梭菌制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5283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梭菌制剂及其应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真杆菌、梭菌制剂及其应用,具体涉及真杆菌、梭菌単独或组合作为主要活性成份制成补充肠道产丁酸菌及丁酸的微生态制剂,及该微生态制剂通过产生丁酸在治疗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属于生物药领域。
背景技术
丁酸(酪酸)已经被证实是结肠能量的首选来源,提供肠粘膜70%的能量,促进肠粘膜细胞增殖生长及消化系统发育成熟,同时丁酸也是调节免疫的重要物质,丁酸主要来源于肠道产丁酸菌,因此,肠道产丁酸菌虽然不是肠道中数量最多的有益菌,但确是肠道中最重要的有益菌。目前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成份包括双歧杆菌、乳杆菌、肠球菌、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但均不能产生丁酸,只是单纯地补充肠道有益菌,产生的乳酸、こ酸等要转化为丁酸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治疗相关疾病疗效不是非常理想。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产生丁酸的酪酸梭菌微生态制剂还是过路菌,不能在肠道长期定植,停药后4天左右就完全排出体外(_述翠,万阜昌,蒲春晓,等.酪酸梭菌在小白鼠肠道内的动态变化研究.中国新药杂志,2002,11 (4) :325-326),严重影响了疗效的发挥。本发明微生态制剂的最大特点和独创之处在于所选菌种为肠道常住有益菌,能够在肠道长期定植,持续产生丁酸,治疗相关疾病疗效显著,社会意义巨大,且未见相关研究报道,特申请此发明专利。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补充肠道产丁酸菌及丁酸的微生态制剂,该微生态制剂中的主要活性成份产丁酸菌能在肠道长期定植,持续产生大量丁酸,修复肠粘膜,调节免疫,抑制炎症因子过度表达,同时该微生态制剂还能恢复肠道菌群平衡和提高机体及粘膜免疫,有效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营养吸收障碍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手足ロ病及提高免疫和抗癌。其中所述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冷凉泻、喝酒泻、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伪膜性肠炎、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肠癌、肿瘤放化疗辅助治疗、腹胀和消化不良、便秘、便臭、便臭中毒综合征、肝胆疾病、病毒性腹泻、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黄疸、口腔溃疡、鹅ロ疮、促进小儿肠道发育成熟、消化吸收、营养保健和生长发育;所述营养吸收障碍性疾病包括佝偻病;所述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所述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脑血栓、脑栓塞、脑缺血、心肌梗塞、冠心病、脑梗死、脑出血、心绞痛、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所述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湿疫;所述提高免疫包括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人以对人类及动物健康最重要的肠道常住主要产丁酸菌真杆菌和梭菌为发明研究对象。本发明的微生态制剂的制备优选是通过下述步骤实施的,但不局限于此制备エ艺,公知的能实现的制备エ艺均可以采取含真杆菌或梭菌的样本,优选人或动物粪便,更优选健康婴儿粪便,然后将样品置于灭菌厌氧瓶内,吹入氮气同时充分混合,迅速从中取2克样品加入ISmL灭菌的稀释液中,吹入氮气同时充分混匀,在无茵操作台内,进行10'10_2、10' 10_4,10_5,10_6,10_7梯度稀释,取10_5,10_6,10_7三个稀释梯度,分别涂布于真杆菌或梭菌选择性单菌落分离固体培养基上,置于厌氧罐内,厌氧37°C下培养48小吋,选择长势良好的单菌落分别接种于液体扩增培养基中,置于厌氧罐内,厌氧37°C下扩增培养48小吋。将所得培养液离心(12000rpm)分离出菌体后,将菌体冷冻真空干燥,调制出各菌种的干燥菌粉,然后进行菌种鉴定、产丁酸实验、肠道长期定植实验和毒性试验,将能产生丁酸和无毒性的真杆菌或梭菌干燥菌粉单独或组合按需要比例添加辅料制成片剂、胶囊和散剂等各种剂型或饲料添加剤。真杆菌选择性单菌落分离固体培养基优选但不局限于纯化水IOOmL,胰蛋白胨 lg,酵母浸膏O. 5g,磷酸氢ニ钠O. 4g,葡萄糖O. 15g,可溶性淀粉O. 05g,L-半胱氨酸O. 02g,L-半胱氨酸盐酸盐O. 05g,琼脂I. 5g,调pH值7. 7,115°C,20分钟高压灭菌。灭菌后在冷却到60°C后加入5mL脱纤维马血,ES溶液4mL。其中ES溶液丙酸钠30%,硫酸链霉素4%,硫酸巴龙霉素2 %,硫酸多粘菌素B0. 02%。真杆菌液体扩增培养基优选但不局限干绞碎的牛肉500g,蒸馏水1L,lNNa0H25. OmL,用精牛肉或马肉,绞碎去除脂肪和连接组织,混合肉、水和氢氧化钠煮沸,同时搅拌,冷却至室温,略去表面的脂肪并过滤,保留滤液,补充足够的蒸馏水滤液恢复I升原体积。向姆IOOmL滤液中添加蛋白胨2. 0g、葡萄糖O. 5g、酵母浸膏I. 0g、盐酸半胱氨酸0. 05g、盐溶液4. OmL,维生素K1溶液O. lmL、5mg/mL氯化血红素溶液0. 5mL,调pH至7. 2±0. 1,在厌氧管内通入97 %的氮,3 %的氢,盖紧丁基橡胶瓶塞帽,1210C高压灭菌15min。其中1、盐溶液的配制称取无水氯化钙0. 2g,硫酸镁0. 2g,磷酸氢ニ钾lg,磷酸ニ氢钾lg,碳酸氢钠IOg,氯化钠2g,加蒸懼水至IOOOmL ;2、氯化血红素溶液(5mg/mL)的配制称取氯化血红素0. 5g溶于lmol/L氢氧化钠ImL中,加蒸馏水至lOOmL,121°C高压灭菌15min,冰箱保存;3、维生素K1溶液的配制称取维生素K1 Ig加无水こ醇99mL,过滤除菌,放冷暗处保存。梭菌选择性单菌落分离固体培养基优选但不局限于纯化水1L,蛋白胨40.0g,Na2HPO4 5. 0g, K2HPO4 I. 0g, NaCl 2. 0g, MgS04 0. Ig,葡萄糖 2. Og,琼脂 25. Og,调 ρΗ7· 6,116°C灭菌20分钟,待其冷至50°C左右,加入卵黄液50. OmL,加入终浓度为200 μ g/mL的硫酸多粘菌素B,加入终浓度200 μ g/mL的新霉素,充分混匀后,分注于平皿中。梭菌液体扩增培养基优选但不局限于纯化水1L,胰蛋白胨10.0g,牛肉浸膏
10.Og,酵母浸膏3. Og,葡萄糖5. 0g, NaCl 5. Og,可溶性淀粉I. Og,半胱氨酸盐酸盐0. 5g,醋酸钠 3. Og,琼脂 0. 5g,调 ρΗ6· 6-7. 0,121。。,灭菌 15 分钟。为进一歩具体说明本发明,发明人利用上述方法通过真杆菌选择性单菌落分离固体培养基和梭菌选择性单菌落分离固体培养基分离鉴定出了真杆菌中的直肠真杆菌和柱状真杆菌,梭菌中的第三梭菌和肠道常住丁酸梭菌,直肠真杆菌、柱状真杆菌、第三梭菌和肠道常住丁酸梭菌只是作为本发明实施说明的优选菌种,本发明所述真杆菌和梭菌并不局限于上述四种菌,只要能产生丁酸和无毒性的真杆菌菌种或梭菌菌种均是本发明所述,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其中本发明所述的丁酸梭菌来源于肠道,分离于粪便中,能在肠道长期定植,不同于目前在肠道短暂定植的分离于自然界的丁酸梭菌。本发明所述直肠真杆菌优选但不限于直肠真杆菌(Eubacterium rectale)、CGMCC、保存编号2124。本发明所述柱状真杆菌优选但不限于柱状真杆菌(Eubacterium cylindroides)、CGMCC、保存编号2302。本发明所述第三梭菌优选但不限于第三梭菌(Clostridium tertium)、CGMCC、保存编号2304。 本发明所述肠道常住丁酸梭菌优选但不限于丁酸梭菌(Clostridiumbutyricum)、CGMCC、保存编号 2303。本发明实施说明中优选使用的直肠真杆菌的细菌学性质I、菌种分离来源该菌分离自山东省胶南市一健康婴儿粪便中。2、菌落形态显微镜观察长3微米,宽O. 8微米,短细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平板形态菌体呈圆形、凸起、周边整齐、光滑;颜色灰白,半透明。3、生理生化鉴定石蕊牛奶_ ;脂酶_ ;明胶液化+ ;过氧化氢酶_ ;精氨酸产氨_ ;七叶苷水解-;Π引哚-;硫化氢-;こ酰甲基甲醇试验(V-P试验)-;是否需氧厌氧性。4、糖酵解实验鉴定纤维ニ糖+ ;D-果糖+ ;D-半乳糖+ ;葡萄糖+ ;D-甘露糖+ ;D棉子糖+ ;鼠李糖_ ;山梨糖+ ;松三糖+ ;蔗糖+ ;海藻糖_ ;木糖+ ;麦芽糖+ ;淀粉+ ;菊糖+ ;蜜ニ糖+ ;核糖_ ;甘露醇_ ;甘油_ ;七叶灵_ ;阿拉伯糖+ ;果糖+。本发明实施说明中优选使用的柱状真杆菌的细菌学性质I、菌种分离来源该菌分离自山东省胶南市一健康婴儿粪便中。2、菌落形态显微镜观察长2-5微米,宽I微米,中长杆,革兰氏染色阳性。平板形态菌体呈类圆形、凸起、周边整齐、光滑;颜色灰白,不透明。3、生理生化鉴定石蕊牛奶_ ;脂酶_ ;明胶液化+ ;过氧化氢酶_ ;精氨酸产氨_ ;七叶苷水解+ (-) ;B引哚-;硫化氢-;V~P试验_ ;是否需氧厌氧性。4、糖酵解实验鉴定纤维ニ糖+ ;D-果糖+ ;D-半乳糖+ ;匍萄糖+ ;D-甘露糖+ ;D-棉子糖-;鼠李糖;山梨糖_ ;松三糖_ ;蔗糖_ ;海藻糖_ ;木糖_ ;葡萄糖酸盐_ ;麦芽糖_ ;淀粉_ ;蜜ニ糖_ ;核糖_ ;甘露醇_ ;甘油_。本发明实施说明中优选使用的第三梭菌的细菌学性质I、菌种分离来源该菌分离自山东省胶南市一健康婴儿粪便中。2、菌落形态显微镜观察长3-4微米,宽O. 6-1. O微米,直杆菌,革兰氏染色阳性,产芽孢,孢子端生。平板形态菌落圆形,边缘稍不规则,不透明,顔色灰白,表面无光泽。3、生理生化鉴定硫化氢_ ;吲哚_ ;明胶液化_ ;氨_ ;硝酸盐还原;卵磷脂酶反应;脲酶-;v-p试验-;接触酶-;是否需氧厌氧性。4、糖酵解实验鉴定阿拉伯糖+ ;鼠李糖+ ;纤维ニ糖+ ;D-山梨醇+ ;D-果糖+ ;可溶性淀粉+ ;D-半乳糖+ ;蔗糖+ ;葡萄糖+ ;海藻糖+ ;菊糖+ ;木糖+ ;乳 糖+ ;葡萄糖酸盐(钠)+ ;D (+)甘露糖+ ;麦芽糖+ ;D-甘露醇+ ;甘油W(-) ;D (+)棉杆糖+ ;核糖+ ;松ニ糖+ ;蜜ニ糖+。本发明实施说明中优选使用的肠道常住丁酸梭菌的细菌学性质I、菌种分离来源该菌分离自山东省胶南市一健康婴儿粪便中。2、菌落形态显微镜观察长3. 0-6. O微米,宽O. 6-1. 2微米,直杆或梭状菌,革兰氏染色阳性,产芽孢,孢子欠端生。平板形态菌落圆形,边缘不整齐,稍凸,不透明,顔色淡黄,表面无光泽。3、生理生化鉴定硫化氢_ ;吲哚_ ;明胶液化_ ;氨_ ;硝酸盐还原;卵磷脂酶反应;脲酶-;v-p试验-;接触酶-;是否需氧厌氧性。4、糖酵解实验鉴定阿拉伯糖+ ;鼠李糖+ ;纤维ニ糖+ ;D-山梨醇-;D-果糖+ ;可溶性淀粉+ ;D-半乳糖+ ;蔗糖+ ;葡萄糖+ ;海藻糖+ ;菊糖+ ;木糖+ ;乳糖+ ;葡萄糖酸盐(钠)+ ;D (+)甘露糖+ ;麦芽糖+ ;D-甘露醇+ ;甘油+ ;D (+)棉杆糖+ ;核糖+ ;松ニ糖+ ;
蜜ニ糖+。本发明所述的真杆菌和梭菌指活生物个体。本发明是以有效剂量的上述真杆菌或梭菌单独或组合作为主要药物活性成份,按照一定的制剂エ艺,加入常规的赋形剂、调味剂、崩解剂、防腐剤、润滑剂、湿润剂、黏合剤、溶剤、增稠剂、增溶剂等药物辅料,制成任何ー种适合于临床上使用的剂型,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散剂、液体制剂、灌肠剂等剂型。本发明所述以有效剂量的上述真杆菌或梭菌单独或组合作为主要药物活性成份制成活菌微生态制剂,也可以是上述真杆菌或梭菌单独或组合与双歧杆菌、凝结芽孢杆菌、乳杆菌、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等益生菌中的一种或几种或其他活性成份组合制成活菌微生态制剂,以起到协同治疗作用,提高治疗效果。本发明中的微生态制剂在临床上的用量,因患者年龄、体重及症状、用药目的所决定的用药方式和方法、治疗效果及用药时间等因素而不同,正确的用量应该由医师来決定,且应用剂量也是临床医生根据病情很容易掌握和调整的。本发明所指有效剂量是指以上述真杆菌或梭菌根据上面所述单独或组合作为主要药物活性成份制成的固体活菌制剂包含的总活菌数不能低于lX106CFU/g,一般在I X 107CFU/g 以上,最高可达到 I X 1012CFU/g 或 I X 1012CFU/g 以上。
本发明所指有效剂量是指以上述真杆菌或梭菌根据上面所述单独或组合作为主要药物活性成份制成的液体活菌制剂包含的总活菌数不能低于IX 106CFU/mL,一般在I X 107CFU/mL 以上,最高可达到 I X 1012CFU/mL 或 lX1012CFU/mL 以上。由于本发明首次公开了真杆菌和梭菌在作为主要活性成份制成微生态制剂中的应用,因此含上述真杆菌或梭菌的药剂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由于本发明首次公开了直肠真杆菌、柱状真杆菌、第三梭菌和肠道常住丁酸梭菌在作为主要活性成份制成微生态制剂中的应用,因此含上述直肠真杆菌、柱状真杆菌、第三梭菌和肠道常住丁酸梭菌的药剂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所述的真杆菌或梭菌中的任何一个菌种,包括直肠真杆菌、柱状真杆菌、第三梭菌和肠道常住丁酸梭菌,在制成任何ー种剂型时,均具有治疗上述疾病的作用。任何药齐U,如果其组份中含有上述真杆菌或梭菌中的任何一个菌种成份制备成药,在其包装或说明书等标识上或者在其他任何宣传品上只要注明或提示具有治疗上述疾病的作用,则落入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所述的真杆菌或梭菌中的任何一个菌种,包括直肠真杆菌、柱状真杆菌、第三梭菌和肠道常住丁酸梭菌可以制成保健品或饮品。将上述真杆菌或梭菌中的任何ー个菌种制成的保健品或饮品,如果在其包装或说明书等标识上或者在其他任何宣传品上只要注明或提示具有治疗上述疾病的作用,则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本发明所述的真杆菌或梭菌中的任何一个菌种,包括直肠真杆菌、柱状真杆菌、第三梭菌和肠道常住丁酸梭菌可以制成兽药或饲料添加剤。将上述真杆菌或梭菌中的任何一个菌种制成的兽药或饲料添加剤,则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具体实施例方式药物制备例说明上述已经对真杆菌或梭菌的制备进行说明,这里通过直肠真杆菌活菌散剂、柱状真杆菌活菌散剂、第三梭菌活菌散剂和肠道常住丁酸梭菌活菌散剂为例进行具体说明,其他真杆菌或梭菌菌种制剂的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本实施例很容易掌握,其他剂型的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本实施很容易掌握,在此不再一一叙述说明。制备方法并不局限于本发明实施例所述,公知的能够达到制备目的的方法均可以,实施例的制备说明只是对本发明的说明,并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药物制备实施例I ロ服直肠真杆菌活菌散剂和ロ服柱状真杆菌活菌散剂的制备I菌粉的制备和菌种的鉴定采取健康婴儿粪便,然后将粪便置于灭菌厌氧瓶内,吹入氮气同时充分混合,迅速从中取2克粪便加入ISmL灭菌的稀释液中,吹入氮气同时充分混匀,在无菌操作台内,进行10' 10_2、10' 10Λ 10_5,10_6,10_7梯度稀释,取10_5,10_6,10_7三个稀释梯度,涂布于真杆菌选择性单菌落分离固体培养基上,置于厌氧罐内,厌氧37°c下培养48小时,选择长势良好的两个单菌落分别接种到真杆菌液体扩增培养基中,置于厌氧罐内,厌氧37°C下扩增培养48小吋。将所得培养液离心(12000rpm)分离出菌体后,将菌体冷冻真空干燥,调制出两个菌种的干燥菌粉,然后进行菌种鉴定,经鉴定为直肠真杆菌和柱状真杆菌。2产丁酸实验将直肠真杆菌和柱状真杆菌菌种分别接种到真杆菌液体扩增培养基中,置于厌氧罐内,厌氧37°C下扩增培养48小时,离心(12000rpm),取上清液用气相检测代谢产物丁酸含量分别为8mmol/L和8. 5mmol/L,表明均为产丁酸真杆菌。3生理生化鉴定经鉴定均不产生硫化氢、吲哚、氨等有害物质。4毒性试验4. I动物及分组取30只SPF级别小鼠,6 8周龄,体重15 19g,随机分入直肠真杆菌组、柱状真杆菌组和未给药组,每组10只。4. 2制备菌液将直肠真杆菌菌粉和柱状真杆菌菌粉用纯化水调制为含菌数均为
IX 1012CFU/mL 的菌液。4. 3方法直肠真杆菌组、柱状真杆菌组和未给药组均给予相同的基础饲料,且饲养条件均一致,直肠真杆菌组每天灌服直肠真杆菌菌液O. 5mL,柱状真杆菌组每天灌服柱状真杆菌菌液O. 5mL,未给药组每天灌服纯化水O. 5mL,饲喂6个月,观察体重及毒性反应。4. 4 结果各组小鼠均未出现异常情况,未发生振颤、痉挛、运动失调、姿态异常,无眼球突出,排尿正常,皮肤、呼吸正常,无死亡情況,且直肠真杆菌组、柱状真杆菌组的体重增加显著高于未给药组(P < O. 05),表明直肠真杆菌和柱状真杆菌等肠道产丁酸真杆菌菌种有促进生长发育作用,说明两菌株效果良好,未见中毒反应,结果见表I。表I小鼠体重增加情况
权利要求
1.一种补充肠道产丁酸菌及丁酸的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该微生态制剂的活性成份组成为梭菌。
2.按权利要求I所述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有效剂量的梭菌作为主要活性成份制成药品组合物、保健品、饮品、兽药和饲料添加剤。
3.按权利要求I所述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梭菌指活的生物个体。
4.按权利要求I所述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ロ服、鼻饲或灌肠应用。
5.按权利要求I所述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梭菌能在肠粘膜长期定植,持续分泌酪酸。
6.按权利要求I所述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梭菌作为药物活性成份制成的固体活菌制剂包含的总活菌数不低于I X 106CFU/g。
7.按权利要求I所述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梭菌作为药物活性成份制成的固体活菌制剂包含的总活菌数优选I X 107CFU/g及以上。
8.按权利要求I所述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梭菌作为药物活性成份制成的固体活菌制剂包含的总活菌数优选I X 1012CFU/g及以上。
9.按权利要求I所述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梭菌作为药物活性成份制成的液体活菌制剂包含的总活菌数不低于I X 106CFU/mL。
10.按权利要求I所述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梭菌作为药物活性成份制成的液体活菌制剂包含的总活菌数优选I X 107CFU/mL及以上。
11.按权利要求I所述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梭菌作为药物活性成份制成的液体活菌制剂包含的总活菌数优选I X 1012CFU/mL及以上。
12.按权利要求I所述梭菌,其特征在于优选第三梭菌和肠道常住丁酸梭菌。
13.按权利要求12所述肠道常住丁酸梭菌,其特征在于所述丁酸梭菌能在肠粘膜长期定植,持续分泌酪酸。
14.按权利要求2所述梭菌,其特征在于优选第三梭菌QH-07保藏编号CGMCC2304或肠道常住丁酸梭菌QA-08保藏编号CGMCC2303。
15.按权利要求I所述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在制备修复肠粘膜、调节免疫平衡、调节炎症因子正常表达、降低血脂或减少肠道毒素组合物中的应用。
16.按权利要求15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调节免疫平衡包括抑制IgG过度表达或调节淋巴细胞转化率,调节炎症因子正常表达包括抑制IL-8、TNF_a或IL_1 β过度表达和升高IL-10过低表达,调节血脂包括降低TC、TG和升高HDL,减少肠道毒素包括减少吲哚或粪臭素。
17.按权利要求I所述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在制备治疗消化系统疾病、营养吸收障碍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提高免疫力、预防或治疗癌组合物中的应用。
18.按权利要求17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腹泻、肠易激综合征、冷凉泻、喝酒泻、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伪膜性肠炎、小儿肺炎继发性腹泻、肠癌、肿瘤放化疗辅助治疗、腹胀和消化不良、便秘、便臭、便臭中毒综合征、养颜美容、肝胆疾病、病毒性腹泻、喂养不耐受、坏死性小肠结肠炎、黄疸、口腔溃疡、鹅ロ疮、促进小儿肠道发育成熟、消化吸收、营养保健和生长发育。
19.按权利要求17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营养吸收障碍性疾病包括佝偻病。
20.按权利要求17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类风湿性关节炎、強直性脊柱炎。
21.按权利要求17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心脑血管疾病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脑血栓、脑栓塞、脑缺血、心肌梗塞、冠心病、脑梗死、脑出血、心绞痛、心肌炎、动脉粥样硬化。
22.按权利要求17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变态反应性疾病包括变态反应性皮肤病,进ー步包括湿疹。
23.按权利要求17所述应用,其特征在于提高免疫力包括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
24.按权利要求I所述微生态制剂,其特征在于在制备治疗手足ロ病组合物中的应用。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梭菌制剂及其应用,具体涉及梭菌作为活性成份制成补充肠道产丁酸菌及丁酸的微生态制剂,及该微生态制剂通过产生丁酸在治疗相关疾病中的应用,属于生物药领域。
文档编号A61P3/06GK102670663SQ201210106428
公开日2012年9月1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月31日 优先权日2008年1月31日
发明者崔云龙, 张海强, 李洪福, 王发合 申请人:北京普尔康医药高科技有限公司, 青岛东海药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