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架系统的兜底防护平台翻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84235阅读:346来源:国知局
模架系统的兜底防护平台翻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高层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模架系统的兜底防护平台翻板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超高层建筑领域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在超高层建筑施工时,一般采取核心筒领先外框筒的施工工序,并且在核心筒施工时经常使用可以自动提升或爬升的模架系统。由于核心筒和外框筒的工作面存在较大的高低差,因此极易产生高空坠物事故,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为解决此问题,在模架系统下部设计了兜底防护平台。由于兜底防护平台需要随模架系统一起提升,为了避免和核心筒墙体擦碰,需要在兜底防护平台和核心筒墙体之间预留缝隙,为了避免施工过程中的垃圾、材料及零星构件等物体从该缝隙坠落,需要一种用于封闭兜底防护平台与墙体之间缝隙的翻板装置。进一步,现有的翻板需依赖人力进行移动,降低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情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模架系统的兜底防护平台翻板装置,通过气缸的伸缩以带动翻板靠置或离开核心筒的表面,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需依赖人力移动翻板的技术问题,使翻板实现自动化与智能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模架系统的兜底防护平台翻板装置,设于核心筒和兜底防护平台之间,所述翻板装置包括:定位部,设于所述兜底防护平台上;气缸,包括缸筒和与所述缸筒连接的活塞杆,所述气缸通过所述缸筒与所述定位部枢接;翻板,包括相对的连接端和靠置端,所述连接端与所述定位部可翻转连接,所述翻板与所述活塞杆枢接,所述翻板通过所述气缸的伸缩以靠置或离开所述核心筒的表面。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定位部上设有耳板,所述翻板临近其靠置端处设有耳板;所述气缸通过所述缸筒与所述定位部的耳板枢接并通过所述活塞杆与所述翻板的耳板枢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翻板朝向所述核心筒的一侧面设有加固部。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加固部包括横向方通和竖向方通,所述横向方通包括上排方通和下排方通,所述竖向方通设于所述上排方通和所述下排方通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上排方通与所述活塞杆的末端相对应的设于所述翻板的两侧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横向方通与所述竖向方通之间对角位置设有斜向方通。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翻板的靠置端设有耐火橡胶层,所述耐火橡胶层于所述翻板靠置于核心筒上时封闭所述靠置端与所述核心筒之间的缝隙。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核心筒的转角处与所述翻板的端部形成角部空间,设于所述翻板的耐火橡胶层伸展铺设至所述角部空间,伸展至角部空间的耐火橡胶层通过所述翻板的翻转以遮蔽或打开所述角部空间。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气缸的上方设有防护结构,所述防护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缸筒上方的第一防护结构和设于所述活塞杆上方的第二防护结构,所述第一防护结构固定设于所述缸筒上方,所述第二防护结构通过所述气缸的伸缩以伸展于所述活塞杆上方或叠合收至所述第一防护结构上方。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所述兜底防护平台的四周均设有所述翻板装置。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气缸的活塞杆与翻板枢接,缸筒与定位部枢接,翻板与定位部可活动连接,活塞杆伸缩时带动翻板做翻转运动,可实现气缸伸长时,活塞杆推动支撑杆靠置于核心筒墙体上,以封闭兜底防护平台和核心筒墙体之间的缝隙;气缸压缩时,活塞杆带动翻板离开核心筒墙体的表面,从而翻板与核心筒墙体分离,以便所述翻板装置随模架系统一同顶升。

(2)在翻板底部设有加固部,防止翻板在翻转时变形。

(3)在翻板与核心筒墙体靠置的一侧面设有耐火橡胶层,在定位部与兜底防护平台接触的一侧面亦设有耐火橡胶层,既保证封闭的可靠性,又能避免消防隐患。

(4)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廉、经济实用。安全稳固、封闭效果可靠,在未来的超高层施工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翻板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翻板装置上设有防护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加固部方通布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耐火橡胶层设于翻板靠置端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耐火橡胶层遮蔽角部空间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翻板装置设于核心筒与兜底防护平台之间的布置示意图。

附图标记与部件的对应关系如下:

1-兜底防护平台,2-核心筒,3-定位部,4-翻板,5-气缸,6-加固部,7-销轴,8-防护结构,9-耳板,10-耐火橡胶层,31-方通,32-槽钢,51-活塞杆,52-缸筒,40-角部空间,41-靠置端,42-连接端,81-第一防护结构,82-第二防护结构,61-横向方通,62-竖向方通,63-斜向方通,611-上排方通,612-下排方通,100-叠合部,α-锐角角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本实用新型模架系统的兜底防护平台翻板装置设于兜底防护平台和核心筒之间,用以封闭两者之间的缝隙。其中:

参阅图1和图2,所述翻板装置包括定位部3、翻板4和气缸5。定位部3设于兜底防护平台1上;气缸5包括缸筒52和与缸筒52连接的活塞杆51,缸筒52与定位部3枢接;翻板4包括相对的靠置端41和连接端42,连接端42与定位部3可活动链接,靠置端41靠置于核心筒2的表面,翻板4与活塞杆51枢接,以此,翻板4通过气缸5的伸缩以靠置或离开所述核心筒2的表面。具体地,当活塞杆51从缸筒52内伸出时,活塞杆51推动翻板4靠置于核心筒2的表面;当活塞杆51收缩进缸筒52内即气缸5收缩时,活塞杆51带动翻板4离开核心筒2的表面,即气缸5的伸缩带动翻板4作翻转往复运动。翻板4的长度根据核心筒2收缩后,兜底防护平台1与核心筒2的缝隙长度而定,一般需满足当气缸5伸长、翻板4靠置于核心筒2的表面时,翻板4与兜底防护平台1之间的锐角角度α≥45°。翻板4做翻转往复运动的幅度依赖于气缸5的行程,但必须要满足的条件是:气缸5伸长时,翻板4的靠置端41可以靠置于核心筒2的表面;气缸5收缩时,翻板4距核心筒墙体2的最短距离要大于兜底防护平台1与核心筒2之间的缝隙长度,从而在模架系统顶升时,翻板4能够与核心筒墙体2分离,翻板装置可随模架系统一同顶升。

优选地,翻板4的连接端42与定位部3通过销轴7可活动连接;在定位部3上设有耳板9,缸筒52通过枢轴穿置所述耳板与定位部3枢接;在翻板4上亦设有耳板9,活塞杆51通过枢轴穿置所述耳板与翻板4枢接。

较佳地,为了防止翻板4在翻转时变形,在翻板4朝向核心筒2的一侧面设加固部6;一般地,所述加固部6可以采用方通进行加固,但并不限于方通,其他可起到加固作用的构件均可使用。如图3为本实施例中加固部的方通布置示图,所述加固部6包括横向方通61和竖向方通62,横向方通61包括上排方通611和下排方通612,竖向方通62设于上排方通611和下排方通612之间,且竖向方通62的上下两端分别连接上排方通611和下排方通612,在横向方通61和竖向方通62之间的对角位置还设有斜向方通63。在加固部6中,所述斜向方通63可设于同一对相对的对角位置,也可交替设于不同对相对的对角位置。

参阅图4和图5,在翻板4的靠置端41设有耐火橡胶层10,所述耐火橡胶层10由耐火橡胶组成,由于耐火橡胶的柔软易折弯的性质,耐火橡胶层10的一边缘突出于翻板4的靠置端41,以此,当翻板4靠置于核心筒2的表面时,耐火橡胶层10突出于靠置端41的部分向上折弯,用以封闭靠置端41与核心筒2之间的微小缝隙,并达到防火效果。

相邻的翻板装置形成有角部空间40,设于所述相邻翻板装置上的耐火橡胶层10伸展铺设至此角部空间40,当所述相邻的翻板装置的翻板4都处于靠置核心筒2的状态时,伸展至角部空间40的耐火橡胶层10将此空间遮蔽,以达到完全封闭封闭兜底防护平台1与核心筒2之间缝隙的目的;当翻板4收起状态时,伸展至角部空间的耐火橡胶层10随翻板4翻转,以此打开角部空间40。

优选的,如图5所示,所述相邻翻板装置伸展铺设至此角部空间40的耐火橡胶层10均成形为三角形,翻板4都处于靠置状态时,两块三角形的耐火橡胶层的其中一侧边叠合在一起,形成叠合部100,以此,上述两块三角形的耐火橡胶层10完全遮蔽角部空间40。为达到较佳防火效果,在定位部3和兜底防护平台1接触的一端面亦设有耐火橡胶层10。

再次参阅图2,在气缸5上方设有防护结构8,所述防护结构8包括设于所述缸筒52上方的第一防护结构81和设于所述活塞杆51上方的第二防护结构82,所述第一防护结构81固定设于所述缸筒52上方,所述第二防护结构82通过所述气缸5的伸缩以伸展于所述活塞杆51上方或叠合收至所述第一防护结构81上方。具体地,第一防护结构81和第二防护结构82用1mm厚铁皮制成,第一防护结构81通过焊接在固定部32上的细钢筋设于缸筒52上方,第一防护结构81与所述细钢筋通过焊接连接,第二防护结构82的一端置于第一防护结构81的上方,另一端通过焊接在翻板4上的细钢筋设于活塞杆上方,第二防护结构82与所述细钢筋通过焊接连接。以此,当气缸5伸长时,第二防护结构82伸展于活塞杆51上方;当气缸5收缩时,第二防护结构82叠合收至第一防护结构81上方。本实用新型翻板装置通过设有防护结构8,达到防止混凝土泥浆或污水、杂物等污染活塞杆51的目的。

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翻板4为2mm钢板,所述加固部6为40*40*2mm方通,所述销轴7为10mm销轴,所述防护结构8为1mm瓦型铁皮防护罩,所述气缸为200kg气缸,所述定位部3包括方通31和槽钢32,方通31置于槽钢32内,所述销轴7设于翻板4和方通32之间,所述方通31为50*50*3mm方通,所述槽钢32为10号槽钢。

如图6所示,所述兜底防护平台1设于所述核心筒2的内圈,在兜底防护平台1的四周均设有本实用新型翻板装置以封闭与四周核心筒墙体2之间的缝隙,每块翻板各设至少一200kg气缸作为动力装置。

以上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