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清洁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7303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手持式清洁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洁系统,尤其是一种手持式清洁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和科技能力的不断提高,各种不同功能的家用服务机器人已逐渐进 入平常百姓家庭,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便利。在各种家用服务机器人中,尤其是吸 尘器最为普及。在现有技术中,一类典型的吸尘器旋风吸尘器,目前的旋风吸尘器本体中都设置 有旋风分离装置和抽吸装置,旋风分离装置包括带有空气入口和空气出口的旋风分离器, 旋风分离器中设有灰尘收集室,抽吸装置用于抽吸气流,使其进入旋风分离器中进行气固 分离,之后干净的气体在抽吸装置的抽吸作用下排出释放到大气中。现有大部分吸尘器中 的抽吸装置均位于旋风分离装置的腔体外部。一般而言,抽吸装置位于旋风分离装置的上 方或是下方,该技术特征在公开号为CN1434688A、申请人为LG电子株式会社的专利文献中 有所揭示。抽吸装置工作,带有灰尘等颗粒的气流经过空气入口切向的进入旋风分离装置,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气灰分离,将带有灰尘等颗粒的杂质滞留在旋风分离装置的灰尘收集 室中,干净的空气在抽吸装置的抽吸作用下释放到大气中,达到清洁的目的。然而,这类吸尘器的尘桶、吸风口 /管等为一体,在倒灰时非常不便,而且,由于电 源从吸尘器的本体伸出,如果在倒灰时忘记了拔掉电源,带电操作,存在着潜在的危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手持式清洁系统,可以手持进行清 洁,并且尘桶可以拆卸,倒灰方便;体积小、清洁效率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持式清洁系统,包括旋风分离装置, 所述旋风分离装置包括旋风尘桶和位于所述旋风尘桶内的抽吸装置,所述旋风尘桶的外壁 设有手柄和第一进风口,所述旋风尘桶的两端设有底座组件和顶盖组件,在所述底座组件 上设有第一出风口 ;还包括面罩,所述面罩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 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一风道相连;所述面罩设有第一电接头,用于连接电源;所述旋风 分离装置设有与抽吸装置的电源相连的第二电接头;所述面罩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为可拆 卸连接,当所述面罩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连接在一起时,所述面罩上的第一电接头与所述 旋风分离装置上的第二电接头对应连接,面罩上的第二出风口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上的第 一进风口相对接,空气气流沿第一进风口切向进入旋风尘桶。以上的手持式清洁系统中的旋风分离装置和面罩为可拆卸连接,在使用该清洁系 统进行清洁工作时,将面罩安装在旋风分离装置上,接通电源,便可以工作,可背可手持,在 不用时或需要清除尘桶中的灰尘时,可将面罩从旋风分离装置上卸下,操作方便,并且不用 带电操作,提高了安全性。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持式清洁系统的分解图;图2为实用新型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侧面剖视图;图3为实用新型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第一组件的分解图;图4为实用新型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第二组件的分解图;图5为实用新型所述旋风分离装置的装配分解图;图6为实用新型所述面罩立体图;图7为实用新型所述面罩分解图;图8为实用新型所述动力源开关电路图;图9为实用新型所述软管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持式清洁系统的分解图,所述手持式清洁系统 包括旋风分离装置2和面罩1,所述面罩1与旋风分离装置2为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旋风分 离装置2两端的底座组件和顶盖组件上各设有连接孔,用于连接背带。面罩1的进风口处 还可以连接软管。本实用新型中的旋风分离装置2包括旋风尘桶21和位于所述旋风尘桶内的抽吸 装置22,参见图2所示,为实用新型所述旋风分离装置中的侧面剖视图,同时参考图3、图4 和图5,所述旋风尘桶21的外壁211设有手柄3和第一进风口 212,所述旋风尘桶21的两 端设有底座组件4和顶盖组件5,在所述底座组件4上设有第一出风口 41。所述旋风尘桶21的侧壁211围设形成尘室20,所述第一进风口 212设置在所述尘 室20侧壁上;在所述尘室20内设有网孔过滤器25 ;所述网孔过滤器25的一端与所述顶盖 组件5连接,另一端的底板251设有中心孔;所述抽吸装置22包括由一外罩221围设成的抽吸腔220及设置于该抽吸腔220 的动力源222 ;所述外罩221与动力源222之间留有间隙,并与一底座组件4连接,所述外 罩221的另一端形成通道223,通过所述中心孔伸进所述网孔过滤器25内。在网孔过滤器25内,还设有隔筒26和锥孔过滤器27,所述隔筒26的一端穿过所 述网孔过滤器25底板251上的中心孔与所述抽吸装置22的外罩221固定,另一端连接所 述锥孔过滤器27。所述锥孔过滤器27包括一个通腔270、围绕所述通腔270连接的多个锥体271和 盖组件272,所述锥体271设有气流进口 2710 ;所述盖组件272具有与所述通腔270配合的 中心孔和与所述锥体对应的伸向所述锥体271内部的管2721。在锥孔过滤器27的上面设有过滤棉28及用于容纳所述过滤棉的第三腔室280,所 述第三腔室280由所述盖组件272和环形筒构成,所述环形筒由内筒2811、外筒2812和连 接在内筒2811、外筒2812之间底部2813构成,所述内筒2811与所述盖组件272的中心孔 相配合,在所述内筒和外筒之间的底部2813设有气流出口 2814,所述环形筒与所述顶盖组 件5之间具有间隙。在第三腔室280的上面盖有顶盖组件5,顶盖组件5与第三腔室280的环形筒具有 间隙。[0025]在上述结构中,网孔过滤器25与隔筒26的外壁及盖组件272的底部形成第一过 滤空间0,多个锥体271的空间形成第二过滤空间P,第三腔室280形成第三过滤空间Q,第 一过滤空间0的气流从气流入口进入到第二过滤空间P,第二过滤空间P的气流从管2721 进入到第三过滤空间Q,第三过滤空间Q的气流从开口 2813进入到第三腔室的与顶盖组件 5的间隙处,经环形筒内筒筒壁构成的通道、通腔270进入到动力源222与外罩221之间的 空隙,进入底座组件4,从底座组件4上设有第一出风口 41出去。当动力源222被驱动时,在旋风尘桶21内产生负压,空气气流沿“A”方向自第一 进风口 212切向进入旋风尘桶21,如图2所示。再沿着“B”方向,吸入空气贴着尘室20内 壁螺旋下沉。此时大部分含有灰尘的空气沿着“C2”方向穿过进入网孔过滤器25内部,大 部分的灰尘颗粒被挡在尘室底部。经网孔过滤器25第一次过滤的空气沿着“D”方向进入 锥孔过滤器27,含有灰尘的空气在锥孔过滤器27中经过第二次过滤,沿着“E”方向穿过灰 尘过滤棉28进行第三次过滤,然后沿着“F”进入动力源222内,最后沿着“G”方向排出旋 风尘桶21。在上述各元件中,在形成密封的两个空间时,通常在两个连接件中间增加密封圈 或密封条、密封带等。如,网孔过滤器25与旋风尘桶21的侧壁211之间具有密封圈70,在 所述隔筒26与抽吸装置22的外罩221的固定处设有密封圈71,在顶盖组件中的密封圈72寸寸。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动力源为电动机或电动机与风机的结合体。在装配时,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成组件地安装在一起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中的旋风分离装置2通过一级旋风分离、三级过滤,因此,对空气的清 洁率非常高,并且,如前述结构,结构紧凑,体积小,非常适用于手持。如图6所示,为面罩1的分解图,所述面罩1设有第二进风口 11、第二出风口 12, 所述第二进风口 1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 12通过一风道13相连;所述面罩1设有第一电接头 14和与所述第一电接头14相连接的电源线15以连接电源。所述面罩1上还设有两个滑动 卡勾16,对应在,在旋风分离装置2上设有卡槽(图中未示出)。当所述面罩1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2连接在一起时,所述面罩1上的第一电接头 14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2上的第二电接头24对应连接,面罩1上的第二出风口 12与所述 旋风分离装置2上的第一进风口 212相对接。在面罩1设有开关17,如图8所示,为动力源开关电路图,当所述面罩1与所述旋 风分离装置2连接在一起时,如果通过电源线15与市电连接,如图8所示,当按下设在面罩 1上的开关17时,动力源222起动,开始抽吸空气。为了延长空气的进口,在所述面罩1的第二进风口 11处设有连接接口,可以连接 上如图9所示的软管。当所述面罩1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2连接在一起时,人们可以用背带(如图1所 示,背带设置在底座组件4和顶盖组件5上各设有连接孔中)挎在身上,并一手拿着手柄3, 一手拿着软管进行手持式操作。清洁率高,操作简便。当需要倒灰时,可以将面罩摘下来,由此可断掉旋风分离装置2的电源,提高了操 作的安全性。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依然可 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 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一种手持式清洁系统,包括旋风分离装置(2),所述旋风分离装置(1)包括旋风尘桶(21)和位于所述旋风尘桶内的抽吸装置(22),所述旋风尘桶(21)的外壁(211)设有手柄(3)和第一进风口(212),所述旋风尘桶(21)的两端设有底座组件(4)和顶盖组件(5),在所述底座组件(4)上设有第一出风口(4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罩(1),所述面罩设有第二进风口(11)、第二出风口(12),所述第二进风口(11)与所述第二出风口(12)通过一风道(13)相连;所述面罩(1)设有第一电接头(14),用于连接电源;所述旋风分离装置(2)设有与抽吸装置(22)的电源相连的第二电接头(24);所述面罩(1)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2)为可拆卸连接,当所述面罩(1)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2)连接在一起时,所述面罩(1)上的第一电接头(14)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2)上的第二电接头(24)对应连接,面罩(1)上的第二出风口(12)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2)上的第一进风口(212)相对接,空气气流沿第一进风口(212)切向进入旋风尘桶(2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风尘桶(21)的侧壁 (211)围设形成尘室(20),所述第一进风口(212)设置在所述尘室(20)侧壁上;在所述尘室(20)内设有网孔过滤器(25);所述网孔过滤器(25)的一端与所述顶盖组 件(5)连接,另一端的底板(251)设有中心孔;所述抽吸装置(22)包括由一外罩(221)围设成的抽吸腔(220)及设置于该抽吸腔 (220)的动力源(222);所述外罩(221)与动力源(222)之间留有间隙,并与一底座组件(4) 连接,所述外罩(221)的另一端形成通道(223),通过所述中心孔(252)伸进所述网孔过滤 器(25)内。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手持式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隔筒(26)和锥孔过滤器 (27);所述隔筒(26)位于所述网孔过滤器(25)内部,一端穿过所述网孔过滤器底板(251) 上的中心孔与所述抽吸装置(22)的外罩(221)固定,另一端连接所述锥孔过滤器(27);所 述锥孔过滤器(27)包括一个通腔(270)、围绕所述通腔(270)连接的多个锥体(271)和盖 组件(272),所述锥体(271)设有气流进口 ;所述盖组件(272)具有与所述通腔(270)配合 的中心孔和与所述锥体对应的伸向所述锥体(271)内部的管(2721)。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滤棉(2.8)及用于容 纳所述过滤棉的第三腔室(280),所述第三腔室(280)由所述盖组件(272)和环形筒构成, 所述环形筒由内筒(2811)、外筒(2812)和连接在内筒(2811)、外筒(2812)之间的底部 (2813)构成,所述内筒(2811)与所述盖组件(272)的中心孔相配合,在所述内筒和外筒之 间的底部(2813)设有气流出口(2814),所述环形筒与所述顶盖组件(5)之间具有间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面罩(1)上设有电源开关。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底座组件(4)和顶盖组件(5)上 各设有连接孔,用于连接背带。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清洁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罩(1)上的第二进风口 (11)具有连接接口,用于连接软管。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持式清洁系统,包括旋风分离装置和面罩,所述旋风分离装置包括旋风尘桶和位于所述旋风尘桶内的抽吸装置,所述旋风尘桶的外壁设有手柄和第一进风口,所述旋风尘桶的两端设有底座组件和顶盖组件,在所述底座组件上设有第一出风口;还包括面罩,所述面罩设有第二进风口、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二进风口与所述第二出风口通过一风道相连;所述面罩设有第一电接头,用于连接电源;所述旋风分离装置设有与抽吸装置的电源相连的第二电接头;所述面罩与所述旋风分离装置为可拆卸连接。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并且不用带电操作,提高了安全性。
文档编号A47L9/16GK201755193SQ20102016140
公开日2011年3月9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14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14日
发明者吕小明 申请人:泰怡凯电器(苏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