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卫生衣衣袖口翻边扎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80260阅读:1248来源:国知局
一种卫生衣衣袖口翻边扎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卫生衣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卫生衣衣袖口翻边扎边装置。



背景技术:

卫生衣,是衣物的一种,具有使用使用周期短、卫生程度高、损耗量大和生产成本较低等特点,广泛应用于无菌车间、医疗、卫生服务等领域。在卫生衣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对袖口进行扎边;目前生产中通过人工徒手进行袖口翻边后,再使用缝纫机完成扎边工作。人工翻边效率低,且翻边尺寸一致性低,后期缝纫加工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逐步转动袖口实现进给动作,还需要不断将位于下方的袖口向后弯折以避免与扎边袖口缝合在一起,无经验者操作难度较高,缝纫效率很低,且劳动强度大。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卫生衣衣袖口翻边扎边装置,以克服卫生服生产中人工翻边效率低,翻边尺寸一致性低,后期缝纫加工的过程中,不仅需要逐步转动袖口实现进给动作,还需要不断将位于下方的袖口向后弯折以避免与扎边袖口缝合在一起,无经验者操作难度较高,缝纫效率很低且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卫生衣衣袖口翻边扎边装置,包括传送带装置(1)、缝纫机、定位装置(2)和内撑装置(3),所述传送带装置(1)包括前端传送带(101)、前端限位槽(102)、后端传送带(103)和后端限位槽(104),所述前端传送带(101)和后端传送带(103)平行设置,通过支脚固定连接于地面,两者之间的间距为内撑装置(3)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前端传送带(101)上等间距设有前端限位槽(102),所述后端传送带(103)上等间距设有后端限位槽(104);

所述定位装置(2)包括伸缩支杆(201)、支架(202)、支架限位槽(203)、支架皮带(204)、开口连杆(205)、开口活动杆(206)、开口引导体(207)、引导凸台(208)、定位连杆(209)、定位活动杆(210)、电性连接头(211)和定位压板(212);

所述伸缩支杆(201)底端固定连接于地面,顶端连接有支架(202),侧面分别通过开口连杆(205)和定位连杆(209)连接有开口活动杆(206)和定位活动杆(210);所述支架(202)上设有支架限位槽(203),所述支架限位槽(203)内设有支架皮带(204);所述开口活动杆(206)连接有开口引导体(207),所述开口引导体(207)为开口为圆形的喇叭状结构,喇叭口内中部设有引导凸台(208);所述定位活动杆(210)连接有定位压板(212),所述定位压板(212)下表面末端连接有电性连接头(211);

所述开口引导体(207)和定位压板(212)之间设有缝纫机。

进一步的,所述内撑装置(3)包括引导头(301)、支撑体(302)、翻边体(303)、电性连接片(304)、电磁环(305)、扭簧(306)和磁条(307),所述引导头(301)一端设有电性连接片(30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体(302),所述支撑体(302)通过至少四个扭簧(306)转动连接有至少四个翻边体(303),所述支撑体(302)中部设有电磁环(305),所述翻边体(303)末端设有磁条(307);所述电磁环(305)和电性连接片(304)电性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202)的宽度在内撑装置(3)长度的五分之二至二分之一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前端限位槽(102)和后端限位槽(104)的尺寸和形状分别与内撑装置(3)前端和后端的尺寸和形状相适应。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限位槽(203)的尺寸和形状与内撑装置(3)中部的尺寸和形状相适应。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卫生衣衣袖口翻边扎边装置,通过传送带将内撑装置及套在内撑装置上的衣袖运输至缝纫工作位置,通过开口引导体克服扭簧的作用力撑开翻边体,同时电磁环对磁条产生吸附力实现翻遍体翻转,完成袖口的翻边工作;缝纫机扎边过程中通过支架皮带带动衣袖转动实现进给动作,机械化实现袖口的扎边,生产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定位装置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内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传送带装置,101、前端传送带,102、前端限位槽,103、后端传送带,104、后端限位槽;2、定位装置,201、伸缩支杆,202、支架,203、支架限位槽,204、支架皮带,205、开口连杆,206、开口活动杆,207、开口引导体,208、引导凸台,209、定位连杆,210、定位活动杆,211、电性连接头,212、定位压板;3、内撑装置,301、引导头,302、支撑体,303、翻边体,304、电性连接片,305、电磁环,306、扭簧,307、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3所示,其结构关系为:包括传送带装置1、缝纫机、定位装置2和内撑装置3,所述传送带装置1包括前端传送带101、前端限位槽102、后端传送带103和后端限位槽104,所述前端传送带101和后端传送带103平行设置,通过支脚固定连接于地面,两者之间的间距为内撑装置3长度的二分之一,所述前端传送带101上等间距设有前端限位槽102,所述后端传送带103上等间距设有后端限位槽104;

所述定位装置2包括伸缩支杆201、支架202、支架限位槽203、支架皮带204、开口连杆205、开口活动杆206、开口引导体207、引导凸台208、定位连杆209、定位活动杆210、电性连接头211和定位压板212;

所述伸缩支杆201底端固定连接于地面,顶端连接有支架202,侧面分别通过开口连杆205和定位连杆209连接有开口活动杆206和定位活动杆210;所述支架202上设有支架限位槽203,所述支架限位槽203内设有支架皮带204;所述开口活动杆206连接有开口引导体207,所述开口引导体207为开口为圆形的喇叭状结构,喇叭口内中部设有引导凸台208;所述定位活动杆210连接有定位压板212,所述定位压板212下表面末端连接有电性连接头211;

所述开口引导体207和定位压板212之间设有缝纫机。

优选的,所述内撑装置3包括引导头301、支撑体302、翻边体303、电性连接片304、电磁环305、扭簧306和磁条307,所述引导头301一端设有电性连接片304,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体302,所述支撑体302通过至少四个扭簧306转动连接有至少四个翻边体303,所述支撑体302中部设有电磁环305,所述翻边体303末端设有磁条307;所述电磁环305和电性连接片304电性连通。

优选的,所述支架202的宽度在内撑装置3长度的五分之二至二分之一之间。

优选的,所述前端限位槽102和后端限位槽104的尺寸和形状分别与内撑装置3前端和后端的尺寸和形状相适应。

优选的,所述支架限位槽203的尺寸和形状与内撑装置3中部的尺寸和形状相适应。

具体使用时,前端传送带101和后端传送带103协同动作,将限位于前端限位槽102和后端限位槽104中的内撑装置运输至支架202上方。

伸缩支杆201伸长,带动支架202上升,使内撑装置3被限位与支架限位槽203中并脱离与前端传送带101和后端传送带103的接触,定位活动杆210带动定位压板212和电性连接头211向内撑装置3靠近,直至电性连接头211接触电性连接片304,支架202继续上升,直至内撑装置3接触并轻压定位压板212底面。

开口活动杆206带动开口引导体207向多个翻遍体303移动,使引导凸台208进入多个翻遍体303形成的环形内并继续移动克服扭簧306的力使翻边体303翻转打开,此时电性连接头211向电性连接片304通电,电磁环305产生磁性,吸引磁条307,继续克服扭簧306的力使翻边体303完全翻转实现袖口的翻边后,电性连接头211断电,开口活动杆206和定位活动杆210带动开口引导体207和定位压板212复位。

缝纫机开始进行袖口的扎边工作,以支撑体303为缝纫支撑台;扎边过程中,支架皮带204工作,带动衣袖转动,实现缝纫进给动作。需要注意的是,衣袖转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相对于支撑体303的少量转动,但不会影响缝纫工作的进行。

综上,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通过传送带将内撑装置及套在内撑装置上的衣袖运输至缝纫工作位置,通过开口引导体克服扭簧的作用力撑开翻边体,同时电磁环对磁条产生吸附力实现翻遍体翻转,完成袖口的翻边工作;缝纫机扎边过程中通过支架皮带带动衣袖转动实现进给动作,机械化实现袖口的扎边,生产效率高,工人劳动强度低。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