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药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605168阅读:602来源:国知局

一种中药烧伤油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创面修复始终是外科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创伤后能促进创面尽快愈合的药物及方法。小面积皮肤缺损常见于铸造业、塑料制品业、烧烫伤治疗不当并感染残留创面、外伤、特殊部位农药的腐蚀等方面,目前临床上对于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治疗方法多数采用磺胺嘧啶类制剂,烧伤膏类,生物敷料,神经细胞生长因子等治疗,创面愈合较慢,收敛生肌疗效差,治疗周期长;现有技术中对于创面较深可见肌肉组织的严重三度创面目前治愈手段较少,感染风险大,最常用的治疗手段为进行植皮,而植皮会给患者带来三重痛苦,包括痛苦一:受皮区彻底清创,扩大了创面;痛苦二:供皮区皮瓣切除或皮瓣转翻转术;痛苦三:供皮区皮肤缺损,需远端取皮消灭供皮区创面,除此之外采用自体植皮术来治疗此类创面还存在植皮不活的情况,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治疗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中药烧伤油,该烧伤油具有抗菌、消炎、消肿、止痛、排脓、收敛、生肌的作用,对于直径12cm以下三度皮肤缺损疗效显著,特别是对于伤口深度较深,可见部分肌肉组织缺损或部分骨骼暴露的创面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中药烧伤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积雪草7-15份、白芷7-15份、白及7-15份、大黄7-15份、冬青叶7-15份、侧柏叶7-15份、金银花7-15份、紫草12-18份、乳香5-10份、没药5-10份、血竭4-8份、儿茶7-15份、冰片1-5份、麻油130-180份。

该中药烧伤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积雪草10份、白芷10份、白及10份、大黄10份、冬青叶10份、侧柏叶10份、金银花10份、紫草15份、乳香8份、没药8份、血竭6份、儿茶10份、冰片3份、麻油150份。

该中药烧伤油,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步骤:

1)紫草用水喷雾润湿,静置8-10小时;将积雪草、白芷、白及、大黄、冬青叶、侧柏叶、金银花洗净晒干,加入麻油浸泡20-28小时,获得麻油药;将血竭、儿茶、冰片分别研成细粉;

2)将乳香和没药加入麻油药中,加热至白芷焦黄时,加入润湿后的紫草,85-100℃加热20-40分钟,过滤得滤液,滤液中加入血竭粉、儿茶粉和冰片粉,搅拌5-20分钟,即得中药烧伤油。

步骤1)所述的紫草和水按10g:3~4ml的比例添加。

方解:

积雪草:苦、辛,寒。归肝、脾、肾经。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用于湿热黄疸,中暑腹泻,砂淋血淋,痈肿疮毒,跌扑损伤。积雪草苷抑制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长期不能愈合的溃疡及外伤创面有促进愈合作用。对手术或者创伤引起肌腱粘连、烧烫伤创面恢复后的瘢痕疙瘩有抑制作用。

白芷,性味辛,温。归胃、大肠、肺经。功能主治:散风除湿,通窍止痛,消肿排脓。用于感冒头痛,眉棱骨痛,鼻塞,鼻渊,牙痛,白带,疮疡肿痛。

白及:苦、甘、涩,微寒。归肺、肝、胃经。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

大黄:苦,寒。归脾、胃、大肠、肝、心包经。泻热通肠,凉血解毒,逐瘀通经。用于实热便秘,积滞腹痛,泻痢不爽,湿热黄疸,血热吐衄,目赤,咽肿,肠痈腹痛,痈肿疔疮,瘀血经闭,跌打损伤,外治水火烫伤;上消化道出血。酒大黄善清上焦血分热毒。用于目赤咽肿,齿龈肿痛。熟大黄泻下力缓,泻火解毒。用于火毒疮疡。大黄炭凉血化瘀止血。用于血热有瘀出血症。

儿茶:苦、涩,微寒。归肺经。收湿生肌敛疮。用于溃疡不敛,湿疹,口疮,跌扑伤痛,外伤出血。

冬青叶:苦涩,寒。治烫伤,溃疡久不愈合,闭塞性脉管炎,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尿路感染,菌痢,外伤出血,冻瘃,皲裂。

侧柏叶:苦、涩,寒。归肺、肝、脾经。功能为凉血止血,生发乌发。用于吐血衄血,咯血,便血,崩漏下血,血热脱发,须发早白。

金银花:甘,寒,归肺、心、胃经。功能为清热解毒,凉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紫草:甘、咸,寒,归心、肝经。功能为凉血,活血,解毒透疹,用于血热毒盛,斑疹紫黑,麻疹不透,疮疡,湿疹,水火烫伤。紫草主要含有乙酰紫草素,水解后生成的紫草素,是抗菌有效成分。将按照10g紫草:3~4ml水的用量,将紫草用水喷雾润湿,既能够充分润湿紫草。喷雾润湿能使紫草润湿的更加均匀,又不至于滴水,手握团不滴水。静置8-10小时便于充分水解获得紫草素,该水量和静置时间为最优。所加水量较小,在步骤2)的加热搅拌中逐渐散失,最终所得中药烧伤油中不含水。

乳香,性辛苦,温。入心、肝、脾经。功能为调气活血,定痛,追毒。主治:气血凝滞、心腹疼痛,痈疮肿毒,跌打损伤,痛经,产后瘀血刺痛。

没药,性苦,平。归心、肝、脾经。功能为散血止痛,消肿生肌。用于痈疽肿痛,心腹、筋骨诸痛,损伤瘀血,外用可敛疮生肌。活血散瘀镇痛。外用有收敛和消炎作用。此外对多种皮肤癣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可抑制结核杆菌。

血竭,性味甘、咸,平。归经:归心、肝经。功能主治:祛瘀定痛,止血生肌。用于跌扑折损,内伤瘀痛;外伤出血不止。

冰片: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功能为开窍醒神,清热止痛。用于热病神昏、痉厥,中风痰厥,气郁暴厥,中恶昏迷,目赤,口疮,咽喉肿痛,耳道流脓。

麻油:甘,凉,功能为润滑剂及赋形剂。内服可润肠、润肺;外用作为软膏及硬膏基质。

申请人对本发明的说明如下:

现代医学表明,积雪草苷抑制绿脓杆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长期不能愈合的溃疡及外伤创面有促进愈合作用;对手术或者创伤引起肌腱粘连、烧烫伤创面恢复后的瘢痕疙瘩有抑制作用;白芷、儿茶、冬青叶联用,具有抗绿脓杆菌、大肠杆菌、葡萄球菌的作用,可以有效抑制感染;白芷有抗炎、抗菌及解热镇痛的作用;乳香、没药、血竭、冰片联用提升了抗炎、镇痛、消肿的作用,乳香和没药具有镇痛、消炎防腐的作用,有敛疮之功,没药有“疮家奇药”之誉;紫草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和绿脓杆菌有抑制作用,对炎症急性渗出期的血管通透性亢进,深处水肿及增殖期炎症有拮抗作用,促进肉芽组织增生,促进创面愈合;侧柏叶兼具收敛止血,抑制疤痕增长的作用在烧伤油的治疗过程中作用显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一种中药烧伤油,具有抗菌、消炎、消肿、止痛、排脓、收敛、生肌,抑制瘢痕增长的作用,对于直径小于12cm的三度深可见部分肌肉组织缺损或部分骨骼暴露的烧伤创面及感染创面、10~20%面积的二度烧伤创面、软组织挫伤、褥疮及农药和剧毒化学品的灼伤有较好的疗效,治愈率达100%,创面修复后无明显的突出或凹陷式瘢痕;愈合周期短,治疗过程快;不需要红外线照射或植皮,不易感染;简便易行,门诊换药治疗,最大程度降低患者痛苦,费用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位最佳实施例。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积雪草10份、白芷10份、白及10份、大黄10份、冬青叶10份、侧柏叶10份、金银花10份、紫草15份、乳香8份、没药8份、血竭6份、儿茶10份、冰片3份、麻油150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

1)将按照10g紫草:3~4ml水的用量,将紫草用水喷雾润湿,静置8-10小时,手握团不滴水为宜,以利水解出有效成份紫草素;将积雪草、白芷、白及、大黄、冬青叶、侧柏叶、金银花洗净晒干,加入麻油浸泡24小时;血竭、儿茶、冰片分别研成细粉;

2)将乳香、没药、加入浸泡的麻油药中,大火加热至白芷焦黄时,加入润湿后的紫草,改用小火加热30分钟,四层纱布过滤取得滤液,在搅动中加入血竭粉、儿茶粉、冰片粉,连续搅拌10分钟备用,即为中药烧伤油。

实施例2

本实施例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积雪草8份、白芷11份、白及10份、大黄8份、冬青叶9份、侧柏叶10份、金银花9份、紫草16份、乳香9份、没药9份、血竭5份、儿茶7份、冰片2份、麻油200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

1)将按照10g紫草:3~4ml水的用量,将紫草用水喷雾润湿,静置8-10小时,手握团不滴水为宜,以利水解出有效成份紫草素;将积雪草、白芷、白及、大黄、冬青叶、侧柏叶、金银花洗净晒干,加入麻油浸泡20小时;血竭、儿茶、冰片分别研成细粉;

2)将乳香、没药、加入浸泡的麻油药中,大火加热至白芷焦黄时,加入紫草,改用小火加热25分钟,四层纱布过滤取得滤液,在搅动中加入血竭粉儿茶粉冰片粉,连续搅拌15分钟备用,即为中药烧伤油。

实施例3

本实施例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积雪草11份、白芷8份、白及8份、大黄9份、冬青叶13份、侧柏叶10份、金银花9份、紫草13份、乳香8份、没药9份、血竭7份、儿茶12份、冰片4份、麻油230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

本实施例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积雪草13份、白芷11份、白及12份、大黄10份、冬青叶9份、侧柏叶8份、金银花11份、紫草17份、乳香9份、没药9份、血竭7份、儿茶9份、冰片3份、麻油140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5

本实施例配方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积雪草12份、白芷10份、白及13份、大黄10份、冬青叶7份、侧柏叶9份、金银花12份、紫草18份、乳香10份、没药9份、血竭7份、儿茶12份、冰片5份、麻油260份。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同实施例1。

临床实践总结:

以下为中药烧伤油的治疗病症,及其病症的症状表现:

直径小于12cm三度烧伤创面:烧伤深及真皮层以下,可见部分肌肉组织或部分骨骼,创伤面积小于总表皮面积的2%。

直径小于12cm感染创面:创面分泌物增多,浅度烧伤创面坏死加深变为三度创面。三度焦痂迅速液化分离,创缘水肿、明显炎性浸润,有的创面色泽暗,干枯无脓液,上皮生长停止,创缘下陷,已愈合的上皮被蚕食,创面扩大,到晚期创面出现大片出血点,创面或正常皮肤出现紫黑色质硬的局灶性出血性坏死斑,坏死斑随细菌的入侵深度可扩展至皮下组织、肌肉甚至深达骨骼。

二度烧伤创面:二度烧伤创面面积10~20%,损伤到真皮层但仍有真皮层残留的烧伤创面,皮肤水疱,水疱底部呈红色或白色,充满了清澈、粘稠的液体,触痛敏感,压迫时变白。

直径小于12cm软组织挫伤:疼痛,肿胀,畸形,功能障碍。

褥疮:本发明主要治疗一度和二度褥疮。一度:局部仅表现为红斑水肿,或苍白色、青灰色,境界清楚。有麻木感或触痛。若及时处理,可于数天内好转;二度:皮肤颜色为深紫色或紫黑色,可出现水疱,疱壁破裂后形成浅表糜烂面。

农药或剧毒化学品灼伤创面:皮肤红肿、伴随疼痛或刺痒,严重的表皮脱落,伴有溃脓。

治疗方法:

1)将绷带或纱布剪成10-15cm长条,放入金属饭盒内,将中药烧伤油加入浸泡,取出纱布以不滴油为度,高压消毒30分钟备用,每隔15天重复消毒一次。

2)将小面积三度创面痂皮、坏死组织、分泌物清除干净,根据创面大小,像邮票式植皮样贴敷创面,厚约3-4层,无菌包扎,日换药一次,常规抗感染治疗。

临床诊疗报告:

申请人分别对每个实施例获得的中药烧伤油进行临床诊疗。对每个实施例临床诊疗时,每个病症选取200例患者进行统计,其中患者年龄5-70岁,平均年龄33岁,男性和女性患者各占50%,分别对病患使用实施例1~5的中药烧伤油,每个病例使用一个实施例的中药烧伤油直至疗程结束,中途不更换药物,日换药一次,结合常规抗感染治疗,一个治疗疗程为10天。特别注意的是,褥疮患者应解除患部受压,久卧患者应定时翻身。

疗效判断标准:依上述症状的改善状况将疗效分为部分缓解、无缓解和痊愈,平均痊愈时间指的是:自治疗之日起创面愈合时的总用时的平均值;痊愈标准:创面愈合,无明显的突出或凹陷式瘢痕,无渗液,无流血,无红肿,无疼痛感。

一、表1为5个疗程后直径小于12cm三度烧伤创面治疗效果统计。

表1本发明的一种中药烧伤油治疗直径小于12cm三度烧伤的疗效统计。

通过表1可以看出,本发明的中药烧伤油对小面积三度烧伤创面的治疗效果显著,治愈率达100%,实施例1~5所获得的烧伤油均对深度三度烧伤创面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无明显的突出或凹陷式瘢痕。通过平均痊愈时间可看出,实施例1所用的痊愈时间相对最短,相比其他实施例痊愈时间,有明显缩短。

二、表2显示为5疗程后本发明中药烧伤油对直径小于12cm感染创面的治疗统计。

表2本发明的一种中药烧伤油治直径小于12cm感染创面的疗效统计

通过表2可看出,2%小面积感染创面的痊愈率达到100%。实施例1~5所获得的烧伤油均对2%小面积感染创面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平均痊愈时间可看出,实施例1所用的痊愈时间相对最短。

三、表3显示为2疗程后本发明中药烧伤油对二度烧伤创面的治疗统计。

表3本发明的一种中药烧伤油治疗二度烧伤创面的疗效统计

通过表3可看出,二度烧伤创面的痊愈率达到100%。实施例1~5所获得的烧伤油均对骨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通过平均痊愈时间可看出,实施例1所用的痊愈时间相对最短。

四、表4显示为3疗程后本发明中药烧伤油对直径小于12cm软组织挫伤的治疗统计。

表4本发明的一种中药烧伤油治疗直径小于12cm软组织挫伤的疗效统计

通过表4可看出,直径小于12cm的小面积软组织挫伤的痊愈率达到100%。通过平均痊愈时间可看出,实施例1所用的痊愈时间相对最短。

五、表5显示为6疗程后本发明中药烧伤油对褥疮的治疗统计。

表5本发明的一种中药烧伤油治疗褥疮挫伤的疗效统计

通过表5可看出,褥疮的痊愈率达到100%。实施例1所用的痊愈时间相对最短。

六、表6显示为3疗程后本发明中药烧伤油对农药灼伤的治疗统计。

表6本发明的一种中药烧伤油治疗农药灼伤的疗效统计

表6中所提供病例包括百草枯灼伤、有机磷类农药灼伤、消毒液灼伤、化妆品用香精灼伤、工业用高浓度液体助剂灼伤,灼伤部位为皮肤或唇部粘膜。通过表6可看出,农药灼伤的痊愈率达到100%。实施例1所用的痊愈时间相对最短。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发明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