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陶泥制作陶瓷罐陶胚的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4507阅读:1433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制备装置,属于陶瓷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陶泥制作陶瓷罐陶胚的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人早在约公元前8000-2000年(新石器时代)就发明了陶器。用陶土烧制的器皿叫陶器,用瓷土烧制的器皿叫瓷器,陶瓷则是陶器、炻器和瓷器的总称。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粘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以叫陶瓷。

陶土,是指含有铁质而带黄褐色、灰白色、红紫色等色调,具有良好可塑性的粘土。

陶瓷罐加工中,陶土原料经过配料后需要通入清水混合并形成陶泥,陶泥经过塑形后形成大小不一的陶土砖,陶土砖直接用于陶瓷罐的陶胚制作,以往的陶胚制作基本采用人工制作,由于人为因素,其具有极大的可变性和不可预见性,在制作中极易因此操作不当损毁陶胚,成品率和效率较低,并且成品陶胚形状不精确,表面不平整,不利于陶胚大批量的精确制作。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利用陶泥制作陶瓷罐陶胚的成型装置,从而解决了以往制作陶瓷罐陶胚时效率低及易损坏陶胚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利用陶泥制作陶瓷罐陶胚的成型装置,包括底座,底座上端设置有成型台和工作台,

工作台上端设置有滑动块,滑动块连接有水平杆,水平杆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陶泥刮刀,陶泥刮刀与陶胚外形匹配;

所述底座上端还设置有固定架,固定架上设置有可水平移动的齿条板,齿条板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陶泥擦板,陶泥擦板与陶胚外形匹配;

所述陶泥刮刀和陶泥擦板均位于成型台上端并相对设置;

所述工作台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滑动块平移的驱动机构;所述底座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成型台圆周转动的转动电机;

所述底座内还设置有连接驱动机构和齿条板的涡轮蜗杆传动副,驱动机构带动陶泥刮刀水平移动且在涡轮蜗杆传动副作用下陶泥擦板同步反向水平移动。

优选的,所述工作台上端两侧均设置有用于限制滑动块移动的限位块。

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内的螺纹杆,所述滑动块下端设置有与螺纹杆螺纹配合的连接块;所述螺纹杆一端伸出后设置有从动齿轮;所述底座内部还设置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设置有与从动齿轮啮合的主动齿轮。

优选的,所述涡轮蜗杆传动副包括水平传动杆及设置在水平传动杆两端的左竖直传动杆和右竖直传动杆,所述右竖直传动杆中部与水平传动杆右端通过右齿轮副传动,所述右竖直传动杆上端设置传动斜齿轮并通过传动斜齿轮与螺纹杆配合传动,所述左竖直传动杆中部与水平传动杆左端通过左齿轮副传动,所述左竖直传动杆上端设置传动齿轮与齿条板的齿条啮合传动。

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型快速、效率高,并且成型后陶胚形状唯一,表面平整,成型后的陶胚质量较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左竖直传动杆;2、左齿轮副;3、固定架;4、传动齿轮;5、陶泥擦板;6、陶泥擦板;7、成型台;8、传动斜齿轮;9、陶泥刮刀;10、水平杆;11、限位块;12、工作台;13、滑动块;14、连接块;15、螺纹杆;16、从动齿轮;17、主动齿轮;18、驱动电机;19、底座;20、右齿轮副;21、右竖直传动杆;22、转动电机;23、水平传动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具体实施例

如图1所示,利用陶泥制作陶瓷罐陶胚的成型装置,包括底座19,底座19上端设置有成型台7和工作台12,

工作台12上端设置有滑动块13,滑动块13连接有水平杆10,水平杆10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陶泥刮刀9,陶泥刮刀9与陶胚外形匹配;

所述底座19上端还设置有固定架3,固定架3上设置有可水平移动的齿条板5,齿条板5端部可拆卸的连接有陶泥擦板6,陶泥擦板6与陶胚外形匹配;

所述陶泥刮刀9和陶泥擦板6均位于成型台7上端并相对设置;

所述工作台12内设置有用于带动滑动块13平移的驱动机构;所述底座19内设置有用于驱动成型台7圆周转动的转动电机22;

所述底座19内还设置有连接驱动机构和齿条板5的涡轮蜗杆传动副,驱动机构带动陶泥刮刀9水平移动且在涡轮蜗杆传动副作用下陶泥擦板6同步反向水平移动。

本实施例使用时,将陶泥形成的陶砖放置在成型台7上,启动转动电机22转动成型台7,然后通过驱动机构带动陶泥刮刀9和陶泥擦板6同步反向移动,使得陶泥刮刀9和陶泥擦板6按照同样的速度和移动距离靠近陶砖,并且陶泥刮刀9和陶泥擦板6均与陶胚外形匹配,从而在靠近中,陶泥刮刀9与陶砖接触进行刮泥,同时陶泥擦板6对陶砖表面擦拭,当陶泥刮刀9移动到一定位置后,即可将陶砖刮成陶胚,完成后关闭转动电机22,驱动机构带动陶泥刮刀9和陶泥擦板6退出,即完成了陶胚的成型工序。

本实施例通过设置与陶胚外形匹配的陶泥刮刀9和陶泥擦板6,从而在成型时可以将陶砖逐渐刮制成外形与陶泥刮刀9和陶泥擦板6相同的陶胚,成型快速效率高,并且陶泥擦板6还能保证陶胚表面光滑均匀,提高成型后陶胚表面光洁度,成型质量较高,并且陶泥刮刀9和陶泥擦板6同步移动,能够保证陶胚外形对称均匀分布,保证陶胚后续加工的陶瓷罐质量。

本实施例的陶泥刮刀9和陶泥擦板6均为可拆卸(扣接、卡接或螺纹连接等)的方式连接,从而可以根据需要成型的陶胚大小、外形来选择合适的陶泥刮刀9和陶泥擦板6,用于多种类型的陶胚制作成型使用,实用性更高。

本实施例整体通过转动电机22和驱动机构带动,能耗低,同时只需1-2人操作,也降低了成型成本。

本实施例的工作台12上端两侧最好均设置用于限制滑动块13移动的限位块11。限位块11可以限制滑动块13的最大左移位置和最大右移位置,可以根据陶胚具体外形设置,保证每次加工陶胚时均能控制陶砖刮除的厚度。

本实施例为了更好的实施,所述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工作台12内的螺纹杆15,所述滑动块13下端设置有与螺纹杆15螺纹配合的连接块14;所述螺纹杆15一端伸出后设置有从动齿轮16;所述底座19内部还设置有驱动电机18,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设置有与从动齿轮16啮合的主动齿轮17。驱动电机18通过主动齿轮17和从动齿轮16啮合而带动螺纹杆15转动,螺纹杆15转动则可带动连接块14沿螺纹杆15轴向平移,从而实现滑动块13的平移,此种结构能保证滑动块13平移的稳定和精确度,便于控制陶泥刮刀9的刮泥距离和位置,精确控制陶胚的厚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涡轮蜗杆传动副包括水平传动杆23及设置在水平传动杆23两端的左竖直传动杆1和右竖直传动杆21,所述右竖直传动杆21中部与水平传动杆23右端通过右齿轮副20传动,所述右竖直传动杆21上端设置传动斜齿轮8并通过传动斜齿轮8与螺纹杆15配合传动,所述左竖直传动杆1中部与水平传动杆23左端通过左齿轮副2传动,所述左竖直传动杆1上端设置传动齿轮4与齿条板5的齿条啮合传动。通过以上涡轮蜗杆传动副,从而可以实现陶泥刮刀9和陶泥擦板6的同步移动,保证在刮泥和擦拭时能够处于陶胚的相同厚度的表面,并且此种联动结构无滞后性,能保证陶泥刮刀9和陶泥擦板6移动能够最大化的同步。

如上所述即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前文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各个优选实施例,各个优选实施例中的优选实施方式如果不是明显自相矛盾或以某一优选实施方式为前提,各个优选实施方式都可以任意叠加组合使用,所述实施例以及实施例中的具体参数仅是为了清楚表述实用新型人的实用新型验证过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仍然以其权利要求书为准,凡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结构变化,同理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