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盗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04766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盗报警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监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盗报警装置。



背景技术:

当在外出旅行的过程中,比如,乘坐火车的过程中,旅行箱或者包裹的位置与主人的位置存在一段距离,由于主人不在附近,旅行箱或者包裹很容易被偷盗,或者翻动,对旅行箱或者包裹的防盗监控显得尤为重要,目前还没有很好的监控方式。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盗报警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盗报警装置,所述防盗报警装置包括发射器和接收器,所述发射器放置于旅行箱或包裹中,所述接收器为旅行箱或包裹的拥有者持有,所述发射器包括依次相连接的位移传感器、第一单片机、发射模块和射频发射天线,所述接收器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射频接收天线、接收模块、第二单片机和报警模块,所述射频发射天线与所述射频接收天线通过射频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将发射器置于旅行箱或者包裹中,利用位移传感器检测旅行箱或者包裹是否被翻动,当被翻动时,接收器通过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能够对旅行箱和包裹进行监控;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采用短距离射频通信连接,信号传输速度快,功耗低,避免使用GPRS功耗大以及 信号传输速度慢的缺点;当旅行箱或者包裹被移走(即被盗)时,接收器接收发射器发射的信号的强度或有变化,此时,接收器也会进行报警。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如下改进。

进一步的,所述位移传感器包括一开关S1、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电阻R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第一单片机的引脚4,电阻R1和电阻R2的公共端接VCC,开关S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第一单片机的引脚4。

所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为:在位移传感器未检测到旅行箱或者包裹被翻动时,开关S1处于断开状态,发射器向接收器发送射频信号,而当位移传感器检测到旅行箱或者包裹被翻动时,开关S1关闭,发射器不向接收器发送信号,接收器未收到信号时,通过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单片机的引脚1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单片机的引脚1还接VCC;第一单片机的引脚2接地,第一单片机的引脚3通过电阻R3与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接地。

进一步的,所述发射模块13包括电阻R4、电阻R5、晶振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

所述第一单片机12的引脚3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三极管Q1与三极管Q2的公共端连接晶振C2的第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晶振C2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晶振C2的第三端,电容C5的另一端还通过电阻R5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晶振C2、电容C5和电阻R5的公共端均通过电容C6接地,晶振C2、电容C5和电阻R5的公共端接VCC,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4与射频发射天线14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连 接电阻R5和电容C5的公共端,电容C3的另一端还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容C3的另一端还与晶振C2、电容C5和电阻R5的公共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单片机的引脚1接VCC,引脚8接地,引脚4与接收模块连接,引脚5与报警模块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报警模块包括电阻R6、三极管Q3、三极管Q4和蜂鸣器;

所述第二单片机的引脚5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VCC,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蜂鸣器的一个输入端,蜂鸣器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防盗报警装置整体结构框图;

图2为发射器电路连接示意图;

图3为接收器电路连接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1、发射器,11、位移传感器,12、第一单片机,13、发射模块,14、射频发射天线,2、接收器,21、射频接收天线,22、接收模块,23、第二单片机,24、报警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实施例、一种防盗报警装置。

参见图1,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盗报警装置包括发射器1和接收器2,所 述发射器1放置于旅行箱或包裹中,所述接收器2为旅行箱或包裹的主人持有,所述发射器1包括依次相连接的位移传感器11、第一单片机12、发射模块12和射频发射天线14,所述接收器2包括依次相连接的射频接收天线21、接收模块22、第二单片机23和报警模块24,所述射频发射天线14与所述射频接收天线21通过射频通信连接。

参见图2,其中,所述位移传感器11包括一开关S1、电阻R1和电阻R2,所述电阻R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电阻R2的一端,电阻R2的另一端接第一单片机12的引脚4,电阻R1和电阻R2的公共端接VCC,开关S1的一端接地,另一端接第一单片机12的引脚4。所述第一单片机12的引脚1接电容C1的一端,电容C1的另一端接地,第一单片机12的引脚1还接VCC;第一单片机12的引脚2接地,第一单片机12的引脚3通过电阻R3与发光二极管D1的阳极相连,发光二极管D1的阴极接地。

所述发射模块13包括电阻R4、电阻R5、晶振C2电容C3、电容C4、电容C5、三极管Q1和三极管Q2;所述第一单片机12的引脚3通过电阻R4与三极管Q1的基极电连接,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2的发射极电连接,三极管Q1与三极管Q2的公共端连接晶振C2的第一端和电容C5的一端,晶振C2的第二端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电容C5的另一端连接晶振C2的第三端,电容C5的另一端还通过电阻R5连接三极管Q2的基极,晶振C2、电容C5和电阻R5的公共端均通过电容C6接地,晶振C2、电容C5和电阻R5的公共端接VCC,三极管Q2的集电极通过电容C4与射频发射天线14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还与电容C3的一端连接,电容C3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5和电容C5的公共端,电容C3的另一端还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电容C3的另一端还与晶振C2、电容C5和电阻R5的公共端连接。其中,电容C3的两端用一根导线连接,形成自封闭震荡回路,震荡回路的作用主要是保持发射频率的稳定性。

参见图3,所述第二单片机23的引脚1接VCC,引脚8接地,引脚4与接收模块连接,引脚5与报警模块24连接。所述报警模块24包括电阻R6、三极管Q3、三极管Q4和蜂鸣器,所述第二单片机23的引脚5通过电阻R6与三极管Q3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3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发射极接VCC,三极管Q4的集电极接蜂鸣器的一个输入端,蜂鸣器的另一个输入端接地。

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防盗报警装置的工作原理为:当位移传感器未检测到旅行箱或者包裹被翻动时,位移传感器的开关S1断开,第一单片机控制发射模块通过射频发射天线向接收模块发射信号,此时第二单片机控制报警模块不发出报警信号;而当位移传感器检测到旅行箱或者包裹被翻动时,位移传感器的开关S1关闭,此时位移传感器的电阻R1、电阻R2和开关S1形成自封闭电路,因此,第一单片机控制发射模块不发射射频信号,接收器中的第二单片机未接收到射频信号,即控制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此时,旅行箱或者包裹的主人即可得知自己的旅行箱或者包裹被翻动,达到防盗报警的效果。另外,当旅行箱或者包裹被人提走(即被盗)而没有翻动时,接收器接收发射器的射频信号强度会有变化,此时接收器中的第二单片机会控制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通知主人旅行箱或者包裹被人移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盗报警装置,将发射器置于旅行箱或者包裹中,利用位移传感器检测旅行箱或者包裹是否被翻动,当被翻动时,接收器通过报警模块发出报警信号,能够对旅行箱和包裹进行监控;发射器与接收器之间采用短距离射频通信连接,信号传输速度快,功耗低,避免使用GPRS功耗大以及信号传输速度慢的缺点;当旅行箱或者包裹被移走(即被盗)时,接收器接收发射器发射的信号的强度或有变化,此时,接收器也会进行报警。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方法、装置或 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方法、装置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