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车库载车板边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23364阅读:158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立体移动车库。



背景技术:

车辆无处停放的问题是城市的社会、经济、交通发展到一定程度产生的结果,立体停车设备的发展在国外,尤其在日本已有近30~40年的历史,无论在技术上还是在经验上均已获得了成功。我国也于90年代初开始研究开发机械立体停车设备,距今已有近二十年的历程。由于很多新建小区内住户与车位的配比为1:1,为了解决停车位占地面积与住户商用面积的矛盾,机械式立体停车设备以其平均单车占地面积小的独特特性,已被广大用户接受。

立体车库中的升降横移式移动车库,具有多层停车平台,有效利用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达数倍。存取车快捷便利,独特跨梁设计,车辆出入无障碍。采用PLC控制,自程度高。环保节能,低噪音。人机界面好,多种操作方式可选配,操作简便。

目前市面上的载车板边梁的内侧都是直的,为了节省空间,载车板的宽度仅比汽车的宽度略宽,如果驾驶员是新手或者紧张的话,汽车入库不正或者偏向于车载板的一边,车轮很容易和车载板边梁的直角边产生摩擦,从而导致轮胎的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导向功能的立体车库载车板边梁。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立体车库载车板边梁,包括梁体,所述梁体的端部外角向内凹陷,在所述梁体的端部形成斜面,所述斜面的顶端高于所述梁体的上表面,所述斜面的顶端与所述梁体的上表面之间为倾斜向下的坡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地技术方案为,所述斜面与载车板之间的夹角为45°。

优选地,所述梁体的内侧边上部沿长度方向还设置有内倒角。

优选地,所述内倒角为圆倒角。

优选地,所述梁体由钢材料一体化制成。

优选地,所述梁体的内侧设置有防撞胶条。

优选地,所述梁体的上表面宽度为300~350 mm。

有益效果:(1)本实用新型中梁体端部外角向内凹陷,在梁体端部形成一个具有斜面的外倒角,在车辆进入载车板时,即使车身不正,由于倒角的导向作用,并且不存在直角,车轮也不易摩擦损坏,本实用新型的边梁结构简单、制作简便,不会提高成本,适合在立体车库领域大规模的推广使用;

(2)本实用新型中斜面为45°,在减少车轮摩擦损坏的基础上,确保能够给予车辆驾驶者足够的路面反馈,提醒驾驶者调整车身,提升立体车库的停车安全系数;

(3)本实用新型中为了防止车辆在进入载车板后,在载车板上反生跑偏,与梁体的内侧边接触,损耗轮胎,在梁体的内侧边上部沿长度方向设置内倒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立体车库载车板边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所述实施例。

实施例:一种立体车库载车板边梁,如图1所示,包括梁体1,梁体1的端部外角向内凹陷,在梁体的端部形成斜面2,斜面2与载车板之间的夹角为45°,斜面2的顶端高于梁体1的上表面,斜面2的顶端与梁体1的上表面之间为倾斜向下的坡面3。

梁体1的内侧边上部沿长度方向还设置有内倒角4,梁体1的内侧设置有防撞胶条。

梁体1由钢材料一体化制成。梁体1的上表面宽度为300~350 mm。

如上所述,尽管参照特定的优选实施例已经表示和表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其不得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自身的限制。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定义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前提下,可对其在形式上和细节上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