匀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80870发布日期:2018-10-30 21:31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工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匀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在卷烟产品制作过程中,首要完成的任务是将烟叶从农产品转变为工业原料。将从农产品转变为工业原料的过程主要经历烟叶初烤、打叶复烤、叶片预压、打包、捆扎、仓储等步骤。

烟叶初烤是将鲜烟叶放置烤房中进行烘烤调制。鲜烟叶通过烟叶初烤后即变成半成品原料——原烟。烟叶烘烤是使烟叶脱水干燥,成为具有一定质量、风格和等级标准的烟叶商品的过程。

但是经过初烤后的烟叶还并不满足直接生产卷烟的标准,必须经过复烤加工,即在初烤烟基础上进行第二次烟叶水分调整,使其成为卷烟生产的真正原料。初烤后的烟叶需要进行复烤的原因在于:初烤的烟叶由于分级、扎把时回潮不匀,加之各地气候和存放条件不同,含水量不一致,其中含水量高的烟叶就容易霉烂变质,而通过复烤即可以达到二次调整烟叶水分和防止霉变的目的。

另外,烟叶复烤的作用还体现在:一是排除杂气,净化香气;二是杀虫灭菌,有利储存;三是保持色泽,利于生产。经过再次加热干燥的复烤烟叶,理化特性进一步优化,烟叶品质提高,吸湿性减弱,利于烟叶在存储过程中的自然醇化。

在原烟在复烤之前,还要事先通过打叶设备将烟片和烟梗分离,然后对烟叶与烟梗分别进行复烤,尔后分别打包和贮存。这种对叶梗作分别处理的打叶复烤工艺较之传统的挂杆复烤有很多优点:减少了烟叶造碎,便于烟叶运输,有利于烟叶的长期储存和醇化。

烟片或烟梗在生产线上进行复烤操作时,必须要对烟片或烟梗的流量进行控制,通过流量控制可以达到保证产品质量以及提升设备作业效率的目的。现有技术中,一般通过全悬浮电子皮带秤来进行流量控制,但是这种流量控制方式也存在弊端,弊端在于:由于烟叶或烟梗具有流动性和粘连性,因此烟叶或烟梗在进入全悬浮电子皮带秤前十分容易集聚,即无法确保全悬浮电子秤的来料能够均匀分布在皮带上。而来料分布是否均匀直接影响全悬浮电子秤计量精度及控制精度,一旦全悬浮电子秤计量精度及控制精度无法确保,则会产生严重的质量隐患。

综上,设计一种能够使物料均匀分布在皮带上的匀料装置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迫切的。

通过匀料装置能够解决由于全悬浮电子皮带秤计量管来料不均匀带来的流量控制问题,进而排除质量隐患。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匀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匀料辊轴、辊轴支座和驱动装置;所述匀料辊轴包括相互连接的辊轴本体和辊轴第一连接部;所述辊轴本体侧面上设有若干匀料杆;所述辊轴支座包括相互连接的辊轴支架和升降装置,所述辊轴支架与所述辊轴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匀料辊轴的一端连接,并带动所述匀料辊轴旋转。

较佳地,所述辊轴支座包括第一辊轴支座,在所述第一辊轴支座的辊轴支架上设有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所述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内部中空,并套接在所述辊轴第一连接部上,所述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贯穿所述第一辊轴支座的辊轴支架;所述辊轴第一连接部贯穿所述第一辊轴支座,并与所述驱动装置连接。

较佳地,所述辊轴支座还包括第二辊轴支座;所述匀料辊轴的一端还设有辊轴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辊轴支座套接在所述辊轴第二连接部上,所述辊轴第二连接部能够在所述第二辊轴支座内旋转。

较佳地,所述辊轴本体为圆柱体,且高为45厘米,直径为7厘米;所述匀料杆为圆柱体,且高为4厘米,直径为0.5厘米;所述辊轴第一连接部和所述辊轴第二连接部为圆柱体,且高均为10厘米,直径均为4厘米。

较佳地,所述辊轴支座还包括支座本体;所述辊轴支架内置于所述支座本体中;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定位螺母件、丝杆和手轮;所述定位螺母件设置在所述支座本体的顶端,所述定位螺母件与所述支座本体相对静止;所述丝杆通过所述定位螺母件与所述支座本体连接,所述丝杆的顶端与所述手轮固定连接,所述丝杆的底端与辊轴支架第二连接件连接。

较佳地,所述辊轴支架上设有滑槽,所述支座本体内设有导轨,所述导轨置于所述滑槽内。

较佳地,所述匀料杆沿所述辊轴本体长度方向成排设置,相邻两排的所述匀料杆交叉错落设置。

较佳地,所述匀料杆在所述匀料辊轴上倾斜设置,所述匀料杆与所述匀料辊轴转轴的夹角非90度;各所述匀料杆的顶端至所述匀料辊轴转轴的垂直距离均相同;所述辊轴本体及所述匀料杆的外轮廓在转动时形成一个圆柱面。

较佳地,所述辊轴本体为圆柱体或长方体或椭圆柱体,各所述匀料杆的顶端至所述匀料辊轴转轴的垂直距离均相同。

较佳地,所述驱动装置为变速电机或手轮或带有变速器的内燃机;所述升降装置为液压升降器或电动升降器,所述液压升降器或所述电动升降器一端与所述辊轴支架连接。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匀料装置,该匀料装置既能够用于摊平物料,还能通过升降装置控制物料厚度,进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流量。

该匀料装置还能与其他输送装置匹配使用,进一步解决来料不均匀带来的生产过程流量控制问题,该匀料装置能够排除相应的质量控制隐患。例如,将该匀料装置安装在用于称重的全悬浮电子秤称重皮带上,能够达到摊薄烟梗等物料的目的,从而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全悬浮电子秤的计量误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匀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匀料辊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辊轴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匀料辊轴1、驱动装置3、辊轴本体10、辊轴第一连接部11、辊轴第二连接部12、匀料杆111、第一辊轴支座21、第二辊轴支座22、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辊轴支架210、支座本体211、导轨213、定位螺母件214、丝杆215、和手轮216。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匀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一种匀料装置,其包括匀料辊轴1、辊轴支座和驱动装置3。匀料辊轴1安装在辊轴支座上,辊轴支座用于支撑匀料辊轴1。驱动装置3与匀料辊轴1连接,驱动装置3用于向匀料辊轴1传动,驱动装置3带动匀料辊轴1。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匀料辊轴的结构示意图。匀料辊轴1包括辊轴本体10、辊轴第一连接部11和辊轴第二连接部12。辊轴第一连接部11和辊轴第二连接部12分别位于辊轴本体10的两端。辊轴第一连接部11固定在辊轴支座上,并与驱动装置3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辊轴本体10为圆柱体,辊轴本体10侧面上设有若干匀料杆111,各个匀料杆111的顶端至辊轴本体10转轴的垂直距离均相同。匀料杆111优选直立设置,即匀料杆111垂直于辊轴本体10转轴,另外,匀料杆111沿辊轴本体10长度方向成排设置,本实施例中,匀料杆111优选周向设置6排且相邻两排的匀料杆111交叉错落设置。另外,优选地,辊轴第一连接部11和辊轴第二连接部12为圆柱体,该圆柱的高为10厘米,直径为4厘米。辊轴本体10圆柱体的高为45厘米,直径为7厘米。匀料杆111为圆柱体,该圆柱体高为4厘米,直径为0.5厘米。

如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第一辊轴支座的结构示意图。辊轴支座的数量至少为1个,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辊轴支座的数量为两个,辊轴支座包括第一辊轴支座21和第二辊轴支座22。第一辊轴支座21套接在辊轴第一连接部11上,第一辊轴支座21用于固定辊轴第一连接部11和/或调节辊轴第一连接部11。辊轴第一连接部11贯穿第一辊轴支座21,辊轴第一连接部11还与驱动装置3连接。第二辊轴支座22套接在辊轴第二连接部12,第二辊轴支座22用于固定辊轴第二连接部12和/或调节辊轴第二连接部12。

第一辊轴支座21包括辊轴支架210和升降装置,辊轴支架210上设有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内置于辊轴支架210,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能够相对辊轴支架210转动,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优选为轴承。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内部中空,用于套接在辊轴第一连接部11上,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贯穿辊轴支架210,辊轴第一连接部11通过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的中空内部穿出辊轴支架210,继而与驱动装置连接。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辊轴支架210内置于支座本体211中,辊轴支架210上设有滑槽,支座本体211内设有导轨213,滑槽与导轨213匹配,使得辊轴支架210能够在导轨213上升降。支座本体211的长宽高分别是32厘米、14厘米、9厘米。支座本体211顶端设有定位螺母件214,定位螺母件214与支座本体211保持相对静止,定位螺母件214内有与螺杆匹配的螺纹。本实施例中的升降装置还包括丝杆215和手轮216。丝杆215通过定位螺母件214与支座本体211连接,丝杆215的顶端与手轮216固定连接。手轮216直径优选18厘米。丝杆215的底端与辊轴支架210内的辊轴支架第二连接件连接。当手轮216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时,丝杆215能够带动辊轴支架210进行升降操作。辊轴支架第二连接件能够把丝杆215的转动转化为辊轴支架210的平动。通过升降装置能够调节匀料辊轴1的高度。滑槽与导轨213起到导向作用,增加了辊轴支架210的稳定性。

第二辊轴支座22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辊轴支座21的结构相同。

第二辊轴支座22的结构也可以与第一辊轴支座21的结构不同,区别在于,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不贯穿辊轴支架210,辊轴第二连接部12不贯穿第二辊轴支座22。匀料辊轴1安装在第一辊轴支座21和第二辊轴支座22之间。

驱动装置3为变速电机。驱动装置3的输出轴向匀料辊轴1传动,驱动装置3与匀料辊轴1之间通过传动装置或联轴器连接。所述传动装置为皮带或齿轮。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提供的匀料装置的一种应用方式为:

本实施中提供的匀料装置能安装于全悬浮电子秤称重皮带上,启动驱动装置3,使驱动装置3带动匀料辊轴1转动,以全悬浮电子秤载料皮带的运行方向为基准方向,匀料辊轴1相对于基准方向逆向转动,并且匀料辊轴1转速与全悬浮电子秤称重皮带的运行速度要匹配,以达到摊薄烟梗等物料的目的,经过本实施中提供的匀料装置处理过的物料被打散,而且其厚度也能够保持一致。更利于计量重量和物料的流量控制。

通过第一辊轴支座21与第二辊轴支座22上的手轮可以调节匀料辊轴1相对于全悬浮电子秤载料皮带的高度,进而能控制来料的厚度,以保障生产流量的需求。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匀料杆111与辊轴本体10转轴相对倾斜设置。匀料杆111倾斜设置即是使匀料杆111的本体与辊轴本体10转轴的夹角非90度。匀料杆111倾斜设置的好处在于,能够使匀料装置下方的来料沿匀料辊轴1长度方向横向运动,进一步使来料均匀分布。各个匀料杆111相对于辊轴本体10转轴的倾斜角度可以不同,但要保证,各个匀料杆111的顶端至辊轴本体10转轴的垂直距离均相同。因此匀料杆111自身本体的长度可以不同。辊轴本体10及匀料杆111在转动过程中的外轮廓一同形成一个圆柱面。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辊轴本体10为长方体或椭圆柱体,辊轴本体10侧面上设有若干匀料杆111,各个匀料杆111的顶端至匀料辊轴1转轴的垂直距离均相同。匀料杆111优选直立设置,即匀料杆111垂直于匀料辊轴1转轴,另外,匀料杆111沿辊轴本体10长度方向成排设置,本实施例中,匀料杆111优选周向设置6排且相邻两排的匀料杆111交叉错落设置。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辊轴本体10为长方体或椭圆柱体,辊轴本体10侧面上设有若干匀料杆111,各个匀料杆111的顶端至匀料辊轴1转轴的垂直距离均相同。匀料杆111优选直立设置,即匀料杆111垂直于匀料辊轴1转轴,另外,匀料杆111沿辊轴本体10长度方向成排设置,本实施例中,匀料杆111优选周向设置6排且相邻两排的匀料杆111交叉错落设置。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匀料辊轴1仅通过第一辊轴支座21支撑,匀料辊轴1包括辊轴本体10、辊轴第一连接部11和辊轴第二连接部12,辊轴第二连接部12悬空,辊轴第一连接部11贯穿第一辊轴支座21与驱动装置3连接。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匀料辊轴1仅通过第一辊轴支座21支撑,匀料辊轴1仅包括辊轴本体10和辊轴第一连接部11,辊轴本体10远离辊轴第一连接部11的一端悬空。辊轴第一连接部11贯穿第一辊轴支座21与驱动装置3连接。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6不同之处在于:驱动装置3为手轮或带有变速器的内燃机。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6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辊轴支座21包括辊轴支架210和升降装置,辊轴支架210上设有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内置于辊轴支架210,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能够相对辊轴支架210转动,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优选为轴承。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内部中空,用于套接在辊轴第一连接部11上,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贯穿辊轴支架210,辊轴第一连接部11通过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的中空内部穿出辊轴支架210,继而与驱动装置连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辊轴支架210内置于支座本体211中,辊轴支架210上设有滑槽,支座本体211内设由导轨213,滑槽与导轨213匹配,使得辊轴支架210能够在导轨213上升降。

升降装置为液压升降器或电动升降器,液压升降器或电动升降器设置在支座本体211的下部,液压升降器或电动升降器的顶端与辊轴支架210底部刚性连接。液压升降器或电动升降器通过辊轴支架210带动匀料辊轴1升降。

或者液压升降器设置在支座本体211的上部,液压升降器的底端与辊轴支架210顶部刚性连接。液压升降器通过辊轴支架210带动匀料辊轴1升降。

实施例9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4、7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辊轴支座21包括辊轴支架210和升降装置,辊轴支架210上设有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内置于辊轴支架210,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能够相对辊轴支架210转动,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优选为轴承。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内部中空,用于套接在辊轴第一连接部11上,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贯穿辊轴支架210,辊轴第一连接部11通过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的中空内部穿出辊轴支架210,继而与驱动装置连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辊轴支架210内置于支座本体211中,辊轴支架210上设有滑槽,支座本体211内设由导轨213,滑槽与导轨213匹配,使得辊轴支架210能够在导轨213上升降。

升降装置为液压升降器,液压升降器设置在支座本体211的下部,液压升降器的顶端与辊轴支架210底部刚性连接。液压升降器通过辊轴支架210带动匀料辊轴1升降。

第二辊轴支座22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辊轴支座21的结构相同。

第二辊轴支座22的结构也可以与第一辊轴支座21的结构不同,区别在于,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不贯穿辊轴支架210,辊轴第二连接部12不贯穿第二辊轴支座22。匀料辊轴1安装在第一辊轴支座21和第二辊轴支座22之间。

实施例10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6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辊轴支座21包括辊轴支架210和升降装置,辊轴支架210上设有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内置于辊轴支架210,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能够相对辊轴支架210转动,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优选为轴承。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内部中空,用于套接在辊轴第一连接部11上,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贯穿辊轴支架210,辊轴第一连接部11通过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的中空内部穿出辊轴支架210,继而与驱动装置连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辊轴支架210内置于支座本体211中,辊轴支架210上设有滑槽,支座本体211内设由导轨213,滑槽与导轨213匹配,使得辊轴支架210能够在导轨213上升降。滑槽内部竖直设有齿条,升降装置为升降电机,升降电机通过齿轮向齿条传动,齿轮安装导轨213内部。升降电机的正反转带动齿条竖直方向运动,进而带动匀料辊轴1升降。

实施例11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4、7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优选地,第一辊轴支座21包括辊轴支架210和升降装置,辊轴支架210上设有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内置于辊轴支架210,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能够相对辊轴支架210转动,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优选为轴承。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内部中空,用于套接在辊轴第一连接部11上,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贯穿辊轴支架210,辊轴第一连接部11通过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的中空内部穿出辊轴支架210,继而与驱动装置连接。

本实施例中优选地,辊轴支架210内置于支座本体211中,辊轴支架210上设有滑槽,支座本体211内设由导轨213,滑槽与导轨213匹配,使得辊轴支架210能够在导轨213上升降。滑槽内部竖直设有齿条,升降装置为升降电机,升降电机通过齿轮向齿条传动,齿轮安装导轨213内部。升降电机的正反转带动齿条竖直方向运动,进而带动匀料辊轴1升降。

第二辊轴支座22的结构可以与第一辊轴支座21的结构相同。

第二辊轴支座22的结构也可以与第一辊轴支座21的结构不同,区别在于,辊轴支架第一连接件23不贯穿辊轴支架210,辊轴第二连接部12不贯穿第二辊轴支座22。匀料辊轴1安装在第一辊轴支座21和第二辊轴支座22之间。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中各部件的结构和连接方式等都是可以有所变化的,凡是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行的等同变换和改进,均不应排除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