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间歇供液装置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000100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间歇供液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是一种间歇供液装置。
【背景技术】
[0002]传统的输液监控器,能够在输液结束时,发出声光提不,告知病人、家属或医护人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远远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未能真正有效的对病患者起到保护性作用,起原因在于中国大部分医院护理人员人数的配比达不到国际的标准,所以护士的工作量和工作压力过大,经常出现液体结束后,未能及时进行换液或拔针,导致针头回血,甚至因时间过长而导致凝血,迫使护士给病患者重新扎针,既增加病人的痛苦和恐惧,又增加护士的工作量,同时容易引发医患矛盾,此类情况时有报道。目前尚未有手段有效的解决,这是所有输液病人和陪护人员的困扰,也是护理人员迫切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传统的技术手段已不能满足科技发展时代的需求。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将输液管内余液进行间隔式输送的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构造一种间歇供液装置,包括主控装置、数据存储装置、监测装置、制动装置以及计时装置;所述数据存储装置、监测装置、制动装置以及计时装置与所述主控装置通信连接。
[0006]数据存储装置,预存储针对不同病种、不同液体的输液速度数据;
[0007]监测装置,监测当前输液软管内余液的液面位置,液面到达指定位置时,发送信号至主控装置;
[0008]制动装置,控制输液软管的闭合;
[0009]计时装置,设有倒计时电路(常用电路);根据间歇时间循环进行倒计时,每一次倒计时结束都发送信号至主控装置,主控装置发送信号至制动装置,制动装置打开一次输入软管进行输液,再闭合。
[0010]本实用新型中的间歇供液装置,所述监测装置连接有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由脉冲发生器驱动的红外发光管以及红外接收装置,所述红外发光管和红外接收装置分别位于输液软管的两侧。
[0011]本实用新型中的间歇供液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定块、动块以及齿轮驱动件,所述定块、动块分处于点滴瓶和滴壶之间的输液软管的两侧,所述齿轮驱动件驱使动块远离或靠近所述定块。
[0012]实施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当液体结束的指令传到主控装置,主控装置发出信号,瞬间启动制动装置,压制输液软管,剩余液体不再下滴,同时主控装置计算出余液下滴的合理间歇期,并将指令下达到计时装置,计时装置中的计时电路开始工作。到达余液下滴时间,计时电路将指令逆向传输到主控装置,主控装置调取数据资料进行比对,选择最佳方案,撤消制动装置的制动指令,使余液下滴最合适的量后,再次启动制动,依次循环。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使用的一次性输液器,输液管滴壶上端的输液管中存在部分液体的特点,采用间歇输送的方式,将管中的余液按实际的需要分次下滴,每次间歇期控制在人体的正常凝血时间内,以保证10到15分钟针头不回血和凝血,解决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无法“随叫随到”的问题,同时提高病患者的安全感,减少不必要的恐惧感和心理压力,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附图说明】
[0013]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间歇供液装置示意图;
[0015]其中,1、主控装置;2、数据存储装置;3、监测装置;4、计时装置;5、制动装置;6、输液软管;7、液面;8、点滴瓶;9、滴壶;30、检测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7]图1所示的是一种间歇供液装置,包括主控装置1、数据存储装置2、监测装置3、制动装置5以及计时装置4 ;其中数据存储装置2、监测装置3、制动装置5以及计时装置4与主控装置I通信连接。
[0018]数据存储装置2,预存储针对不同病种、不同液体的输液速度数据;
[0019]监测装置3,监测当前输液软管6内余液的液面7位置,液面7到达指定位置时,发送信号至主控装置I ;
[0020]制动装置5,主控装置I接收到监测装置3的信号后,启动制动装置5,实现输液器软管的闭合;
[0021]主控装置1,将当前输液软管6内余液与数据存储装置2内的数据进行匹配比对,计算出输送余液最合适的间歇时间以及单次输送量;
[0022]计时装置4,根据间歇时间循环进行倒计时,每一次倒计时结束都发送信号至主控装置1,主控装置I发送信号至制动装置5,制动装置5打开一次输入软管进行输液,再闭入口 ο
[0023]进一步的,该间歇供液装置中的监测装置3连接有检测模块30,检测模块30包括由脉冲发生器驱动的红外发光管以及红外接收装置,所述红外发光管和红外接收装置分别位于输液软管6的两侧。
[0024]监测装置3中设置检测模块30,当检测模块30检测到液面7到达指定位置时,将信息发送到监测装置3,监测装置3对信息进行处理和转换并发送至主控装置1,主控装置I给制动装置5下达工作指令,制动装置5瞬间启动,压制一次性输液器的输液软管6,使液体不再下滴。同时主控装置I调取数据储存装置中预储存的输液速度数据组,进行比对,选取最合适的方案,计算出压制的时长,并启动计时装置4进行时间倒计时。
[0025]到达方案设定时间时,主控装置I给制动装置5下达撤消指令,制动装置5松开,输液软管6剩余液体下滴,制动装置5松开的时间长短,即剩余液体下滴的数量由主控装置I比对数据组,选取最合适的方案,下滴结束后,制动装置5再次启动,依次循环,将输液软管6中的剩余液体间歇性的供给病患者。
[0026]制动装置5采用齿轮联动传动组合技术,与控制系统相配合,有效缩短传动时间,达到瞬间启动和撤消。制动装置包括定块、动块以及齿轮驱动件,定块、动块分处于点滴瓶8和滴壶9之间的输液软管的两侧,齿轮驱动件驱使动块远离或靠近定块。定块靠近动块时,两者将输液软管紧紧夹持住,使其闭合;反之则打开输液软管。
[0027]监测装置3中的检测模块30利用脉冲发生器驱动位于输液管两侧的红外发光管和红外接收装置,红外接收装置利用脉冲对液体进行检测,根据滴管处的折射变化判断输液是否结束。其中数据比对是采集各种不同的一次性输液器的规格,结合临床不同病种和不同液体的输液速度,形成5120组数据组,根据红外检测模块30信号反馈,即时进行判断、分析比对,选取最贴合的方案,并进行应用。
[0028]根据检测模块30的信号反馈,即时进行判断、分析比对,选取最贴合的方案,并进行应用。
[0029]该间歇供液装置应用在输液自动停止器中,通过主控装置1,给予制动装置5分派工作指令,主控装置I连接有可调节的计时装置4,达到准确控制分次下滴的间断时间的目的。同时精密的制动装置5根据监测装置3的信息反馈,自动进行调节,精准的控制每次下滴液体的量,达到有效冲开针头血液,避免凝血的作用。本技术为非接触式,精巧、易安装、操作简便,且不污染所输液体,适用于目前各种输液器、不同的液体成分。
[0030]输液速度数据为采集于各种不同规格的一次性输液器,并结合临床不同病种和不同液体的输液速度所形成的数据组。主控装置I调节控制所述输液软管6打开的时间长度,通过控制输液软管6打开的时间长度来实现单次输送液体的量,打开时间长,输送液体量大;反之,输送液体量少。
[0031]本方案所解决的技术核心点,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合理的间歇期,如果间歇时间过长,将导致针头已凝血,失去任何使用的意义,并会带来病患者和护理人员的不满,甚至引发医疗事故,若间歇时间过短,便失去本技术的实际使用意义;二是余液下滴量的精确控制,余液总量有限,如果每次下滴的量过大,所能持续的时间将大大减少,不能达到有效延续总时间,失去存在的必要性,若每次下滴的量过小,又不能有效冲开针头血液,达到不凝血的目的。
[0032]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组合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间歇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装置、数据存储装置、监测装置、制动装置以及计时装置; 所述数据存储装置、监测装置、制动装置以及计时装置与所述主控装置通信连接; 数据存储装置,预存储针对不同病种、不同液体的输液速度数据; 监测装置,监测当前输液软管内余液的液面位置,液面到达指定位置时,发送信号至主控装置; 制动装置,控制输液软管的闭合; 计时装置,设有倒计时电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装置连接有检测模块,所述检测模块包括由脉冲发生器驱动的红外发光管以及红外接收装置,所述红外发光管和红外接收装置分别位于输液软管的两侧。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间歇供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装置包括定块、动块以及齿轮驱动件,所述定块、动块分处于点滴瓶和滴壶之间的输液软管的两侧,所述齿轮驱动件驱使动块远离或靠近所述定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间歇供液装置,其包括与主控装置连接的数据存储装置、监测装置、制动装置以及计时装置;监控装置对当前输液软管内余液的液面进行监测,当液面到达某指定位置时,发出信号至主控装置;主控装置发出信号将当前的输液软管暂时关闭;主控装置调取预存储的输液速度数据与当前所述余液进行匹配比对,选区最合适的输液速度方案,并计算出合理的间隔时长以及余液单次输送量;根据间隔时长循环进行倒计时,每结束一个倒计时间段,输液管打开一次进行输液。解决护士在日常工作中无法“随叫随到”的问题,同时提高病患者的安全感,减少不必要的恐惧感和心理压力,同时避免不必要的医患纠纷。
【IPC分类】A61M5/168
【公开号】CN204910329
【申请号】CN201520647103
【发明人】吴秋蓬, 李贤贞, 吴旭武
【申请人】吴旭武
【公开日】2015年12月30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5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