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流袋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87216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引流袋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护理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引流袋组件。



背景技术:

引流是指将组织裂隙、体腔和脏器的液体引离原处和排出体外,是外科手术中常用的治疗措施,可以达到治疗、预防和观察局部等目的,其原理是利用了排除积液、积血、积脓以及异物等有刺激性的物质,使炎症面积缩小,消灭死腔,减少渗液储留,促进炎症的消退,有利于创伤的愈合,预防新的感染和扩散,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观察局部的病理变化。

临床上应用的外科引流管种类很多,有的用于导尿、胃肠道、胆道等,在病人应用引流管时,护理工作十分重要,其中更换引流袋的工作十分得到重视,同时在引流时对引流出的各类体液进行及时的观察、取样也是十分重要的,这在极大程度上预防了新的感染和扩散,以及降低了其它并发症的发生的可能性,再者,在医护人员对引流袋进行更换时,对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也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在现有的引流管上所使用的引流管连接件在医护人员更换便利性、职业防护安全性等方面都还需要极大的提升。现有的引流管连接件是不可拆卸的一体式构造,连接人体腔内部的引流管通过松紧连接于引流管连接件,然后通过引流管连接件连接于引流袋,在更换引流袋时,需要将连接于引流管连接件的松紧用力拔下,在更换时极不方便,同时由于松紧的弹性作用,很容易使病人引流的各种体液溅到医护人员的身上,极不利于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同时,现有的引流管连接件缺少标本采集装置,医护人员在对病人的体液样本进行采集时,只能够利用注射用针将引流管刺破,容易导致引流管上形成针刺伤,引起新的感染等,而且现有的引流管连接件上缺少冲洗接头,进行冲洗时,均是采用格外购买的接头进行的,大大增加了医疗成本;再者,现有的引流装置上未设置有引流管阻流装置,当医护人员对引流袋进行更换时,由于未能将引流管阻流,会有部分病人的体腔液外溢,不便于医护人员对更换下来的引流袋回收处理,同时也不利于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引流袋组件,其能够方便医护人员在更换引流袋时的操作,避免医护人员在更换引流袋时病人的体腔液飞溅,有利于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而且,本实用新型的闭合装置可以进一步地防止更换引流袋时,病人的体腔液外漏,并且方便使用过的引流袋回收。同时,本实用新型上的分流管可以用于直接接空针乳头或冲洗器接头进行标本采集或冲洗,避免了针刺伤给医护人员带来的伤害,同时降低了医疗护理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引流袋组件,其包括连接导管和引流袋,连接导管包括用于与引流管连接的导入管和用于与引流袋连接的导出管,导入管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导出管设置有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导入管和导出管均设置有用于阻流的闭合装置。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闭合装置为胶线夹。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胶线夹包括第一手持部、第二手持部、第一夹子头、第二夹子头和扭簧,上述第一手持部和第二手持部通过上述扭簧活动连接,上述第一夹子头连接于第一手持部,上述第二夹子头连接于第二手持部,上述第一夹子头和第二夹子头之间形成夹持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夹子头靠近第二夹子头的一侧设有第一软条,上述第二夹子头靠近第一夹子头的一侧设有第二软条。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闭合装置为阻流套环,该阻流套环包括螺杆、阻流板和与上述连接导管连接的套环,上述螺杆设有外螺纹,上述套环设有贯穿套环的侧壁的通孔,上述通孔设有与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上述阻流板设置于套环内并与螺杆一端连接,上述螺杆的远离阻流板的一端伸出通孔。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螺杆的远离阻流板的一端设置有旋转盘,旋转盘具有沿该旋转盘周向设置的刻度尺。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阻流板远离上述螺杆的一侧设有第一乳胶层。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套环的与通孔相对的内壁设有第二乳胶层。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闭合装置为阻流阀门,阻流阀门包括扳手、阻流珠和上述连接导管连接的外套环,阻流珠设置于连接导管的内部并且阻流珠设有贯通阻流珠的孔道,扳手通过连接杆贯穿外套环与阻流珠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导出管还设有与导出管连通的分流管,上述分流管的远离导出管的一端设有乳胶密封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袋组件是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实现导入管和导出管的可拆卸连接的,在进行引流袋的更换时只需要将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分开即可,不用拔动松紧,可以有效的避免更换引流袋时,病人的体腔液四处飞溅,保证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同时本引流袋组件设置了可以阻流的闭合装置,可以在更换引流袋的时候提前将导管闭合阻流,方便了引流袋的回收,避免在进行引流袋的回收时,袋内的液体外流,也避免了在更换引流袋时持续外溢的体腔液四处溢流,提升了对医护人员的防护。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引流袋组件示意图;

图2为图1中Ⅱ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提供的阻流套环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提供的胶线夹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中提供的阻流阀门的剖视图。

图中:

引流袋组件500,引流袋510,挂绳511,防滑胶圈512,防滑纹513a、513b,导入管100,第一连接部110,连接内螺纹111,阻流套环120a、120b,旋转盘121,螺杆122,阻流板123,第一乳胶层124,套环125,第二乳胶层126,通孔127,内螺纹128,外螺纹129,刻度尺130,导出管200,第二连接部210,连接外螺纹211,分流管220,乳胶密封头221,胶线夹300,第一手持部301,第一软条302,第一夹子头303,第二手持部304,第二软条305,第二夹子头306,扭簧307,连接导管400,阻流阀门600,扳手610,阻流珠620,外套环630,孔道62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顺时针”、“逆时针”、“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引流袋组件500,其中包括通过引流管连接的连接导管400和引流袋510。

具体地,在引流袋510上设置挂绳511,方便医护人员将引流袋510挂在病床侧,方便固定,防止引流袋组件500脱落;并且在引流袋510上连接引流管处设有抗返流的阀门。

请参照图2,连接导管400包括相互可拆卸连接的导入管100和导出管200。

具体地,导入管100连接于与人体连接的引流管部分,导出管200连接于与引流袋510连接的引流管部分。

优选地,本实施例的导入管100、导出管200均采用透明材质制成,以便医护人员及时观察病人体腔内排除的体腔液状况,若遇引流液颜色异常,有利于及时处理。

在引流袋510和导出管200的外壁上还可以进行标识处理,例如在引流袋510和导出管200上用不同的颜色底板印制名称标识等,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底板配备不同的标识名称,降低了出错的概率,避免了事故的发生。而且,直接将标识印制在引流袋510和导出管200上可以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负担,进一步降低护理成本。

进一步优选地,导入管100的内径向远离第一连接部110的方向逐渐变小,有利于导入管100连接不同口径大小的引流管,同时在导入管100的外壁上可以设置多个防滑胶圈512,可以有效的防止连接于导入管100上的引流管脱落。

导入管100包括第一连接部110和套设于导入管100的阻流套环120a以及设置于导入管100与导出管200连接处的连接内螺纹111。

导出管200包括第二连接部210、套设于导出管200上的阻流套环120b,第二连接部210上还设置有分流管220,第二连接部210与第一连接部110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外螺纹211。

其中,连接内螺纹111和连接外螺纹211相配合可以实现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的连接和拆分。

优选地,在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的外壁上分别设置有防滑纹513a、513b,避免医护人员在进行导入管100和导出管200的连接和拆分时打滑,提升了连接和拆分的效率。

请参照图2,分流管220远离第二连接部210的一端设有乳胶密封头221,该乳胶密封头221可以封闭分流管220。

请参照图3,阻流套环120a包括套环125、螺杆122和阻流板123。套环125套设于导入管100,套环125上开设有贯穿套环125侧壁的通孔127,通孔127的侧壁上有内螺纹128,螺杆122上有外螺纹129,螺杆122穿过通孔127连接于套环125,螺杆122和套环125依靠分别设置在螺杆122的外螺纹129和设置在套环125通孔127内壁的内螺纹128实现活动连接,阻流板123连接于螺杆122并且设置于套环125的内部,螺杆122远离阻流板123的一端伸出套环125的通孔127。

螺杆122远离阻流板123的一端设有旋转盘121,该旋转盘121用于控制螺杆122的运动,从而一同控制阻流板123的移动,实现阻流套环120a的闭合作用。

其中,旋转盘121上还设有沿着旋转盘121周向设置的刻度尺130。该刻度尺130可以根据引流管的规格准确的控制旋转盘121的旋转量,防止过度旋转使阻流板123和套环125之间对引流管产生的压力太强,而导致引流管破裂。

请参照图3,阻流板123远离螺杆122的一侧设有第一乳胶层124,套环125与通孔127相对的内壁上设有第二乳胶层126。

第一乳胶层124和第二乳胶层126相互配合,可以使阻流套环120a固定于导入管100的时候固定的更加牢固,不容易滑落,同时也使阻流套环120a在闭合引流管时,闭合的更加彻底又不会压破引流管。

具体地,第一乳胶层124和第二乳胶层126均可选用天然乳胶、聚丁二烯乳胶和丁苯乳胶等制成的合成乳胶、橡胶乳胶等材质制备。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第一乳胶层124和第二乳胶层126均采用橡胶乳胶制成。

阻流套环120b与阻流套环120a相似,阻流套环120b的具体结构和使用方式均可参照阻流套环120a。

具体地,在更换引流袋510时,将阻流套环120b从导出管200移动到连接到导出管200连接的引流袋510上的引流管上,用阻流套环120b将该引流管闭合,防止引流袋510内的体腔液外溢,方便引流袋510的回收处理。

本实施例提供的引流袋组件500的工作原理是:第一连接部110上的连接内螺纹111和第二连接部210上的连接外螺纹211可以实现导入管100和导出管200的连接和拆分,从而方便了医护人员在更换引流袋510时的操作,使用引流袋组件500有效的避免了医护人员在进行引流袋510更换时病人的体腔液四处飞溅,有效的提高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在导入管100设置阻流套环120a,将旋转盘121顺时针旋转,使螺杆122、阻流板123以及连接在阻流板123上的第一乳胶层124一同向套环125内部移动,直到阻流套环120a固定于导入管100,并且可以采用同样的方式使阻流套环120b固定于导出管200。当需要更换引流袋510时,先将旋转盘121逆时针旋转,带动第一乳胶层124、阻流板123和螺杆122一同向套环125的外部移动,使套环125和导入管100的连接松动,再将阻流套环120a移动至导入管100连接的引流管上,再次顺时针转动旋转盘121将上述引流管闭合于第一乳胶层124和第二乳胶层126之间,避免在将第一连接部110和第二连接部210分开后继续有体腔液外溢,同时由于旋转盘121上设置有刻度尺130,可以更好的针对不同规格的引流管进行闭合控制,避免阻流板123和套环125对引流管造成过度挤压;同样的,将阻流套环120b移动至导出管200连接的引流管上,并利用阻流套环120b将上述引流管闭合,可以有效的防止在对引流袋510进行回收时引流袋510内的体腔液外溢,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难度。在第二连接部210设有的分流管220,分流管220可以用于医护人员对病人的膀胱、腹腔等腔体的冲洗,而不需要另外连接冲洗接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又降低了医疗护理的成本;同时,在分流管220的一端连接的乳胶密封头221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在对病人的体腔液进行采样的时候针头对引流管造成针刺伤害,从而引发新的感染或者并发症。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4,本实施例提供一种引流袋组件,其和第一实施例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闭合装置为胶线夹300,具体地,导入管100和导出管200均设置了胶线夹300,其它相似部分请参照第一实施例。

上述胶线夹300包括扭簧307、第一手持部301、第一夹子头303、第一软条302、第二手持部304、第二夹子头306和第二软条305。

第一手持部301和第二手持部304通过扭簧307活动连接,第一夹子头303连接于第一手持部301,第二夹子头306连接于第二手持部304,第一软条302位于第一夹子头303靠近第二夹子头306的一侧,第二软条305位于第二夹子头306靠近第一夹子头303的一侧,第一软条302和第二软条305之间形成夹持导入管100和导出管200的夹持部。

具体地,第一软条302和第二软条305可选用聚丁二烯乳胶、丁苯乳胶、橡胶乳胶、顺丁胶、聚氨酯等材料制备。

作为优选,本实施例的第一软条302和第二软条305选用聚氨酯制作。

具体地,在导入管100和导出管200的表面还分别设置有一对相互平行且水平于管口的凹槽,第一夹子头303和第二夹子头306分别置于两边的凹槽处,使胶线夹300更牢靠的放置于导出管200和导入管100。

本实施例提供的引流袋组件的工作原理是:第一手持部301和第二手持部304通过扭簧307实现了活动连接,并且,第一手持部301连接第一夹子头303,第二手持部304连接第二夹子头306,当将第一手持部301向第二手持部304方向挤压,同时将第二手持部304向第一手持部301方向挤压时,第一夹子头303和第二夹子头306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即可将胶线夹300从连接导管400上卸下,移动至引流管上,然后放松第一手持部301和第二手持部304,在扭簧307的弹性作用下,第一夹子头303和第二夹子头306分别随着第一手持部301和第二手持部304向靠拢彼此的方向移动,直到第一夹子头303和第二夹子头306将引流管闭合。当需要更换引流袋510时,分别将放置于导入管100和导出管200的胶线夹300移动至导入管100连接的引流管上和导出管200连接的引流袋510上的引流管上,实现上述两个引流管的闭合。在回收引流袋510时由于有胶线夹300闭合了引流管所以避免了袋中的体腔液外溢,有利于医护人员对使用过的引流袋510的回收,而将导入管100连接的引流袋510闭合可以在医护人员进行引流袋510的更换时最大限度的避免了病人体腔也的外溢,进一步的提升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

第三实施例

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提供另一种引流袋组件,其和第一实施例类似,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中,闭合装置为阻流阀门600,具体地,导入管100和导出管200均设置有阻流阀门600,其它相似部分请参照第一实施例。

阻流阀门600包括外套环630、扳手610和阻流珠620,外套环630套设于导入管100的外部,阻流珠620设置于导入管的内部,扳手610通过连接杆贯穿外套环630与阻流珠620连接,并且可以控制阻流珠620的转动。

阻流珠620上开设有孔道621可以连通导入管100,使体腔液可以通过阻流珠620上的孔道621从导入管100流入连接于导出管200的引流袋510,阻流珠620沿该孔道621轴线垂直的方向均是闭合的球形侧壁。

导出管200上设置的阻流阀门和导入管100上设置的阻流阀门600结构类似,具体地,请参照阻流阀门600。

本实施例提供的引流袋组件的工作原理是:通过扭动扳手610可以带动阻流珠620的运动,当阻流珠620的孔道621和导入管或导出管连通时则可以让体腔液被导出通过导入管和导出管进入引流袋,当需要闭合导入管或导出管时,则需要相反方向扭动扳手610,就可以使阻流珠620的孔道621不连通导入管或者导出管,而是让阻流珠620的球形侧壁闭合导入管或导出管。利用阻流阀门600对导入管和导出管的闭合,可以方便医护人员在更换引流袋时,病人的体腔液不外溢,在回收使用过的引流袋时,闭合导出管,可以防止引流袋中的体腔液外溢,防止病源等对外部环境造成污染。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引流袋组件,由于导入管和导出管利用导入管的第一连接部和导出管的第二连接部实现可拆卸连接,避免了使用松紧连接在更换引流袋时病人体腔液四处飞溅的情况,同时在导入管和导出管设置闭合装置,可以在更换引流袋时,对导入管上连接的引流管阻流和对导出管上连接的引流袋上的引流管阻流,提升了医护人员在回收使用过的引流袋的方便性,又进一步的避免了病人的体腔液外溢,确保了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