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鞋底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10698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鞋底减震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底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鞋底减震结构。
技术背景 现今,鞋所提供的功能越来越全面,对人体的保护也越来越专业。以运动鞋为例,出现了增强脚踝保护的结构,使得运动时不致发生脚踝扭伤的现象;此外,还有能够增强弹跳性,并能有效缓冲下落时的冲击力的鞋底减震结构。此类鞋底减震结构通常是在鞋底的后脚跟位置设置气垫,使得人体下落时,气垫被挤压,利用气垫的形变而实现对人体下落的缓冲,从而减少下落冲击力对人体的伤害。但是,人体运动时不单单具有上述的下落过程,还包括了向上起跳的过程。在向上起跳过程中,前脚掌所承受的力量依然很大,若无妥善的保护,也极易发生受伤的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弊端,提供一种鞋底减震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底减震结构,设置于鞋底内里,包括具有中空空间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中空空间内填充有缓冲介质,所述缓冲垫包括位于前脚掌的前垫体和位于后脚跟的后垫体,所述前垫体的中空空间与所述后垫体的中空空间互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底减震结构中,所述缓冲介质为气体,或者为液体。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底减震结构中,所述前垫体为与前脚掌对应的形状,所述后垫体为与后脚跟对应的形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底减震结构中,所述后垫体包括多个具有中空空间的分垫体,所述多个分垫体彼此间隔设置,且多个分垫体的中空空间互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底减震结构中,所述分垫体为五个,其中四个分垫体沿后脚跟的边缘设置,剩余一个分垫体设置于该四个分垫体的中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底减震结构中,所述前垫体与所述后垫体之间通过中空的连接部而互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底减震结构中,所述连接部为并列设置的两条中空管,所述两条中空管的首端分别连通前垫体的中空空间,所述两条中空管的末端分别连通后垫体的中空空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底减震结构中,将鞋底内里的缓冲垫设置为位于前脚掌的前垫体和位于后脚跟的后垫体,并令所述前垫体的中空空间与所述后垫体的中空空间互相连通,使得中空空间内的缓冲介质可于前垫体与后垫体之间流动,以便于在起跳或者下落过程中对前脚掌和后脚跟提供保护作用,在增加运动舒适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减少了疲劳和意外带来的伤害。

[0014]图I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鞋底减震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底减震结构,设置于鞋底I的内里,包括具有 中空空间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中空空间内填充有缓冲介质2,所述的缓冲介质2可采用压缩空气或者惰性气体等气体,也可采用水或油等液体。所述的缓冲垫包括位于前脚掌11的前垫体3和位于后脚跟12的后垫体4,所述前垫体3的中空空间与所述后垫体4的中空空间互相连通。当运动时,足部会因走动而将后脚跟12压向地面,使位于后脚跟12处的后垫体4内的缓冲介质2被压缩,从而对脚跟起缓震作用;同时,后垫体4内被压缩的缓冲介质2会流动至前垫体3内,使得当足部的前脚掌落下时,缓冲介质2能够同样被压缩变形,并对前脚掌提供缓震作用。由于前垫体3与后垫体4的中空空间处于互相连通的状态,也即缓冲介质2可在前垫体3与后垫体4之间流动,从而为户外运动者增加了运动舒适性和稳定性,也减少了疲劳和意外带来的伤害。具体而言,根据足部运动时的受力情况,所述前垫体3可采用与前脚掌11对应一致的形状,而所述后垫体4则可采用与后脚跟12对应一致的形状。所述前垫体3与所述后垫体4之间通过中空的连接部5而互相连通。如图I所示,所述连接部5可包括两条并列设置的中空管51、52,该两条并列设置的中空管51、52的首端分别连通前垫体3的中空空间,该两条并列设置的中空管51、52的末端分别连通后垫体4的中空空间,从而实现了前垫体3的中空空间与后垫体4的中空空间的互相连通。如图I所示,出于制造原因考虑,并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情况,所述后垫体4可具体包括多个具有中空空间的分垫体,如图I中的分垫体41、42、43、44、45,这些分垫体彼此间隔设置,且各个分垫体的中空空间互相连通。本实施例中,所述分垫体为五个,分别为分垫体41、42、43、44、45,其中,四个分垫体41、42、43、44沿后脚跟12的边缘设置,剩余的一个分垫体45设置于该四个分垫体41、42、43、44的中心。采用此种设置方式,既可节约生产用料,保证鞋底的减震效果,又可减轻鞋体的重量。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
权利要求1.一种鞋底减震结构,设置于鞋底内里,包括具有中空空间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中空空间内填充有缓冲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垫包括位于前脚掌的前垫体和位于后脚跟的后垫体,所述前垫体的中空空间与所述后垫体的中空空间互相连通。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鞋底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介质为气体。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鞋底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介质为液体。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鞋底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垫体为与前脚掌对应的形状,所述后垫体为与后脚跟对应的形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底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垫体包括多个具有中空空间的分垫体,所述多个分垫体彼此间隔设置,且多个分垫体的中空空间互相连通。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鞋底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垫体为五个,其中四个分垫体沿后脚跟的边缘设置,剩余一个分垫体设置于该四个分垫体的中心。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鞋底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垫体与所述后垫体之间通过中空的连接部而互相连通。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鞋底减震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为并列设置的两条中空管,所述两条中空管的首端分别连通前垫体的中空空间,所述两条中空管的末端分别连通后垫体的中空空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鞋底减震结构,设置于鞋底内里,包括具有中空空间的缓冲垫,所述缓冲垫的中空空间内填充有缓冲介质,所述缓冲垫包括位于前脚掌的前垫体和位于后脚跟的后垫体,所述前垫体的中空空间与所述后垫体的中空空间互相连通。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鞋底减震结构中,将鞋底内里的缓冲垫设置为位于前脚掌的前垫体和位于后脚跟的后垫体,并令所述前垫体的中空空间与所述后垫体的中空空间互相连通,使得中空空间内的缓冲介质可于前垫体与后垫体之间流动,以便于在起跳或者下落过程中对前脚掌和后脚跟提供保护作用,在增加运动舒适性和稳定性的同时,也减少了疲劳和意外带来的伤害。
文档编号A43B13/18GK202774439SQ201220367008
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7日
发明者邹凯 申请人:北京康尔健野旅游用品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