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12292发布日期:2018-11-30 19:58阅读:1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适合于卷曲的布料的缝制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例如,在T恤等的缝制中,在腰身或者袖口设置筒状部的情况下,在将布料以规定宽度向背面侧折回的状态下送入至缝纫机基座上的落针位置,进行将布料端部缝合于布料的表面侧的摺边缝制。

已知带布料切刀的缝纫机,其为了实施该摺边缝制,在落针位置前部的一侧设置可动切刀和固定切刀,该可动切刀通过从缝纫机主轴传递的动力而上下移动,在缝纫机基座上进出,该固定切刀与该可动切刀的一个面抵接,并且相对于可动切刀可滑动地配置,构成为通过这些切刀的作用,将向背面侧折回而送入至落针位置的布料的布料端部残留规定的折回宽度而进行切断(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305287号公报

另外,布料由于其材质,容易在其布料端部发生卷曲,如果向背面侧折回的布料的布料端部在发生了卷曲的情况下直接由缝纫机进行缝制,则有时会从卷曲的上方进行落针,直接缝入该卷曲部。如上所述,如果卷曲的布料端部被缝入,则不得不废弃或者将全部的线拆解而重新缝制,不管是哪一种情况均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对卷曲进行矫正并进行稳定的布料输送的缝纫机。

技术方案1记载的实用新型是一种带布料切刀的缝纫机,其具有:

折叠宽度引导部,其将向背面侧折回的布料的折回部沿布料输送方向进行引导;

布料端引导部,其将向背面侧折回的所述布料的布料端部沿所述布料输送方向进行引导;以及

切刀机构,其与所述布料输送方向上的所述布料端引导部相比配置在下游侧,将所述布料端部切断,

将所述布料在以规定宽度向背面侧折回的状态下送入至落针位置,进行将所述布料端部缝合于表面侧的布料的摺边缝制,

该带布料切刀的缝纫机的特征在于,

在向背面侧折回的所述布料的下侧,具有在俯视观察时向与所述布料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将空气吹出的卷曲防止装置,

在所述布料端引导部,在与吹出的空气相对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将吹出的空气释放的开口。

技术方案2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1记载的带布料切刀的缝纫机中,

具有卷曲防止底座,该卷曲防止底座一边从下方与向背面侧折回的所述布料接触,一边将所述布料端部朝向所述布料端引导部进行引导,

所述卷曲防止底座的所述切刀机构侧的端部成为朝向下方倾斜的锥形状。

技术方案3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2记载的缝纫机中,

所述卷曲防止装置配置于所述卷曲防止底座。

技术方案4记载的实用新型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3记载的缝纫机中,

所述卷曲防止装置由第一空气喷嘴和第二空气喷嘴构成,

所述第一空气喷嘴在布料输送方向与所述第二空气喷嘴相比配置在布料输送方向上游侧,

所述第二空气喷嘴在俯视观察时与布料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在所述切刀机构的附近,

所述第一空气喷嘴在俯视观察时与布料输送方向正交的方向,配置在与所述第二空气喷嘴相比远离所述切刀机构的位置。

实用新型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向背面侧折回的布料W的下侧具有将空气吹出的第一和第二空气喷嘴9、10,通过来自这些喷嘴的空气的吹出,能够将在向背面侧折回的布料W的布料端部Wb发生的卷曲有效地沿水平延伸,能够有效地减少卷曲状态下的缝制的执行,实现缝产品质的提高。

并且,通过在向背面侧折回的布料W的布料端部Wb所抵接的布料端引导部6设置使空气通过的开口6d,从而能够防止由于吹出的空气吹到布料端引导部6所产生的紊乱气流而使布料W的布料端部Wb散乱,进行稳定的布料输送。

附图说明

图1是缝纫机的落针位置周边的俯视图。

图2是概略地表示使用带布料切刀的缝纫机进行的摺边缝制的情形的图

图3是表示通过摺边缝制引导部实现的布料的弯折状态的正面剖视图。

图4是表示摺边缝制的线迹的要部放大图。

图5是第一和第二上喷嘴的俯视图。

图6是缝纫机的落针位置周边的左侧视图。

图7是卷曲伸展装置的框图。

图8是卷曲防止底座的放大图。

标号的说明

4 切刀机构

5 折叠宽度引导部

6 布料端引导部

6d 开口

9 第一空气喷嘴(卷曲防止装置)

10 第二空气喷嘴(卷曲防止装置)

13 卷曲防止底座

F 布料输送方向

W 布料

Wa 折回部

Wb 布料端

具体实施方式

[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概略]

下面,基于图1至图5,对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进行说明。

此外,在下面的说明中,将水平且布料W的布料输送方向F的上游侧设为“前侧”,将水平且布料W的布料输送方向F的下游侧设为“后侧”,将水平且朝向远端侧的左手侧的方向设为“左侧”,将水平且朝向远端侧的右手侧的方向设为“右侧”。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缝纫机的落针位置周边的俯视图。如图1所示,缝纫机是带布料切刀的缝纫机,由缝纫机臂、缝纫机基座1和纵向机体部构成。纵向机体部在缝纫机基座1的上表面向铅垂上方直立设置,缝纫机臂从纵向机体部的上端部向水平方向伸出。而且,针棒从缝纫机臂的前端部向铅垂下方伸出,在该针棒的下端安装有多根针。另外,压脚棒从缝纫机臂的前端部向铅垂下方伸出,在该压脚棒的下端安装有压脚板2。在缝纫机基座1上的与针相对的部位架设有针板3,在该针板3的下部设置有未图示的打环器及进给机构。

多根针是通过来自内置于缝纫机臂的未图示的上轴的传动,与上述针棒一起以规定的行程进行上下移动的公知的结构,因此省略详细的说明。另外,压脚板2通过规定的操作而下降至针板3上,在与针板3之间对在缝纫机基座1上载置的布料进行夹持。

针板3如上述所示,架设在缝纫机基座1上的与多根针相对的部位,在针板3的大致中央部,多个落针孔在左右方向排列设置,该落针孔用于使如前所述地上下移动的多根针在下降时经过。另外,在这些落针孔的前后及左右,形成有用于使未图示的进给齿凸出的多个矩形的进给齿孔。

在缝纫机的使用状态下,布料W在针板3上朝向后方(在图1中是由箭头F表示的方向)送入。该布料W夹持在针板3和压脚板2之间,通过从进给齿孔向针板3上凸出的未图示的进给齿的动作而以规定的进给量向在图1中由箭头F表示的方向输送。而且,被输送的布料通过向落针孔下降的针和在针板3下的上述对应位置配置的未图示的打环器的动作而被缝制。

切刀机构4具有:可动切刀41,其设置在缝纫机基座1的前侧的内部;以及固定切刀42,其与可动切刀41滑动接触。固定切刀42是在其长度方向的一个端缘形成有刃部42a的板状的部件。

而且,构成为使可动切刀41通过来自缝纫机主轴(省略图示)的传动而在上下方向进行动作,与固定切刀42滑动接触,由此如图2所示将向切刀机构送入的布料W的布料端部Wb切断。

[摺边缝制引导部]

在切刀机构4的近端部位,作为摺边缝制引导部而配置有折叠宽度引导部5及布料端引导部6。如图3所示,布料W的折回部Wa通过折叠宽度引导部5的引导部5a而向布料输送方向F被引导、向背面侧折回的布料W的布料端部Wb通过布料端引导部6的引导部6a而向布料输送方向F被引导。如上所述在弯折部分中被引导的布料W经过缝纫机的落针,在由切刀机构将布料端切断之后通过落针而形成图4所示的摺边缝制。

折叠宽度引导部5通过在设置于其支撑部5b的长孔5c内插入贯穿的螺钉7而固定于缝纫机基座1。而且,通过螺出螺钉7而沿长孔5c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将折叠宽度引导部5移动,从而对引导部5a的位置进行变更,能够对布料W的折回部Wa的引导位置进行调整。

布料端引导部6通过在设置于其支撑部6b的长孔6c内穿过的螺钉8而固定于缝纫机基座1。而且,通过螺出螺钉8而沿长孔6c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将布料端引导部6移动,从而对引导部6a的位置进行变更,能够对布料端部Wb的引导位置进行调整。

另外,构成为在布料端引导部6的引导部6a设置有开口6d,由后面记述的第一和第二空气喷嘴9、10吹出的空气能够从开口6d通过。

[卷曲伸展装置]

卷曲伸展装置在向背面侧折回的布料W的下侧将空气喷出,通过风压,对在进行摺边缝制的布料W的布料端部Wb发生的卷曲进行矫正。

卷曲伸展装置由第一空气喷嘴9和第二空气喷嘴10构成,第一和第二空气喷嘴9、10如图1所示,由在缝纫机基座1设置的金属管形成。

如图7所示,由这些金属管构成的第一和第二空气喷嘴9、10的一端部侧均经由空气管11而与泵、压缩机等产生规定的高压空气的压力供给源(省略图示)连接。另外,在压力供给源和第一及第二空气喷嘴9、10之间设置有速度控制器12等。

另外,在第一及第二空气喷嘴9、10的另一端部的前端,分别形成有将空气喷出的第一空气喷嘴口9a和第二空气喷嘴口10a。

由此,能够从第一空气喷嘴口9a及第二空气喷嘴口10a以规定的流量将空气喷出。

第一及第二空气喷嘴9、10均配置在与缝纫机基座1的上表面相同的高度或者稍高的位置,第一和第二空气喷嘴9、10均向水平方向进行空气的喷出。

并且,如图1所示,在俯视观察时,第一空气喷嘴9及第二空气喷嘴10相对于布料端引导部6而配置在右侧,在从第一空气喷嘴口9a及第二空气喷嘴口10a朝向布料端部Wb侧的方向(左侧)进行空气的喷出。即,第一空气喷嘴口9a及第二空气喷嘴口10a朝向左侧(在俯视观察时是与布料输送方向F正交的方向)将空气喷出。

如图8所示,第一空气喷嘴9与卷曲防止底座13的前侧结合,第二空气喷嘴10与卷曲防止底座13的后侧结合,向背面侧折回的布料W经过卷曲防止底座13的上表面而能够将布料端部Wb朝向布料端引导部6顺利地折回。

另外,第二空气喷嘴口10a在前后方向向切刀机构4的紧前处配置、且在左右方向向切刀机构4的右侧附近配置,能够将刚要由切刀机构4切断前的布料端部Wb的卷曲设为伸展的状态。

另外,在左右方向,第一空气喷嘴口9a配置为与第二空气喷嘴口10a相比位于右侧。

由此,在将折回的布料W设置于折叠宽度引导部5及布料端引导部6而将布料输送时,能够防止卷曲的布料端部Wb钩挂于第一空气喷嘴口9a。

此外,第一及第二空气喷嘴9、10在向背面侧折回的布料W的下侧进行空气的喷出,但并不限于布料端部Wb在表侧发生卷曲的情况,在背面侧卷曲的情况下也能够得到该矫正效果。通过来自第一及第二空气喷嘴9、10的空气的喷出,在布料W的背面侧卷曲的布料端部Wb的表侧成为低压状态,因此能够将卷曲的布料端部Wb向水平延伸的方向拉拽而进行矫正。

另外,卷曲防止底座13中的布料端引导部6侧(即左侧)的端部13a成为朝向下方倾斜的锥形状,通过一边从下方与向背面侧折回的布料W接触、一边将布料端部Wb向可动切刀41的下侧引导,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通过切刀机构4实现的切断。

另外,卷曲防止底座13通过在设置于其支撑部13b的长孔13c内穿过的螺钉7而固定于缝纫机基座1。而且,通过螺出螺钉7而沿长孔13c的长度方向即左右方向将卷曲防止底座13移动,从而能够对第一空气喷嘴口9a及第二空气喷嘴口10a的位置进行调整。

[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技术效果]

第一及第二空气喷嘴9、10通过空气对布料W的布料端部Wb的卷曲进行矫正,因此能够使在向背面侧折回的布料W的布料端部Wb发生的卷曲有效地在水平延伸,能够有效地减少卷曲状态下的缝制的执行,实现缝产品质的提高。

另外,不同于与布料W接触而进行矫正的情况,由于不发生布料W的钩挂、拉伸,因此,能够防止输送不良的发生,进行稳定的布料输送。

另外,构成为在布料端引导部6的引导部6a,在与第一空气喷嘴口9a和第二空气喷嘴口10a相对的位置设置使空气通过的开口6d,由此由后面记述的第一和第二空气喷嘴9、10吹出的空气能够从开口6d通过,防止由于吹出的空气吹到布料端引导部6所产生的紊乱气流而使布料W的布料端部Wb散乱,能够进行稳定的布料输送。

另外,卷曲防止底座13的左侧端部13a成为朝向下方倾斜的锥形状,将向背面侧折回的布料W向可动切刀41的下侧引导,由此能够顺利地进行通过切刀机构4实现的切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