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制作块状模型石的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特别涉及一种冲击波碎石实验的块状模型石制作模具。
背景技术:
目前,冲击波碎石机的性能测试方法有三种①模型石测试;②水听器测试;③动物实验。用于测定碎石机焦斑直径,弹坑形状,结石损失率、焦点偏移度等技术参数。其中,模型石测试是最直观的方法。
国内多采用烧制红砖作为模型石,但因其体积和质地的均匀性差,故不宜用作测试标准。国外采用平底井式聚苯乙烯细胞培养盘作为模型石的制作模具,但在制作过程中,模型石将会固化在模具中,须用氯仿将塑料模溶解后才能取出结石,再经加工成为标准模型石,不仅制作过程繁琐,而且对标本的形状和体积也受制于现有的培养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一种制作块状模型石的模具。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有平模块、槽模块,平模块卡在槽模块的卡槽内,均设置在底板上,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底板一边设置有挡板,相对着的另一边底板上设置活动顶板。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在活动顶板外侧上设置手轮,手轮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活动顶板使得在底板上活动顶板与挡板之间的平模块与槽模块可以方便地安装和拆卸,转动活动顶板外侧上的手轮,锁紧挡板与顶板之间的平模块与槽模块,可以震动填入模具槽内的浆料并使之紧密结合,排出其中的气泡,待浆料固化后,又可松开手轮,使块状模型石与模板分离,得到研究、实验效果上佳的块状模型石。而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容易。
图1——本实用新型的平模板、槽模板结构图。
图2——本实用新型的底板及其上的挡板、顶板及手轮结构图。
图3——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4——本实用新型应用的充填浆料图。
图5——本实用新型应用制作块状模型石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所示,多个平模板1分别镶嵌在相邻两个槽模板2的卡槽中,压紧;然后将其放在底板3上的挡板4与顶板5之间;再旋转手轮6(顺时针),使顶板5将平模板1与槽模板2向挡板4处压,手轮6底部与底板3固定连接,因此,平模板1与槽模板2紧密结合。
如图4、5所示,向平模板1与槽模板2所形成的空间内充填浆料,可以轻轻震动模具,使浆料完全充满模具并排出浆料中的气泡,待浆料固化后,松开手轮6(逆时针),将平模板1、槽模板2从挡板4、顶板5中移出,再拆开平模板1和槽模板2,使模具与块状模型石分离,块状模型石经进一步固化、干燥后即成。
权利要求1.制作块状模型石的模具,有平模块、槽模块,平模块卡在槽模块的卡槽内,均设置在底板上,其特征在于底板一边设置有挡板,相对着的另一边底板上设置活动顶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作块状模型石的模具,其特征在于顶板外侧设置手轮,手轮底部与底板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冲击波碎石实验的块状模型石制作模具。在底板上设置挡板,另一边设置顶板,将平模板、槽模板设置在挡板与顶板之间的底板上,顶板上设置手轮。解决了现有技术使用烧制砖带来的不均匀等缺陷或采用平底井式聚苯乙烯细胞培养盘作为模型石的制作模具,须用氯仿将塑料模溶解后才能取出结石,再经加工成为标准模型石的过程繁琐且受制于培养盘的缺陷。结构简单、成本低,制造也容易。
文档编号B28B7/44GK2671774SQ200420024379
公开日2005年1月19日 申请日期2004年1月18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8日
发明者孙西钊 申请人:南京市鼓楼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