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眼部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00487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眼部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眼部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眼部灼伤通常包括电弧灼伤或硫酸烧伤,在进行此类眼部灼伤病人的治疗时,通常是医生用手将病人的眼部撑开进行冲洗、上药等操作,但是这样不仅容易对病人的眼睛造成二次伤害,且在需要进行长时间的撑开操作时,病人会产生不自主的闭眼,也不利于治疗操作过程;
[0003]另外,在使用药水进行眼部冲洗时,药液会顺着病人脸颊留到耳部,造成不适感。

【发明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将病人眼部撑开且能进行液体药液收集的装置,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6]—种眼部支撑装置,该装置包括眼外周固定体和眼皮撑开固定体,所述的眼皮撑开固定体与眼外周固定体活动式连接,且眼皮撑开固定体安装在眼外周固定体的内侧;
[0007]眼外周固定体固定在眼部外周为眼皮撑开固定体提供固定的支点,眼皮撑开固定体将眼皮撑开并进行固定。
[0008]具体的,所述的眼外周固定体包括包括第一固定体、第二固定体和弹性连接带,第一固定体为弧状的片体,第二固定体为弧状的片体,第一固定体与第二固定体的弧口相对设置,且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的两端分别通过弹性连接带固定连接;
[0009]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黏贴在眼部外周。
[0010]更具体的,所述的眼皮撑开固定体包括第一控制杆、第一控制节点、上眼皮固定体、下眼皮固定体、第二控制杆和第二控制节点,第一控制杆与上眼皮固定体固定连接,第一控制杆穿过第一控制节点与第一固定体可活动连接,第二控制杆与下眼皮固定体固定连接,第二控制杆穿过第二控制节点与第二固定体可活动连接;
[0011]所述的上眼皮固定体为弧状的片体,下眼皮固定体为弧状的片体,上眼皮固定体与下眼皮固定体的弧口相对设置。
[0012]再具体的,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上设有刻度,第一控制节点和第二控制节点均为弹簧扣,且上眼皮固定体和下眼皮固定体的下层为橡胶层。
[0013]另外,第一控制节点和第二控制节点通过活动轴分别安装在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上。
[0014]同时,所述的眼外周固定体的一侧还设有收集袋,收集袋内设置吸液体。
[00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
[0016](I)本实用新型通过眼外周固定体和眼皮固定体的配合实现对眼皮撑开并固定的操作,解决了眼部治疗过程中需要的撑开和固定的要求,同时不会妨碍医生的治疗操作;
[0017](2)本实用新型的眼外周固定体可以通过黏贴的方式先固定在眼部的周围,然后再通过上下眼皮的固定体进行眼皮撑开并固定的操作,两者操作简便,容易进行固定;
[0018](3)另外,为了进行眼角流出药液的收集,在该装置的右侧还设置引导棉条和收集袋将流出的药液引到收集袋内,减轻了病人的不适感。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眼部支撑装置的正视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眼部支撑装置的侧视图;
[0021]图中各标号表示为:1_第一固定体、2-第一控制杆、3-第一控制节点、4-上眼皮固定体、5-棉条、6-弹性连接带、7-收集袋、8-第二固定体、9-活动轴、10-下眼皮固定体、11-第二控制杆、12-第二控制节点;
[0022]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具体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3]本实用新型的眼部支撑装置包括眼外周固定体和眼皮撑开固定体,眼外周固定体固定在眼部外周为眼皮撑开固定体提供固定的支点,眼皮撑开固定体将眼皮撑开并进行固定,通过眼外周固定体和眼皮固定体的配合实现对眼皮撑开并固定的操作,解决了眼部治疗过程中需要的撑开和固定的要求,同时不会妨碍医生的治疗操作。
[0024]眼外周固定体包括包括第一固定体、第二固定体和弹性连接带,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黏贴在眼部外周,通过弹性连接带的设置保证了两者的整体性,同时还能方便的进行两者之间距离的调节,适应不同的人群使用。
[0025]眼皮撑开固定体包括第一控制杆、第一控制节点、上眼皮固定体、下眼皮固定体、第二控制杆和第二控制节点,上眼皮固定体与下眼皮固定体均为与眼部形状相适应的弧状体,通过两者对上下眼部的贴合式束缚进行眼皮张开程度的控制,再通过控制杆和可活动节点的配合方便进行张开角度的调节。
[0026]第一控制杆和第二控制杆上设有刻度,以方便操作者对眼皮张开程度的精密控制;第一控制节点和第二控制节点均为弹簧扣,在进行控制杆带动上下眼皮固定体的移动时,捏住弹簧扣的两端就解除了弹簧扣对控制杆的束缚,使控制杆带动上下眼皮固定体对眼皮张开角度的控制,且上眼皮固定体和下眼皮固定体的下层为橡胶层增大摩擦力,固定更加牢靠。
[0027]第一控制节点和第二控制节点通过活动轴分别安装在第一固定体和第二固定体上,活动轴可以带动弹簧钮进行竖向的转动,只有通过手部进行弹簧钮相对于活动轴的掰动时才能调节弹簧钮相对于固定体的位置调节。
[0028]眼外周固定体的一侧还设有收集袋,收集袋内设置吸液体,通过卫生干净的棉条将眼角流出的药液引导到收集袋内,方便卫生。
[0029]实施例一:
[0030]结合图1和2,本实施例的眼部支撑装置包括眼外周固定体、眼皮撑开固定体和药液收集体,眼皮撑开固定体与眼外周固定体活动式连接,且眼皮撑开固定体安装在眼外周固定体的内侧;眼外周固定体固定在眼部外周为眼皮撑开固定体提供固定的支点,眼皮撑开固定体将眼皮撑开并进行固定,药液收集体安装在眼外周固定体的右侧进行流出药液的收集,其中:
[0031]眼外周固定体包括第一固定体1、第二固定体8和弹性连接带6,第一固定体I为结构对称的弧状片体,第二固定体8为结构对称的弧状片体,第一固定体I与第二固定体8的弧口相对设置,且第一固定体I和第二固定体8的两端分别通过弹性连接带6固定连接,该弹性连接带6可以是医用绷带进行第一固定体I和第二固定体8之间距离的调节,以适应不同人群的使用;第一固定体I和第二固定体8黏贴在眼部外周,黏贴的方式不仅固定牢固,同时不需要其他部件的辅助,简洁实用;
[0032]眼皮撑开固定体包括第一控制杆2、第一控制节点3、上眼皮固定体4、活动轴9、下眼皮固定体10、第二控制杆11和第二控制节点12,第一控制杆2与上眼皮固定体4固定连接,第一控制杆2穿过第一控制节点3与第一固定体I可活动连接,第二控制杆11与下眼皮固定体10固定连接,第二控制杆11穿过第二控制节点12与第二固定体8可活动连接;上眼皮固定体4为弧状的片体,下眼皮固定体10为弧状的片体,上眼皮固定体4与下眼皮固定体10的弧口相对设置;第一控制杆2和第二控制杆11上设有刻度,第一控制节点3和第二控制节点12均为弹簧扣,且上眼皮固定体4和下眼皮固定体10的下层为橡胶层;第一控制节点3和第二控制节点12通过活动轴9分别安装在第一固定体I和第二固定体8上;
[0033]药液收集体包括棉条5和收集袋7,收集袋7通过两条细线悬挂在第一固定体I和第二固定体8的端部,可根据需要放置在病人眼部后面,通过卫生干净的棉条5将眼角流出的药液引导到收集袋7内,方便卫生。
【主权项】
1.一种眼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眼外周固定体和眼皮撑开固定体,所述的眼皮撑开固定体与眼外周固定体活动式连接,且眼皮撑开固定体安装在眼外周固定体的内侧; 眼外周固定体固定在眼部外周为眼皮撑开固定体提供固定的支点,眼皮撑开固定体将眼皮撑开并进行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眼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眼外周固定体包括第一固定体(I)、第二固定体(8)和弹性连接带¢),第一固定体(I)为弧状的片体,第二固定体(8)为弧状的片体,第一固定体(I)与第二固定体(8)的弧口相对设置,且第一固定体(I)和第二固定体(8)的两端分别通过弹性连接带¢)固定连接; 第一固定体(I)和第二固定体(8)黏贴在眼部外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眼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眼皮撑开固定体包括第一控制杆(2)、第一控制节点(3)、上眼皮固定体(4)、下眼皮固定体(10)、第二控制杆(11)和第二控制节点(12),第一控制杆(2)与上眼皮固定体(4)固定连接,第一控制杆(2)穿过第一控制节点⑶与第一固定体⑴可活动连接,第二控制杆(11)与下眼皮固定体(10)固定连接,第二控制杆(11)穿过第二控制节点(12)与第二固定体(8)可活动连接; 所述的上眼皮固定体(4)为弧状的片体,下眼皮固定体(10)为弧状的片体,上眼皮固定体(4)与下眼皮固定体(10)的弧口相对设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眼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杆(2)和第二控制杆(11)上设有刻度,第一控制节点(3)和第二控制节点(12)均为弹簧扣,且上眼皮固定体(4)和下眼皮固定体(10)的下层为橡胶层。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眼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控制节点(3)和第二控制节点(12)通过活动轴(9)分别安装在第一固定体(I)和第二固定体上(8)。6.如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眼部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眼外周固定体的一侧还设有收集袋(7),收集袋(7)内设置吸液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眼部支撑装置,该装置包括眼外周固定体和眼皮撑开固定体,所述的眼皮撑开固定体与眼外周固定体活动式连接,且眼皮撑开固定体安装在眼外周固定体的内侧;眼外周固定体固定在眼部外周为眼皮撑开固定体提供固定的支点,眼皮撑开固定体将眼皮撑开并进行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眼外周固定体和眼皮固定体的配合实现对眼皮撑开并固定的操作,解决了眼部治疗过程中需要的撑开和固定的要求,同时不会妨碍医生的治疗操作。
【IPC分类】A61H35/02, A61F9/00
【公开号】CN204909807
【申请号】CN201520507656
【发明人】綦玮, 白晨, 王博群, 袁丽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