子香烟的进气孔和出气孔分别位于传感器205的两侧,在使用过程中当使用者吸气时,在传感器205两侧产生压力差,达到预先设定的阈值时,传递信号给控制单元控制电路导通,否则则断开电路。可以理解的是,传感器205和控制单元也可以集成在同一个控制器件中。在电池套207的另一端设置有电极固定座211,电极固定座211内成型有一腔体,该腔体与上述提及的雾化装置I中的抵接部110的形状是相适配的。在电极固定座211的腔体内固定设有一电路板210,电路板210以及电极固定座211的腔体的内壁构成了所述纳入部208。在电路板210的中间部位设置有正电极209a,正电极209a为弹针结构,由于上述的内电极IlOa是中空的,其正电极209a的弹针端部可插入内电极IlOa的空腔中并紧密接触。此处的正电极209a即为现有技术中的常用的弹针连接器,在连接器内设置有弹簧,弹簧的一端顶住一弹针,当正电极209a受压迫时其弹针可以沿轴向收缩,其内的弹簧提供了一定的回复力。这样当雾化装置I和供电装置2相抵接时,正电极209a可相对收缩并与内电极11 Oa紧密接触,保证了导电回路的畅通。其负电极209b则是套设在电极固定座211的一个环状电极,顶部具有一个与外电极IlOb相接触的呈环状的接触端面,当抵接部110插入纳入部208内并形成卡扣连接时,负电极209b中呈环状的接触端面则与外电极IlOb的轴肩紧密接触构成电连接。
[0040]参见图5,与本实施例雾化装置I中外电极IlOb上第一扣接位相匹配的第二扣接位位于纳入部208内,在该纳入部208的内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圆弧槽2081,圆弧槽2081只是开设于纳入部208的一部分圆周上,该圆弧槽2081的上缘2083构成所述第二扣接位,当抵接部110插入纳入部208后沿着轴心旋转一定角度,外电极IlOb上的凸起114进入该圆弧槽2081内,并与上缘2083之间形成卡扣连接,防止雾化装置I和供电装置2之间沿轴向脱离。为了便于外电极IlOb上的凸起114能够随该外电极IlOb插入纳入部208内,纳入部208的内侧壁还具有至少一个用于引导凸起114插入的导引槽2082,该导引槽2082是沿轴向开设并与圆弧槽2081相连通,只有当凸起114沿导引槽2082插入并到达与圆弧槽2081相连通的位置时,才能相对其转动。如图6的剖视图所示,可以清楚的看出,当外电极IlOb的凸起114旋入到圆弧槽2081内时,其上缘2083会阻碍凸起114沿轴向脱离,只有外电极IlOb的凸起114旋转到达对应导引槽2082的位置时,整个抵接部110才能从纳入部208内拔出。
[0041]参见图7所示,纳入部208内侧壁上的圆弧槽2081的上缘2083还包括一段倾斜的过渡段20831,该过渡段20831具有个沿轴线向下的坡度,使得使圆弧槽2083沿轴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当外电极IlOb的凸起114经由导引槽2082内旋入圆弧槽2083的过程中,凸起114沿着过渡段20831上滑动并逐渐与上缘2083接触的更加紧密,到达上缘2083的最终位置(最终位置一般是水平的或者是具有一个稍微向上的坡度)时相互之间可产生较大的摩擦阻力,达到雾化装置I与供电装置2之间越旋越紧的目的,同时也保证了外电极IlOb和负电极209b之间接触的紧密性。
[0042]需要说明的是,以上描述的供电装置2上的正电极209a和负电极209b的作用不仅可以用于与雾化装置I之间形成导电连接,同时还可以用于充电时连接外部电源,例如用于连接专用的充电接头而实现给内部电池充电(本发明实施例三中将描述专用的充电接头的结构)。此外,供电装置2还可以采用其它的方式充电,例如装入可充电的电池盒或者烟盒内进行充电。具体的结构如下:即供电装置2还包括一对位于两端的充电电极,在本实施例中这一对充电电极是由负电极209b和正电极206组成,正电极206设置在供电装置2的末端的灯罩201上。当把供电装置2放入可充电电池盒内时,负电极209b和正电极206可被电池盒内两端的电极夹紧。
[0043]参见图8所示,在以上描述中负电极209b为一金属实体结构的环形电极,而作为另一种变形,供电装置2的负电极还可以是弹簧结构的环形电极209b',环形电极209b'设置于电路板21上并套设在正电极209a的外围。当外电极IlOb与电极固定座211之间形成卡扣连接时,环形电极209b'与外电极IlOb的下端部接触形成电连接,同时环形电极209b;提供一弹性回复力使外电极IlOb与电极固定座211之间卡接的更加紧密。
[0044]关于本实施例中第一扣接位和第二扣接位的描述,是采用外电极IlOb的侧壁圆周方向上的至少一个凸起114旋入到纳入部208内壁的至少一个圆弧槽2081内来实现卡扣连接。而这只是其中一种具体实施的方式,可以联想到的是,第一扣接位和第二扣接位的结构不应该限定于此。只要在装配对接的双方部件上,其外电极或者纳入部上的圆周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相对本体凸出或凹陷的部分,当其中一方中凸出的部分沿圆周旋转一定角度与另一方上凹陷的部分形成对位后,凸出部分的边缘与凹陷部分的边缘会相互阻碍防止双方部件沿轴向脱离,形成本发明所描述的卡扣连接,因此我们应该将其中一个构件(外电极或纳入部)的外周壁/内周壁上凡是具有某一部分凸出/凹陷于本体的位置的这种技术特征定义为第一扣接位或第二扣接位。在以下的实施例二中将描述旋转卡扣连接的另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0045]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旋转卡扣的具体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稍有不同,此外供电装置中的正负电极的具体结构也有所不同,其它部分的结构特征与实施例一相同。
[0046]参见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电子香烟由雾化装置3和供电装置4组装形成,雾化装置3的一端设有吸嘴301,另一端具有一抵接部304,抵接部304由内电极302和外电极303以及二者之间的绝缘部件组成。供电装置2包括内部的电池403以及底端的灯罩401,灯罩401上开设有进气孔,灯罩401内设有控制器404,气流传感器以及管理电池充放电的控制单元集成在控制器404中。如果进气孔是开设在雾化装置3和供电装置4相连接的位置,则控制器404则应设置在进气孔的上游,在此不再赘述。在供电装置2的顶端具有一个电极固定座406,电极固定座406内形成有一个用于收容抵接部304的纳入部407。在外电极303的底缘的圆周外壁上形成有至少一个外凸缘3031,在电极固定座406的顶缘具有至少一个内凸缘4061,该外凸缘3031和内凸缘4061均不是一个完整的环状凸缘,而是沿圆周开设有至少一个缺口。例如在纳入部407的端口位置沿着圆周开设有两个轴向的缺口,该缺口将电极固定座406上一个完整的环状的内凸缘分割开来,即形成两个内凸缘4061。这样外电极303上的外凸缘3031可以经由缺口部位进入纳入部407内,并绕轴心旋转一定角度后与上述内凸缘4061形成卡扣连接。在纳入部407内设置正电极408和负电极409,正电极408为一弹簧结构,设置于纳入部407的中间部位,在形成卡扣连接时,该正电极408与内电极302下端的接触部3021相抵接。而负电极409为一金属弹片结构,设置于内凸缘4061对应位置的下方(即第二扣接位处),在形成卡扣连接时,该负电极409与外电极303的外凸缘3031相接触。
[0047]此外,在供电装置2的两端还设置有第一充电电极402和第二充电电极405,第一充电电极402设置于灯罩401上,第二充电电极405为一个套设于电极固定座406上的环形电极,同时第二充电电极405与弹片结构的负电极409相接触。在需要充电时,可将供电装置2放入可充电的电池盒内,通过第一充电电极402和第二充电电极405与电池盒内部两端的触点接触,实现给供电装置2内部的电池充电的目的。
[0048]参见图10所示,本实施例中还给出了供电装置2中正负电极的另一种具体形式,与图9中所展示的电子香烟相比,唯一区别在于:正电极410为位于纳入部407中部的金属弹片结构,该金属弹片结构类似于一个圆形锅倒扣于纳入部407的底部。当雾化装置3和供电装置4形成卡扣连接时,负电极409与外电极303的外凸缘3031相接触,正电极410与内电极302下端的凸柱3022相抵接。
[0049]综合以上两个实施例中雾化装置I和供电装置2具体结构的描述,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抵接部也可以设置在供电装置2的装配端,而相应的纳入部设置在雾化装置I的装配端,由于这种互换是在产品设计中的一种常规选择,因此在本发明中不再进行图示以及文字说明。
[0050]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是在以上两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提出,涉及一种用于给实施例一或二中所提供的供电装置2充电的充电接头,包括本体5,该本体5的一端具有连接外部电源的电源接口,电源接口种类的选择是现有技术中的常规设计,例如采用通用的USB接口 501,本体5的另一端具有一与供电装置2形成装配连接的抵接部504,该抵接部504包括内电极503和外电极502,二者之间设有绝缘部件(未示出)。在外电极502上具有第一扣接位,该第一扣接位由外电极502侧壁上的两个外凸缘5021构成,外凸缘5021由一个完整环状的外凸缘切割形成(与实施例二中的外凸缘结构相同)。当供电装置2需要充电时,将该充电接头的抵接部504插入供电装置2的装配端后并旋转一定角度,外电极502上的外凸缘5021与供电装置2的装配端之间形成卡扣连接(供电装置2的装配端设置有纳入部,纳入部内具有内凸缘,具体可见实施例二),并同时使内电极503和外电极502和供电装置2上的对应电极相接触,然后通过USB接口 501插入外部电源,实现给供电装置2充电的目的。
[0051]同样的,与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之间的装配关系一样,也可以将纳入部设置在充电接头的主体5的一端,而相应的将抵接部设置在供电装置2上,由于这种互换是在产品设计中的一种常规选择,因此在本实施例中不再进行图示以及文字说明。
[0052]以上实施例仅为本说明书为便于理解
【发明内容】
所列举的部分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的任何限定,也非所有可实施方案的穷举,故凡是对本发明的结构、流程或步骤所做出的任何微小改进或等效替代,均应包含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香烟,包括相互轴向装配的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该雾化装置包括雾化组件,该供电装置包括用于给所述雾化组件供电的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之中的其中一个的装配端具有一抵接部,另一个的装配端具有一个容置该抵接部的纳入部,所述抵接部包括一内电极和套设在该内电极外围并与该内电极绝缘的外电极,所述纳入部内设置有与所述内电 极和外电极相对应的正负电极;在所述外电极的圆周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扣接位,所述纳入部内壁的圆周方向上具有与第一扣接位相适配的第二扣接位,当所述抵接部插入纳入部后并旋转一定角度,可使外电极上的第一扣接位沿圆周旋转至与所述第二扣接位相对应的位置并形成卡扣连接,同时使所述内电极、外电极与纳入部内对应的正负电极相接触形成电流导通路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香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装置包括雾化套、设置于该雾化套内的储液腔和雾化组件,该雾化组件包括一导液部件和环绕在该导液部件上的发热丝,所述导液部件用于吸取储液腔中的烟液并供发热丝加热雾化。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香烟,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位于雾化装置的装配端,所述纳入部位于供电装置的装配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香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为环状电极,其外侧壁的圆周方向上分布有至少一个凸起,该凸起构成所述第一扣接位;所述纳入部的内侧壁开设有至少一个圆弧槽,该圆弧槽的上缘构成所述第二扣接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香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纳入部的内侧壁还开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引导第一扣接位插入的导引槽,该导引槽与所述圆弧槽相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香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槽的上缘包括一倾斜的过渡段,该过渡段使所述圆弧槽沿电子香烟轴向上的宽度逐渐减小。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香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上具有至少一个非完整环状的外凸缘,该外凸缘构成所述第一扣接位,所述纳入部内具有至少一个非完整环状的内凸缘,该内凸缘构成所述第二扣接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香烟,其特征在于:所述抵接部位于供电装置的装配端,所述纳入部位于雾化装置的装配端。
9.根据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香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香烟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和至少一个与该进气孔相连通的出气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香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开设于雾化装置和供电装置相装配连接的位置。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子香烟,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孔开设于供电装置上相对于装配端的另一端。
12.一种电子香烟用雾化装置,用于与供电装置组装成电子香烟,包括雾化套、设置于该雾化套内的储液腔和雾化组件,该雾化组件包括一导液部件和加热体,所述导液部件用于吸取储液腔中的烟液并供加热体加热雾化,并且在该雾化套内还设置有一烟雾通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香烟用雾化装置的一端具有一与供电装置形成装配连接的抵接部,该抵接部包括分别与加热体两端电连接的内电极和外电极;所述外电极的圆周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扣接位,当该抵接部插入供电装置的装配端后并旋转一定角度,可使该第一扣接位沿圆周旋转至与供电装置的装配端之间形成卡扣连接的对应位置,并同时使内电极和外电极分别与供电装置上的对应电极相接触。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为环绕设置在导液部件上的发热丝。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是由金属导电材质制成的环状电极。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电极是由塑料材质制成,并在其外表面镀有导电层。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电极上开设有用于连通供电装置内部与所述烟雾通道的通气孔。
17.根据权利要求12至16任一项所述的雾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体的两端连接有导线,所述内电极和外电极分别与两端的导线之间通过焊接、铆接或者过盈接触形成电连接。
18.一种电子香烟用供电装置,用于与雾化装置组装成电子香烟,包括电池套和位于电池套内部的电池以及控制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香烟用供电装置的一端具有一与雾化装置形成装配连接的纳入部,该纳入部内设置有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纳入部内壁的圆周方向上分布有至少一个第二扣接位,当雾化装置的装配端插入该纳入部后并旋转一定角度,可使雾化装置装配端上的对应扣接位置沿圆周旋转至该第二扣接位处,并同时使正电极和负电极分别与雾化装置上的对应电极相接触。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或负电极为设置于纳入部内的中间部位的金属弹片结构。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或负电极为设置于所述第二扣接位处的金属弹片结构。
21.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或负电极为设置于纳入部内中间部位的弹簧结构。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正电极和负电极其中的一个为设置于纳入部内中间部位的弹针结构,另一个为设置在外围的环形电极。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电极为弹簧结构。
24.根据权利要求19-23任一项所述的供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装置还包括一对分别设置在该供电装置两端的充电电极。
25.一种用于给电子香烟用供电装置充电的充电接头,包括本体,该本体的一端具有连接外部电源的电源接口,其特征在于:该本体的另一端设置有一内电极以及绝缘套设在该内电极上的外电极,所述外电极的圆周方向上具有至少一个第一扣接位,当该充电接头插入供电装置的装配端后并旋转一定角度,可使该第一扣接位沿圆周旋转至与供电装置的装配端之间形成卡扣连接的相应位置,并同时使所述内电极和外电极与供电装置上的对应电极相接触。
26.根据权利要求25所述的充电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接口为USB接口。
【文档编号】A24F47/00GK103720055SQ201310676937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13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13日
【发明者】李永海, 徐中立, 洪和鹏, 章炎生, 钟运平, 邓银登, 江鹏飞 申请人:深圳市合元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