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毛混纺、交织织物的染色方法

文档序号:1704428阅读:7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丝毛混纺、交织织物的染色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纺织印染生产领域内一种染色方法,特指采用分散染料对丝毛混纺、交织织物的染色方法。
传统上蚕丝和羊毛主要采用酸性染料、酸性媒介染料、中性染料染色。这些染料都具有一定数量的水溶性基团,染色成品湿牢度低,染色污水净化困难等,且相当一部分属禁用染料,对人体有害。此外,不少水溶性高的染料上染率低,污染更严重。
近年来,以东华大学宋心远及其领导的课题小组为代表,先后在《印染》、《丝绸》、《印染助剂》杂志上发表文章,提出采用分散染料取代传统的染料对毛或丝织物染色,分散染料是非离子型染料,不含有水溶性基团,染色污水处理比较简单。另外,分散染料色谱全,匀染性好。因此,他们均选用分散染料染丝或毛织物,作为实现绿色染色工艺的有力措施。其关键是解决分散染料水溶性低、对蛋白质纤维上染率低这一制约因素。他们采取如下措施。
(1)合成了专用助剂GC、HM,对分散染料进行增溶染色,为分散染料建立起上染羊毛的桥梁(以宋心远教授为代表)。
(2)对羊毛进行阳离子改性后再采用分散染料染色。染色成品湿牢度提高,但染深性不够(西北纺织工学院王雪燕等提出)。
(3)国外Leeds大学Lewis和Pailthorpe等为改善羊毛染色性,在DMF中用苯甲酸酐处理羊毛后再用分散染料染色,成品颜色鲜艳,湿牢度好。但DMF对人体和环境有害。
(4)用天然类脂类物质作染色用助剂,使分散染料上染羊毛织物,但天然类脂类物质价格昂贵,不宜用于印染工业中。
(5)浙江丝绸科学研究院林鸣鹤等研究将丝绸织物接技改性,然后再用分散染料染色。
上述方法是通过采用助剂或改性方法对单一织物(羊毛织物或真丝绸)用分散染料染色。并未提及用分散染料进行丝与毛混纺或交织物的染色。
丝毛混纺或交织物同时包含丝和羊毛两种纤维,由于丝和羊毛结构和性能上的差异,使得同一染料同浴上染丝毛织物时的上染性能有很大差异。又由于蚕丝和羊毛对光吸收、反射性能的差异,即使在这两种纤维上上染数量相同染料,也难以呈现完全相同色泽,即同色性差。原苏州丝绸科学研究所钱家鹤曾对丝毛交织织物采用弱酸性染料、酸性含媒染料染色,低温条件下对同色性提高有一定效果。浙江丝绸科学研究院则对丝毛织物采用85~90℃酸性染料染色后再用直接染料套染来提高同色性,染品色牢度差。内蒙古赛立特公司戚秀丽用弱酸性染料、中性染料对蚕丝/羊绒织品进行染色,其结果仅对浅色产品同色性良好。
国外对丝毛织物的染色同色性研究不多。Sandoz公司曾介绍用1∶2金属络染料,染后再用直接染料套染,同色性良好,但色牢度差。英国ICI公司建议用两浴法染丝毛织物,真丝先用活性染料冷染(第一浴),然后用酸性染料染羊毛(第二浴),但此方法对毛织物要求很高,即羊毛须未受损伤或未氯化,否则羊毛会吸附活性染料。上述对丝毛交织织物或混纺织物同浴染色实现同色性还有较大距离,且均未提及采用分散染料。
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如下方案(1)对上述织物用分散染料作染色处理,配方和工艺分别为a)染浴浴比1∶20~50;分散染料X%(对于织物质量的百分比,视织物色谱要求而定);专用增溶剂ZWS2~8g/L。
所述ZWS的组成成分为(质量百分比)C12~C18烷基苯磺酸钠 40%~60%脂肪醇聚氧乙烯(20~35)醚10%~15%苯甲酸甲酯 4%~10%苯甲醇 1%~5%十八萘磺酸 3%~8%水 加至100%
b)染色工艺为染液温度40℃±1℃开始染色,生温速率1℃±0.5℃/min,染色温度75~100℃,保温时间45~60min,随后降温,降温速率2℃±1℃/min,至40℃或40℃以下时排液,随后按常规作水洗、皂煮、再水洗、脱水、烘干、定形处理。
上述增溶助剂ZWS的制备方法为将所需比例的各种组分与水混合后在同一容器内常温下充分搅拌,混合均匀,静置后无分层现象。
(2)选用现有的生物蛋白酶对丝毛织物进行染色前处理,去除生丝外层的丝胶,前处理条件如下。
a)前处理配方浴比1∶10~15助剂生物蛋白酶0.5~4g/L,并用Na2CO3调节处理液的pH值至7.5~8。
上述生物蛋白酶的pH值为5.5~6.5,活性至少为10500GSU/L(美国杰能科公司表示的酶活力单位)。
b)前处理工艺织物投入处理液后升温至40~60℃,保温15~60min,且不断搅拌;随后作除酶(失活)处理,将上述处理液用醋酸调节pH值至4~6,并升温至70~80℃,使织物在这一条件下循环5~10min;降温至40℃或40℃以下,脱水、清水漂洗、脱水、烘干,作染色备用。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所用的染料和助剂符合国际环保标准要求,对生态友好,染料不溶于水,能充分上染,减少了污水处理负荷;生物酶处理对纤维损伤小;采用本发明配置采用本发明配置的助剂ZWS能促进分散染料的充分溶解,改善分散染料稳定性,提高染料上染率和匀染、透染性,丝毛织物同浴染色的同色性良好。染色织物干、湿摩擦牢度达3~4级及以上,皂洗牢度也达3~4级及以上。
织物为丝毛交织织物,经线4/20/22D真丝,纬线62 Ne/2强捻毛纱,组织为平纹变化组织,真丝∶羊毛为32∶68(质量比)。
前处理准确称取上述丝毛织物550g,按浴比1∶15用水8.25kg,加入美国杰能科公司MU-823生物蛋白酶2g/L,再用Na2CO3调节处理液pH值至7.8,升温到55℃,不断搅拌,保温1h后用醋酸调节pH值至4并升温到75℃,织物循环5min,然后降温至40℃,脱水,清水漂洗,脱水,烘干。
染色精确称取丝毛交织织物2g,按浴比1∶50配取染液,加入分散荧火黄8GFF 2%(相对织物质量的百分比),助剂ZWS 4g/L;染色温度95℃,染色时间45min。具体染色工艺如下始染温度40℃,染色升温速率1℃/min,升温至95℃,保温45min,然后以2℃/min速率降温,降温至40℃排液。然后按常规作水洗、皂煮、再水洗、脱水、烘干、定形处理得成品。经检测,染色成品干、湿摩擦牢度达4~5级,皂洗牢度3~4级,丝毛同色性5级(ΔE=0.2)。
实施例2。
染料采用分散红玉S-2GHL,用量为织物质量的1%,助剂ZWS用量4g/L,其他参数同实施例1。经检测,染色成品干摩擦牢度4级,湿摩擦牢度3~4级,皂洗牢度3~4级。染色同色性4.5级(ΔE=0.86)。
实施例3。
染料用分散蓝2BLN,用量为织物质量的2%,ZWS用量6g/L,其他参数同实施例1。经检测,染色成品干摩擦牢度4~5级,湿摩擦牢度3级,皂洗牢度3~4级,染色同色性4.5级(ΔE=1.03)。
实施例4。
助剂ZWS的配置。
配方(质量百分比)C12~C18烷基苯磺酸钠 50%脂肪醇聚氧乙烯(20~35)醚 12%苯甲酸甲脂 7%苯甲醇 3%十八萘磺酸 6%水 22%在带搅拌器的容器中搅拌混和45min,静置无分层现象。
权利要求
1.丝毛混纺、交织织物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对织物用分散染料进行染色处理,染液配方为a.根据浴比1∶20~50确定所需水量,分散染料用量根据织物色谱要求而定,同时加入专门配置的增溶助剂ZWS2~8g/L;b.所述ZWS的组成成分为(质量百分比)C12~C18烷基苯磺酸钠(化学纯) 40%~60%脂肪醇聚氧乙烯(20~35)醚(工业级) 10%~15%苯甲酸甲酯(化学纯) 4%~10%苯甲醇(化学纯) 1%~5%十八萘磺酸(化学纯) 3%~8%水 加至10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染色工艺为染液温度为40℃±1℃条件下始染,升温速率1℃±0.5℃/min,染色温度75~100℃,保温时间45~60min,随后降温,降温速率2℃±1℃/min,至40℃或40℃以下时排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溶助剂ZWS的制备方法为将所需比例的各种组分与水混合后在同一容器内常温下充分搅拌,混合均匀,静置后无分层现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生物蛋白酶对所述织物作如下条件的染前处理a.按织物∶水=1∶10~15的质量比确定处理液所需用水量,加入生物蛋白酶0.5~4g/L,再用Na2CO3调节处理液的pH值至7.5~8;b.投入织物,升温至40~60℃,保温15~60min且不断搅拌;随后用醋酸调节pH值至4~6,并升温至70~80℃,使织物在这一条件下在处理液中循环5~10min;然后降温至40℃或40℃以下,脱水、清水漂洗、脱水、烘干。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染色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蛋白酶为pH值=5.5~6.5、活性至少为10500 GSU/L(美国杰能科公司表示的酶活力单位)的中性或碱性蛋白酶。
全文摘要
纺织工业印染生产中丝毛混纺、交织织物的染色方法,特征是采用分散染料在添加增溶剂条件下对丝毛织物同浴染色,增溶剂组成成分为C
文档编号D06M16/00GK1401847SQ0112652
公开日2003年3月12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23日
发明者汪奇, 张旺笋, 李一东, 查育浩, 宋心远 申请人:上海丝绸(集团)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