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缝纫机压脚的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50455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缝纫机压脚的驱动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缝纫设备技术领域,涉及缝纫机压脚的相关结构,特别是一种缝纫机压脚的驱动结构。



背景技术:

缝纫机的压脚是缝纫设备中的重要部件,它能够起到压紧和定位待缝纫布料的功能,以方便精准和高效的缝纫布料。缝纫机在工作过程中,每完成一段线迹,就需要抬起压脚,通过人力膝盖或手动驱动机械去完成这个动作,需要施予较大的力矩,而且缝纫机在工作过程中压脚的频率比较高,这会带来大量的工作量,人们经过长期的探索,当代的缝纫设备设计出各种类型的自动压脚机构,通过气动或电动来带动压脚抬升。比如目前市场上有利用背驮外挂式压脚电磁铁来抬升压脚的设备。这种背驮外挂式压脚电磁铁设备成本高、体形大、占空间、拆卸不便、不美观。

我国专利(公开号:CN 203668644 U,公开日:2014.06.25)公布了一种缝纫机的自动抬压脚装置,包括机壳、压脚组件、设置在机壳内的电磁铁,以及用于连接压脚组件和电磁铁的连杆组件,连杆组件包括拉杆、用于与压脚组件相连接的抬压脚前杠轩和用于与电磁铁相连接的抬压脚后杠杆,抬压脚前杠杆和抬压脚后杠杆分别设置在拉杆的两端并分别通过前轴位螺钉和后轴位螺钉铰接在机壳内,抬压脚后杠杆的后端设置有一滚轮,电磁铁上设置有能上下移动的顶杆,顶轩设置在滚轮的下方。

上述专利中通过电磁铁的铁芯产生磁力来驱动压脚,会产生惯性碰撞,且冲击力较大,容易产生较大的振动磨损;上述自动压脚装置的整体占用体积较大,而且相关的连杆结构会产生动作延迟,不能保证压脚的稳定可靠性。另外在缝制羽绒服等带有夹层的缝制品时,缝针高速抽离容易将夹层中的填充物带离出来,从而影响缝制品的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缝纫机压脚的驱动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压脚高度位置的可调性并保证压脚驱动结构的稳定性和紧凑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缝纫机压脚的驱动结构,缝纫机包括用于连接压脚的压脚杆,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摆动件,所述摆动件能够随驱动电机输出轴的正反转动而往复摆动;所述摆动件与所述压脚杆相连接且能够带动所述压脚杆上下往复移动,通过控制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转动角度能够调节所述压脚杆上下移动的距离。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转动带动摆动件上下摆动,摆动件再带动压脚杆上升和下降移动,从而带动压脚动作,在缝制前驱动电机输出轴转动带动摆动件摆动进而带动压脚下降压紧布料,在缝制完成后驱动电机输出轴逆向转动带动摆动件反向摆动进而带动压脚上升松开布料,保证了正常的压料功能。与此同时,根据布料厚度和样式的不同以及客户的不同需要,通过控制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转动角度调节压脚杆上下移动的距离,来保证压脚压料具有适当的力度,满足多样化需求。缝制过程中,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带动摆动件摆动不同幅度来实时调整压脚杆及压脚的位置高度,能够满足缝制过程中对布料压紧的要求,也可以根据客户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保证缝制效率和缝制效果。本技术方案中采用驱动电机作为动力源,保证了动作的及时可靠性,并且通过控制驱动电机的转动角度控制摆动件带动压脚杆动作,保证动作的精准;驱动电机与压脚杆之间的传动部件少,使得整个驱动结构的体积小,保证整个压脚相关结构的紧凑性;同时还能够大大减少力矩传递过程的损耗和误差,提升压脚动作的稳定可靠性。

在上述的缝纫机压脚的驱动结构中,所述摆动件和压脚杆之间设有连杆,所述连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摆动件和压脚杆相铰接。摆动件通过连杆带动压脚杆上升和下降移动,从而带动压脚动作,整个结构紧凑连贯,动作稳定可靠。

在上述的缝纫机压脚的驱动结构中,所述摆动件呈条状,所述摆动件的一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连,所述摆动件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一与所述连杆的端部相铰接。摆动件摆动过程中,既带动连杆做相应的摆动运动,还做上下运动,通过这种复合运动就能够实现直接带动压脚杆升降运动。

在上述的缝纫机压脚的驱动结构中,所述摆动件呈弯曲状,所述摆动件的两端开设有安装孔以及由侧面延伸至安装孔的缺口。销轴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分别插设在摆动件两端的安装孔中,摆动件两端对销轴和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形成抱箍,从而便于在狭小的空间安装的同时保证连接的稳固性。

在上述的缝纫机压脚的驱动结构中,缝纫机包括壳体,所述压脚杆竖直设置且滑动连接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电机横向固设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轴线与所述压脚杆的中轴线异面垂直。根据缝纫机的整体形状对本驱动结构进行合理布局,保证缝纫机各个部件相互之间不形成干涉,同时尽量保证其结构紧凑性,减小整体体积。

在上述的缝纫机压脚的驱动结构中,所述驱动电机位于所述壳体的外部且固设在所述壳体的一侧,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所述壳体并伸入所述壳体内部与所述压脚杆相连接。本技术方案中的驱动电机的布置方式合理的利用的缝纫机整体设备的空间,防止相关结构相互之间形成干涉,也避免了驱动电机设置在机头影响视线及美观性,同时提高了安全性能,驱动电机的输出轴穿过壳体与压脚杆连接,布置合理,且结构紧凑,部件少,使得整个驱动结构轻量化,从而保证压脚杆驱动的高效性。

在上述的缝纫机压脚的驱动结构中,所述连杆与所述压脚杆之间还设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抱箍在所述压脚杆上,所述连接块的侧面具有向上的连接部,所述连杆通过销轴二铰接在所述连接部上。通过连接块对连杆与压脚杆进行过渡连接,保证生产和装配的便捷性,并合理布局,提高整个结构的紧凑性。

在上述的缝纫机压脚的驱动结构中,所述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竖向的滑槽,所述连接块上还具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滑动插设在所述滑槽内。通过设置滑槽对限位块进行限位,使得连杆带动连接块上下移动时能够保持稳定可靠,从而使得压脚杆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动作精准可靠。

在上述的缝纫机压脚的驱动结构中,所述壳体上固设有竖直的导向套,所述压脚杆滑动插设在所述导向套中。通过导向套的导向作用,减少压脚杆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周向晃动,进一步的提高压脚杆上下往复移动的精准性和稳定可靠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中在缝制前后通过控制驱动电机输出轴的转动角度调节压脚杆上下移动的距离,能够根据布料的厚度、样式等要求来改变压脚压料的力度;在缝制过程中,也能够通过控制驱动电机带动摆动件摆动不同幅度来实时调整压脚杆及压脚的位置高度,满足缝制过程中对布料压紧的要求,从而保证缝制效率和缝制效果。

2、本实用新型中采用驱动电机作为动力源,保证了动作的及时可靠性,并且由于驱动电机与压脚杆之间的传动部件少,使得整个驱动结构的体积小,保证整个压脚相关结构的紧凑性;同时还能够大大减少力矩传递过程的损耗和误差,提升压脚动作的稳定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驱动结构在壳体上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驱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

图3是本驱动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

图中,1、壳体;11、滑槽;2、压脚杆;3、驱动电机;31、输出轴;4、摆动件;41、安装孔;42、缺口;5、连杆;6、销轴一;7、销轴二;8、连接块;81、连接部;82、限位块;9、导向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缝纫机包括壳体1,缝纫机包括压脚杆2,压脚杆2的下端连接有压脚,驱动结构包括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31上连接有摆动件4,摆动件4能够随驱动电机3输出轴31的正反转动而往复摆动;摆动件4与压脚杆2相连接且能够带动压脚杆2上下往复移动,通过控制驱动电机3输出轴31的转动角度能够调节压脚杆2上下移动的距离。具体来说,摆动件4和压脚杆2之间设有连杆5,连杆5的两端分别与摆动件4和压脚杆2相铰接,如图2和图3所示,摆动件4呈条状,摆动件4的一端与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31固连,摆动件4的另一端通过销轴一6与连杆5的端部相铰接;摆动件4呈弯曲状,摆动件4的两端开设有安装孔41以及由侧面延伸至安装孔41的缺口42,销轴和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31分别插设在摆动件4两端的安装孔41中,摆动件4两端对销轴和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31形成抱箍;壳体1上固设有竖直的导向套9,压脚杆2竖直设置且压脚杆2滑动插设在导向套9中,驱动电机3横向固设在壳体1上,驱动电机3输出轴31的轴线与压脚杆2的中轴线异面垂直。

本实施例中通过驱动电机3输出轴31的转动带动摆动件4上下摆动,摆动件4再通过连杆5带动压脚杆2上升和下降移动,从而带动压脚动作,驱动电机3输出轴31的正反转动带动摆动件4往复摆动从而提升压脚的提升或下降,进行正常的压料功能,在缝制前带动压脚下降移动压紧布料,在缝制完成后带动压脚上升移动松开布料。与此同时,通过控制驱动电机3输出轴31的转动角度调节压脚杆2上下移动的距离,从而能够根据布料的厚度以及缝制的要求或时机等因素来改变压脚压料的松紧度,在缝制过程中,根据布料的厚度及样式,以及试验数据,通过控制驱动电机3带动摆动件4摆动不同幅度来实时调整压脚杆2及压脚的位置高度,从而及时修正压脚的位置,有效避免缝制品脱落偏移,提高缝制品质。例如缝制羽绒服时,调整好压脚的位置高度后,保证每次缝针提起时压脚压紧的力度适中,有效避免羽绒服中间夹层的羽绒被缝针及缝线带动抽离,本实施例中采用驱动电机3作为动力源,保证了动作的及时可靠性,并且由于驱动电机3与压脚杆2之间的传动部件少,使得整个驱动结构的体积小,保证整个压脚相关结构的紧凑性;同时还能够大大减少力矩传递过程的损耗和误差,提升压脚动作的稳定可靠性。本实施例中可以通过控制器自动控制驱动电机3的动作,保证压脚抬升和下降的及时性和精准性。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驱动电机3位于壳体1的外部且固设在壳体1的一侧,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31穿过壳体1并伸入壳体1内部与压脚杆2相连接,驱动电,3的布置方式合理的利用的缝纫机整体设备的空间,防止相关结构相互之间形成干涉,也避免了驱动电机3设置在机头影响视线及美观性,同时提高了安全性能,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31穿过壳体1与压脚杆2连接,布置合理,且结构紧凑,部件少,使得整个驱动结构轻量化,从而保证压脚杆2驱动的高效性;通过导向套9的导向作用,减少压脚杆2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的周向晃动,提高压脚杆2上下往复移动的精准性和稳定可靠性。

如图1和图3所示,连杆5与压脚杆2之间还设有连接块8,连接块8抱箍在压脚杆2上,连接块8的侧面具有向上的连接部81,连杆5通过销轴二7铰接在连接部81上;壳体1的侧壁上开设有竖向的滑槽11,连接块8上还具有限位块82,限位块82滑动插设在滑槽11内;通过连接块8对连杆5与压脚杆2进行过渡连接,保证生产和装配的便捷性,并合理布局,提高整个结构的紧凑性;通过设置滑槽11对限位块82进行限位,使得连杆5带动连接块8上下移动时能够保持稳定可靠,从而使得压脚杆2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动作精准可靠。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1、壳体;11、滑槽;2、压脚杆;3、驱动电机;31、输出轴;4、摆动件;41、安装孔;42、缺口;5、连杆;6、销轴一;7、销轴二;8、连接块;81、连接部;82、限位块;9、导向套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