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机针座移位导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5332阅读:6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刺绣机针座移位导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刺绣机针座,具体地涉及刺绣机针座的移位装置。
刺绣,乃为一种利用针线于布料上交织出图样的特殊艺术,其流传的年代甚为久远,而其艺术价值除了取决于图样造形、用色外,绣工更为影响刺绣品质的重要因素。早期,完全系手工刺绣,因刺绣者手艺不同,对于刺绣的品质乃无法维持一定的水准,尤其以手工刺绣甚为耗时费力,产量自然无法提升,惟当时人工低廉不致衍生成本问题,而后随著时代演变,工业快速发展并带动工资的提涨,高昂的人工费用及低落的产量,造成成本的剧增,使刺绣业遭受严重的考验。
经由业界致力发展,乃有机械式的刺绣单机问世,利用机械化的刺绣动作而可维持其品质并提升其产量,同时使刺绣的运用范围涵盖更为广泛,然以该等刺绣单机而言,尚需以人工操作,仍难完全杜绝人为的缺失,而因其仅具单一绣针,于进行多色刺绣时,即需不断换装各色绣线,形成其使用上的缺失。
进而乃有全自动电脑刺绣机的研制,其主要系利用电脑控制一组同时具有数根绣针的针座进行刺绣动作,于每一绣针穿设一种颜色的绣线,依程式的设计适度控制针座的移位,配合传动机构而进行选针及下针的动作,进而达到多色刺绣的实施,同时因其全部流程均由电脑控制,于速度及品质方面均可较机械式的刺绣单机获得提升。
本实用新型乃针对控制针座移位的导轨结构进行设计,习用刺绣机的针座移位导轨结构可参阅附


图1-2来说明。如图所示,其主要系于刺绣机头部基座10上侧预设二轨片11、12,该二轨片11、12间预留适当间隙,其中上轨片11下缘面乃具有锥状的槽沟13,另于基座10下缘则连设一具有导轨15的导块14,而配合基座10的轨片11、12及导块14的设计,于针座20后缘面乃对应设有二滑块21、22,其中该上滑块21乃容置于二轨片11、12间,其上缘面形成有锥状槽构23,配合基座10上轨片11的槽沟13而形成一槽隙16并于其中容设数钢珠17,而下滑块22则可容置于基座10导块14的导轨15内;依此,利用基座10的二轨片11、12及导块14的设计而稳定导持针座20,而藉基座10上轨片11与针座20上滑块21间容设有钢珠17,使针座20的移位较为顺畅。
惟,其结构设计于使用上却有其问题存在,即该基座预设的二轨片系为片状体,虽可对针座的上滑块形成稳定的导持,然实际上,因控制绣针的传动机构系设于基座内部中心,该针座左右往复移位的距离有限,亦即仅需于其两侧的极限位置设有足堪导持稳固针座的结构即可,该片状的轨片设计即形成一种材料上的浪费,又,该针座乃藉由其上滑块与基座上轨片间装设的钢珠维持其动作的顺畅,然为配合针座的移位状态,该上滑块及上轨片的槽隙并未呈封闭状态,钢珠于其中随针座移位而滚动,可能产生钢珠掉落的情形,同时欲保持钢珠均匀分布于槽隙内亦有其困难度,进而可能影响其动作的滑顺;再者,因针座于往复移位过程中,难免会有磨擦,久而久之便产生磨损现象,使该槽隙加大而使钢珠无法维持与上滑块及导块的紧密接触,影响其润滑的作用,而于换修动作上不仅较为复杂,同时成本亦较高。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设计一种刺绣机针座移位导轨结构,其在于考量针座往复移位的需求后,可以最简易的结构达到针座移位的稳定导持及顺畅性,进而于材料及维修成本予以大幅缩减。
本实用新型的次一目的系在于舍弃以钢珠作为润滑的构件,以解决钢珠所衍生的问题,而直接以滑轮取代钢珠并形成导持的作用,充分利用其组成构件,减少不必要的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系在于将基座的上滑轮组与针座的上滑块作配合的锥状凹凸对应设计,除利用滑轮形成润滑的作用外,更可维持针座的稳定导持。
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目的系在于该基座的止滑轮为可偏轴心调整其松紧,藉以配合针座上滑块而作最适当的调整,使针座的滑移更为稳定。
本实用新型上述目的可通过下面的方案来实现。利用二组滑轮及一导块对针座的二滑块形成上下的导持,维持针座移位时的稳定及顺畅,其结构特征是,该二组滑轮乃以上下组态设置于刺绣机头部基座上侧,令二组滑轮间保持适当间隙以容置针座的上滑块,其中上滑轮组为具有锥状槽沟的滑轮,其与基座的装设系以偏心轴方式完成,俾使之可偏轴心调整其松紧,而下滑轮组则为滑顺的平面滑轮,二组滑轮的滑轮乃分别承设于针座往复移位的极限位置,而该针座的上滑块上缘面乃为配合基座的上滑轮组槽沟的锥状面,藉以维持针座移位的稳定导持,并配合滑轮的旋转特性而使针座的移位可顺畅进行。
显然,根据上述技术方案的刺绣机针座移位导轨结构,包括设于刺绣机头部基座下缘的导块,其上开有导轨,以及设于针座后缘的下滑块,该下滑块可容置并滑动于该基座导块的导轨内,其结构特征是该基座上侧还设有呈上下组态的二组滑轮,其间保持适当的间隙以容置设于该针座后缘的上滑块,其中,上滑轮组滑轮具有锥状槽沟,并与基座呈偏心轴方式配置,以便于调整其松紧,并且,该上滑块上缘面系为与上滑轮组锥状槽沟相适配的锥状面。另外,该下滑轮组为滑顺的平面滑轮,二组滑轮系分别承设于针座往复移位的极限位置。
为使能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组成及技术获致深入而具体的了解,谨配合图式再予说明于后
图1系习用刺绣机针座移位导轨结构的分解图。
图2系习用刺绣机针座移位导轨结构的组合示意图。
图3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分解图。
图4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阅图3、4所示,本实用新型于结构设计上主要系于刺绣机头部基座30上侧预置有二组滑轮31、32,该二组滑轮31、32乃为上下之组态并令其间保持适当间距,其中上滑轮组31为具有锥状槽沟33的滑轮,其与基座30的装设系以偏心轴方式完成,俾使上滑轮组31可偏轴心调整其松紧,而下滑轮组32则为滑顺的平面滑轮,二组滑轮31、32的滑轮乃分别承设于针座40往复移位的极限位置,另于基座30下缘则连设一具有导轨35的导块34,而配合基座30的滑轮组31、32及导块34的设计,于针座40后缘面乃对应设有二滑块41、42,其中该上滑块41恰可容置于基座30二滑轮组31、32间,其上缘面乃为配合基座30的上滑轮组31槽沟33的锥状面43,而下滑块42则可容置于基座30导块34的导轨35内。依此,利用基座30的滑轮组31、32形成润滑作用而增加针座40往复移位的顺畅度,俾减少不必要构件的使用及减少其材料成本,同时藉基座30的上滑轮组31与针座40的上滑块41作配合的锥状凹凸对应设计,更可进一步提升其往复移位的稳定,而于使用一段时间后所造成的磨损现象,因可调整上滑轮组31的松紧而对上滑块41形成密切的配合夹置,亦不致对其移位的稳定性及顺畅性造成太大的影响,即使于换修上亦可获得简易的实施。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经由结构的组成设计,以最简易的结构而能达到针座移位的稳定导持及顺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及实用价值。
权利要求1.一种刺绣机针座移位导轨结构,包括设于刺绣机头部基座(30)下缘的导块(34),其上开有导轨(35),以及设于针座(40)后缘的下滑块(42),该下滑块(42)可容置并滑动于该基座(30)导块(34)的导轨(35)内,其特征在于,该基座(30)上侧还设有呈上下组态的二组滑轮(31、32),其间保持适当的间隙以容置设于该针座(40)后缘的上滑块(41),其中,上滑轮组(31)滑轮具有锥状槽沟(33),并与基座(30)呈偏心轴方式配置,以便于调整其松紧,并且,该上滑块(41)上缘面系为与上滑轮组(31)锥状槽沟(33)相适配的锥状面(4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刺绣机针座移位导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滑轮组(32)为滑顺的平面滑轮,二组滑轮(31、32)系分别承设于针座(40)往复移位的极限位置。
专利摘要一种剌绣机针座移位导轨结构,系于刺绣机头部基座上侧预置有二组滑轮,其中上滑轮组具有锥状的槽沟,下滑轮组则为平面滑轮,另于基座下缘设一具有导轨的导块,对应该滑轮组及导块的设计,于针座后缘面分设二滑块,其中上滑块恰可容置于基座二滑轮组间,其上缘面乃为配合上滑轮组槽沟的锥状面,而下滑块则可容置于导块的导轨内,依此利用基座滑轮组及导块的设计而稳定导持针座,配合滑轮的旋转特性而使针座的移位可顺畅地进行。
文档编号D05B55/00GK2202142SQ9423924
公开日1995年6月28日 申请日期1994年8月23日 优先权日1994年8月23日
发明者李农村 申请人:李农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