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40060阅读:450来源:国知局
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背景技术
::轻集料混凝土lightweightaggregateconcrete即指用轻集料配制成的、容重不大于1900Kg/m3的轻混凝土,也称多孔集料轻混凝土。轻集料混凝土大量应用於工业与民用建筑及其他工程,可收到减轻结构自重,提高结构的抗震性能,节约材料用量,提高构件运输和吊装效率,减少地基荷载及改善建筑功能,如保温隔热和耐火等效能。因此从20世纪60~70年代起,轻集料混凝土的生产和应用技术发展较快,主要向轻质、高强的方向发展,大量应用于高层、大跨度结构和围护结构,特别是大量用于制作墙体构件。现有技术文献1《JGJ/T157-2014建筑轻质条板隔墙技术规程》中:第2页2.0.1轻质条板是指“面密度不大于190Kg/m2,长宽比不小于2.5,采用轻质材料或大孔洞轻型构造制作的,用于非承重内隔墙的预制条板。”第2页2.0.5企口是指“条板两侧面的榫头、榫槽及接缝槽的总称。”第5页“4.2.3条板隔墙厚度应满足建筑物抗震、防火、隔声、保温等功能要求。单层条板隔墙用做分户隔墙时,其厚度不应小于120mm;用做户内分室隔墙时,其厚度不应小于90mm。”第9页“4.3.8条板隔墙的板与板之间可采用榫接、平接、双凹槽对接方式,并根据不同材质、不同构造、不同部位的隔墙采取下列防裂措施:1应在板与板之间对接缝隙内填满、灌实粘结材料,企口接缝处应采取防裂措施;2条板隔墙阴阳角处以及条板与建筑主体结构结合处应作专门防裂措施。”由此可见,建筑轻质条板隔墙在轻质条板之间采用条板两侧面的企口相接时为防止隔墙出现裂缝,“应在板与板之间对接缝隙内填满、灌实粘结材料,企口接缝处应采取防裂措施;”,换言之,防止隔墙出现裂缝是在轻质条板之间采用条板两侧面的企口相接时的重要技术措施。现有技术文献2苏J/T15-2013(四)《轻质墙板构造图集》江苏科技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版中第4页公布了如附图3中所示的预制隔墙条板,由水泥、粉煤灰为胶凝材料,以煤渣、陶粒等轻集料经振动及螺旋搅刀挤压密实成型的矩形本体01和所述本体01内部有序正交排列的孔道02构成,所述本体01左右侧面中部对称设计有拼接用的长条状凸榫03和长条状凹槽04,所述凸榫03和凹槽04的截面形状的凸凹互补形成企口,而且所述本体01横截面形状的四角均设计成矩形凹口05。混凝土隔墙条板两侧边企口的尺寸如表1所示:表1预制隔墙条板两侧边条板企口尺寸单位:毫米板厚度ABCDabcd9032.015.025.08.540.023.025.09.512056.046.025.08.560.050.025.09.5表中:A为凸榫03的底部宽度;B为凸榫03的顶部宽度;C为本体01靠近凸榫03上、下表面四角处的矩形凹口05的宽度;D为凸榫03的高度;a为凹槽04上口的宽度;b为凹槽04底部的宽度;c为本体01靠近凹槽04上、下表面四角处的矩形凹口05的宽度;d为凹槽04的深度。如图3所示: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本体01截面形状的四角均设计成长25毫米的矩形凹口05,但对凹口的深度未作规定,即在相邻两块预制隔墙条板企口对接安装时会形成长度与条板长度相等、宽度大于25毫米+25毫米的矩形凹槽。现有技术文献2苏J/T15-2013(四)《轻质墙板构造图集》第8页公布了如附图4中所示的相邻两块预制隔墙条板侧面企口对接安装施工示意图,板厚度90毫米及120毫米的板与板连接均在约5毫米宽的接缝中填满、灌实粘结剂06,然后在长度与条板长度相等、宽度大于25毫米+25毫米+5毫米的矩形凹槽05中粘贴第一层玻纤网格布07,最后在此粘贴有玻纤网格布07的矩形凹槽05上面与条板两边表面加贴总宽度大于100毫米的第二层粘贴玻纤网格布08。现有技术文献2中这种本体截面形状的四角均设计成长25毫米的矩形凹口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在形状结构上存在如下缺陷:1、四角均设计成矩形凹口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在制作和运输过程中的操作要求高,稍稍违反操作规程遭遇碰撞就会出现角部缺损现象,既影响了外观质量,也影响到安装施工时玻纤网格布的粘贴,严重的甚至造成次品,直接造成成品合格率的下降;2、更重要的是按照现有技术文献2安装施工示意图4中规定:先在这种矩形凹槽中粘贴玻纤网格布,还要在此粘贴有玻纤网格布的矩形凹槽上面与条板两边表面加贴总宽度大于100毫米的第二层粘贴玻纤网格布。这种形状结构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及安装施工工艺在实际使用中,造成了沿板与板连接处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本体部分出现裂缝。众所周知,建筑隔墙板出现裂缝不仅影响室内美观,而且还影响了建筑的隔音、防火、保温效果,更有甚者可能造成安全隐患。现有技术文献2苏J/T15-2013(四)《轻质墙板构造图集》第8页公布的安装施工工艺在实际采用中存在如下缺陷:1、如上所述,现有技术工序中除了对5毫米宽的接缝中填满、灌实粘结剂外,还必须粘贴两层玻纤网格布。这样的湿作业,使原本装配式的墙板,反而附加了两道粘贴两层玻纤网格布的陈旧工艺,不但增加了安装施工的时间和材料成本,而且增加了对操作者和施工环境的污染。2、更为严重的是在实际使用中,这样的安装施工工艺造成了靠近周边梁柱连接处、板与板连接处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本体出现裂缝。究其原因是:众所周知,当混凝土受热、受潮时,墙板混凝土会产生热涨、湿涨;当混凝土受冷、受干时,混凝土会产生冷缩、干缩。据此原理:以此轻集料隔墙板安装施工得到的隔墙热涨或冷缩呈现的应变特征是:当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受到热涨、湿涨时,周边的梁柱环箍住联结为整体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这时呈现为环箍挤压效应,而由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相当高,隔墙墙体不会产生裂缝;与此相反,当粘结成整体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受到冷缩、干缩时,周边的梁柱必然经现有技术规定的缝里的粘结剂和粘贴在接缝两边牢度相当高的两层玻纤网格布,对每块构成墙体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本体产生张拉效应,而恰恰又是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较低,在张拉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本体靠近连接缝的部分被拉裂,造成轻集料混凝土隔墙墙体产生裂缝。图6为相邻两块现有技术文献2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相扣拼接时安装施工后的局部受力分析示意图。结合图6,对有技术文献2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及安装施工工艺在实际使用中,造成了沿板与板连接处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本体部分出现裂缝的原因作进一步分析:由于技术文献2的安装施工工艺在实际完成后,企口接缝中的粘结剂凝固收缩,对相邻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本体01产生如图6中所示的拉力F,这个拉力F在靠近连接缝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本体部分产生了方向相同的张拉应力f;当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受到冷缩、干缩时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本体产生张拉效应,缝里的粘结剂和粘贴在接缝两边牢度相当高的两层玻纤网格布完全能承受住这种张拉效应,于是不会在接缝处产生裂缝,而在靠近连接缝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本体部分,如上所述本来就存在张拉应力f,在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受到冷缩、干缩产生的张拉力达到一定程度时,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本体靠近连接缝的部分必然首先被拉裂,出现裂缝;而现有技术文献2中这种本体截面形状的四角均设计成矩形凹口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在形状结构上,如图6中所示,在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本体靠近两个表面的部分产生同样的张拉应力f,技术文献2的安装施工工艺中在矩形凹口及表面上加贴两层玻纤网格布,更增大了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本体接近两个表面部分中产生的张拉应力f,这种本体截面形状的四角均设计成矩形凹口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也就更容易在按现有技术文献2的安装施工工艺完成后,当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受到冷缩、干缩时在靠近接缝的本体两个表面出现裂缝。由此可见,研究并设计一种不但不会出现棱角部缺损现象,而且适宜进行无裂缝安装施工工艺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是必要的。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设计一种不但不会出现棱角部缺损现象,而且适宜进行无裂缝安装施工工艺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所述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由水泥、粉煤灰为胶凝材料,以煤渣、陶粒等轻集料经振动及螺旋搅刀挤压密实成型的矩形本体和所述本体内部有序正交排列的孔道构成,所述本体左右侧面中部对称设计有拼接用的长条状凸榫和长条状凹槽,所述本体侧面中部的凸榫与相拼接的另一块相同规格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本体侧面中部的凹槽的截面形状凸凹互补形成企口,其特征是所述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本体横截面形状的四角均设计成45°倒角。所述倒角的底部斜面宽度等于所述本体厚度的40/230-20/90。本实用新型实施得到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安装施工工艺,包括如下依次步骤:A、定位:现场找出水平、垂直基准线,确定并标出作业部分的定位尺寸线;依据所需要安装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长度,确定与之相配合的作业面地面或楼面与对应的上梁之间的垂直距离,必要时对作业面地面或楼面铺垫细石混凝土进行增高处理,然后对作业面地面或楼面找平座浆。B、塞孔:对需要安装的每块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上端面的孔道用塑料泡沫棒塞孔,塞入孔内深度40-70mm,砂浆找平;C、立板:在作业面两边的对应墙面或立柱上固定定位钢卡,利用固定的定位钢卡将需要安装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依次竖直站立在作业面地面或楼面上,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相互间的侧面利用凸榫与凹槽相扣、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顶部针对侧面连接缝处采用定位钢卡骑缝卡接,并及时校验依次竖直站立的每块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垂直度和已经安装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形成墙面的整体平整度;D、填浆:在竖直站立于作业面上相邻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侧面凸榫与凹槽相扣的接缝中、竖直站立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与上梁之间的缝隙、竖直站立于隔墙与两边立柱或墙面交接处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侧面与对应墙面或立柱之间的缝隙,均填满、灌实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粘结剂;其特征是还包括如下步骤:E、塞抹微膨胀粘接剂:在完成步骤A-D后随即在竖直站立于作业面上相邻的隔墙条板侧面凸榫与凹槽相扣的接缝之外的,相邻的隔墙条板两面倒角相互形成的长条状三角形凹槽中塞抹微膨胀粘接剂,直至与隔墙条板前、后表面找平,至此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安装施工完成。所述步骤D中的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粘结剂中除水之外的组成成份重量百分比是:标号42.5R硅酸盐水泥16-20%;粒径5-10mm的陶粒4-6%;粉煤灰80-74%。所述步骤E中的微膨胀粘接剂中除水之外的组成成份重量百分比是:本实用新型实施得到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与现有技术文献2苏J/T15-2013(四)《轻质墙板构造图集》中如附图3中所示的预制隔墙条板在形状和结构上存在如下的区别:1、本体截面形状的四角的形状不同:现有技术文献2的本体截面形状的四角均设计成长25毫米的矩形凹口,存在棱角;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本体截面形状的四角设计成45°倒角,不存在棱角;2、条板两侧边企口在相邻条板两侧凹槽与凸榫相扣时,在留置接缝宽度相同的条件下,需要填满、灌实粘结剂的缝隙长度不同:现有技术文献2的本体截面形状的四角均设计成长25毫米的矩形凹口,该矩形凹口的深度虽然未明确限定,但从现有技术文献2苏J/T15-2013(四)《轻质墙板构造图集》第8页公布的安装施工工艺中推断,只需能够容纳粘贴第一层玻纤网格布,通常玻纤网格布的厚度在0.7-0.8mm,也就是说,需要填满、灌实粘结剂的缝隙长度等于条板本体的厚度减去2倍玻纤网格布的厚度;而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条板本体两侧边企口在相扣时,由于本体截面形状的四角设计成45°倒角,相邻条板两侧凹槽与凸榫相扣时,相邻隔墙条板本体两面倒角相互形成的长条状三角形凹槽底部深度数倍于玻纤网格布的厚度,这就意味着明显缩短了需要填满、灌实粘结剂的缝隙侧向长度。例如,同样90毫米厚度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由表1中得到现有技术文献2的接缝长度约为本体厚度90mm-2倍玻纤网格布的厚度1.6mm,即等于88.4mm;而同样90毫米厚度的本实用新型实施得到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由表2中得到接缝长度约为本体厚度90mm-2倍相邻隔墙条板本体两面倒角相互形成的长条状三角形凹槽底部深度28mm,即等于62mm,两者相比缩短了接缝长度26.4mm,约占本体厚度的29.3%。本实用新型实施得到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安装施工工艺与现有技术文献2苏J/T15-2013(四)《轻质墙板构造图集》第8页公布的安装施工工艺相比,在施工工序和使用材料上存在如下的区别:1、省去了两道粘贴两层玻纤网格布的陈旧工艺。本实用新型实施得到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安装施工工艺无需粘贴两层玻纤网格布;2、明显减小了相邻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相扣拼接时接缝的长度,也就减少了在接缝中填满、灌实粘结剂的数量,降低了相邻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相扣拼接施工工艺完成后的粘结力。如上所述,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得到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由于横截面形状的四角均设计成45°倒角,明显缩短了需要填满、灌实粘结剂的接缝长度,必然相当大幅度地降低了相邻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相扣拼接时的粘结力。3、增加了在竖直站立于作业面上的隔墙条板侧面凸榫与凹槽相扣的接缝之外的,相邻隔墙条板两面倒角相互形成的长条状三角形凹槽中塞抹微膨胀粘接剂的工序,而且粘接剂的成份也不是现有技术文献2苏J/T15-2013(四)《轻质墙板构造图集》第8页公布的通常的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粘结剂,而是组成成份不同的带有微膨胀性能的粘接剂。本实用新型实施得到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经试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显示了如下有益效果:1、不会出现棱角部缺损现象,从而提高了成品合格率。与现有技术文献2的本体截面形状的四角均设计成长25毫米的矩形凹口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相比,由于其四角形状均设计成45°倒角,不存在棱角,也就必然不会出现角部缺损现象,从而提高了成品合格率。2、适宜进行无裂缝安装施工工艺,从而避免了隔墙板出现裂缝,保证了室内美观和建筑的隔音、防火、保温效果,杜绝了隔墙板出现裂缝可能造成的安全隐患。本实用新型实施得到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无裂缝安装施工工艺,经试用,与现有技术相比显示了如下有益效果:1、省去了两道粘贴两层玻纤网格布的陈旧工艺。玻纤网格布是以中碱或无碱玻纤维纱织造,经耐碱高分子乳液涂覆的玻纤网格布,首道粘贴玻纤网格布的工艺,需要裁剪、铺覆玻纤网格布于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两面边缘的矩形凹口内再使用粘结剂涂覆,等待首道粘贴玻纤网格布完成干燥后,再在接缝两边的两块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边缘上下表面,第二次裁剪、铺覆玻纤网格布于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上下两面,再使用粘结剂涂覆、抹平。这样的陈旧工艺不但耗时费力,更主要的会对操作者与施工环境造成污染。2、避免了轻集料混凝土隔墙墙体产生裂缝。如图2、5中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得到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由于横截面形状的四角均设计成45°倒角,相当大幅度地缩短了需要填满、灌实粘结剂的接缝长度。加之,在竖直站立于作业面上的隔墙条板侧面凸榫与凹槽相扣的接缝之外的、相邻隔墙条板两面倒角相互形成的长条状三角形凹槽中塞抹的是微膨胀粘接剂,而微膨胀粘接剂具有既能粘结,又能产生微膨胀的效能。正是这种安装施工后沿相邻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长度方向,相扣拼接时形成的横截面三角形的凹槽的设计,其一,从接缝长度减少了填满、灌实通常的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粘结剂的数量,达到了板与板相扣连接所需的粘结力F,使得在粘结成整体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受到冷缩、干缩时形变产生的拉张应力小于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本体靠近接缝处所能承受的拉张应力;其二,相邻隔墙条板两面倒角相互形成的长条状三角形凹槽中塞抹了既能粘结,又能产生微膨胀的微膨胀粘接剂后,微膨胀粘接剂的膨胀力对靠近接缝的相邻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本体部分进行挤压,使之蓄积了方向如图5中f所示的挤压内应力,当粘结成整体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受到冷缩、干缩时形变产生的拉张力F时,由于挤压内应力f与之方向相反,必然起到消减冷缩、干缩时形变产生的拉张力F的效果,从而避免了该本体部分出现裂缝;其三,与现有技术文献2中那种本体截面形状的四角均设计成矩形凹口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在形状结构上不同,如图2、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本体截面形状的四角均设计成成45°倒角,从而形成了相邻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相扣拼接时形成的横截面三角形的长度条形凹槽,该横截面三角形的长度条形凹槽具有成直角正交的相对的长条形斜面,即图2、5中的横截面三角形的相对的斜边,当粘结成整体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受到冷缩、干缩时形变产生的拉张力,在受到上述与之方向相反的挤压内应力f消减后残存的冷缩、干缩时形变产生的拉张力F作用于长条形斜面上时,不是像技术文献2中那种本体截面形状的四角均设计成矩形凹口那样,拉张力F完全由矩形凹口及粘贴其中的玻纤网格布承受,而是如图5中所示那样,被分解成垂直于长度条形斜面的拉张力F1和沿长度条形斜面方向向内的拉张力F2,垂直于长度条形斜面的拉张力F1作用于凝固的微膨胀粘接剂7上而得到消减,沿长条形斜面方向向内的拉张力F2作用于横截面三角形的长条形凹槽的尖形底部,即凝固的微膨胀粘接剂7与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粘结剂6的交界处,且方向是向内形成挤压效应,于是残存的冷缩、干缩时形变产生的拉张力F被完全消减掉,不可能对靠近接缝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本体产生拉张形变。综上所述,不但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本体截面形状的四角均设计成成45°倒角从形状结构上起到了进一步消减残存的冷缩、干缩时形变产生的拉张力F的效果,而且独创的安装施工工艺中微膨胀粘接剂的采用,多方面确保了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及其按照本实用新型的无裂缝安装施工工艺拼接而成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不会产生裂缝。附图说明:图1为符合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主题结构的示意图;图2为相邻两块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相扣拼接时的安装施工示意图;图3为现有技术文献2的预制隔墙条板形状结构及企口尺寸示意图;图4为相邻两块现有技术文献2的预制隔墙条板相扣拼接时的安装施工示意图;图5为相邻两块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相扣拼接安装施工后的局部受力分析示意图;图6为相邻两块现有技术文献2的预制隔墙条板相扣拼接安装施工后的局部受力分析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细节说明如下: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所述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由水泥、粉煤灰为胶凝材料,以煤渣、陶粒等轻集料经振动及螺旋搅刀挤压密实成型的矩形本体1和所述本体1内部有序正交排列的孔道2构成,所述本体1左右侧面中部对称设计有拼接用的长条状凸榫3和长条状凹槽4,所述本体1侧面中部的凸榫3与相拼接的另一块相同规格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本体1侧面中部的凹槽4的截面形状凸凹互补形成企口,其特征是所述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本体1横截面形状的四角均设计成45°倒角5。如图1所示,所述倒角5的底部斜面宽度等于所述本体1厚度的40/230-20/90。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板厚度90mm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板厚度,即本体厚度90mm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其本体长度根据使用客户要求在1200-3000mm之间确定,其凸榫3和凹槽4的截面形状的凸凹互补形成企口尺寸如表2所示:表2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企口尺寸单位:毫米板厚度凸榫顶宽凹槽底宽凸榫底宽凹槽口宽凸榫高凹槽深倒角底边长度倒角深90152332408.59.52014注:结合图1所示,表中所列凸榫顶宽即指凸榫3的顶面宽度;凹槽底宽即指凹槽4的底面宽度;凸榫底宽即指凸榫3的底部宽度;凹槽口宽即指凹槽4的上口宽度;凸榫高即指凸榫3相对于本体1侧面的高度31;凹槽深即指凹槽4相对于本体1侧面的深度41;倒角底边长度即指倒角5的底部斜面宽度,倒角深即指由倒角5的底部斜面宽度决定,而推算得到的靠近凸榫3的底部、或靠近凹槽4的上口的倒角5的底部斜面棱角线相对本体1表面的距离。与现有技术文献2苏J/T15-2013(四)《轻质墙板构造图集》江苏科技出版社2013年3月第一版中第4页公布了如附图3中所示的预制隔墙条板,条板两侧边企口的尺寸如表1所示相比较,可以进一步理解到如前所述缩短了接缝长度26.4mm,约占本体厚度的29.3%。实施例2板厚度120mm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板厚度,即本体厚度120mm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其本体长度根据使用客户要求在1200-3000mm之间确定,其凸榫3和凹槽4的截面形状的凸凹互补形成企口尺寸如表3所示:表3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企口尺寸单位:毫米板厚度凸榫顶宽凹槽底宽凸榫底宽凹槽口宽凸榫高凹槽深倒角底边长度倒角深120465056608.59.52719注:与表2相同。实施例3板厚度230mm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板厚度,即本体厚度230mm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其本体长度根据使用客户要求在1200-3000mm之间确定,其凸榫3和凹槽4的截面形状的凸凹互补形成企口尺寸如表4所示:表4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企口尺寸单位:毫米板厚度凸榫顶宽凹槽底宽凸榫底宽凹槽口宽凸榫高凹槽深倒角底边长度倒角深2306265656810.511.54028注:与表2相同。如图2所示,所述的利用本实用新型的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进行无裂缝的安装施工工艺,包括如下依次步骤:A、定位:现场找出水平、垂直基准线,确定并标出作业部分的定位尺寸线;依据所需要安装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长度,确定与之相配合的作业面地面或楼面与对应的上梁之间的垂直距离,必要时对作业面地面或楼面铺垫细石混凝土进行增高处理,然后对作业面地面或楼面找平座浆。B、塞孔:对需要安装的每块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上端面的孔道用塑料泡沫棒塞孔,塞入孔内深度40-70mm,砂浆找平;C、立板:在作业面两边的对应墙面或立柱上固定定位钢卡,利用固定的定位钢卡将需要安装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依次竖直站立在作业面地面或楼面上,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相互间的侧面利用凸榫与凹槽相扣、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顶部针对侧面连接缝处采用定位钢卡骑缝卡接,并及时校验依次竖直站立的每块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垂直度和已经安装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形成墙面的整体平整度;D、填浆:在竖直站立于作业面上相邻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侧面凸榫与凹槽相扣的接缝中、竖直站立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与上梁之间的缝隙、竖直站立于隔墙与两边立柱或墙面交接处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侧面与对应墙面或立柱之间的缝隙,均填满、灌实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粘结剂6;其特征是还包括如下步骤:E、塞抹微膨胀粘接剂7:在完成步骤A-D后随即在竖直站立于作业面上相邻的隔墙条板侧面凸榫3与凹槽4相扣的接缝之外的,相邻的隔墙条板两面倒角5相互形成的长条状三角形凹槽中塞抹微膨胀粘接剂7,直至与隔墙条板前、后表面找平,至此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安装施工完成。所述步骤D中的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粘结剂6中除水之外的组成成份重量百分比是:标号42.5R硅酸盐水泥16-20%;粒径5-10mm的陶粒4-6%;粉煤灰80-74%。实际施工中根据常用工艺和工程质量要求,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成为填满、灌实用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粘结剂,硅酸盐水泥也可以选用标号52.5R硅酸盐水泥。此为现有技术,可以根据实际状况采用粘结性能相同或相近的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粘结剂。所述步骤E中的微膨胀粘接剂7中除水之外的组成成份重量百分比是:实际施工中根据常用工艺和工程质量要求,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成为微膨胀粘接剂,组成成份中硅酸盐水泥起到胶凝砂子的作用;粒径0.2-0.6mm的砂子起到支撑结构和填充空隙的作用;通用工业品生石膏起到改善砂浆微膨胀性能的作用;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胶粉起到增强粘接性能和保水的作用;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实施例4依次进行的步骤A-D属于现有技术的常规工艺,为简明起见不再复述,E、塞抹微膨胀粘接剂7:在完成步骤A-D后随即在竖直站立于作业面上相邻的隔墙条板侧面凸榫3与凹槽4相扣的接缝之外的,相邻的隔墙条板两面倒角5相互形成的长条状三角形凹槽中塞抹微膨胀粘接剂7,直至与隔墙条板前、后表面找平,至此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安装施工完成。实际施工中根据常用工艺和工程质量要求,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成为微膨胀粘接剂,其除水之外的组成成份重量百分比是:实施例5依次进行的步骤A-D属于现有技术的常规工艺,为简明起见不再复述,E、塞抹微膨胀粘接剂7:在完成步骤A-D后随即在竖直站立于作业面上相邻的隔墙条板侧面凸榫3与凹槽4相扣的接缝之外的,相邻的隔墙条板两面倒角5相互形成的长条状三角形凹槽中塞抹微膨胀粘接剂7,直至与隔墙条板前、后表面找平,至此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安装施工完成。实际施工中根据常用工艺和工程质量要求,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成为微膨胀粘接剂,其除水之外的组成成份重量百分比是:实施例6依次进行的步骤A-D属于现有技术的常规工艺,为简明起见不再复述,E、塞抹微膨胀粘接剂7:在完成步骤A-D后随即在竖直站立于作业面上相邻的隔墙条板侧面凸榫3与凹槽4相扣的接缝之外的,相邻的隔墙条板两面倒角5相互形成的长条状三角形凹槽中塞抹微膨胀粘接剂7,直至与隔墙条板前、后表面找平,至此新型轻集料混凝土隔墙条板的安装施工完成。实际施工中根据常用工艺和工程质量要求,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成为微膨胀粘接剂,其除水之外的组成成份重量百分比是: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