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木材加工用等距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01342发布日期:2020-02-11 13:5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木材加工用等距切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建筑木材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木材加工用等距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木材是维管形成层向内的发展出植物组织的统称,包括木质部和薄壁射线,是能够次级生长的植物,如乔木和灌木,所形成的木质化组织,这些植物在初生生长结束后,根茎中的维管形成层开始活动,向外发展出韧皮,向内发展出木材。

木材按树种进行分类,一般分为针叶树材和阔叶树材两大类;杉木及各种松木、云杉和冷杉等是针叶树材;柞木、水曲柳、香樟、檫木及各种桦木、楠木和杨木等是阔叶树材。

我们平常提到的木材泛指用于工民建筑的木制材料,木材因取得和加工容易,自古以来就是一种主要的建筑材料,通常被分为软材和硬材,其中,工程中所用的木材主要取自树木的树干部分。

木材所要经过多道加工工序才能够使用,其中,木材加工主要包括有切割、打磨、钻孔以及涂料等,其中,切割是通常是通过切割刀将木材切割成一定宽度、长度和厚度的材料,现有的切割装置通常是设置有一个切割刀,只能对木材进行单次切割。

专利号为cn201710517557.6的一种木材切割装置,具体内容为,其结构包括,支座架、工作台、移动装置和切割装置,移动装置包括电动推杆、导轨座、连接座和推动座,切割装置包括电机、切割刀和调整刀架,当木材进行切割时,只能进行单次切割,当需要将木材切割呈相同宽度的时候,只能够人工反复移动木材,重复进行多次切割,切割效率低,使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通过在工作台上设置等距切割机构而解决了当需要将木材切割呈相同宽度的时候,只能够人工反复移动木材,重复进行多次切割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木材加工用等距切割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面左侧通过第一支撑杆固定连接有工作台,顶面右侧设置有输送组件,且工作台和输送组件之间设置有转动架,所述工作台的顶面左侧设置有液压伸缩缸,液压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有l形的推动板,所述工作台的顶面左侧对称固定有两个侧板,两个侧板的之间设置有等距切割机构,所述等距切割机构包括设置于侧板上的升降组件,两个升降组件设置有升降板,升降板的底面设置有切割组件,顶面设置有调节组件。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动架包括转动轴,转动轴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固定板转动连接,且转动轴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固定有四个转动板,转动板上沿宽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直槽,且直槽设置为开口槽,所述转动板上沿宽度方向均匀固定有多个l形的卡板,且卡板与直槽位置错开。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动轴的一端连接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固定安装于固定板上,并电连接有电源和开关。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转动轴的一端固定有转动盘,转动盘上设置有转动连接有棘爪,且棘爪的中部通过弹簧与转动盘连接,所述固定板上对应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齿轮,转动齿轮的转动中心与转动轴重合,且转动齿轮上同轴固定有内棘轮,所述棘爪与内棘轮对应连接,所述液压伸缩缸的输出端还固定有移动齿条,移动齿条沿水平方向移动,并与转动齿轮啮合。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底座的上方固定有滑槽,所述移动齿条滑动连接于滑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均匀设置的多个输送辊,底座上对应输送辊的两端位置分别固定有第二支撑杆,输送辊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杆的顶端转动连接,位于转动架处的多个所述输送辊分别位于转动板上的直槽中。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侧板内侧的丝杆,丝杆上套接有升降块,且一端连接有升降电机,所述丝杆的一侧还平行设置有导向杆,导向杆与侧板固定连接,且升降块套接于导向杆上,并沿导向杆滑动,所述升降块的内侧面固定有连接板,升降板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连接板固定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切割组件包括沿升降板前后方向均匀设置并转动连接的第一切割轴、第二切割轴和第三切割轴,且第一切割轴、第二切割轴和第三切割轴之间依次通过带轮和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一切割轴上固定有第一切割刀,一端连接有切割电机,且第一切割刀位于升降板的中间位置,所述升降板上对应第二切割轴的位置对称并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刀座,第二刀座的底端转动连接有第二切割刀,所述第三切割轴上对称设置有第三切割刀,并对应设置有与升降板滑动连接的第三刀座,所述第三切割刀与第二切割刀之间的垂直距离和第二切割刀与第一切割刀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第二切割刀的中心孔中固定有限位块,第二切割轴套接于第二切割刀的中心孔中,且轴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限位槽,限位块滑动连接于限位槽中,所述第三切割轴上与设置有限位槽,且第三切割刀上对应设置有限位块。

作为一种优选,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于升降板顶面的固定轴,且固定轴位于第一切割刀的正上方,所述固定轴上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转动杆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调节槽,且一侧固定有弧形的调节齿条,所述弧形的调节齿条与圆心与固定轴重合,且一侧啮合有调节齿轮,调节齿轮连接有调节电机,所述升降板上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移动槽和第二移动槽,第二刀座和第三刀座的顶端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移动槽和第二移动槽中,且第一刀座和第二刀座的顶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移动轮和第三移动轮,且位于左侧第一移动轮和第二移动轮位于左侧转动杆上的调节槽中,位于右侧的第二移动轮和第二移动轮位于右侧转动杆上的调节槽中。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将待切割的木材放置到工作台上,通过液压伸缩缸带动推动板移动,并推动木材向前移动,经过切割组件时进行等距切割,并通过转动架将木材转运至输送组件处,通过输送组件对木材进行输送,依次进行送料、切割、转动和输送,使木材切割更加方便,并且实现等距切割,代替传统的重复切割方式,提高加工效率;

(2)本发明中通过使转动架间歇转动,并且每次转动90°,当转动架静止时,两个的切割工作和输送工作同时进行,提高加工效率;

(3)本发明通过调节电机、调节齿轮和调节齿条使两个转动杆转动相同角度,并通过第一移动轮和第二移动轮带动第二刀座和第三刀座沿对应的第一移动槽和第二移动槽移动,第三刀座移动的距离始终为第二刀座的两倍,从而使第一切割刀、第二切割到和第三切割刀之间的垂直距离适中相等,以便实现等距切割;

(4)本发明通过移动齿条、转动齿轮、内棘轮和棘爪等结构使转动架和推动板联动,减小驱动件的数目,节约电能,并且使装置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综上所述,该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可以进行等距切割的优点,尤其适用于建筑木材加工技术领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附图。

图1为等距切割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等距切割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切割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转动架和工作台的连接示意图。

图6为转动板和输送辊的位置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棘爪和内棘轮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至8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木材加工用等距切割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面左侧通过第一支撑杆101固定连接有工作台2,顶面右侧设置有输送组件,且工作台2和输送组件之间设置有转动架4,所述工作台2的顶面左侧设置有液压伸缩缸203,液压伸缩杆的输出端固定有l形的推动板202,所述工作台2的顶面左侧对称固定有两个侧板204,两个侧板204的之间设置有等距切割机构3,所述等距切割机构3包括设置于侧板204上的升降组件,两个升降组件设置有升降板7,升降板7的底面设置有切割组件,顶面设置有调节组件。

所述转动架4包括转动轴401,转动轴401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固定板201转动连接,且转动轴401上沿圆周方向均匀固定有四个转动板402,转动板402上沿宽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多个直槽,且直槽设置为开口槽,所述转动板402上沿宽度方向均匀固定有多个l形的卡板403,且卡板403与直槽位置错开。

所述转动轴401的一端连接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固定安装于固定板201上,并电连接有电源和开关。

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均匀设置的多个输送辊5,底座1上对应输送辊5的两端位置分别固定有第二支撑杆501,输送辊5的两端分别与第二支撑杆501的顶端转动连接,位于转动架4处的多个所述输送辊5分别位于转动板402上的直槽中。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将待切割的木材放置到工作台2上,通过调节组件调节切割距离,通过升降组件使切割组件下移,然后通过液压伸缩缸203带动推动板202移动,并通过推动板202推动木材向前移动,在经过切割组件时,进行等距切割,切割结束后,木材移动至转动架4上的其中一个转动板402上,液压伸缩缸203带动推动板202会回位,同时,通过转动电机带动转动架4和木材转过90°,继续上述过程,对下一木材进行切割,当转动板402上的木材转动至输送组件处时,木材恰好与输送辊5接触,输送辊5通过驱动装置转动,从而带动切割后的木材移动,进行输送,且输送过程与切割过程同时进行,提高加工效率。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8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2至4所示,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侧板204内侧的丝杆6,丝杆6上套接有升降块602,且一端连接有升降电机603,所述丝杆6的一侧还平行设置有导向杆601,导向杆601与侧板204固定连接,且升降块602套接于导向杆601上,并沿导向杆601滑动,所述升降块602的内侧面固定有连接板701,升降板7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连接板701固定连接。

所述切割组件包括沿升降板7前后方向均匀设置并转动连接的第一切割轴、第二切割轴和第三切割轴,且第一切割轴、第二切割轴和第三切割轴之间依次通过带轮和传动带连接,所述第一切割轴上固定有第一切割刀8,一端连接有切割电机801,且第一切割刀8位于升降板7的中间位置,所述升降板7上对应第二切割轴的位置对称并滑动连接有两个第二刀座901,第二刀座901的底端转动连接有切割刀,所述第三切割轴上对称设置有第三切割刀10,并对应设置有与升降板7滑动连接的第三刀座1001,所述第三切割刀10与第二切割刀9之间的垂直距离和第二切割刀9与第一切割刀8之间的垂直距离相等。

所述第二切割刀9的中心孔中固定有限位块,所述第二切割轴套接于第二切割刀9的中心孔中,且轴上沿长度方向固定有限位槽,限位块滑动连接于限位槽中,所述第三切割轴上也设置有限位槽,且第三切割刀上对应设置有限位块。

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固定于升降板7顶面的固定轴704,且固定轴704位于第一切割刀8的正上方,所述固定轴704上转动连接有两个转动杆11,转动杆11上沿长度方向设置有调节槽,且一侧固定有弧形的调节齿条1102,所述弧形的调节齿条1102与圆心与固定轴704重合,且一侧啮合有调节齿轮1101,调节齿轮1101连接有调节电机,所述升降板7上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一移动槽702和第二移动槽703,第二刀座901和第三刀座1001的顶端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移动槽702和第二移动槽703中,且第一刀座和第二刀座901的顶端分别转动连接有第二移动轮902和第三移动轮1002,且位于左侧第一移动轮和第二移动轮902位于左侧转动杆11上的调节槽中,位于右侧的第二移动轮902和第二移动轮902位于右侧转动杆11上的调节槽中。

当需要调节第一切割刀8、第二切割到和第三切割刀10之间的距离时,通过调节电机带动调节齿轮1101转动,并通过调节齿条1102使两个转动杆11转动相同角度,并通过第一移动轮和第二移动轮902带动第二刀座901和第三刀座1001沿对应的第一移动槽702和第二移动槽703移动,其中,第三刀座1001移动的距离始终为第二刀座901的两倍,因此,第一切割刀8、第二切割到和第三切割刀10之间的垂直距离适中相等,以便实现等距切割;进行等距切割时,通过升降电机603带动丝杆6转动,从而使升降块602带动升降板7和切割组件等下移,然后启动切割电机801,使第一切割轴转动,并通过带轮和传动带使第二切割轴和第三切割轴同步转动,从而使第一切割刀8和第二切割刀9和第三切割刀10同时转动,并对移动的木材进行切割。

实施例三

如图1至图8所示,其中与实施例一中相同或相应的部件采用与实施例一相应的附图标记,为简便起见,下文仅描述与实施例一的区别点。该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7、8所示,所述转动轴401的一端固定有转动盘406,转动盘406上设置有转动连接有棘爪407,且棘爪407的中部通过弹簧与转动盘406连接,所述固定板201上对应位置转动连接有转动齿轮404,转动齿轮404的转动中心与转动轴401重合,且转动齿轮404上同轴固定有内棘轮405,所述棘爪407与内棘轮405对应连接,所述液压伸缩缸203的输出端还固定有移动齿条205,移动齿条205沿水平方向移动,并与转动齿轮404啮合。

所述底座1的上方固定有滑槽102,所述移动齿条205滑动连接于滑槽102中。

当液压伸缩缸203带动推动板202移动时,移动齿条205随之同步移动,并带动转动齿轮404和内棘轮405转动,棘爪407沿内棘轮405的齿背滑动,因此,转动轴401和转动架4静止不动,当木材推动至转动板401上后,液压伸缩杆带动推动板202和移动齿条205回位,转动齿轮404和内棘轮405随之转动,棘爪407在弹簧的作用下插入内棘轮405的齿槽中,从而使通过内棘轮405和棘爪407使转动轴401和转动架4随之移动,当推动板202回到原位时,转动架4恰好转过90°,通过移动齿条205、转动齿轮404、内棘轮405和棘爪407等结构使转动架4和推动板202联动,减小驱动件的数目,节约电能,并且使装置操作更加简单方便。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部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发明的限制。

当然在本技术方案中,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一”应理解为“至少一个”或“一个或多个”,即在一个实施例中,一个元件的数量可以为一个,而在另外的实施例中,该元件的数量可以为多个,术语“一”不能理解为对数量的限制。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的技术提示下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