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衣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33847发布日期:2020-05-22 16:37阅读:305来源:国知局
一种内衣加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内衣加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内衣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内衣一般通指女性的文胸。其加工工艺依次包括选料、染色、烘干、编织、裁剪、后处理和定型。当面料被编织完之后,面料通常为筒状,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其将变为扁平状。

如图1所示,被裁剪完的面料1上设有两组呈间隔设置的横向裁剪部11、两组呈对称设置的第一弧形裁剪部12和连接于两组横向裁剪部11的第二弧形裁剪部13。在裁剪过程中,需要工人将模板压在面料1上,然后按照模板的形状在面料1上划线,并通过剪刀将面料1裁剪。

但是,由工人进行按压、划线和裁剪,则导致每组面料的裁剪操作均需要两至三分钟,使得面料的加工效率较低,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内衣加工工艺,大幅度提高了面料的加工效率。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内衣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料:选取所需材质的丝线;

s2、染色烘干:将丝线进行清洗、染色和烘干处理;

s3、编织:将丝线编织成筒状的面料;

s4、裁剪:按照模板将面料裁剪成特定的形状;

s5、后处理:将面料进行拷边、锁眼、包边、拼裆和打套;

s6、定型:将面料进行定型处理;

在步骤s4中,面料通过裁剪机构被裁剪为特定的形状,裁剪机构包括机架、工作台和安装在机架上并设于工作台上方的升降架,模板安装在升降架的下侧并被升降架带动压紧于面料,升降架上安装有两组用于裁剪出横向裁剪部的横向裁剪装置、两组用于裁剪出第一弧形裁剪部的第一弧形裁剪装置和用于裁剪出第二弧形裁剪部的第二弧形裁剪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面料的裁剪过程中,工人先将面料放置在工作台上的合适位置,再通过升降架带动模板下降压紧于面料;然后升降架上的两组横向裁剪装置、两组第一弧形裁剪装置和第二弧形裁剪装置将同步对面料进行裁剪,因所有裁剪装置的裁剪操作都是同步进行的,故使得面料被裁剪成型的时间缩短,提高了面料的加工效率;因面料在裁剪的过程中已被模板压紧,故保证了面料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面料的裁剪质量。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横向裁剪装置包括设于升降架上的第一横向移动组件和设于第一横向移动组件上的第一旋转裁剪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面料的裁剪过程中,第一横向移动组件将带动第一旋转裁剪组件沿横向移动,第一旋转裁剪组件将对面料进行旋转裁剪,从而提高了横向裁剪部的裁剪质量,且能够适用于裁剪不同长度的横向裁剪部;当第一组面料裁剪完成并将第二组面料放置在工作台上后,通过第一横向移动组件带动第一旋转裁剪组件反向移动,即可对第二组面料进行旋转裁剪。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弧形裁剪装置包括设于升降架上的转动件、设于转动件上的第二旋转裁剪组件和设于升降架上并用于带动转动件旋转的旋转组件,转动件的转动平面与水平面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面料的裁剪过程中,旋转组件将带动转动件旋转,第二旋转裁剪组件将做弧形运动并对面料进行旋转裁剪,从而提高了第一弧形裁剪部的裁剪质量,且能够适用于裁剪不同弧度大小的第一弧形裁剪部;当第一组面料裁剪完成并将第二组面料放置在工作台上后,通过旋转组件带动转动件反向旋转,即可促使第二旋转裁剪组件对第二组面料进行旋转裁剪。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模板可拆连接于升降架,横向裁剪装置还包括被第一横向移动组件带动运动并促使第一旋转裁剪组件沿纵向移动的第一纵向移动组件,转动件为伸缩柱,第二弧形裁剪装置与第一弧形裁剪装置的结构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模板可拆连接于升降架,故能够根据所需加工的内衣来选择更换相应的模板;因第一横向移动组件能够带动第一纵向移动组件沿横向运动,第一纵向移动组件能够带动第一旋转裁剪组件沿纵向运动,伸缩柱能够进行伸缩,故第一旋转裁剪组件和第二旋转裁剪组件均能够在面料上的不同位置进行裁剪,因此本机构能够适用于加工不同类型的内衣。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第一弧形裁剪装置还包括供伸缩柱和旋转组件安装的滑块、用于带动滑块沿纵向移动的第二纵向移动组件、用于带动第二纵向移动组件沿横向移动的第二横向移动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因第二纵向移动组件能够带动伸缩柱和旋转组件沿纵向移动,第二横向移动组件能够带动第二纵向移动组件沿横向移动,故伸缩柱的旋转中心将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第二旋转裁剪组件能够在面料上裁剪出不同弧度的第一弧形裁剪部和第二弧形裁剪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伸缩柱包括转动连接于滑块的外筒和滑动嵌设在外筒内的内柱,外筒内设有带动内柱滑动的带动组件,第二旋转裁剪组件安装在内柱穿出外筒的一端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带动组件带动内柱在外筒内滑动时,第二旋转裁剪组件的旋转中心将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第二旋转裁剪组件能够适用于加工不同类型的内衣。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旋转组件包括固定在滑块上的气缸、转动连接于气缸的活塞杆和外筒的转动杆,转动杆的转动平面与水平面相平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气缸进行伸缩运动时,转动杆将发生转动并促使外筒和内柱转动,第二旋转裁剪组件将做弧形运动并对面料进行旋转裁剪,从而使得第一弧形裁剪部和第二弧形裁剪部被裁剪成型。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工作台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上料装置的下侧设有供面料堆叠放置的放置架,下料装置的下侧设有用于输送面料的输送带,上料装置包括设于机架上的第一机械臂和设于第一机械臂上的第一气动吸附组件,下料装置包括设于机架上的第二机械臂和设于第二机械臂上的第二气动吸附组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面料裁剪之前,第一机械臂将带动第一气动吸附组件下降抵触于放置架上的面料,第一气动吸附组件将吸起放置架最上方的面料;然后第一机械臂将带动第一气动吸附组件移向工作台并促使第一气动吸附组件将面料放置在工作台上的指定位置,此时即可进行面料的裁剪操作。

在面料裁剪完成后,第二机械臂将带动第二气动吸附组件下降抵触于工作台上的面料,第二气动吸附组件将吸起工作台上的面料;然后第二机械臂将带动第二气动吸附组件移向传送带并促使第二气动吸附组件将面料放置传送带上。

在第二气动吸附组件吸起工作台上的面料时,第一气动吸附组件将吸起放置架上的面料,第一机械臂和第二机械臂将同步运动,从而实现了面料的同步上下料,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加工效率。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1.升降架、横向裁剪装置、第一弧形裁剪装置和第二弧形裁剪装置的设置,使得两组横向裁剪部、两组第一弧形裁剪部和第二弧形裁剪部被同步加工完成,从而提高了面料的加工效率;

2.第一纵向移动组件和伸缩柱的设置,使得第一旋转裁剪组件和第二旋转裁剪组件均能够在面料上的不同位置进行裁剪,因此本机构能够适用于加工不同类型的内衣;

3.滑块、第二横向移动组件和第二纵向移动组件的设置,改变了伸缩柱的旋转中心,从而使得第二旋转裁剪组件能够在面料上裁剪出不同弧度的第一弧形裁剪部和第二弧形裁剪部;

4.上料装置和下料装置的设置,实现了面料的同步上下料,进一步提高了面料的加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内衣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表示安装台上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表示伸缩柱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表示工作台周边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表示上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表示面料在被加工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面料;11、横向裁剪部;12、第一弧形裁剪部;13、第二弧形裁剪部;2、机架;21、吹风机;211、吹气管;22、收集箱;23、吸尘器;24、管道;25、废屑口;3、工作台;31、槽组;4、升降架;41、液压缸;42、安装台;43、模板;5、横向裁剪装置;51、第一纵向移动组件;52、第一横向移动组件;53、第一旋转裁剪组件;531、第一电机;532、刀具;6、第一弧形裁剪装置;61、第二纵向移动组件;62、第二横向移动组件;63、滑块;64、伸缩柱;641、外筒;642、内柱;643、第二电机;644、丝杆;65、第二旋转裁剪组件;66、旋转组件;661、气缸;662、转动杆;7、第二弧形裁剪装置;8、上料装置;81、放置架;82、第一机械臂;821、第三横向移动组件;822、竖直移动组件;83、第一气动吸附组件;831、盒体;832、负压风机;9、下料装置;91、第二机械臂;92、第二气动吸附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2所示,一种内衣加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选料:选取所需材质的丝线;

s2、染色烘干:将丝线进行清洗、染色和烘干处理;

s3、编织:将丝线编织成筒状的面料1;

s4、裁剪:按照模板43将面料1裁剪成特定的形状;

s5、后处理:将面料1进行拷边、锁眼、包边、拼裆和打套;

s6、定型:将面料1进行定型处理。

因上述步骤均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多做赘述。

在步骤s4中,面料1通过裁剪机构被裁剪为特定的形状。

如图2和图3所示,裁剪机构包括机架2、工作台3和升降架4,升降架4安装在机架2上并设于工作台3上方,模板43安装在升降架4的下侧;升降架4上安装有两组横向裁剪装置5、两组第一弧形裁剪装置6和第二弧形裁剪装置7。在面料1的裁剪过程中,升降架4将带动模板43下降压紧于工作台3上的面料1,保证面料1的稳定性;两组横向裁剪装置5将在面料1上裁剪出两组横向裁剪部11,两组第一弧形裁剪装置6将在面料1上裁剪处两组第一弧形裁剪部12,第二弧形裁剪装置7将在面料1上裁剪出第二弧形裁剪部13;两组横向裁剪装置5、两组第一弧形裁剪装置6和第二弧形裁剪装置7的裁剪操作是同步进行的,故提高了面料1的加工效率。

如图2和图3所示,升降架4包括两组液压缸41和安装台42,两组液压缸41均固定在机架2上,两组液压缸41的活塞杆均沿竖直方向延伸并固定在安装台42的上表面,液压缸41通过自身的伸缩即可带动安装台42升降,使得模板43压紧于面料1,并使得两组横向裁剪装置5、两组第一弧形裁剪装置6和第二弧形裁剪装置7对面料1进行裁剪(见图7)。

如图3所示,模板43可拆连接于安装台42,在本实施例中模板43通过螺栓固定在安装台42上,故能够根据所需加工的内衣来选择更换相应的模板43。

如图3所示,横向裁剪装置5包括第一纵向移动组件51、第一横向移动组件52和第一旋转裁剪组件53;第一纵向移动组件51和第一横向移动组件52均为直线模组,因直线模组为现有技术,故在此不多做赘述。第一横向移动组件52安装在安装台42的上表面,第一纵向移动组件51安装在第一横向移动组件52上。

如图3所示,第一旋转裁剪组件53包括第一电机531和刀具532,第一电机531安装在第一纵向移动组件51上,刀具532呈环形并固定套设在第一电机531的输出轴外。第一横向移动组件52能够带动第一纵向移动组件51沿横向移动,第一纵向移动组件51能够带动第一电机531沿纵向移动,第一电机531能够带动刀具532旋转裁剪面料1,使得横向裁剪装置5能够在面料1上的不同位置进行裁剪(见图7),从而适用于加工不同类型的内衣。

如图3和图4所示,第一弧形裁剪装置6包括第二纵向移动组件61、第二横向移动组件62、滑块63、转动件、第二旋转裁剪组件65和旋转组件66;转动件为转动连接于滑块63的伸缩柱64,第二旋转裁剪组件65的结构与第一旋转裁剪组件53的结构相同并安装在伸缩柱64上;旋转组件66包括固定在滑块63上的气缸661、转动连接于气缸661的活塞杆和外筒641的转动杆662,转动杆662的转动平面与水平面相平行。当气缸661进行伸缩运动时,转动杆662将发生转动并促使外筒641和内柱642转动,第二旋转裁剪组件65将做弧形运动并对面料1进行旋转裁剪(见图7),从而使得第一弧形裁剪部12被裁剪成型。

如图3所示,第二纵向移动组件61和第二横向移动组件62均为直线模组;第二横向移动组件62安装在安装台42的上表面,第二纵向移动组件61安装在第二横向移动组件62上,滑块63安装在第二纵向移动组件61上。故当第二纵向移动组件61带动滑块63沿纵向移动,第二横向移动组件62带动第二纵向移动组件61沿横向移动时,伸缩柱64的旋转中心将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第一弧形裁剪装置6能够在面料1上裁剪出不同弧度的第一弧形裁剪部12(见图7)。

如图4所示,伸缩柱64包括外筒641和内柱642;外筒641转动连接于滑块63,且其转动平面与水平面平行,内柱642滑动嵌设在外筒641内,第二旋转裁剪组件65安装在内柱642穿出外筒641的一端上;外筒641内设有带动组件,带动组件包括第二电机643和丝杆644,第二电机643固定在外筒641的内壁上,第二电机643的输出轴固定连接于丝杆644,丝杆644的延伸方向与外筒641的延伸方向相同,且丝杆644螺纹配合于内柱642。当第二电机643带动丝杆644转动时,内柱642将在外筒641内滑动,第二旋转裁剪组件65的转动半径将发生改变,从而使得第一弧形裁剪装置6能够在面料1上裁剪出不同弧度的第一弧形裁剪部12。

如图3所示,第二弧形裁剪装置7与第一弧形裁剪装置6的结构相同,故第二弧形裁剪装置7也能够适用于加工不同类型的内衣。

如图5所示,工作台3的上表面设有若干槽组31,每一槽组31均对应于一种类型的内衣;槽组31包括若干供对应的刀具532沉入的沉槽,从而使得刀具532能够将面料1完全切断,避免了面料1之间的黏连。

如图2所示,工作台3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上料装置8和下料装置9,上料装置8的下侧设有供面料1堆叠放置的放置架81,下料装置9的下侧设有用于输送面料1的输送带。

如图6所示,上料装置8包括第一机械臂82和第一气动吸附组件83,第一机械臂82包括第三横向移动组件821和竖直移动组件822,第三横向移动组件821和竖直移动组件822均为直线模组,第三横向移动组件821安装在机架2上,竖直移动组件822安装在第三横向移动组件821上,第一气动吸附组件83安装在竖直移动组件822上。在面料1裁剪之前,第一机械臂82将带动第一气动吸附组件83将放置架81上的面料1放置在工作台3上的指定位置,实现了面料1的全自动上料。

如图6所示,第一气动吸附组件83包括固定在竖直移动组件822上的盒体831,盒体831的内部呈中空设置,盒体831的顶部安装有负压风机832,盒体831的底部设有若干气孔。当盒体831的底部贴合于面料1时,因用于制成内衣的面料1较为细密且较厚,故在负压风机832的作用下,面料1将被吸附在盒体831上,使得第一气动吸附组件83能够实现面料1的全自动上料。

如图2所示,下料装置9包括设于机架2上的第二机械臂91和设于第二机械臂91上的第二气动吸附组件92,第二机械臂91与第一机械臂82的结构相同,第二气动吸附组件92与第一气动吸附组件83的结构相同,故在此不多做赘述。在面料1裁剪完成后,第二机械臂91将带动第二气动吸附组件92将工作台3上的面料1放置传送带上,实现了面料1的全自动下料。

如图2所示,在第二气动吸附组件92吸起工作台3上的面料1时,第一气动吸附组件83将吸起放置架81上的面料1,第一机械臂82和第二机械臂91将同步运动,从而实现了面料1的同步上下料,进一步提高了面料1的加工效率。

如图2和图5所示,上料装置8和下料装置9之间设有吹风机21和收集箱22,吹风机21和收集箱22分设于工作台3相对两侧,吹风机21上安装有正对于工作台3的吹气管211。当第二气动吸附组件92吸起工作台3上的面料1时,吹风机21将启动并将工作台3上残留的面料1吹动至收集箱22内进行收集。

如图5所示,收集箱22的上方设有废屑口25,废屑口25通过管道24连接有吸尘器23,废屑口25位于工作台3的斜上方并呈扩口形设置。因面料1在裁剪过程中难免会产生部分废屑,故当吹风机21吹动工作台3上残留的面料1时,工作台3上的废屑将通过废屑口25进入到吸尘器23内进行收集。

通过本机构进行全自动裁剪,将使得每一组面料1的加工时间缩短为十秒钟,从而大幅度提高了面料1的加工效率。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在面料1的裁剪过程中,先通过竖直移动组件822带动盒体831下降抵触于放置架81上的面料1,负压风机832将进行工作使得放置架81最上方的面料1被吸附在盒体831底部;然后通过竖直移动组件822和第三横向移动组件821带动面料1移向工作台3,并通过竖直移动组件822将面料1放置在工作台3上的指定位置;此时负压风机832将停止工作,且第三横向移动组件821将带动盒体831复位至放置架81的上方。

随后通过液压缸41带动安装台42下降使得模板43压紧于面料1,再通过两组第一横向移动组件52带动两组第一电机531运动,使得两组刀具532在面料1上旋转裁剪出两组横向裁剪部11;同时,两组第一弧形裁剪装置6和一组第二弧形裁剪装置7中的气缸661均将带动对应的转动杆662转动,并促使外筒641和内柱642转动,使得第二旋转裁剪组件65做弧形运动并在面料1上旋转裁剪出两组第一弧形裁剪部12和一组第二弧形裁剪部13。

之后液压缸41将带动安装台42上升,第二机械臂91将带动第二气动吸附组件92移动至工作台3的上方,使得第二气动吸附组件92吸起工作台3上的面料1,随后第二机械臂91将带动第二气动吸附组件92移向传送带;同时,吹风机21将启动并向工作台3吹风,工作台3上残留的面料1将被吹动至收集箱22内进行收集,面料1上的废屑将通过废屑口25进入到吸尘器23内进行收集。

在第二气动吸附组件92吸起工作台3上的面料1时,第一气动吸附组件83将吸起放置架81上的面料1,第一机械臂82和第二机械臂91将同步运动,从而实现了面料1的同步上下料,进一步提高了面料1的加工效率。

在面料1进行裁剪之前,通过第一纵向移动组件51带动第一横向移动组件52沿纵向移动,即可使得第一旋转裁剪组件53在面料1上的不同位置进行裁剪;通过第二横向移动组件62带动滑块63沿横向移动,并通过第二纵向移动组件61带动第二横向移动组件62沿纵向移动,即可改变伸缩柱64的旋转中心,从而使得第二旋转裁剪组件65能够在面料1上裁剪出不同弧度的第一弧形裁剪部12和第二弧形裁剪部13;通过伸缩柱64的伸缩,即可改变第二旋转裁剪组件65的转动半径,从而使得第二旋转裁剪组件65能够在面料1上裁剪出不同弧度的第一弧形裁剪部12和第二弧形裁剪部13。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