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脂肪肝疾病的方法_4

文档序号:9456787阅读:来源:国知局
用于侦测胶原蛋白沈淀。图2例示A组及B组肝细胞天郎星红染 色切片的代表显微照片,其中图2 (A)及2 (C)是50倍放大,而图2 (B)及2 (D)是200倍放 大。如图2(A)及2(B)所示,A组天郎星红染色显示胶原蛋白堆积在中央静脉、胆管及变性 肝细胞周围。如图2(C)及2(D)所示,B组(测试化合物,化合物1)处理后胶原蛋白堆积 在中央静脉及胆管周围的现象减少。
[0119] 第三型胶原蛋白染色用于侦测胶原蛋白纤维的分布。图3例示A组及B组肝细 胞第三型胶原蛋白免疫染色切片的代表显微照片,其中图3 (A)及3 (C)是50倍放大,而图 3(B)及5(D)是400倍放大。如图3(A)及3(B)所示,在A组载剂对照组的第三型胶原蛋白 染色显示,胶质纤维是于类洞内皮区域(sinusoidalarea)及胆管周围及中央静脉处堆积。 如图3(C)及3(D)所示,B组(测试化合物,化合物1)处理后在类洞内皮区域的胶原蛋白 纤维的厚度及/或长度有减少的现象。
[0120] 图4显示A组及B组全血葡萄糖浓度(mg/dL)。如图4所示,相较于A组的结果, B组(测试化合物,化合物1)处理后全血葡萄糖量有下降的趋势(A组:636±137mg/dL,B 组:580±122mg/dL)。
[0121] 图5显示A组及B组三酸甘油脂(TG)的浓度(mg/dL)。如图5所示,相较于A组的结 果,B组(测试化合物,化合物1)处理在血浆TG浓度上表现出明显下降(A组:643±402mg/ dL,B组:229±144mg/dL)。
[0122] 天门冬胺酸转胺酶(AST)及丙胺酸转胺酶(ALT)乃人类器官,诸如肝脏、心脏、肌 肉等,合成氨基酸所需的重要酵素。临床上测量AST及ALT-般作为评估肝细胞损伤的诊 断指标,进而决定肝脏的健康程度。在正常的情况下,血清中这些酵素的含量较低。AST及 ALT明显升高可能表示肝脏受到损伤。图6及7分别显示A组及B组血浆AST及血浆ALT 的浓度(U/dL)。如图6所示,相较于A组(载剂)的处理,B组(测试化合物,化合物1)的 处理在血浆AST值上表现出略为下降(A组:202±177U/L,B组:141±35U/L)。如图7所 示,相较于A组(载剂)的处理,B组(测试化合物,化合物1)的处理在血浆ALT值上表现 出略为下降(GroupA:64±64U/L,GroupB:34±10U/L)〇
[0123] 由此可见,经测试化合物处理后,可降低血浆TG浓度、倾向于抑制血糖浓度,并略 为降低血浆AST及ALT值。所述测试化合物同时也降低发炎细胞浸润及肝小叶中的脂肪沈 淀。此外,如天郎星红染色及第三型胶原蛋白染色可见,所述测试化合物倾向于抑制胶原 蛋白沈淀,显示所述测试化合物对于肝纤维化肝炎具有抗纤维变性(anti-fibrotic)的功 效。
[0124] 非化学性损伤所致肝炎的纤维化
[0125] 图8至14例示测试化合物(化合物1)可有效地降低非化学性损伤所致肝炎的肝 细胞纤维化。彼等减少藉由诸如染色、天狼星红染色及胶原蛋白免疫染色等组织学分 析,及进一步以诸如血糖、血浆丙胺酸转胺酶及血浆天门冬胺酸转胺酶等血浆生化标记,从 而评估肝纤维化所致肝脏损伤程度而得。
[0126] 图8例示A组及B组肝细胞HE染色切片的代表显微照片,其中图8 (A)及8 (C)是 50倍放大,而图8 (B)及8 (D)是200倍放大。如图8 (A)及8 (B)所示,A组(载剂)肝脏切 片中可见发炎细胞浸润、巨-及微-多孔脂肪沈淀、胆管增生及肝细胞膨胀。如图8(C)及 8(D)所示,相较于A组,B组(测试化合物,化合物1)处理后趋向减少巨-多孔脂肪沈淀。
[0127] 图9显示A组及B组肝细胞天郎星红染色切片的代表显微照片,其中图9(A)及 9 (C)是50倍放大,而图9 (B)及9 (D)是200倍放大。如图9 (A)及9 (B)所示,A组天郎星 红染色显示胶原蛋白堆积在中央静脉、胆管及变性肝细胞周围。在A组处理中观察到中央 对中央桥接纤维化现象(central-t〇-centralbridgingfibrosis),此即显示在肝脏细胞 中严重纤维化。如图9(C)及9(D)所示,B组(测试化合物,化合物1)处理后胶原白堆积 在中央静脉及胆管周围的现象减少。
[0128] 图10显示A组及B组肝细胞第三型胶原蛋白免疫染色切片的代表显微照片,其中 图10 (A)及10 (C)是50倍放大,而图10⑶及10⑶是400倍放大。如图10 (A)及10 (B) 所示,在A组载剂对照组第三型胶原蛋白染色显示,胶原蛋白纤维是于类洞内皮区域及胆 管周围及中央静脉处堆积。如图10(C)及10(D)所示,B组(测试化合物,化合物1)处理 后在类洞内皮区域的胶原蛋白纤维的厚度及/或长度有减少的现象。
[0129] 图11图示A组及B组全血葡萄糖浓度(mg/dL)。如图11所示,相较于A组的结果, B组(测试化合物,化合物1)处理后全血葡萄糖量有明显下降的趋势(A组:728±109mg/ dL,B组:566 ±65mg/dL)。
[0130] 图12图示A组及B组三酸甘油脂(TG)的浓度(mg/dL)。如图12所示,相较于A组 的结果,B组(测试化合物,化合物1)处理在血浆TG浓度表现略为下降(A组:758±877mg/ dL,B组:704±450mg/dL)。
[0131] 图13及14分别图示A组及B组血浆AST及血浆ALT的浓度(U/dL)。如图13所 示,相较于A组(载剂)的处理,B组(测试化合物,化合物1)的处理在血浆AST值表现略 为上升,但此变化并不具显著性(A组:143±42U/L,B组:167±87U/L)。如图14所示,相 较于A组(载剂)的处理,B组(测试化合物,化合物1)的处理在血浆ALT值表现下降(A 组:47 ± 22U/L,B组:38 ± 11U/L)。
[0132] 综上,经测试化合物(例如化合物1)处理后,可降低血糖值、血浆TG浓度、倾向于 减少肝小叶中的脂肪沈淀及降低ALT值,由此可见本文所提供的环己烯酮化合物具有改善 脂质及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功效,以及对于高脂肪饮食所导致的肝脏损伤亦有保护的功效。 此外,如天郎星红染色及第三型胶原蛋白染色结果所示,所例示的环己烯酮化合物(例如 化合物1)倾向于抑制胶原蛋白沈淀,显示本文所提供的环己烯酮化合物对于肝纤维化肝 炎具有抗纤维变性(anti-fibrotic)的功效。
[0133] 综上所述,本发明成功地展示测试化合物可有效地减少脂肪肝疾病,以及因代谢 症候群特别是高脂肪饮食所致的肝脏纤维化的程度。
[0134] 实例3:包含化合物1及麦角固醇的组合物对于脂肪肝状况的减缓
[0135] 除测试组及处理程序外,"代谢症候群"模型、组织学分析、全血及血浆生化测试及 非化学性损伤所导致的脂肪肝疾病等所用材料及步骤是类似实例2所述者。对照组(A组) 中,6只老鼠插胃管喂食载剂(玉米油SigmaChemicalCo.)。B组6只老鼠则口服投以载 剂及测试化合物(化合物1),其剂量为48毫克/公斤,一天两次(每天96毫克/公斤)以 及麦角固醇,其剂量为12毫克/公斤,一天两次(每天24毫克/公斤)。C组6只老鼠则 口服投以载剂及测试化合物(化合物1),其剂量为48毫克/公斤,一天两次(每天96毫克 /公斤)。
[0136] 表一概述本实验的时间表。
[0137]表一
[0141] 表二例示处理流程
[0142]表二
[0146]HE染色
[0147] 图15例示A组至C组肝细胞HE染色切片的代表显微照片,其中图15 (A)、15 (C) 及15 (E)是50倍放大,而图15⑶、15 (D)及15 (F)是200倍放大。如图15 (A)及15⑶所 示,A组肝脏切片中可见发炎细胞浸润、巨-及微-多孔脂肪沈淀、胆管增生及肝细胞膨胀。 如图15(C)及15(D)所示,测试化合物(化合物1)与麦角固醇的组合减少巨多孔脂肪沈淀 及发炎细胞浸润。B组中肝细胞有丝分裂的数量高于A组。如图15(E)及15(F)所示,单独 以测试化合物处理可减少巨多孔脂肪沈淀,但不影响发炎细胞浸润。
[0148] 从图15可见,测试化合物(化合物1)与麦角固醇的组合(B组)具有降低巨多孔 脂肪沈淀的能力。相较于仅单独使用测试化合物(C组),测试化合物与麦角固醇的组合(B 组)进一步抑制发炎细胞浸润,因而显示相较于C组具更佳的抗发炎功效。
[0149] 天郎星红染色
[0150] 图16例示A组至C组肝细胞天郎星红染色切片的代表显微照片,其中图16(A)、 16 (C)及16 (E)是50倍放大,而图16⑶、16 (D)及16 (F)是200倍放大。如图16 (A)及 16(B)所示,A组天郎星红染色显示胶原蛋白堆积在中央静脉、胆管及变性肝细胞周围,显 示中央对中央桥接纤维化现象(central-to-centralbridgingfibrosis),此即显示在肝 脏细胞中严重纤维化。如图16(C)及16(D)所示,测试化合物(化合物1)与麦角固醇的组 合倾向于降低胶原蛋白堆积现象。如图16(E)及16(F)所示,单独以环己烯酮化合物处理 者,相较于对照组,其仅略为降低胶原蛋白堆积现象。
[0151] 因此,不论是本文所提供的环己烯酮化合物(例如化合物1)与麦角固醇的组合(B 组)或单独使用测试化合物(C组),两者均倾向于抑制胶原蛋白堆积,因此可预防肝脏纤维 化。特定言之,相较于仅单独使用测试化合物,本发明所提供的环己烯酮化合物(例如化合 物1)与麦角固醇的组合(B组)表现更佳抗肝脏纤维化的能力。
[0152] 第三型胶原蛋白的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0153] 图17例示A组至C组第三型胶原蛋白免疫染色肝脏切片的代表显微照片,其中 图17(A)、17 (C)及17(E)是100倍放大,而图17⑶、17 (D)及17(F)是400倍放大。如图 17(A)及17(B)所示,载剂对照组第三型胶原蛋白染色显示,胶原蛋白纤维是于类洞内皮区 域及胆管周围及中央静脉处堆积。如图17(C)、17(D)、17 (E)及17(F)所示,环己烯酮化合 物(例如化合物1)与麦角固醇的组合及单独使用环己烯酮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