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96222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是当代主要的土木工程材料之一。它是由胶结材料,骨料和水按一定比例配制,经搅拌振捣成型,在一定条件下养护而成的人造石材。混凝土具有原料丰富,价格低廉,生产工艺简单的特点,因而使其用量越来越大;同时混凝土还具有抗压强度高,耐久性好,强度等级范围宽,使其使用范围十分广泛,不仅在各种土木工程中使用,就是造船业,机械工业,海洋的开发,地热工程等,混凝土也是重要的材料。混凝土搅拌成型后经输送装置将其输送到指定位置。现有的输送装置,也存在许多的问题,比如混凝土在运输的过程中,料斗一般为固定结构,混凝土入仓速度慢、设备成本高、移动不方便的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其入仓速度快,成本低且移动方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机,还包括与输送机配合使用的机架,所述机架上滑动连接有料斗,所述机架的下方设置有料仓,输送机输送的混凝土经料斗送入料仓。

其中,所述料斗的出料口驱动连接有挡板,所述挡板通过驱动机构驱动其闭合或打开;所述料斗出料口的外围设置有振动器。

具体地,还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用于检测料斗位置的红外感应器。

进一步地,所述料斗、驱动机构、振动器均采用无线遥控装置控制。

进一步地,所述机架为采用槽钢拼装而成的桥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料斗与机架之间采用动滑轮和钢轨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搅拌站,所述搅拌站配合有多组机架和输送机;其中相互配合使用的一个机架和一台输送机为一组。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料斗与机架滑动连接,在输送混凝土时,混凝土入仓速度快,成本低,移动方便;

2、通过控制料斗的行走、卸料、振捣,降低了人员的操作难度;

3、一台搅拌机配套多条生产线,减少了生产场地的占有率,保证了现有设备的有效利用,减少了生产运营的成本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机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料斗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参见图1—3,一种混凝土输送装置,包括输送机2,还包括与输送机2配合使用的机架3,所述输送机2为皮带输送机2,输送机2的一端与搅拌站1对接,其位于搅拌站1出料口的下方,另一端与机架3对接其位于机架3的上方,混凝土从搅拌站1的出料口排出进入皮带输送机2的皮带上,所述机架3上滑动连接有料斗4,皮带输送机2将洪凝土输送到料斗4内,通过无线遥控装置控制料斗4滑动,所述机架3的下方设置有料仓8,当红外感应器10检测到料斗4移动到指定位置(提前设定的料仓8上方机架3上的卸料位置)输送机2输送的混凝土经料斗4送入料仓8。所述机架3为采用槽钢拼装焊接而成的桥式结构,制作成本较低,而带来的经济效益显著。机架3的顶部设置有钢轨9,以便于料斗4滑动;料斗4上设置有动滑轮5,其带动料斗4在钢轨9上往返运动。通过在钢轨9外侧加设的两组红外线感应器,使得料斗4在行走过程中能准确地执行行走命令。

使用时,开启混凝土搅拌站1,将拌制均匀的混凝土混合料撒落在皮带输送机2上,同时开启皮带输送机2,利用皮带输送机2上的皮带轮将混凝土拌合料往前输送至料斗4内;通过无线遥控装置开启料斗4,将料斗4移至料仓8处,通过红外线感应器控制料斗4自动停止行进。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料斗4的出料口驱动连接有挡板11,所述挡板11通过一组液压杆6驱动其闭合或打开;当料斗4运动到料仓8处后停止行进,再通过无线遥控装置控制液压杆6将料斗4出料口的挡板11打开,将拌合料卸至料仓8内。由于所述料斗4出料口的外围设置有振动器7,卸料后开启料斗4两侧的混凝土振动器7,将残留在料斗4内壁上的混凝土拌合料边振动边流入料仓8内。混凝土拌合料卸完后,将料斗4的挡板11关闭,通过无线遥控装置及红外线感应器将料斗4移至原来的位置,再通过搅拌站1、皮带输送机2将拌制好的混凝土重新输送至料斗4内,重复上述操作工序。本实用新型中无线遥控装置安装在电控柜内并与无线遥控器配套使用。在料斗4侧壁安装一组液压杆6、一组混凝土振动器7,并通过无线遥控装置控制料斗4的行走、卸料、振捣等生产工序,大大减少了人力,提高了生产效率。

再有,所述搅拌站1配合有一个组机架3和两个输送机2;其中相互配合使用的一个机架3和一台输送机2为一组构成一条生产线。当其中一条生产线无需运行时,关闭混凝土输送装置,并可开启另一台皮带输送机2,进行另一条生产线的生产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