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钢筋张拉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77707阅读:67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张拉工具,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钢筋张拉工具。



背景技术:

为了充分利用高强度材料,弥补混凝土与钢筋拉应变之间的差距,工程人员把预应力运用到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去,亦即在外荷载作用到构件上之前,预先用某种方法,在构件上(主要在受拉区)施加压,构成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构件承受由外荷载产生的拉力时,首先抵消混凝土中已有的预压力,然后随荷载增加,才能使混凝土受拉而后出现裂缝,因而延迟了构件裂缝的出现和开展;对钢筋施加预应力需要用到专门的工具;现有的预应力钢筋张拉工具一般包括千斤顶和张拉支座,预应力钢筋穿过张拉支座后与千斤顶相连,千斤顶的顶出方向与预应力钢筋所需的预应力方向相同,通过千斤顶施加预应力使钢筋达到设计伸长量后进行锚固即可;然而,由于千斤顶与张拉支座为分体式结构,在使用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对两部件进行定位,且在使用过程中两部件也经常发生偏移,从而影响了预应力的正确施加,降低了预应力钢筋的结构稳定性。

因此,就需要一种预应力钢筋张拉工具,便于千斤顶与张拉支座的配合定位,且能够防止使用过程中千斤顶与张拉支座发生偏移,保证预应力的正确施加,提高预应力钢筋的结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应力钢筋张拉工具,便于千 斤顶与张拉支座的配合定位,且能够防止使用过程中千斤顶与张拉支座发生偏移,保证预应力的正确施加,提高预应力钢筋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钢筋张拉工具,包括千斤顶和张拉支座,预应力钢筋穿过张拉支座后与千斤顶相连;所述千斤顶上与张拉支座相连的端面沿轴向内凹形成用于限制张拉支座径向移动的支座限位槽;该工具还包括安装在预应力钢筋上的锚具Ⅰ和与所述锚具Ⅰ相匹配的力矩扳手,所述张拉支座设有操作口,所述力矩扳手通过操作口伸至锚具Ⅰ处以对锚具Ⅰ进行旋拧操作。

进一步,所述张拉支座包括顶板和侧板,所述顶板上设有供预应力钢筋穿过的中心孔,所述操作口设于侧板。

进一步,所述顶板和侧板一体成型。

进一步,所述支座限位槽的形状与顶板的形状相适配。

进一步,该工具还包括锚具Ⅱ,预应力钢筋穿过千斤顶后与锚具Ⅱ相连,且所述千斤顶通过锚具Ⅱ锚固预应力钢筋。

进一步,该工具还包括锚垫板,所述锚垫板设在锚具Ⅱ与千斤顶之间。

进一步,所述千斤顶上与锚垫板相连的端面沿轴向内凹形成用于限制锚垫板径向移动的垫板限位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预应力钢筋张拉工具,由于在千斤顶上设置了支座限位槽,装配时使张拉支座插入支座限位槽即可实现千斤顶与张拉支座的配合定位;而且支座限位槽能够限制张拉支座径向移动,能够防止使用过程中千斤顶与张拉支座发生偏移,从而保证预应力的正确施加,提高预应力钢筋的结构稳定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预应力钢筋张拉工具,包括千斤顶1和张拉支座,预应力钢筋9穿过张拉支座后与千斤顶1相连;所述千斤顶1上与张拉支座相连的端面沿轴向内凹形成用于限制张拉支座径向移动的支座限位槽11;支座限位槽11的形状与张拉支座的表面形状相适应;千斤顶1的顶出方向与预应力钢筋9所需的预应力方向相同,通过千斤顶1施加预应力使钢筋达到设计伸长量后进行锚固即可;向内即朝向千斤顶1的中心方向;由于在千斤顶1上设置了支座限位槽11,装配时使张拉支座插入支座限位槽11即可实现千斤顶1与张拉支座的配合定位;而且支座限位槽11能够限制张拉支座径向移动,能够防止使用过程中千斤顶1与张拉支座发生偏移,从而保证预应力的正确施加,提高预应力钢筋9的结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该工具还包括安装在预应力钢筋9上的锚具Ⅰ3和与所述锚具Ⅰ3相匹配的力矩扳手4,所述张拉支座设有操作口2a,所述力矩扳手4通过操作口2a伸至锚具Ⅰ3处以对锚具Ⅰ3进行旋拧操作;采用力矩扳手4旋转控制锚具Ⅰ3,使预应力钢筋9达到控制应力,操作简单,工作效率高。

本实施例中,所述张拉支座包括顶板21和侧板22,所述顶板21上设有供预应力钢筋9穿过的中心孔2b,所述操作口2a设于侧板22;该结构的张拉支座结构简单,支撑效果佳;所述顶板21和侧板22可一体成型,有利于提高张拉支座的结构强度,简化生产加工工艺;本实施例中,所述支座限位槽11的形状与顶板21的形状相适配,顶板21可呈四边形或者圆形等形状。

本实施例中,该工具还包括锚具Ⅱ5和锚垫板6,预应力钢筋9穿过千斤顶1后与锚具Ⅱ5相连,且所述千斤顶1通过锚具Ⅱ5锚固预应力钢筋9;所述锚垫板6则设在锚具Ⅱ5与千斤顶1之间;所述千斤顶1上与锚垫板6相连的端面沿轴向内凹形成用于限制锚垫板6径向移动的垫板限位槽12,防止使用过程中锚垫板6发生偏移,从而进一步保证预应力的正确施加,提高预应力钢筋9的结构稳定性。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