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柔性便携式等离子体杀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73741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柔性便携式等离子体杀菌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消毒灭菌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柔性便携式等离子体杀菌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低温等离子体杀菌技术具有高效性、普适性,近年来在消毒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现有技术在医学和工业技术领域,对于工业用或医学用的精密仪器,以及在相关技术的化验即检验环节,对杀菌消毒技术的要求已经越来越高,现有的杀菌消毒技术已经不能满足,如对于一些精密的工业或医用仪器,需要进行低温杀菌处理,传统的杀菌装置有臭氧灭菌和紫外灯灭菌,这两种方法虽然可以起到杀菌的作用,但是过量的臭氧会损伤人体的呼吸道,而紫外灯对人体的皮肤等也会造成损伤。现有的等离子体杀菌技术可以克服以上缺点,如专利号201110206004.1的大气压低温等离子体杀菌装置及杀菌方法;专利号201310620946.3一种便携式低温等离子体杀菌、美容设备;它们虽然可以做到较好的杀菌处理,存在的问题是,上述杀菌装置及杀菌方法只能对表面平整的物体实施杀菌,且结构复杂、体积庞大,难以满足便携式应用场合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的一种柔性便携式等离子体杀菌装置,该装置由壳体、保护装置及活动接口构成,通过活动接口使得壳体与保护装置可实现快速拆装;在保护装置内设置了柔性介质层及弹性的金属网,可实现对非平整表面物体实施杀菌消毒,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的优点。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柔性便携式等离子体杀菌装置,特点是它包括:

一个内置干电池、逆变器及升压变压器的壳体,且壳体的一端设有电池开关、另一端设有升压变压器的接线端子及第一接口座;

一个内置电极及柔性介质层的保护装置,且保护装置的一外侧设有金属网、另一外侧设有第二接口座;

一个活动接口,且活动接口设于壳体的第一接口座及保护装置的第二接口座之间;

所述干电池、逆变器及升压变压器电连接,壳体的升压变压器的接线端子与保护装置的电极导线连接;所述的柔性介质层为聚酰亚胺的高绝缘性柔性材料。

本发明由壳体、保护装置及活动接口构成,通过活动接口使得壳体与保护装置可实现快速拆装;在保护装置内设置了柔性介质层及弹性的金属网,可实现对非平整表面物体实施杀菌消毒,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外形图;

图3为本发明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3,本发明包括:

一个内置干电池11、逆变器12及升压变压器13的壳体1,且壳体1的一端设有电池开关14、另一端设有升压变压器的接线端子15及第一接口座16;

一个内置电极21及柔性介质层22的保护装置2,且保护装置2的一外侧设有金属网23,另一外侧设有第二接口座24;

一个活动接口3,且活动接口3设于壳体1的第一接口座16及保护装置2的第二接口座24之间;

所述干电池11、逆变器12及升压变压器13电连接,壳体1的升压变压器的接线端子15与保护装置2的电极21导线连接;

所述的柔性介质层22为聚酰亚胺的高绝缘性柔性材料。

本发明是这样构成的:

参阅图1-3,本发明由一个内置干电池11、逆变器12及升压变压器13的壳体1,且壳体1的一端设有电池开关14、另一端设有升压变压器的接线端子15及第一接口座16;

一个内置电极21及柔性介质层22的保护装置2,且保护装置2的一外侧设有金属网23,另一外侧设有第二接口座24;

一个活动接口3,且活动接口3设于壳体1的第一接口座16及保护装置2的第二接口座24之间。

本发明将电极21及柔性介质层22设于保护装置2内,将金属网23设于保护装置2的外侧,为便于装配,本发明在保护装置2的内壁上依次设置了电极定位槽、柔性介质定位槽及金属网定位槽,保证电极21、柔性介质层22及金属网23在保护装置2内的准确定位,紧密固定于保护装置2中。

本发明活动接口3的设置,利于本发明的拆装,使得本发明在包装状态下占据更小的空间,凸显便于携带的优点。

本发明是这样工作的:

参阅图1-3,本发明采用干电池11为电源,工作时,开启电池开关14,干电池11输出直流电经逆变器12将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再通过升压变压器13在其高压输出接口可获得10kv的交流电,由于升压变压器的接线端子15与保护装置2的电极21导线连接,通过电极21的表面微放电原理,可以在保护装置2的金属网23处激发出等离子体,由于保护装置2内采用了聚酰亚胺的柔性介质层22,在不影响等离子体放电的前提下,利用柔性介质层22的弯曲特性和金属网23自身的弹性性能,使得金属网23能够紧紧贴合在非平整表面上,因此,可实现对非平整表面物体实施杀菌消毒,且结构简单、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由于本发明采用等离子体所产生的紫外线以及大量的高活性物质(O3)通过与处理对象接触而达到杀菌消毒的作用,所以本发明在室温情况下也可进行杀菌。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