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112124阅读:373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预制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预制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结构构件在工厂里制作,生产效率高、质量好,节省资源和能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采用预制混凝土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形式。

预制混凝土结构中预制构件间的接缝的性能决定了结构整体性能。现有的预制混凝土结构接缝构造措施一般追求达到与现浇混凝土一样的效果,预制混凝土构件侧面一般伸出连接钢筋,在制作时,连接钢筋处的模板需开槽,为避免漏浆需要设置小模具等,制作复杂;在运输阶段,连接钢筋易被碰撞等;在吊装阶段,连接钢筋与已经安装的构件的钢筋相互干扰;所以预制混凝土构件侧面伸出的连接钢筋给构件制作、运输、吊装等环节带来很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高建筑结构的工业化水平,解决传统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间接缝连接薄弱的不足,避免预制混凝土构件侧面伸出连接钢筋带来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本发明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保证结构中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间的整体性。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将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第二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成整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第二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所述凸起上开有纵向孔洞;将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凸起伸入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凸起间,设置纵筋穿过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纵向孔洞,在相邻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间设置模板,浇筑后浇混凝土将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成整体。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凸起伸入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凸起间,与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间距不小于10mm,以保证后浇混凝土的浇筑。所述横向凸起伸出混凝土构件的长度根据受力、工艺等要求决定。为了满足受力等要求,所述凸起上开有两个以上纵向孔洞。所述横向凸起上可设置凹槽,方便后浇混凝土浇筑,并且增加新旧混凝土结合性能;为了增加下部结构伸出纵向钢筋的锚固性能,所述凸起设置的凹槽横截面为梯形。当在凸起上设置凹槽时,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可贴合在一起,所述凹槽构成后浇混凝土的浇筑通道。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边缘的横向凸起,伸出预制混凝土构件的长度根据受力、工艺等要求决定,优选为所述纵向凸起伸出混凝土边缘的长度为孔洞直径2倍。横向凸起可增加预制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的接触面积,提高新老混凝土结合性能;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横向凸起伸入到第二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凸起之间,通过后浇混凝土,与第二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凸起咬合在一起,增加构件的连接性能。设置合理的横向凸起伸出混凝土边缘的长度即可达到上述技术效果,又可以方便制作、运输、吊装等。

所述设置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边缘的横向凸起上纵向孔洞用于设置纵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穿过所述孔洞。所述孔洞直径与钢筋直径差值不小于2mm。所述孔洞直径与钢筋直径差值可取为不大于10mm,或者取为10~50mm,或者取为大于50mm。合适的纵向孔洞直径方便插入纵向钢筋。纵向孔洞直径优选为满足纵筋安装要求,避免过大的纵向孔洞直径削弱预制混凝土构件,因为采用较大的纵向孔洞直径导致在纵向孔洞内填入后浇混凝土后,新旧混凝土结合面会使后浇混凝土与预制混凝土难以完美的共同工作;因此,在满足纵向钢筋安装的前提下,纵向孔洞直径优选为较小的直径;这样即使存在后浇混凝土难以密实纵向孔洞的情况,但是由于纵向钢筋在横向凸起间埋于后浇混凝土内,其锚固性可以保证,与后浇混凝土共同工作性可以保证。采取较小的纵向孔洞直径,可避免现有技术在预制混凝土构件中开设大直径孔洞削弱预制混凝土;因为已有研究表明,预制混凝土构件中设置大直径孔洞并在其内浇筑后浇混凝土形成的结构构件受力时,由于新老混凝土结合性能不足,孔洞壁预制混凝土先破坏,导致结构构件性能的提前劣化。采取较小直径的纵向孔洞,在后浇混凝土不密实孔洞时,穿过孔洞的纵向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状态是:横向凸起间纵筋与后浇混凝土粘结在一起,纵向孔洞内纵筋与后浇混凝土粘结性较差,可忽略粘结作用;这样形成了区别于现有技术的钢筋与混凝土的结合技术,即形成钢筋与后浇混凝土一段粘结、一段不粘结的间隔粘结状态。采用这样的技术,既满足纵筋与混凝土的粘结性,又避免纵向孔洞过多的削弱预制混凝土,提升预制混凝土结构的性能。

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所述凸起上开有纵向孔洞,所述纵向孔洞为截锥形。截锥形孔洞一侧孔洞截面积大,一侧孔洞截面积小,使后浇入孔洞内的混凝土呈楔形,由于纵向钢筋插在纵向孔洞内,在钢筋受力时,楔形的后浇混凝土增加新老结合性,提高钢筋的锚固性能。为了增加钢筋受往复荷载时的锚固性能,所述纵向孔洞为对顶截锥,即孔洞上下两侧截面积大,中部截面积小。

所述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横向凸起伸入到第二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凸起之间,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凸起与相邻的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凸起间保留一定的间距,方便构件吊装、混凝土浇筑。所述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凸起与相邻的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凸起间的间距优选为不小于所述横向凸起伸出混凝土边缘的长度0.5倍,以保证后浇混凝土的浇筑。

所述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第二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凸起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侧边均匀布置。或者在建筑结构的一层中设置2处以上区域,在每一区域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第二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伸出凸起,这样可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间构成强连接区域。根据受力要求设置强连接区域,例如当结构受力较小时(例如建筑结构总高度较小时),可仅在靠近每一层墙体的顶部和底部设置2处强连接区域;当结构受力较大时,设置3处以上强连接区域。通过设置集中强连接区域,保证结构受力的前提下,减少钢筋插入孔洞的区域和凸起的数量,提高构件制作方便性、施工方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3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另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附图中的标记含义为:1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 1-1第二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 2横向凸起 3 纵向孔洞 4 凸起上的横向凹槽 5 纵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发明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所述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和第二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1的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2,所述凸起2上开有纵向孔洞3;将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凸起伸入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凸起间,在纵向孔洞3内插入纵筋4穿过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纵向孔洞,在相邻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间设置模板,浇筑后浇混凝土将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成整体(图中未示出后浇混凝土)。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凸起伸入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凸起间,与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间距不小于10mm,以保证后浇混凝土的浇筑。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的横向凸起2伸入到第二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1的凸起2之间,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凸起与相邻的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凸起间有一定的间距,如图1,方便构件吊装、混凝土浇筑。所述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凸起与相邻的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凸起间的间距优选为不小于所述横向凸起伸出混凝土边缘的长度0.5倍,以保证后浇混凝土的浇筑。

本发明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2,所述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和第二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1的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2,所述凸起2上开有纵向孔洞3,所述凸起2上有横向凹槽4;将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相对设置,所述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凸起伸入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凸起间,在纵向孔洞3内插入纵筋4穿过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的纵向孔洞,在相邻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间设置模板,浇筑后浇混凝土将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成整体(图中未示出后浇混凝土)。横向凹槽4方便浇筑后浇混凝土。设置凹槽后,第一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和第二钢筋混凝土构件1-1可贴合在一起,凹槽4构成后浇混凝土的浇筑通道。图2中,凸起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边缘均匀布置。

本发明所述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的另一种实施例,如图3,所述凸起2布置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边缘的上部和下部,中部没有设置凸起,这样方便构件制作、安装等(本发明所述方案,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的凸起伸入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1的凸起之间,如果凸起布置间距小,则吊装难度大);后浇混凝土将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后,在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间构成强连接区域;如图3,形成上部和下部两个强连接区域。强连接区域的数量和部位根据受力要求设置,可在中部再设置一个以上(图中未示出)。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4,强连接区域的凸起设置构造为一个凸起插入到另一构件的两个凸起间。

本发明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或者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1)的一种实施例,如图5,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2,所述凸起上开有纵向孔洞3,每一凸起上设置2个纵向孔洞。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6,每一凸起上设置3个纵向孔洞。每一凸起上可设置任意个纵向孔洞。所述凸起2伸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长度根据受力、工艺等要求决定。凸起2的宽度与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等宽,如图5;或者凸起2的宽度小于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宽度,如图9,采用这样的构造,在形成如图1所示的连接结构时,方便浇筑混凝土。横向凸起2伸出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的长度根据受力、工艺等要求决定,优选为所述纵向凸起伸出混凝土边缘的长度为孔洞直径2倍;横向凸起2可增加预制混凝土和后浇混凝土的接触面积,与后浇混凝土咬合在一起,提高新老混凝土结合性能。横向凸起2沿预制钢筋混凝土纵向的高度根据受力、工艺等决定,例如高度取为200mm;凸起的间距根据受力、工艺等决定,例如间距取为200mm。

本发明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或者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1)的一种实施例,如图7,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2,所述凸起2上开有纵向孔洞3,所述纵向孔洞为截锥形,即孔洞一侧孔洞截面积大,一侧孔洞截面积小,图7中阴影部分为构件的剖切面,未画出构件内的钢筋;采用这样的构造,在形成如图1所示的连接结构时,方便纵向孔洞内填满混凝土,同时纵向孔洞内的后浇混凝土为楔形,增加新老混凝土结合性,提高纵筋5的锚固性。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述纵向孔洞为对顶截锥,即孔洞上下两侧截面积大,中部截面积小,在形成如图1所示的连接结构时,纵筋5受往复荷载时,提高纵筋5的锚固性。

本发明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或者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1)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0,所述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纵向边缘有横向凸起2,所述凸起2上开有纵向孔洞3,所述凸起2上设置凹槽4,凹槽4沿构件纵向;在形成如图2所示的连接结构时,凹槽4增加新旧混凝土结合性能,方便后浇混凝土浇筑。凹槽4的深度可与横向凸起2伸出长度相同,如图11。

本发明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或者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1)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2,横向凸起2上有凹槽4,凹槽4的截面为梯形,方便后浇混凝土浇筑密实。在另一实施例中,横向凸起2上截面为梯形的凹槽4形状如图13所示。

本发明提出的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连接方法,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或者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1)的一种实施例,如图14,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上部和下部各设置一个横向凸起,可构造如图3所示的有两个强连接区域连接构造。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5,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1上部、下部和中部各设置一个横向凸起,可构造有三个强连接区域连接构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