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动件组装机的滑动件检查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8268013阅读:来源:国知局
r>[0140]若实际的爪杆3的位置与规定的爪杆3的位置一致,则爪杆3的锁定爪3a突出至链齿引导部la,因此判定爪杆3为锁定姿势。
[0141]借此,可检查当使拉片2为无负荷状态时,爪杆3是否有锁定姿势。
[0142]通过对图10所示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而对帽盖5的高度进行检测。例如,将帽盖5的外侧面5a的前后方向两侧的检查部分5A、检查部分5A的位置作为距基准位置6A的距离而检测出,借此,设为帽盖5的高度。
[0143]将该检测出的帽盖5的检查部分5A、检查部分5A的位置(实际的帽盖5的高度)与预先设定的帽盖5的检查部分5A、检查部分5A的位置(规定的帽盖5的高度)比较而进行判定。
[0144]若实际的帽盖5的高度与规定的帽盖的高度一致,则判断帽盖5正确地装设于主体1,若不一致,则判定帽盖5未被正确地装设。
[0145]例如,当主体I与帽盖5之间隔着异物时,实际的帽盖5的高度变得高于规定的帽盖5的高度。
[0146]另外,若帽盖5的前后方向的高度相同,则判断帽盖5是以水平姿势安装,当帽盖5的前后方向的高度不同时,则判定帽盖5是以向前后方向倾斜的姿势安装。
[0147]通过对图10所示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而对板簧4的位置进行检测。例如,将板簧4的前后方向两侧的检查部分4A、检查部分4A的位置作为距基准位置6A的距离而检测出。
[0148]将该检测出的板簧4的检查部分4A、检查部分4A的位置(实际的板簧的位置)与预先规定的板簧4的检查部分4A、检查部分4A的位置(规定的板簧4的位置)比较而进行判定。
[0149]若实际的板簧4的位置与规定的板簧4的位置一致,则判定板簧4被正确地装设,若不一致,则判定板簧4未被正确地装设。
[0150]例如,若板簧4未载置于主体I的前方安装部lc、后方安装部Id中的一安装部或两安装部,则板簧4的位置相对于规定的位置向下方偏移,若前方安装部lc、后方安装部Id与板簧4之间隔着异物,则板簧4的位置变得高于规定的位置。
[0151]通过对图10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而对板簧4的厚度进行检测。例如,对板簧4的前后方向中间的检查部分4B的厚度进行检测。
[0152]将该检测出的板簧4的检查部分4B的厚度(实际的板簧4的厚度)与预先规定的板簧4的检查部分4B的厚度(规定的板簧4的厚度)比较而进行判定。
[0153]若实际的板簧4的厚度与规定的板簧4的厚度一致,则判定板簧4在所述板簧4的宽度方向上为水平,若不一致,则判定板簧4在宽度方向上倾斜。
[0154]若从所述止动件40与主体载放体13的上表面相接的状态,使气缸32的可动杆32a进一步进行伸长动作,则一面使拉伸弹簧37伸长,一面使可动体31从规定的中间位置进一步向下方移动,该规定的中间位置是可动体31从上方位置下降到的位置,且在该位置下摄像机38与照明39配置于滑动件6的左右方向。借此,拉片按压件41将拉片2的抓手部2b向下按压,但因为止动件40与主体载放13的上表面相接,一对杆体33不会向下方移动,所以摄像机38、照明39保持在所述拍摄位置。
[0155]然后,当可动体31移动至规定的下方位置时,利用拉片按压件41将拉片2向下按压,而使拉片2成为被施加有朝下的外力的负荷状态,从而拉片2成为图7所示的朝下的负荷姿势。
[0156]此时,因为拉片支承台1b会造成妨碍,所以如图7所示,使拉片支承台1b向下方移动。
[0157]例如图8、图9所示,在拉片支承台1b上连结作动杆50,利用设于组装机本体11的气缸51使钩形片52向下方移动而卡止于作动杆50的卡止片50a,从而使拉片支承台1b向下方移动。
[0158]当可动体31处于下方位置时,利用摄像机38对滑动件6进行拍摄。
[0159]所述图像如图11所示。
[0160]因为拉片2为朝下的负荷姿势,所以拉片2的链环部2a不会造成妨碍,而可良好地进行拍摄。
[0161]通过对图11所示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与所述同样地,将爪杆3的检查部分3A的位置作为距基准位置6A的距离H2而检测出。
[0162]将该检测出的爪杆3的检查部分3A的位置即实际的爪杆3的位置与预先规定的爪杆3的检查部分3A的位置即规定的爪杆3的位置比较而进行判定。
[0163]若实际的爪杆3的位置与规定的爪杆3的位置一致,则判定为爪杆3的锁定爪3a从链齿引导部Ia拔出,爪杆3为非锁定姿势,若实际的爪杆3的位置与规定的爪杆3的位置不一致,则判定为爪杆3的锁定爪3a未从链齿引导部Ia拔出,爪杆23不为非锁定姿势。
[0164]借此,可检查当使拉片2为负荷状态时,爪杆3是否为非锁定姿势。
[0165]通过对图11所示的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而与所述同样地对帽盖5的实际的高度进行检测。
[0166]将该检测出的帽盖5的实际高度与规定的帽盖5的规定高度比较而进行判定。
[0167]若实际的帽盖5的高度与规定的帽盖5的高度一致,则判定为帽盖5被牢固地压紧于主体I而不会移动,若不一致,则判定为帽盖5的压紧不牢固或并未压紧,会因拉片2而向上方移动。
[0168]若在可动体31处于规定的下方位置之后,使气缸32的可动杆32a进行缩短动作而使可动体31向上方移动,则拉片按压件41与可动体31 —起向上方移动,借此,拉片按压件41与拉片2的抓手部2b隔开。
[0169]而且,通过使气缸32的可动杆32a进一步进行缩短动作,而使拉伸弹簧37收缩,从而一对杆体33、摄像机38、照明39与可动体31 —起向上方移动而处于所述上方位置。
[0170]如此,使可动体31从规定的下方位置向上方移动而处于规定的中间位置时,利用摄像机38再次对主体I进行拍摄。
[0171]所述图像与图10所示的图像相同,对该图像进行图像处理,而对爪杆3的检查部分3A的位置、板簧4的检查部分4A的位置、检查部分4B的厚度进行检测,将这些位置、厚度分别与规定的位置、宽度比较而进行判定。
[0172]借此,可检查当使拉片2从负荷状态成为无负荷状态时,爪杆3是否为锁定姿势。
[0173]若实际的爪杆3的位置与规定的爪杆3的位置一致,则判定为爪杆3利用板簧4而恢复为原本的状态,锁定爪3a突出至链齿引导部la,从而爪杆3为锁定姿势,若实际的爪杆3的位置与规定的爪杆3的位置不一致,则判定为因板簧4的弹性不够或未装设板簧4等,而爪体3的锁定爪3a未突出至链齿引导部la,从而爪杆3不为锁定姿势。
[0174]根据实际的板簧4的位置、厚度与规定的板簧4的位置、厚度的一致、不一致,以所述方式进行判定。
[0175]如上所述,进行拉片2为无负荷状态时的检查、拉片2为负荷状态时的检查、及拉片2从负荷状态成为无负荷状态时的检查,将在以上检查中均判断为正确地被装设的滑动件6设为合格品,在以上检查中即便仅有一次判断为未正确地被装设也将该滑动件6设为不良品。
[0176]为了如上所述配合可动体31处于规定的中间位置的时间及处于规定的下方位置的时间,利用摄像机38对滑动件6进行拍摄,而如图8、图9所示,设置可动体位置检测元件60,对可动体31的中间位置、下方位置进行检测,利用该可动体位置检测元件60的检测信号使摄像机38进行拍摄动作,例如使快门(shutter)进行动作,借此,可配合可动体31处于中间位置的时间及处于下方位置的时间,利用摄像机38对滑动件6进行拍摄。
[0177]如图8及图9所占,可动体位置检测元件60包括:检测块61,安装于可动体31 ;及第一传感器(sensor) 63、第二传感器64,在上下方向上隔开地设于托架(bracket) 62,且通过对检测块61进行检测而输出检测信号,该托架62安装于安装构件30。
[0178]而且,当可动体31处于中间位置时,第一传感器63检测到检测块61,并输出中间位置检测信号。当可动体31处于下方位置时,第二传感器63检测到检测块61,并输出下方位置检测信号。
[0179]第一传感器63的中间位置检测信号及第二传感器64的下方位置检测信号被输入至未图示的控制器(controller)。控制器当被输入第一传感器63的检测信号及第二传感器64的检测信号时,输出摄像机38的拍摄信号,从而摄像机38对滑动件6进行拍摄。
[0180]借此,当可动体31处于中间位置时,可利用摄像机38高精度地对滑动件6进行拍摄,并且当可动体31处于下方位置时,可利用摄像机38高精度地对滑动件6进行拍摄。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