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银杏内酯针剂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814501阅读:2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注射用银杏内酯针剂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中药银杏叶提取所得到的药物组合银杏总内酯,同时涉及到由该药物组合制成的注射用银杏内酯针剂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一种重要的炎症介质,也是多种疾病发病的介质之一。病理研究表明PAF在过敏、溃疡、哮喘、血栓形成、炎症、器官移植排斥、内毒素导致的休克等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银杏总内酯是从银杏叶内提取的有效成分银杏内酯A、B、C及白果内酯的组合物,是一类较强的植物提取物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
目前国内外对银杏叶类产品进行了许多研究并有临床使用,如德国的Ginaton、法国的Tanakan,中国药典2005版中药部亦收载了银杏叶、银杏提取物及银杏叶片等品种,均要求对其中银杏内酯A、B、C及白果内酯进行定量。但是目前尚未有纯的银杏内酯产品上市,国内也没有银杏内酯产品进入临床研究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含有银杏内酯药物组合的注射用冻干粉针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注射用银杏内酯针剂中所含有效成分为银杏总内酯组合物,该组合物含有银杏内酯A35~45%,银杏内酯B26~36%,银杏内酯C5~15%,白果内酯2~12%。
银杏内酯主要成分的化学结构 白果内酯 银杏内酯A 银杏内酯B 银杏内酯c银杏内酯较难溶于水,因此将其制成注射剂比较困难,需要加入增溶剂,例如成盐增溶、胶团增溶等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银杏内酯开环成盐后溶解性确实增加,但是稳定性下降,例如银杏内酯与葡甲胺(1∶0.8~1.2)开环成盐的样品对热敏感,较难在常温下保存,需要低温保存才能够维持药品的稳定性。
本发明所提供的注射用银杏内酯制备方法是将银杏总内酯原料与葡甲胺、聚乙二醇(1000-6000)、丙二醇按重量含量比为1∶(0.2-0.4)∶(0.05-3)∶(0.05-1)的比例混合均匀,加注射用水溶解,利用少量的葡甲胺成盐和聚乙二醇(1000-6000)、丙二醇增溶,解决了银杏内酯难溶问题。往该溶液中加入占总重量比为(4-8)的右旋糖酐40、乳糖、甘氨酸中的一中或几种,使之溶解,用截流分子量为3000-10万Dolton的膜超滤,除去热原,最后用0.22μm滤膜过滤除菌,分装,预冻与干燥,轧盖,得注射用银杏内酯成品。
本发明所提供的注射用银杏内酯针剂具有较好水溶性,稳定性,药品有效成分可直接进入血液,生物利用度高;具有抗过敏、抗炎、抗休克的特性,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对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提供一种较好的药物制剂。本发明所提供的注射用银杏内酯针剂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不使用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使用超滤法过滤减少药品被吸附的损失,工艺成本低。
具体实施例方式
用下列非限定性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银杏内酯 50.0g 葡甲胺 20.0g聚乙二醇1000 140.0g丙二醇 10.0g右旋糖酐40320.0g甘氨酸 40.0g按处方比例将银杏内酯、葡甲胺、聚乙二醇1000、丙二醇混合均匀,加注射用水3500ml溶解,再加入右旋糖酐40和甘氨酸,使溶解,用截流分子量为3000-10万Dolton的膜超滤,除去热原,最后用0.22μm滤膜过滤除菌,加注射用水定容至4000ml,分装1000支,预冻与干燥,轧盖,得注射用银杏内酯成品。
实施例2银杏内酯 50.0g 葡甲胺15.0g聚乙二醇4000 130.0g丙二醇12.0g右旋糖酐40200.0g甘氨酸80.0g乳糖 120.0g按处方比例将银杏内酯、葡甲胺、聚乙二醇4000、丙二醇混合均匀,加注射用水3500ml溶解,再加入右旋糖酐40、乳糖和甘氨酸,使溶解,用截流分子量为3000-10万Dolton的膜超滤,除去热原,最后用0.22μm滤膜过滤除菌,加注射用水定容至4000ml,分装1000支,预冻与干燥,轧盖,得注射用银杏内酯成品。
实施例3银杏内酯 50.0g 葡甲胺13.0g聚乙二醇6000 120.0g丙二醇25.0g右旋糖酐40 300.0g甘氨酸80.0g乳糖 60.0g按处方比例将银杏内酯、葡甲胺、聚乙二醇6000、丙二醇混合均匀,加注射用水3500ml溶解,再加入右旋糖酐40、乳糖和甘氨酸,使溶解,用截流分子量为3000-10万Dolton的膜超滤,除去热原,最后用0.22μm滤膜过滤除菌,加注射用水定容至4000ml,分装1000支,预冻与干燥,轧盖,得注射用银杏内酯成品。
将所得样品进行溶液配伍试验,影响因素试验,40℃±2℃相对湿度75%±5%条件下加速试验,结果均显示处方良好,外观成形佳,产品稳定,能够为抗过敏、抗炎、抗休克,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提供一种较好的药物制剂。
注射用银杏内酯药效学试验(一)注射用银杏内酯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的影响取雄性大鼠70只,体重180-220g,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模型组;注射用银杏内酯小剂量组;9mg/kg;注射用银杏内酯中剂量组18mg/kg;注射用银杏内酯大剂量组36mg/kg(以上3组均为静脉给药);注射用银杏内酯灌胃给药对照组灌胃给药18mg/kg;金纳多注射液阳性对照组18mg/kg,相当于人临床用药等效剂量2倍量(成人用药量为100mg/日,按体表面积比值折算,大鼠用药的等效剂量为100×0.018×5=9mg/kg)。灌胃组灌胃给药,每日1次,连续3天;其余各组静脉注射给药,假手术对照组及脑缺血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末次给药后30分钟,参照Longa等人的方法采用颈内动脉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用10%水合三氯乙醛(300mg/kg)ip麻醉,仰卧恒温手术台上颈部正中切口,暴露右侧颈总动脉,向外牵引二腹肌及胸锁乳突肌,由颈总动脉分叉处向头端依次游离,结扎并剪断颈外动脉的分支枕骨下动脉和甲状腺上动脉,在颈外动脉远端结扎,切断颈外动脉使其主干游离备用,然后分离颈内动脉,用丝线在颈外动脉根部打一松扣,夹闭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将尼龙线经颈外动脉主干切口,缓慢向颈内动脉入颅方向推进,以颈总动脉分叉处为标记,推进20mm左右时感到阻力,即达到了较细的大脑前动脉内,阻断了MCA的所有血供来源,扎紧颈外动脉根部松扣。1小时后,拔出尼龙线,扎紧动脉残端。缝合皮肤,完成MCAO导致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模型。假手术组大鼠麻醉后,仅暴露颈内外动脉分叉,不闭塞MCA。术后24小时后按Bederson的方法对动物的行为缺陷进行分级评分,标准如下0级未观察到神经症状。1级提尾悬空时,动物的手术对侧前肢表现为腕肘屈曲,肩内旋,肘外展,紧贴胸壁。2级将动物置于光滑平面上,推手术侧向对侧移动时,阻力降低。3级动物自由行走时向手术对侧环转或转圈。4级软瘫,肢体无自发活动。动物评分后,腹主动脉取血,断头取出大脑,称重,手术显微镜下确认中动脉已阻断后,平均分成5个脑片,置TTC染液中37℃避光温孵,10%甲醛固定24h后,根据重量法计算梗塞部重量占脑组织重量的百分比,作为脑梗塞范围大小的指标。测定血清SOD活性及MDA含量(比色法),第二脑片组织常规脱水,石蜡包埋制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病理组织学。
表1银杏内酯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的影响(x±SD n=10)

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表2银杏内酯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MDA含量及SOD活性的影响(x±SD n=10)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论注射用银杏内酯能降低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大鼠梗塞范围,改善大鼠由于脑缺血所致的神经行为障碍。能升高血清SOD活性及降低MDA含量。能减轻脑缺血大鼠脑组织的病理损伤。提示对大鼠脑缺血缺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二)注射用银杏内酯对犬脑血流量及脑血管阻力的影响取健康杂种犬,30条,♀、♂兼用,体重10-12kg,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2ml/kg)。注射用银杏内酯小剂量组2.66mg/kg,中剂量组5.33mg/kg,大剂量组10.66mg/kg,均为静脉注射,用药量分别相当于人临床用药的等效剂量,2倍剂量,4倍剂量(成人用药量为100mg/日,按体表面积比值折算,犬用药的等效剂量为100×0.32/12=2.66mg/kg)。金纳多注射液阳性对照组静脉注射5.33mg/kg,相当于人临床用药等效剂量2倍量。
动物自小隐静脉按30mg/kg静脉注射3%戊巴比妥钠麻醉,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分离一侧股静脉,结扎远侧端,插输液管备用。分离一侧股动脉,插入充满肝素生理盐水溶液的动脉插管,经压力换能器记录平均动脉压(MAP)。将针状电极插入四肢皮下,记录标准II导心电图(ECG)。沿颈正中线切开皮肤,分离左侧颈总动脉,结扎进入颅内之前的颈外动脉及椎动脉,保留颈内动脉,颈总动脉挂2.5mm电磁流量计探头测量颈内动脉流量,以此代表脑血流量。脑血流量以100g脑组织每分钟血流毫升数表示。脑血流量(ml/100g·min)=颈内动脉流量×100/一侧脑重。脑血管阻力(kPa.ml/100g·min)=平均血压(MAP)/脑血流量[1]。手术10min待动物各项观察指标稳定后,股静脉缓慢注射给药,给药体积2ml/kg,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记录药前及药后1、5、30、60、120min的血压、颈内动脉流量、心电图。实验结束时处死动物,取脑组织称重。
表3注射用银杏内酯对犬脑血流量的影响(ml/100g.min)(x±SD n=6)

与给药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4注射用银杏内酯对犬SAP、DAP、MAP的影响(x±SD,n=6)

与对照组及给药前比较P>0.05。
表5银杏内酯对犬HR的影响(x±SD,n=6)

与对照组及给药前比较P>0.05。
表6注射用银杏内酯对犬脑血管阻力的影响(kPa.ml/100g·min)(x±SD n=6)

与给药前比较#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结论银杏内酯能使犬脑血流量增加、脑血管阻力降低,具有增加脑血流量的作用。而对血压及心率无明显影响。
(三)注射用银杏内酯对急性不完全性脑缺血大鼠的影响选择SD雄性大鼠70只,体重250-280g,随机分为7组假手术对照组;脑缺血模型组;注射用银杏内酯小剂量组9mg/kg;中剂量组18mg/kg;大剂量组36mg/kg;银杏内酯灌胃给药对照组18mg/kg,;金纳多注射液阳性对照组18mg/kg。连续给药3天,末次给药后30分钟,大鼠ip水合氯醛麻醉,仰卧固定,切开颈正中皮肤,分离双侧颈总动脉,静脉注射伊文思蓝50mg/kg,5分钟后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缝合皮肤,常规消毒,假手术组分离双侧颈总动脉但不结扎,给伊文思蓝3小时后,断头取脑,称重,分别浸泡于甲酰胺溶液中,在45℃恒温箱中温育72小时,待脑组织中色素全部浸出,取色素液用721型分光光度计,波长620nm进行比色,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脑内伊文思蓝的含量,以μg/g脑湿重表示。
表7注射用银杏内酯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伊文思蓝含量的影响(x±SD n=10)

与对照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结论注射用银杏内酯能减少脑缺血模型大鼠脑组织中伊文思蓝的含量,减轻因脑缺血缺氧导致的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对大鼠脑缺血缺氧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四)注射用银杏内酯对小鼠脑缺血缺氧的影响KM种小鼠,60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生理盐水);注射用银杏内酯小剂量组13mg/kg;中剂量组26mg/kg;大剂量组52mg/kg(以上3组均为静脉注射给药);银杏内酯灌胃给药组52mg/kg;金纳多注射液阳性对照组26mg/kg。每天给药一次,给药体积为20ml/kg。连续给药3天,末次给药后30min(iv)或60min(ig),小鼠经乙醚麻醉后,分离双侧颈总动脉并穿线结扎,观察并记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后动物存活时间。以完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血流开始计时至小鼠10秒内呼吸少于2次时为止,为小鼠缺血后存活时间,试验结果见表8。注射用银杏内酯可明显延长小鼠脑缺血后存活的时间,其中剂量为26,52mg/kg,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
表8注射用银杏内酯对小鼠脑缺血后存活时间的影响(n=10,x±SD)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结论实验结果显示,小鼠静脉注射给予注射用银杏内酯(13,26,52mg/kg)及灌胃给予银杏内酯(52mg/kg)能不同程度的延长小鼠颈动脉结扎后的存活时间。提示注射用银杏内酯对小鼠脑缺血缺氧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中相同剂量的银杏内酯静脉注射给药优于灌胃给药。
权利要求
1.一种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该组合物含有银杏内酯A35~45%,银杏内酯B26~36%,银杏内酯C5~15%,白果内酯2~12%。
2.一种注射用银杏内酯针剂,其特征在于主要成分为银杏内酯,助溶剂为葡甲胺、聚乙二醇、丙二醇,赋形剂为右旋糖酐40、乳糖、甘氨酸中的一种或几种;该针剂所含主要成分按重量含量比为银杏内酯∶葡甲胺∶聚乙二醇(1000~6000)∶丙二醇∶赋形剂=1∶(0.2~0.4)∶(0.05~3)∶(0.05~1)∶(4~8)。
3.一种注射用银杏内酯针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银杏总内酯原料与葡甲胺、聚乙二醇(1000~6000)、丙二醇按重量含量比为1∶(0.2~0.4)∶(0.05~3)∶(0.05~1)的比例混合均匀,加注射用水溶解,往该溶液中加入占总重量比为(4~8)的右旋糖酐40、乳糖、甘氨酸中的一中或几种,使之溶解,用截流分子量为3000-10万Dolton的膜超滤,除去热原,最后用0.22μm滤膜过滤除菌,分装,预冻与干燥,轧盖,得注射用银杏内酯成品。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注射用银杏内酯针剂及其制备方法,该注射剂含有由银杏内酯A、B、C及白果内酯组成的银杏内酯组合物,将该银杏内酯组合物与适当的助溶剂、赋形剂混合溶解,过滤,分装,预冻与干燥,得注射用银杏内酯针剂。本发明所提供的注射用银杏内酯针剂具有较好水溶性,稳定性,药品有效成分可直接进入血液,生物利用度高;具有抗过敏、抗炎、抗休克的特性,可抑制血小板聚集,减少血栓形成,对治疗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等提供一种较好的药物制剂。本发明所提供的注射用银杏内酯针剂的制备方法工艺简单,不使用有毒有害的有机溶剂,使用超滤法过滤减少药品被吸附的损失,工艺成本低。
文档编号A61K31/365GK1686111SQ20051006983
公开日2005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27日
发明者刘全胜, 夏中宁, 舒军, 邝茂琳 申请人:刘全胜, 夏中宁, 舒军, 邝茂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