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介英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9966145阅读:来源:国知局
了人工误差,提高了产品良率。同时,利用吸风装置和压板500将底布压稳,有效地防止底布容皱与推位凸嘴的现象。
[0029]压板500包括第一压板510和第二压板520,第一压板510的面积大于第二压板520的面积。当介英被吸紧时,由于介英本身长度不长,并且介英上还须留有车缝部位,因而只需要采用面积较小的第二压板520将介英压稳固定。之后袖裁片放进未被压住的介英子口,采用面积较大的第一压板510下压介英与袖裁片,将介英和袖裁片整体压稳,并在介英上留出待车缝的部位。第一压板510和第二压板520同时使用,加强了介英和袖裁片的稳定效果,保证了车缝质量。为进一步巩固压稳介英与袖裁片,所述压板500可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压板510以及与所述第一压板510对应的所述第二压板520,所述第一压板510和所述第二压板520左右交替设置。
[0030]托板400还设有刻度区域,所述刻度区域设有与介英尺码一一对应的刻度,用以规定不同介英的放置位置。由于介英有一定的尺码,不同大小的介英其车缝线迹不一致,因此,将不同尺寸的介英放在托板400相应的位置上,花样机车头200开启相应的车缝轨迹。
[0031]第二吸风孔区域410设有与车缝线迹相对应的线位槽420,所述线位槽420位于所述第二吸风孔区域410,保证车缝轨迹周围的底布均被吸紧处于平整的状态,进一步巩固车缝效果。
[0032]所述夹介英装置还包括连接板700,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托板400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610和驱动压板500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620,连接板700 —端与第一驱动装置610连接,另一端可拆卸连接托板400,第二驱动装置620位于连接板700上。由于托板400与连接板700可拆卸连接,因而方便托板400更换,当需要不同的车缝线迹时,可以使用带有不同形状线位槽420的托板400用以替换使用,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通用性与多功能化。第二驱动装置620位于连接板700而不是托板400上,方便更换托板400,并且,第二驱动装置620位于连接板700上,连接板700与托板400连接,第一驱动装置610带动连接板700移动,第二驱动装置620与待裁片同步运动,简化了装置结构。
[0033]第二驱动装置620包括驱动第一压板510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621、驱动第一压板510前后移动的第二气缸622以及驱动第二压板520上下移动的第三气缸623。由于第一压板510需要下压的部位面积较大,因而其除了设有可驱动它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621外,还设有能够驱动它前后移动的第二气缸622,第一压板510前后移动用以确定其下压的有效位置,此外,第一压板510后移复位更加方便裁片的放置。而第二压板520是用来固定介英无须车缝的一端,需固定的长度较短,采用设计好的第二压板520即可较好地固定介英,因此,对应地第二压板520只需要采用能够驱动它上下移动的第三气缸623即可满足需求。
[0034]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第一控制器与花样机车头200、第一驱动装置610电性连接,第二控制器与第二驱动装置620、吸风装置电性连接。工人将待裁片放在托板400上,第二控制器自动开启吸风装置吸紧待裁片,并开启第二驱动装置620驱动压板500下压待裁片,待裁片被压稳后,关闭吸风装置。第一控制器再开启第一驱动装置610带动托板400移动至花样机车头200底下,并控制花样机车头200进行车缝。车缝完成之后,第一控制器控制花样机车头200停止运作,同时停止第一驱动装置610或使第一驱动装置610带动托板400移出花样机车头底下,第二控制器控制压板500复位,取出缝合好的介英与袖裁片,并开启吸风装置,进行下一个夹介英工序。整个过程均是采用自动化的工作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5]所述夹介英装置还包括脚踏开关装置,脚踏开关装置与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而第二控制器又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吸风装置电性连接。工人通过踩动脚踏开关装置给予第二控制器指令,第二控制器根据事先设置好的程序开启吸风装置和动力装置。优选地,脚踏开关装置设有第一脚踏开关810和第二脚踏开关820,踩动第一脚踏开关810,第二驱动装置620驱动压板500复位并开启吸风装置,待工人将待裁片放进第二吸风孔区域410,待裁片被吸紧后,踩动第二脚踏开关820,压板500下压并关闭吸风装置。倘若压板500包括有第一压板510、第二压板520或其他压板时,可通过设置同一脚踏开关不同次数的踩动对应不同压板的动作,具体过程如下:踩动第一脚踏开关810,第二压板520抬起复位并开启吸风装置,再一次踩动第一脚踏开关810,第一压板510被抬起复位;同样地,踩动第二脚踏开关820,第二压板520下压并关闭吸风装置,再一次踩动第二脚踏开关820,第一压板510下压待裁片。脚踏开关装置的设置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合控制器中设置的相应程序来驱动第二驱动装置620和吸风装置。
[003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夹介英装置开创了新的夹介英方式,省去了传统的利用蝴蝶将袖身裁片子口与介英子口叠合在一起,一边拉紧介英底布一边车缝的方式,明显地降低了夹介英工序的难度,并且,通过自动化的吸风装置和压板压紧介英和袖裁片,有效地防止底布褶皱与推位凸嘴的现象,提升了提升了产品良率。此外,由于是自动化的工作模式,工人操作部分较少,因而可以单人操作两台或两台以上的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
[0037]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0038]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主权项】
1.一种夹介英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面、花样机车头、吸风装置、控制器、托板、压板以及驱动所述托板、所述压板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花样机车头、所述托板、所述压板位于所述工作面上方,所述吸风装置设有第一吸风孔区域,所述第一吸风孔区域位于所述工作面上,所述托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吸风孔区域对应的第二吸风孔区域,所述花样机车头、所述吸风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介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板,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托板移动的第一驱动装置和用于驱动所述压板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连接板一端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托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驱动装置位于所述连接板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夹介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包括第一压板和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二压板的面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介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用于驱动所述压板移动的第二驱动装置,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驱动所述第一压板上下移动的第一气缸、驱动所述第一压板前后移动的第二气缸以及驱动所述第二压板上下移动的第三气缸。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夹介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设有多个所述第一压板以及与所述第一压板一一对应的所述第二压板,所述第一压板和所述第二压板交替设置。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夹介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器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第二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与所述花样机车头、所述第一驱动装置电性连接,所述第二控制器与所述第二驱动装置、所述吸风装置电性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夹介英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脚踏开关装置,所述脚踏开关装置与所述第二控制器电性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夹介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板还设有刻度区域,所述刻度区域设有与介英尺码一一对应的刻度。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夹介英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吸风孔区域设有与车缝线迹相对应的线位槽。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夹介英装置,包括工作面、花样机车头、吸风装置、控制器、托板、压板以及驱动所述托板、所述压板移动的驱动装置,所述花样机车头、所述托板、所述压板位于所述工作面上方,所述吸风装置设有第一吸风孔区域,所述第一吸风孔区域位于所述工作面上,所述托板开设有与所述第一吸风孔区域对应的第二吸风孔区域,所述花样机车头、所述吸风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本实用新型能够大幅度降低夹介英的操作难度,有效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减少了人工误差,提高了产品良率。
【IPC分类】D05B29/00, D05B39/00
【公开号】CN204875112
【申请号】CN201520509709
【发明人】陈少初, 刘杰聪
【申请人】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桂林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2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7月1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