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祛痰镇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971621阅读:21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祛痰镇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呼吸道疾病感染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祛痰和镇咳双重功效,标本兼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咳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它是机体的一种防御反射性机制,通过咳嗽可以清除呼吸道的分泌物或异物。引起咳嗽的常见原因有(1)呼吸道急、慢性感染,如上呼吸道感染、咽炎、支气管炎肺炎、肺脓肿、胸膜炎等;(2)呼吸道异物吸入;(3)呼吸道遭受压迫如支气管淋巴结肿大,纵隔肿瘤,心包积液;(4)过敏性,如支气管哮喘。
目前,对于咳嗽的治疗,西医主要以抗生素和镇咳药为主。但长期使用抗生素容易引起人体的正常菌群失调,并易引起耐药性等问题,而且对于病毒引起的咳嗽,抗生素一般很难起到作用。镇咳药一般通过对神经的抑制而产生作用,具有较多的副作用。一般情况下,因感冒、以及因感冒继发性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引起的咳嗽往往多痰,很多患者只看到咳嗽表象,盲目自行服用单纯止咳药物,例如,可待因和咳必清,结果,初服药物时咳嗽减轻,但因痰液排出受阻,一方面咳嗽反会迁延不止,病情加剧;另一方面,由于痰液有利于细菌的大量繁殖,有的痰还含有缩支气管的物质或过敏源,可引发支气管痉挛和过敏性哮喘。因此,对于一般因感冒或者急慢性支气管炎引发的咳嗽,在止咳的同时,必须进行化痰。
中医目前用于治疗咳嗽的常用中药主要有通宣理肺丸、蛇胆陈皮散、牛黄蛇胆川贝散等药物,有些药味多,导致服用量大、服用不方便,且生产成本相对较高、市场价格高、消费者不易接受,如通宣理肺丸。有些因含蛇胆、牛黄等名贵药材,如蛇胆陈皮散、牛黄蛇胆川贝散,不但其成本及价格增高,并易引入动物性疾病、如疯牛病等。此外,传统的丸剂、散剂、片剂等剂型,因有的不经提取直接以生药粉入药,很难解决药材自身细菌、微生物的存在及滋生等问题,因而使药物的有效期短、不易存放;有的辅料如淀粉或蔗糖含量高,有效成分含量低,故服用量大、服用不便,尤其是散剂,吞服药粉有沙粒感、对咽喉有一定刺激作用,对本已有咽喉不适感的咯痰咳嗽病人来说就更难以接受。另外中药一般均起效缓慢,对于咳嗽等急需改善症状的病症效果不突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克服现有技术中祛痰和镇咳作用不能同时兼备以及剂型不足的缺陷,提供一种具有祛痰和镇咳双重功效,标本兼治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祛痰镇咳的药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110-330份的聚乙二醇类化合物、1.5-4.5份的薄荷脑、0.5-3.5份的八角茴香油、0.5-3.5份的樟脑、2-6份的阿片粉、0.5-3.5份的苯甲酸钠、100-130份的甘草浸膏粉、6-10份的环拉酸钠。
本发明所述的原料组成及重量配比的优选配方为115-280份的聚乙二醇类化合物、2-4份的薄荷脑、1-3份的八角茴香油、1-3份的樟脑、3-5份的阿片粉、1-3份的苯甲酸钠、105-120份的甘草浸膏粉、7-9份的环拉酸钠。
本发明所述的聚乙二醇类化合物是聚乙二醇4000或聚乙二醇6000。
本发明所述的聚乙二醇类化合物还可以是聚乙二醇4000与聚乙二醇6000的混和液。
本发明可制成医药上的各种剂型,包括滴丸和软胶囊。
本发明的用法及用量为滴丸含服,一次0.5~1.0g,一日3次;软胶囊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本发明所述的制取滴丸的具体工艺步骤如下A、按上述配方将薄荷脑、八角茴香油、樟脑、阿片粉、苯甲酸钠、甘草浸膏粉、环拉酸钠,混合均匀;B、在80~90℃的温度下,将步骤A所得的混合物溶于聚乙二醇类化合物中,制成药液;C、以液体石蜡为冷却剂,将上述药液冷却至6-15℃后,以50-60粒/分钟的速度将药液滴制成滴丸。
本发明所述的制取软胶囊的具体工艺步骤如下A、按上述配方将薄荷脑、八角茴香油、樟脑、阿片粉、苯甲酸钠、甘草浸膏粉、环拉酸钠,混合均匀;B、在80-90℃的温度下,将步骤A所得的混合物溶于聚乙二醇类化合物中,制成药液;C、将上述步骤B制得的药液按滴制法制得软胶囊。
本发明将中药和化学药进行了合理的科学组方,使中药和化学药的作用得以有机结合,既有中药缓慢发挥作用,适于长时间治疗,副作用小的特点,又兼有化学药起效快,能迅速止咳,在短时间内改善病人症状的优点,达到了标本兼治和祛痰镇咳的双重功效,且疗效显著。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一种祛痰镇咳的药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204份的聚乙二醇4000、2.72份的薄荷脑、2份的八角茴香油、2份的樟脑、4份的阿片粉、2份的苯甲酸钠、112.5份的甘草浸膏粉、8.16份的环拉酸钠。
本发明可制成滴丸。
本发明的用法及用量为含服,一次0.5~1.0g,一日3次。
本发明所述的制取滴丸的具体工艺步骤如下A、按上述配方将薄荷脑、八角茴香油、樟脑、阿片粉、苯甲酸钠、甘草浸膏粉、环拉酸钠,混合均匀;B、在80℃的温度下,将步骤A所得的混合物溶于聚乙二醇4000中,制成药液;C、以液体石蜡为冷却剂,将上述药液冷却至15℃后,以50粒/分钟的速度滴制成滴丸。
实施例2一种祛痰镇咳的药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115份的聚乙二醇6000、4份的薄荷脑、1份的八角茴香油、1份的樟脑、5份的阿片粉、3份的苯甲酸钠、120份的甘草浸膏粉、9份的环拉酸钠。
本发明可制成滴丸。
本发明的用法及用量为含服,一次0.5~1.0g,一日3次。本发明所述的制取滴丸的具体工艺步骤如下A、按上述配方将薄荷脑、八角茴香油、樟脑、阿片粉、苯甲酸钠、甘草浸膏粉、环拉酸钠,混合均匀;B、在90℃的温度下,将步骤A所得的混合物溶于聚乙二醇类化合物中,制成药液;C、以液体石蜡为冷却剂,将上述药液冷却至6℃后,以60粒/分钟的速度滴制成滴丸。
实施例3一种祛痰镇咳的药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280份的聚乙二醇类化合物、2份的薄荷脑、3份的八角茴香油、3份的樟脑、5份的阿片粉、1份的苯甲酸钠、105份的甘草浸膏粉、7份的环拉酸钠。
本发明所述的聚乙二醇类化合物是聚乙二醇4000与聚乙二醇6000的混和液。
本发明可制成软胶囊。
本发明的用法及用量为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本发明所述的制取软胶囊的具体工艺步骤如下A、按上述配方将薄荷脑、八角茴香油、樟脑、阿片粉、苯甲酸钠、甘草浸膏粉、环拉酸钠,混合均匀;B、在80℃的温度下,将步骤A所得的混合物溶于聚乙二醇类化合物中,制成药液;C、将上述步骤B制得的药液按滴制法制得软胶囊。
实施例4一种祛痰镇咳的药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110份的聚乙二醇6000、1.5份的薄荷脑、0.5份的八角茴香油、0.5份的樟脑、2份的阿片粉、0.5份的苯甲酸钠、100份的甘草浸膏粉、6份的环拉酸钠。
本发明可制成软胶囊。
本发明的用法及用量为口服,一次4粒,一日3次。
本发明所述的制取软胶囊的具体工艺步骤如下A、按上述配方将薄荷脑、八角茴香油、樟脑、阿片粉、苯甲酸钠、甘草浸膏粉、环拉酸钠,混合均匀;B、在90℃的温度下,将步骤A所得的混合物溶于聚乙二醇类化合物中,制成药液;C、将上述步骤B制得的药液按滴制法制得软胶囊。
实施例5一种祛痰镇咳的药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330份的聚乙二醇4000、4.5份的薄荷脑、3.5份的八角茴香油、3.5份的樟脑、6份的阿片粉、3.5份的苯甲酸钠、130份的甘草浸膏粉、10份的环拉酸钠。
本发明可制成滴丸。
本发明的用法及用量为含服,一次0.5~1.0g,一日3次。
本发明所述的制取滴丸的具体工艺步骤如下A、按上述配方将薄荷脑、八角茴香油、樟脑、阿片粉、苯甲酸钠、甘草浸膏粉、环拉酸钠,混合均匀;B、在85℃的温度下,将步骤A所得的混合物溶于聚乙二醇类化合物中,制成药液;C、以液体石蜡为冷却剂,将上述药液冷却至10℃后,以55粒/分钟的速度滴制成滴丸。
实施例6镇咳试验试验方法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18~22克,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本发明药物小剂量组(0.1g/Kg)、中剂量组(0.2g/kg)、大剂量组(0.4g/kg)、去掉聚乙二醇类化合物、薄荷脑后的本发明药物(0.4g/kg)及阳性药咳必清(天津力生制药厂生产)组(10mg/kg),各给药组连续灌胃3天给药,给药容量为0.2ml/10g体重,模型对照组灌服等量蒸馏水,末次给药1小时后,分别将小鼠置于倒置的50ml烧杯中,内放一棉球,用1毫升注射器吸取氨水0.2ml,注如入棉球中,观察和记录小鼠的咳嗽潜伏期和3分钟内咳嗽次数,分别比较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间差异情况,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1。
表1对氨水致小鼠咳嗽的镇咳作用(X±S)动物数剂量 咳嗽潜伏期 咳嗽次数组别(只) (g/kg) (s) (3min)模型对照组10 52.21±12.01 56.52±8.34小剂量10 0.192.14±10.14**22.15±5.85中剂量10 0.2110.24±13.81**18.42±6.51大剂量10 0.4120.25±16.52**14.19±6.11去掉聚乙二醇、薄荷脑后的本发明10 0.487.34±15.32**23.24±5.54药物咳必清组 10 0.01 114.38±17.45**22.24±8.5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结果可见,本发明药物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小鼠咳嗽潜伏期均明显延长,3分钟内咳嗽次数均明显减少,强于咳必清,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0)。
去掉聚乙二醇类化合物和薄荷脑后的药物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作用明显下降。
实施例7祛痰试验试验方法昆明种小鼠,雌雄各半,18-22克,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模型对照组、本发明药物小剂量组(0.1g/Kg)、中剂量组(0.2g/kg)、大剂量组(0.4g/kg)、去掉聚乙二醇类化合物、薄荷脑后的本发明药物(0.4g/kg)及阳性药咳必清(天津力生制药厂)组(10mg/kg),各给药组连续灌胃3天给药,给药容量为0.2ml/10g克体重,模型对照组灌服等量蒸馏水,末次给药1小时后,腹腔注射酚红0.1ml(5mg)/10g体重,半小时后处死动物,剥去器官周围组织,剪下自甲状软骨下至气管分支处的一段气管,放入盛有2ml生理盐水的试管中,再加0.1mlNaOH(1mol/L),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波长546μm)测OD值,(用OD值表示酚红排泌量多少,OD值大表示酚红排泌量多),分别比较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间的差异情况,进行t检验,结果见表2。
表2对小鼠气管段酚红排泌量的影响(x±s)动物数 剂量气管酚红排泌量组别(只) (g/kg) (OD值)模型对照组10 0.044±0.028小剂量10 0.1 0.158±0.042**中剂量10 0.2 0.166±0.077**大剂量10 0.4 0.175±0.069**去掉聚乙二醇、薄荷脑后的本发明10 0.4 0.147±0.057**药物氯化铵组 10 0.5 0.161±0.02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1
结果可见,本发明药物大剂量组、中剂量组、小剂量组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增加,强于或基本等于氯化铵,说明本发明药物祛痰作用较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去掉聚乙二醇和薄荷脑后的药物作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作用明显下降。
权利要求
1.一种祛痰镇咳的药物,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的110-330份的聚乙二醇类化合物、1.5-4.5份的薄荷脑、0.5-3.5份的八角茴香油、0.5-3.5份的樟脑、2-6份的阿片粉、0.5-3.5份的苯甲酸钠、100-130份的甘草浸膏粉、6-10份的环拉酸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祛痰镇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组成及重量配比为115-280份的聚乙二醇类化合物、2-4份的薄荷脑、1-3份的八角茴香油、1-3份的樟脑、3-5份的阿片粉、1-3份的苯甲酸钠、105-120份的甘草浸膏粉、7-9份的环拉酸钠。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祛痰镇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原料组成及重量配比为204份的聚乙二醇类化合物、2.72份的薄荷脑、2份的八角茴香油、2份的樟脑、4份的阿片粉、2份的苯甲酸钠、112.5份的甘草浸膏粉、8.16份的环拉酸钠。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祛痰镇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二醇类化合物是聚乙二醇4000或聚乙二醇6000。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祛痰镇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聚乙二醇类化合物是聚乙二醇4000与聚乙二醇6000的混和液。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祛痰镇咳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述原料组成可制成医药上的各种剂型,包括滴丸和软胶囊。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祛痰镇咳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取滴丸的具体工艺步骤如下A、按上述配方将薄荷脑、八角茴香油、樟脑、阿片粉、苯甲酸钠、甘草浸膏粉、环拉酸钠,混合均匀;B、在80~90℃的温度下,将步骤A所得的混合物溶于聚乙二醇类化合物中,制成药液;C、以液体石蜡为冷却剂,将上述药液冷却至6~15℃后,以50~60粒/分钟的速度滴制成滴丸。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祛痰镇咳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取软胶囊的具体工艺步骤如下A、按上述配方将薄荷脑、八角茴香油、樟脑、阿片粉、苯甲酸钠、甘草浸膏粉、环拉酸钠,混合均匀;B、在80~90℃的温度下,将步骤A所得的混合物溶于聚乙二醇类化合物中,制成药液;C、将上述步骤B制得的药液按滴制法制得软胶囊。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祛痰镇咳的药物及其制备方法,它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原料配制而成110-330份的聚乙二醇类化合物、1.5-4.5份的薄荷脑、0.5-3.5份的八角茴香油、0.5-3.5份的樟脑、2-6份的阿片粉、0.5-3.5份的苯甲酸钠、100-130份的甘草浸膏粉、6-10份的环拉酸钠,本发明可制成医药上的各种剂型,包括滴丸和软胶囊,本发明将中药和化学药进行了合理的科学组方,使中药和化学药的作用得以有机结合,其副作用小,起效快,能迅速止咳和在短时间内改善病人的症状,具有标本兼治和祛痰镇咳的双重功效,且疗效显著。
文档编号A61K9/48GK1634158SQ20031010415
公开日2005年7月6日 申请日期2003年12月29日 优先权日2003年12月29日
发明者李文军, 陈谨 申请人:成都和康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