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外挂配重构造

文档序号:9004201阅读:179来源:国知局
踏板外挂配重构造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踏板构造,尤指一种踏板外挂配重构造。
【背景技术】
[0002]当前,常见的踏板构造,其主要包括一供踩踏用的踏板本体、以及一组设于踏板本体上转动的轴杆,其中,该踏板本体由一供脚部踩踏用的面板部、一供轴杆穿入用的轴孔、以及一垂直于面板部底端往下延伸形成的凸部,而该凸部则位于轴孔下方,且于凸部内包覆有一配重块,如此即可组装完成一踏板构造。
[0003]虽然,上述专利案能达到其创作目的,然而,为满足不同脚底长度的消费者使用,有时候,就必须使踏板的面板部往一侧或二侧增加长度,而使踏板部二侧端缘分别至轴杆中心线间的垂直距离呈不相等,且上述垂直距离大于凸部底缘至轴杆中心线间的距离,以致使踏板的面板部呈不平衡的倾斜状或与地面呈垂直状,而致使消费者在一开始踩踏或踩空欲重新踩踏时,会因踏板的面板部呈倾斜或垂直状而不易以脚底直接控制面板部的角度,以致使必须用手加以辅助控制转动踏板面板部的角度后,方得以顺利使脚底能踩踏于踏板的面板部上,而进行踩踏的功效,如此的构造,往往会造成消费者使用时的相当不便为其一大困扰。
[000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乃积极开发研宄,并为改进上述常见踏板构造的缺失,本发明人以从事此类产品制造多年的经验,经过长久努力研宄与实验,终于开发设计出本实用新型的踏板外挂配重构造,期能嘉惠所有的消费者及制造者。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踏板外挂配重构造的主要内容在于提供一种利用配重单元置于外接盒的容室内,而外接盒的相对应二侧壁面呈朝内弯弧状,且使外接盒二侧壁面的中间部分的最小距离必须小于外接盒的容室二侧壁面的二侧端缘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并使外接盒的二侧壁面的中间部分的最小距离必须不能大于相对应的踏板本体的配重凸部的二侧壁面中间部分所形成的最小距离,以致使外接盒二侧壁面间的弹性变形回复力的夹持作用而组装于踏板本体的配重凸部上,而具有简易快速的定位组装功能、进而大大的提高组装速度及生产产量外,同时,亦具有控制踏板本体的倾斜角度,甚至于具有导正的功能,以利于消费者开始踩踏踏板本体的便利操作之用为其进步性之功效。
[0006]为达到上述的功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构造至少包括一具有配重凸部的踏板本体、一组设于配重凸部外侧的外接盒、以及一置入外接盒的容室内的配重单元,其中:踏板本体,包括有一可供脚掌踩踏之用的顶面、一垂直于顶面暨向下延伸适当距离的配重凸部、以及一组设于配重凸部的配重件上方的轴杆,而配重凸部的二外侧面上设有螺孔,以利螺栓螺固之用;再者,外接盒凹部设有一供配重单元置入的容室,且容室的的侧壁面上设有贯穿孔,并使贯穿孔连通至容室,以通过一螺栓穿过贯穿孔后而螺合锁固于配重凸部的螺纹孔处,而达到将外接盒安全固设于配重凸部上;又,外接盒的二侧壁面呈朝内的弯弧状,且外接盒二侧壁面的中间部分之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必须小于外接盒的容室二侧壁面的二侧端缘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并使外接盒二侧壁面的中间部分之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必须不能大于相对应的踏板本体的配重凸部的二侧壁面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以组成一踏板外挂配重构造。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0008]图2为为图1的平面分解状态示意图。
[0009]图3为图2组合后的状态示意图。
[0010]图4为图2的另一组合局部剖面状态图。
[0011]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12]I踏板本体
[0013]10 顶面
[0014]11配重凸部
[0015]110螺纹孔
[0016]12 轴杆
[0017]2外接盒
[0018]20 容室
[0019]21侧壁面
[0020]210贯穿孔
[0021]22侧壁面
[0022]220贯穿孔
[0023]3配重单元
[0024]4 螺栓
[0025]A最小距离
[0026]B最小距离
[0027]C最小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0028]请参阅图1至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踏板外挂配重构造,其至少包括一具有配重凸部11的踏板本体1、一组设于配重凸部11外侧的外接盒2、以及一置入外接盒2的容室20内的配重单元3,其中:
[0029]踏板本体1,其包括有一可供脚掌踩踏之用的顶面10、一垂直于顶面10暨向下延伸适当距离的配重凸部11、以及一组设于配重凸部11的配重件(图中未示)上方的轴杆12;而且,配重凸部11的二外侧面上设有螺纹孔110,以利螺栓4螺固之用(如图1);另外,配重凸部11的二侧壁面的中间部分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C必须不能小于相对应的外接盒2 二侧壁面21、22的中间部分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A ;
[0030]外接盒2,其凹部设有一中空状的容室20,且于容室20周围形成有侧壁面21、22,并使侧壁面21、22的顶端面处朝内呈弯弧状,以供配重单元3能置入至容室20内,且受侧壁面21、22的限位作用而不会掉出;再者,外接盒2的侧壁面21、22设有贯穿孔210、220,且该贯穿孔210、220连通至容室20,并使贯穿孔210、220对齐于配重凸部11上的螺纹孔110处,以通过螺栓4 一端穿入贯穿孔210、220后而螺合锁固于配重凸部11的螺纹孔110处,以致使外接盒2能安全固设于配重凸部11上;而且,外接盒2的容室20 二侧壁面21、22的中间部分之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A必须小于外接盒2的容室20 二侧壁面21、22的二侧端缘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B(如图2),且使外接盒2的容室20 二侧壁面21、22的中间部分之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A必须不能大于相对应的踏板本体I的配重凸部11的二侧壁面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C(即外接盒2的容室20 二侧壁面21、22的中间部分之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A必须小于相对应的踏板本体I的配重凸部11的二侧壁面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C为最佳);上述的外接盒2的容室20 二侧壁面21、22的中间部分指容室20侧壁面21、22的顶端面开放端处的中间部分而言、或是指容室20侧壁面21、22的顶端面开放端处朝向下略移动至适当距离的中间部分而言;
[0031 ] 使用时,仅需先将配重单元3置于外接盒2的容室20内,再将已装有配重单元3的外接盒2的容置20对齐暨朝向踏板本体I的配重凸部11的方向移动;此时,由于外接盒2二侧壁面21、22的中间部分之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A必须小于外接盒2的容室20 二侧壁面21、22的二侧端缘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B,且使外接盒2 二侧壁面21、22的中间部分之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A必须不能大于相对应的踏板本体I的配重凸部11的二侧壁面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C ;因此,当配重凸部11 一端会以稍微斜倾方式插入至外接盒2的容室20内(即外接盒2的容室20 二侧壁面21、22的二侧端缘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B会大于踏板本体I的配重凸部11的二侧壁面间的中间部分所形成的最小距离C),再从容室20的该侧滑向容室20的中间部分再滑向至容室20的另一侧,而形成容室20 二侧壁面21、22的中间部分受踏板本体I 二侧壁面的推挤压迫作用而使二朝内弯弧状的侧壁面21、22会变成朝向外侧扩张变形,然,因已位于容室20侧方的二侧壁面21、22的顶端面处呈朝内弯弧状,且外接盒2又是塑胶等材质所制,因此,外接盒2的容室20 二侧壁面21、22的顶端面缘处受自身弹性变形回复力作用而可快速夹持于踏板本体I的配重凸部11的二侧壁面处,直至踏板本体I的配重凸部11完全置入至外接盒2的容室20内(如图3、4),此时,再利用螺栓4穿过外接盒2的贯穿孔210、220后而直接螺合于配重凸部11上(即已位于外接盒2 二侧壁面21、22的贯穿孔210、220分别与配重凸部11的螺纹孔110对齐),而达到使外接盒2安全紧密确实固设于踏板本体I的配重凸部11上,而组成一踏板外挂配重构造。
[0032]通过上述构造,本实用新型利用外接盒2的弯弧状二侧壁面21、22间因受外力推压挤迫而产生自身的弹性变形回复力作用下,方能使外接盒2得以呈缓和确实夹持紧迫于踏板本体I的配重凸部11上,以使外接盒2能快速定位于配重凸部11上,而大大提高组装速度及生产产量,同时,亦具有控制踏板本体I的倾斜角度,甚至于具有导正的功能,以利于消费者开始踩踏踏板本体I的便利操作之用。
[0033]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故即凡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述的特征及精神所为的均等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踏板外挂配重构造,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具有配重凸部的踏板本体、一组设于配重凸部外侧的外接盒、以及置入外接盒的容室内的配重单元,其中: 该外接盒的相对应二侧壁面呈弯弧状,且使外接盒二侧壁面的中间部分的最小距离必须小于外接盒二侧壁面的侧端缘间的最小距离,并使外接盒二侧壁面的中间部分的最小距离必须不能大于相对应的踏板本体的配重凸部的二侧壁面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 利用外接盒的弯弧状二侧壁面的中间部分具有弹性变形回复力作用,使外接盒得以呈快速夹持紧迫定位于踏板本体的配重凸部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外挂配重构造,其特征在于,外接盒二侧壁面的中间部分的最小距离必须小于相对应的踏板本体的配重凸部的二侧壁面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踏板外挂配重构造,其特征在于,该外接盒凹部设有一中空状的容室,以供配重块置入之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踏板外挂配重构造,其特征在于,外接盒二侧壁面的中间部分指外接盒的容室侧壁面的顶端面开放端处的中间部分而言。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踏板外挂配重构造,其特征在于,外接盒二侧壁面的中间部分指外接盒的容室侧壁面的顶端面开放端处朝向下略移动至适当距离的中间部分而言。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踏板外挂配重构造,其特征在于,外接盒的侧壁面设有贯穿孔,且该贯穿孔连通至容室,以通过一螺栓的锁固作用而将外接盒安全固设于配重凸部上。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踏板外挂配重构造,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外接盒的贯穿孔处的配重凸部上设有螺纹孔,以通过一螺栓的锁固作用而将外接盒安全固设于配重凸部上。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踏板外挂配重构造,其特征在于,外接盒的侧壁面设有贯穿孔,且该贯穿孔连通至容室,以通过一螺栓的锁固作用而将外接盒安全固设于配重凸部上。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踏板外挂配重构造,其特征在于,相对于外接盒的贯穿孔处的配重凸部上设有螺纹孔,以通过一螺栓的锁固作用而将外接盒安全固设于配重凸部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所述踏板外挂配重构造至少包括有一具有配重凸部的踏板本体、一组设于配重凸部外侧的外接盒、以及一置入外接盒的凹部内的配重块,其中,该外接盒的相对应二侧壁面呈弯弧状,且使外接盒二侧壁面的中间部分的最小距离必须小于外接盒的容室二侧壁面的二侧端缘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并使外接盒二侧壁面的中间部分的最小距离必须不能大于相对应的踏板本体的配重凸部的二侧壁面间所形成的最小距离。本实用新型所述踏板外挂配重构造具有简易快速的定位组装功能、组装速度快,使用者踩踏便利的优点。
【IPC分类】A63B22/08
【公开号】CN204655891
【申请号】CN201520186444
【发明人】刘雅馨
【申请人】刘雅馨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3月31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