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除垢的活性染料轧染流程中的汽蒸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49546发布日期:2018-12-11 23:53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除垢的活性染料轧染流程中的汽蒸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纺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便于除垢的活性染料轧染流程中的汽蒸设备。

背景技术

活性染料染色时,能将染料直接染到布上,同时由于它有较好的扩散能力,容易使染料扩散进入纤维内部,但由于此时尚未与纤维起化学反应,很容易用水把大部分染料洗掉,因此必须用碱剂促使染料与纤维产生化学反应,把染料固着在纤维上。前者称为染色,后者称为固色,使染料固着方法通常有汽蒸和焙烘两种,汽蒸就是利用水蒸气使织物温度升高,纤维吸湿膨胀,染料与化学试剂溶解,同时被纤维所吸附而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并固着。

汽蒸时需要使用水蒸气与布料相接触,故需要对清水加热使之形成水蒸气,清水在被加热蒸发后容易在设备底部留下水垢,常用的方法是在水中加入苏打避免水垢附着在设备内壁上,但水垢在破碎后仍然以沉淀物的形成留下,沉淀在设备底部便于对设备内部进行清理。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便于除垢的活性染料轧染流程中的汽蒸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除垢的活性染料轧染流程中的汽蒸设备,包括蒸汽箱和设于所述蒸汽箱底部的水箱,所述水箱与所述蒸汽箱相通,所述蒸汽箱内设有蒸汽腔,所述蒸汽箱一侧侧壁设有进料口,另一侧侧壁上设有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和所述出料口处分别设有送布轴组件;所述水箱内设有储水腔,所述储水腔内壁上设有多个加热条;所述储水腔底部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设有接料板组件,所述接料板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安装槽内;清水被放入到水箱内,通过储水腔对清水进行储存,当设备在运行时,通过加热条对清水进行加热处理,使清水受热后蒸发成水蒸气,为蒸汽箱内部提供水蒸气,便于对布料进行汽蒸处理;清水在被蒸发后形成的水垢沉积在接料板组件上,通过接料板组件对水垢沉淀起承接作用,通过接料板组件与安装槽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将接料板组件从竖向内拆出,从而方便对接料板组件顶部的沉淀进行清理,避免水垢沉积在储水腔底部造成设备内部清理的不便。

作为优选,所述接料板组件包括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所述第一接料板上设有多个第三活动腔,所第二接料板上设有对个与所述第三活动腔相对应的第四活动腔,所述第三活动腔和所述第四活动腔穿设有第四连接杆,所述第四连接杆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板,另一端设有第二限位板;通过第四连接杆将两组接料板连接在一起,使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形成整体,将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装入到安装槽内,使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相互配合与安装槽形成密封配合,避免清水在注入到储水腔内从安装槽与接料板组件的连接处渗漏,提升接料板组件与安装槽的连接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接料板和所述第二接料板为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接料板和所述第二接料板的磁性相斥;当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在正常情况下时,第一接料板与第二接料板相互排斥,使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之间产生距离;当将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装入到安装槽内时,在安装槽的作用下使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相互贴紧,使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相互接触装入到安装槽内,在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磁性的作用下,使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产生相斥作用,推动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与安装槽内壁相接触,增加接料板组件与安装槽的接触效果,从而提升接料板组件与安装槽的密封效果,避免清水从安装槽与接料板组件的连接处渗漏。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接料板上设有接料槽,所述接料槽侧壁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设于所述接料槽四周,所述储液腔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挡板相配合的导块;通过接料槽便于对沉淀进行收集,使沉淀被收集在接料槽内,同时避免在将接料板组件从安装槽内取出时使沉淀掉落在安装槽底部,使沉淀随着接料板组件被一起从安装槽内带出;通过挡板与导块的相互配合,使掉落在储水腔底部的沉淀能够顺利的掉落在接料槽内,避免沉淀滞留在储水腔内部,提升对水箱内部的清理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接料板侧壁上设有推块,所述水箱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接料板组件相配合的固定块;通过推块便于将接料板组件推入到安装槽内,也便于将接料板组件从安装槽内拉出,方便实现接料板组件的可拆卸连接;通过固定块对接料板组件起限位作用,避免接料板组件轻易的从安装槽内脱出,提升接料板组件与安装槽的配合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蒸汽腔内设有可转动的蒸汽桶,所述蒸汽桶包括内桶和外桶,所述内桶上设有多个出气孔,所述蒸汽箱顶部设有设备箱,所述设备箱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蒸汽桶转动的驱动件;布料浸轧处理后通过进料口进入到蒸汽箱内,使布料在蒸汽箱内进行汽蒸处理;蒸汽通过出气孔进入到蒸汽腔内,使蒸汽与布料相接触,在驱动件的作用下,驱动蒸汽桶进行转动,使蒸汽桶在转动的过程中进行喷气,使蒸汽均匀的喷洒在蒸汽腔内,从各个方向对布料喷洒蒸汽,使布料各面与蒸汽接触效果一致,避免布料与蒸汽的接触不匀,提升蒸汽对布料的润湿效果,从而提升对布料的固色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送布轴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蒸汽箱侧壁上的第一安装箱、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箱上的主动辊及设于所述主动辊上方的从动辊,所述从动辊可做升降运动;布料在进入到蒸汽箱时,布料被放置在送布轴组件上,通过送布轴组件为布料提供运动动力,使布料能够在送布轴组件的作用下进行汽蒸处理;通过对从动辊高度的调节,使主动辊和从动辊更好的配合,提升主动辊与从动辊和布料的接触效果,便于通过主动辊对布料进行输送,同时通过对从动辊高度的调节,使主动辊和从动辊相互配合对进料口和出料口起一定的密封效果,对蒸汽腔内起保温效果,避免蒸汽腔内的水蒸气从出料口和进料口处散失,提升布料的固色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清水被放入到水箱内,通过储水腔对清水进行储存,当设备在运行时,通过加热条对清水进行加热处理,使清水受热后蒸发成水蒸气,为蒸汽箱内部提供水蒸气,便于对布料进行汽蒸处理;清水在被蒸发后形成的水垢沉积在接料板组件上,通过接料板组件对水垢沉淀起承接作用,通过接料板组件与安装槽的可拆卸连接,便于将接料板组件从竖向内拆出,从而方便对接料板组件顶部的沉淀进行清理,避免水垢沉积在储水腔底部造成设备内部清理的不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3为本发明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4为本发明蒸汽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送布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送布轴组件的后视图。

图7为本发明送布轴组件的剖面示意图一。

图8为本发明送布轴组件的剖面示意图二。

图9为本发明水箱的爆炸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接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接料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发明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11所示,一种便于除垢的活性染料轧染流程中的汽蒸设备,包括蒸汽箱1和设于所述蒸汽箱1底部的水箱2,所述水箱2与所述蒸汽箱1相通,所述水箱2内设有多个加热条22,水箱内设有储水腔21,加热条固连于储水腔内壁上;所述蒸汽箱1内设有蒸汽腔,所述蒸汽箱1一侧侧壁设有进料口13,另一侧侧壁上设有出料口14,进料口和出料口相对设置,所述进料口13和所述出料口14处分别设有送布轴组件;所述蒸汽腔内设有可转动的蒸汽桶,所述蒸汽桶包括内桶41和外桶42,所述内桶41上设有多个出气孔411,出气孔均匀的设于内桶侧壁上,水蒸气通过出气孔进入到蒸汽箱内;内桶和外桶的长度相同,内桶和外桶的两端分别与蒸汽腔的两侧内壁相接触;所述蒸汽箱1顶部设有设备箱11,所述设备箱11内设有用于驱动所述蒸汽桶转动的驱动件。

布料进行浸轧处理后,将布料放置在送布轴组件上,通过送布轴组件将布料运输至蒸汽箱内;在送布轴组件与布料相互配合之前,加热条对储水腔内的清水进行加热,使清水受热蒸发成水蒸气,形成的水蒸气进入到蒸汽箱内,使水蒸气通过出气孔弥漫在蒸汽腔内,便于布料在进入蒸汽腔内时便开始汽蒸处理;待水蒸气充满蒸汽腔后,将布料通入到蒸汽腔内,在驱动件的作用下,蒸汽桶在蒸汽腔内转动,使内桶转动的过程中进行喷气,将水蒸气持续的充入到蒸汽腔内,在内桶转动的作用下,使出气孔内喷出的水蒸气更加均匀,使水蒸气更均匀的置于蒸汽腔内,提升布料与水蒸气的接触效果,避免出现水蒸气与布料接触不均匀的情况,从而提升水蒸气对布料的汽蒸效果,完成对布料的固色处理,提升布料成品的品质。

所述送布轴组件包括设于所述蒸汽箱1侧壁上的第一安装箱3、设于所述第一安装箱3上的主动辊33及设于所述主动辊33上方的从动辊34,所述从动辊34可做升降运动;一组送布轴包括两组第一安装箱,主动辊和从动辊的两端分别设有两组第一安装箱上,第一安装箱内设有调速电机,调速电机与主动辊传动配合,通过调速电机对主动辊起驱动作用,使主动辊自发的进行转动,便于在主动辊的作用下带动布料运动;通过调速电机可对主动辊的转速进行控制,从而控制布料经过蒸汽腔的时长,避免避免在蒸汽腔内的时长过长或过短,提升设备对布料的汽蒸效果;在调速电机的作用下可根据不同的布料进行速度调节,以适应多种不同布料加工的需求,提升设备的适用范围;当布料被放置在主动辊上后,调节从动辊的高度,使从动辊往下运动与主动辊形成配合,在主动辊和从动辊的相互配合下对布料起夹持作用,便于对布料起传输作用;通过对从动辊高度的调节,使主动辊和从动辊更好的配合,提升主动辊与从动辊和布料的接触效果,便于通过主动辊对布料进行输送,同时通过对从动辊高度的调节,使主动辊和从动辊相互配合对进料口和出料口起一定的密封效果,对蒸汽腔内起保温效果,避免蒸汽腔内的水蒸气从出料口和进料口处散失,提升布料的固色效果。

所述驱动件为设于所述设备箱11内的驱动电机15,所述驱动电机15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传动轮151,所述外桶42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传动轮151传动配合的传动环421;蒸汽腔内壁上设有与传动环相配合的传动槽,第一传动轮设于传动槽内,传动环为固连于外筒侧壁上的圆环,传动环侧壁上设有第一传动齿,传动环通过第一传动齿与第一传动轮传动配合;所述外桶42内壁上设有多个第一连接杆43,所述内桶41和所述外桶42通过所述第一连接杆43相固连,所述内桶41和所述外桶42间设有储气腔44,储气腔用于存储水蒸气,通过出气孔将储气腔内的水蒸气排出,使水蒸气充斥在蒸汽腔内,便于对布料进行汽蒸处理;当布料在送布轴组件的作用下进入到蒸汽箱内时,驱动电机驱动蒸汽桶转动,蒸汽桶边转动边往蒸汽腔内喷洒水蒸气;布料从蒸汽桶内部通过,蒸汽桶的转动时带动水蒸气转动,使布料全方位的与水蒸气相接触,提升布料与水蒸气的接触效果,从而使布料在水蒸气的作用下快速润湿,使染料更好的附着于布料上,对布料起到固色作用。

所述蒸汽箱1底部设有多个通气孔12,所述通气孔12与所述水箱2相通;所述蒸汽箱1底部设有第一输气管18,所述第一输气管18与所述通气孔12相通,所述蒸汽箱1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输气管18相连的第二输气管19,所述第二输气管19与所述储气腔44相通;第二输气管设于蒸汽腔底部两侧,水箱内产生的水蒸气在通气孔的作用下进入到第一输气管内,使水蒸气沿着第一输气管进入到第二输气管内,水蒸气顺着第二输气管进入到储气腔内,使水蒸气充满在储气腔内,储气腔内的水蒸气从出气孔内溢出,从而使水蒸气进入到蒸汽腔内;当驱动电机在驱动蒸汽桶转动时,储气腔随着蒸汽桶一同转动,在第二输气管与储气腔的配合下,使水蒸气从不同位置进入到储气腔内,储气腔带动水蒸气做圆周运动,从而使从出气孔内喷出的水蒸气也随之做圆周运动,使水蒸气在蒸汽腔内产生运动,增加水蒸气与布料的接触效果,从而提升对布料的汽蒸效果,使染料更好的附着在布料上;在确保蒸汽腔内充满水蒸气后将布料通入,提升对布料的汽蒸效果,使布料在进入到蒸汽箱内后立刻进行汽蒸处理,提升对布料的处理效率。

所述蒸汽腔内壁上设有第二连接杆16,所述第二连接杆16可转动连接于所述蒸汽腔内壁上,所述第二连接杆16为四组,分别设于所述进料口13和所述出料口14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第二连接杆16上设有与所述内桶41传动配合的第二传动轮161,所述第二连接杆16上还设有多个旋转扇叶162;当蒸汽桶转动时,在第二传动轮的配合下,带动第二连接杆转动,使第二连接杆带动旋转扇叶转动,旋转扇叶转动使蒸汽桶内产生气流,在旋转扇叶的作用下,将水蒸气从进气口和出气口处吹开,使水蒸气聚集在蒸汽桶中部,减少水蒸气从进气口和出气口溢出的数量,使水蒸气更好的留存在蒸汽桶内,提升水蒸气对布料汽蒸效果,减少蒸汽桶内的热量散失;利用驱动电机驱动蒸汽桶转动的动力驱动第二连接杆转动,对驱动电机的动能利用最大化,减少设备的能源损耗,提升设备的工作效果。

所述内桶41一端内壁上设有第一传动齿条412,所述内桶41另一端内壁上设有第二传动齿条413,所述第一传动齿条412和所述第二传动齿条413呈对称设置,所述第一传动齿条412和所述第二传动齿条413均为c形结构;所述第一传动齿条412和所述第二传动齿条413分别与所述第二传动轮161传动配合;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的结构相同,当驱动电机工作时,第一传动轮与传动环相接触通,在传动环的作用下带动外筒转动,外筒带动内桶转动,使内桶内壁上的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随着内桶一同转动,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在转动时与第二传动轮相接触,从而带动第二连接杆转动,使旋转扇叶转动产生气流;通过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与第二传动轮的相互配合,使进料口处的旋转扇叶和出料口处的旋转扇叶错开转动,避免蒸汽腔两侧的水蒸气影响水蒸气与布料相接触,使水蒸气在蒸汽腔两侧的旋转扇叶的作用下间隔性的往蒸汽腔两侧运动,使水蒸气在未运动到出料口或者进料口时便进行转向,将水蒸气更好的留存在蒸汽腔内,避免水蒸气从进料口或出料口处散失;在第一传动齿条和第二传动齿条的作用下,使旋转扇叶间断性的转动,避免旋转扇叶产生的风力过大将水蒸气直接吹出,提升水蒸气与布料的接触效果,使水蒸气在蒸汽腔内处于不断的运动状态,从而提升对布料的汽蒸效果。

所述第一安装箱3内设有第一活动腔38,所述第一活动腔38内设有安装座310,安装座可沿着第一活动腔做升降运动,所述安装座310上设有安装孔,所述从动辊34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轴341,所述第一连接轴341穿设于所述安装孔内,第一安装腔侧壁上设有第三通孔,第一连接轴穿设于第三通孔内,从动辊两端的第一连接轴分别穿设于两组第一安装箱上的通孔内,通过安装座对从动轴两端的固定,为从动轴提供良好的支撑效果,将从动轴稳定的连接在第一安装箱上,使从动辊更好的与主动辊相互配合,提升对布料的输送效果;所述第一活动腔38顶部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内穿设有有螺纹杆3101,第一通孔内壁上设有与螺纹杆相配合的内螺纹,螺纹杆可转动连接于安装座上,螺纹杆无法从安装座上脱出;所述安装座310底部设有支撑弹簧381,支撑弹簧一端与第一活动腔底部相固连,另一端与安装座底部相固连,通过支撑弹簧为安装座提供支撑效果,使安装座被置于第一活动腔顶部;使主动辊和从动辊在布料未装入使处于分离状态,增加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的距离,便于将布料装入到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所述第一活动腔38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连接轴341相配合的第一活动槽39;第一活动槽设于第三通孔底部,第三通孔与第一活动槽相通。

当将布料放置在主动辊上方后,转动螺纹杆,使螺纹杆在第一通孔内转动,在螺纹杆与第一通孔内壁的螺纹配合下,使螺纹杆在转动的过程中下降,从而使螺纹杆底部推动安装座沿着第一活动腔往下运动,使安装座下压支撑弹簧,从而带动从动辊沿着第一活动槽往下运动,直至从动辊运动至主动辊顶部与布料相接触,停止转动螺纹杆,使从动辊和主动辊形成良好的配合效果,对布料起到稳定的输送作用;在将布料装入到送布轴组件上时,反向转动螺纹杆,使螺纹杆在第一通孔内壁的螺纹作用下往上运动,从而带动从动辊与主动辊分离,增加从动辊和主动辊之间的距离,便于将布料装入到主动辊和从动辊之间;通过支撑弹簧和螺纹杆的作用,便于对从动辊的高度进行调节,使从动辊变的更为可控,降低设备的操作难度;通过螺纹杆与螺纹配合的方式对从动辊的高度进行调节,使从动辊的高度调节变的更为可靠,避免从动辊直接掉落在主动辊上在布料表面形成褶皱,在螺纹的配合下,便于对从动辊的高度进微调,提升主动辊与从动辊的配合效果;通过支撑弹簧配合螺纹杆带动从动辊做升降运动,对螺纹杆起到一定的限位效果,避免螺纹杆在设备运行时产生抖动,对螺纹杆起固定效果,从而对从动辊起固定作用,提升主动辊与从动辊的配合效果。

所述进料口13底部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可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辊131,所述进料口13顶部设有第二活动腔17,所述安装座310侧壁上设有第三连接杆3103,所述第三连接杆3103一端设有密封板36,所述密封板36设于所述第二活动腔17内,所述密封板36底部设有与所述第一转辊131相配合的第二转辊361;第二活动腔侧壁上设有第二活动槽37,第三连接杆穿设于第二活动槽内,第二活动槽为第三连接杆提供预留活动空间,蒸汽箱侧壁上设有与第二活动槽相对应的第三活动槽,第三活动槽与第二活动腔相通,第三连接杆穿设于第二活动槽和第三活动槽内;当布料被放置在主动辊上后,通过螺纹杆对安装座的高度进行调节,从而调整主动辊与从动辊之间的距离,安装座在往下移动时带着密封板沿着第二活动腔内壁往下运动,当从动辊下降到与主动辊相互配合的高度后,安装座带动密封板运动到第二活动腔底部,使密封板上的第二转辊与进料口内的第一转辊相配合,通过密封板对进料口起密封作用,避免水蒸气从进料口散出,使蒸汽腔内的温度始终维持在一定值上,提升对布料的汽蒸效果;通过第一转辊和第二转辊的相互配合,使密封板在对进料口和出料口起密封作用的同时不影响布料的正常运输,使布料能够快速的进入到蒸汽箱内进行汽蒸处理,提升对布料的处理效率;出料口处的结构与进料口处的结构相同,在上述工作原理下使密封板同样对出料口起密封作用,增加对蒸汽箱的保温作用,避免蒸汽箱内的热量散失,提升对布料的处理效果。

所述第一安装箱3顶部设有第二安装箱31,所述第二安装箱31内设有安装腔311,所述安装腔311顶部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内穿设有第二连接轴32,第二连接轴可在第二通孔内转动,所述第二连接轴32底部设有第三传动轮322,所述第三传动轮322两侧分别设有第四传动轮3111和第五传动轮3112,第三传动轮、第四传动轮及第五传动轮分别可转动连接于安装腔内;所述螺纹杆3101上设有与所述第四传动轮3111和所述第五传动轮3112相配合的第六传动轮3102,一组送布轴组件上的两个螺纹杆的螺纹方向相反,使第三传动轮在驱动第四传动轮和第五传动轮带动螺纹杆转动时使螺纹杆能够同步的做升降运动。

所述第二安装箱31顶部设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内设有转板35,所述转板35套设于所述第二连接轴32上,所述转板35与所述第二连接轴32传动配合,转板内壁上设有第三传动齿,第二连接轴上设有与第三传动齿相配合的第四传动齿,通过第三传动齿和第四传动齿的配合使转板转动时可带动第二连接轴转动;所述第二连接轴32顶部设有第三限位板321,通过第三限位板为转板提供限位效果,避免转板从第二连接轴上脱出,增加转板与第二连接轴的配合效果;所述第二凹槽内壁上设有第一限位齿,所述转板35侧壁上设有与所述第一限位齿相配合的第二限位齿;转板顶部设有连接板351,连接板为环形结构,连接板固连于转板顶部,连接板顶部设有推板352,当转板嵌入在第二凹槽内时,通过推板可方便的将转板从第二凹槽内取出。

当布料被放置在主动辊上后,通过推板将转板从第二凹槽内拉出,使转板运动到第二凹槽上方,转动转板,使转板带动第二连接轴转动,第二连接轴带动第三传动轮转动,通过第四传动轮和第五传动轮对第六传动轮起传动作用,使第六传动轮带动螺纹杆转动,在第四传动轮和第五传动轮的作用下,使两组第一安装箱内的螺纹杆同步转动,从而使从动辊在竖直方向上进行运动,使从动辊在下降的过程中始终处于水平状态,提升从动辊与主动辊的配合效果,避免从动辊在布料表面造成褶皱;当从动辊下降到与主动辊相互配合的高度后,停止转动转板,沿着第二连接轴将转板往下推送,使转板进入到第二凹槽内,通过第二凹槽内壁上的第一限位齿与转板上的第二限位齿对转板起固定作用,使转板无法转动,从而对从动辊起固定作用,避免送布轴组件在对布料运输时产生松动;当需要将新的布料装入到送布轴组件上时,通过推板将转板从第二凹槽内拉出,使转板被置于第二凹槽上方,反向转动转板,使第二连接轴带动第三传动轮反向转动,从而使螺纹杆在第三传动轮的作用下往上升起,增加主动辊与从动辊之间的距离,同时使密封板进入到第二活动腔顶部,便于将布料装入到送布轴组件上,使布料在送布轴组件的作用下更好的进入到蒸汽箱内。

所述储水腔21底部设有安装槽23,所述安装槽23内设有接料板组件,所述接料板组件可拆卸连接于所述安装槽23内;接料板组件可沿着安装槽内壁滑动,通过接料板组件与安装槽内壁的滑动可方便的将接料板组件从安装槽内滑出;储水腔与安装槽相通,当接料板组件装入至安装槽内后,接料板组件充当储水腔的底面;清水被加入到储水腔内后,清水被置于接料板上方,当对清水加热使清水受热蒸发后,清水中留下的水垢沉淀掉落在接料板组件上,在清水蒸发完成后,将接料板组件从安装槽内拆出,便于对接料板组件上的杂质进行清理,避免水垢沉淀积在储水腔底部造成清理的不便,延长设备的使用范围。

所述接料板组件包括第一接料板25和第二接料板26,所述第一接料板25上设有多个第三活动腔251,所第二接料板26上设有多个与所述第三活动腔251相对应的第四活动腔264,所述第三活动腔251和所述第四活动腔264穿设有第四连接杆253,所述第四连接杆264的一端设有第一限位板2531,另一端设有第二限位板2532;所述第一接料板25和所述第二接料板26为磁性材料制成,所述第一接料板25和所述第二接料板26的磁性相斥;当接料板组件未被装入到安装槽内时,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在磁力的作用下相互远离,使第一限位板和第二限位板分别与第三活动腔和第四活动腔的内壁相接触,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在磁力的作用下产生空隙;当将接料板组价装入到安装槽内后,推动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相对运动,使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相互接触从而将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装入到安装槽内,沿着安装槽将接料板组件推入到安装槽内部,使安装槽与接料板组件形成配合,在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磁力的作用下,使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产生相互分离的作用力,使第一接料板和第二接料板分别与安装槽的顶面和底面相接触,增加接料板组件与安装槽内壁的接触效果,从而提升接料板组件与安装槽的配合效果,使接料板组件对与安装槽内壁的连接处起密封作用,避免水流从接料板组件和安装槽的连接处渗漏,避免水资源的浪费,提升设备的可靠性。

所述第二接料板26上设有接料槽262,所述接料槽262侧壁上设有挡板263,所述挡板263设于所述接料槽262四周,所述储液腔21内壁上设有与所述挡板263相配合的导块27;导块为三角形结构,导块均匀的设于储水腔四侧内壁上,当接料板组件装入到安装槽内后,导块底部与挡板顶部相接触,通过导块与挡板的相互配合,进一步的提升接料板组件与安装槽的密封效果,避免水流发生渗漏;在导块的作用下,使清水蒸发后留下的沉淀更好的掉落在接料槽内,通过接料槽对沉淀起收集作用;挡板对沉淀起阻挡作用,防止沉淀从接料槽内掉出;在将接料板组件从安装槽内拉出时,在挡板的作用下对沉淀起阻挡作用,通过接料槽避免沉淀物与安装槽内壁接触,使沉淀物被稳定的置于接料槽内,防止沉淀物掉落在安装槽内,从而提升对储水腔内部的清理效果,有效的将沉淀进行清理。

所述第二接料板26侧壁上设有推块261,所述水箱2侧壁上设有与所述接料板组件相配合的固定块24;固定块铰接于水箱侧壁上,通过推块便于将接料板组件推入到安装槽内,也便于将接料板组件从安装槽内拉出,方便实现接料板组件的可拆卸连接;当将接料板组件装入到安装槽内后,转动固定块,使固定块与接料板组件相互配合,对接料板组件起限位作用,避免接料板组件在设备运行时从安装槽内脱出,提升接料板组件与安装槽的配合效果,提升设备的可靠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