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捻倍捻两用锭子的过丝陶瓷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6677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直捻倍捻两用锭子的过丝陶瓷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捻线锭子的配件,具体涉及一种直捻倍捻两用锭子的过丝陶瓷结构,属于纺织机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直捻锭子的纱线一般由下穿入锭杆,并穿过过丝陶瓷从锭杆侧面穿出;而倍捻锭子的纱线一般由上穿入锭杆,并穿过过丝陶瓷从锭杆侧面穿出,由此可以看出,适用于上述两种锭子的过丝陶瓷的开口朝向相反。而随着直捻倍捻两用锭子的出现,原有结构的过丝陶瓷已经不能满足需要。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直捻倍捻两用锭子的过丝陶瓷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特别适合于直捻倍捻两用锭子的过丝陶瓷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直捻倍捻两用锭子的过丝陶瓷结构,其包括第一本体以及和第一本体相配合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中部向外凸伸形成一分隔部,于分隔部的上方形成上过丝通道,下方形成下过丝通道;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一圆孔,该分隔部收容于圆孔内,并将圆孔分隔成上下两半部分;所述圆孔的上半部分和上过丝通道连通,圆孔的下半部分和下过丝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直捻倍捻两用锭子的过丝陶瓷结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均为陶瓷质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直捻倍捻两用锭子的过丝陶瓷结构通过设置一分隔部,从而形成两个过丝通道,使该过丝陶瓷结构适用于直捻倍捻两用锭子上。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直捻倍捻两用锭子的过丝陶瓷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直捻倍捻两用锭子的过丝陶瓷结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直捻倍捻两用锭子的过丝陶瓷结构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说明书附图1至附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直捻倍捻两用锭子的过丝陶瓷结构,其安装于一锭杆9上,其由第一本体1以及和第一本体1相配合的第二本体2两部分组合形成,其中,该第一本体1和第二本体2均为陶瓷质材料制成,从而增强了其耐磨性。[001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本体1的中部向外凸伸形成一分隔部11,于该分隔部11的上方形成上过丝通道12,下方形成下过丝通道13。所述第二本体2上设有一圆孔21,所述分隔部11收容于圆孔21内,并将圆孔21 分隔成上下两半部分。所述圆孔21的上半部分和上过丝通道12连通,圆孔21的下半部分和下过丝通道13连通。为增大上过丝通道12和下过丝通道13的孔径,亦可在第二本体2 上设置部分上过丝通道12和下过丝通道13。当锭子作倍捻锭子使用时,纱线从锭杆9自上而下穿入,并经过上过丝通道12、圆孔21的上半部分,最终穿出锭杆9。当锭子作直捻锭子使用时,纱线从锭杆9自下而上穿入,并经过下过丝通道13、圆孔21的上半部分,最终穿出锭杆9。以上的具体实施方式
仅为本创作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创作,凡在本创作的精神及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创作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直捻倍捻两用锭子的过丝陶瓷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本体以及和第一本体相配合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中部向外凸伸形成一分隔部,于分隔部的上方形成上过丝通道,下方形成下过丝通道;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一圆孔,该分隔部收容于圆孔内, 并将圆孔分隔成上下两半部分;所述圆孔的上半部分和上过丝通道连通,圆孔的下半部分和下过丝通道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捻倍捻两用锭子的过丝陶瓷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均为陶瓷质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直捻倍捻两用锭子的过丝陶瓷结构,其包括第一本体以及和第一本体相配合的第二本体;所述第一本体的中部向外凸伸形成一分隔部,于分隔部的上方形成上过丝通道,下方形成下过丝通道;所述第二本体上设有一圆孔,该分隔部收容于圆孔内,并将圆孔分隔成上下两半部分;所述圆孔的上半部分和上过丝通道连通,圆孔的下半部分和下过丝通道连通。本实用新型的直捻倍捻两用锭子的过丝陶瓷结构通过设置一分隔部,从而形成两个过丝通道,使该过丝陶瓷结构适用于直捻倍捻两用锭子上。
文档编号D01H7/04GK202265644SQ201120333748
公开日2012年6月6日 申请日期2011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7日
发明者梁朝阳 申请人:浙江凯成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