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内墙与相邻楼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61191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建筑内墙与相邻楼板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装配式建筑内墙与相邻楼板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等建筑行业的建筑速度、建筑造价、施工质量及节能环保等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并逐步走向现代装配式建筑体系。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修筑内墙和外墙,建筑外墙有一面是外墙面暴露在自然环境中、另一面是内墙面位于室内,内墙体修筑完成后需要将楼板铺设在内墙体上,楼板可将房屋垂直方向分隔为若干层,并把人和家具等竖向荷载及楼板自重通过墙体、梁或柱传给基础。因此,对建筑抗震、环保以及施工速度等综合性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楼板与内墙体进行组装时,需要不断的进行拼接、支撑,耗费的物料比较多,人工劳动量较大,并且在楼板安装时,缺少比较好的限位装置,使得工人需要不断调节安装位置,安装精度不足,效率较低。

因此,有必要提供新的装配式建筑内墙与相邻楼板的连接结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安装速度快、配合精度高、人工劳动量小的装配式建筑内墙与相邻楼板的连接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装配式建筑内墙与相邻楼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内墙体;水泥槽,所述水泥槽固定于所述内墙体的顶部;凹槽,所述凹槽固定于所述水泥槽的内部;台面,所述台面垂直固定于所述凹槽的两侧;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水泥槽之间相互扣合连接;凸块,所述凸块位于所述固定板的底面中心线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贯穿于所述固定板;所述限位孔内部贯穿有所述支撑杆;楼板,所述楼板的内部四角处开有所述限位孔;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母与所述支撑杆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与所述楼板的顶部胶合连接;密封孔,所述密封孔分布有所述密封板的底面四角处;防水胶层,所述防水胶层固定于所述密封板与所述楼板之间;模具,所述模具设于所述固定板外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顶部和底部均为螺纹结构,且所述支撑杆的中间部分为光滑结构。

优选的,所述模具的四角处设有通孔结构。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贯穿于所述模具内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连接第二螺母,且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连接第三螺母。

优选的,所述凸块配合固定于所述凹槽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的底部螺纹段完全嵌入于所述台面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螺母固定于所述密封孔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贯穿于所述楼板的内部,且所述支撑杆与所述楼板相互平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支撑杆设于所述固定板的四角。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墙与相邻楼板的连接结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装配式建筑内墙与相邻楼板的连接结构中可先通过所述模具预制所述固定板,使得所述支撑杆、所述模具能够凝结为一体,在修筑时,先在所述内墙体上铺设所述水泥槽,然后将预制好的所述固定板配合安装在所述水泥槽中,再将所述楼板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盖上所述密封板便可完成安装,各个部件配合牢固,安装简便,极大的提高了施工速度和安装配合精度;所述支撑杆能够提高结构中连接部位的强度,便于所述楼板和所述固定板的组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墙与相邻楼板的连接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的固定板的制作模具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内墙体,2、水泥槽,201、凹槽,202、台面,3、固定板,301、凸块,4、支撑杆,5、楼板,501、限位孔,6、第一螺母,7、密封板,701、密封孔,8、防水胶层,9、第二螺母,10、第三螺母,11、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以及图3,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墙与相邻楼板的连接结构的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整体配合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的固定板的制作模具结构示意图。装配式建筑内墙与相邻楼板的连接结构包括:内墙体1;水泥槽2,所述水泥槽2固定于所述内墙体1的顶部,工人在修筑时,先修筑所述内墙体1,然后在所述内墙体1上铺设所述水泥槽2;凹槽201,所述凹槽201固定于所述水泥槽2的内部;台面202,所述台面202垂直固定于所述凹槽201的两侧;固定板3,所述固定板3与所述水泥槽2之间相互扣合连接,所述固定板3为预制结构,可直接将所述固定板3安装在所述水泥槽2内,使得所述固定板3、所述水泥槽2以及所述内墙体1凝结为一体结构;凸块301,所述凸块301位于所述固定板3的底面中心线处。

支撑杆4,所述支撑杆4贯穿于所述固定板3,且所述支撑杆4设于所述固定板3的四角;限位孔501,所述限位孔501的内部贯穿有所述支撑杆4;楼板5,所述楼板5的内部四角处开有所述限位孔501;第一螺母6,所述第一螺母6与所述支撑杆4的顶端通过螺纹连接;密封板7,所述密封板7与所述楼板5的顶部胶合连接;密封孔701,所述密封孔701分布于所述密封板7的底面四角处;防水胶层8,所述防水胶层8固定于所述密封板7与所述楼板5之间,所述防水胶层8能够将所述密封板7、所述楼板5连接在一起。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4的顶部和底部均为螺纹结构,且所述支撑杆4的中间部分为光滑结构,所述支撑杆4能够提高连接处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3设于模具11的内部,且所述模具11的四角处设有通孔结构,在修筑时,可向所述模具11内灌入水泥,并将各个所述支撑杆4分别放在所述模具11的通孔内,使得所述支撑杆4能够凝结在所述固定板3内,最后拆下所述模具11便可完成预制板的制作。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4贯穿于所述模具11内部,可使得所述固定板3的强度更高、连接能力更强。

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杆4的顶部连接第二螺母9,且所述支撑杆4的底部连接第三螺母10,在安装时,可拧上所述第二螺母9和所述第三螺母10,使得所述支撑杆4的顶部以及底部均被限位在所述模具11上,能够防止所述支撑杆4在浇筑时倾斜。

所述凸块301配合固定于所述凹槽201的内部,在安装时将所述凸块301对准放置在所述凹槽201中,可使得所述固定板3安装更为方便、结构更为可靠。

为了提高连接处的强度,所述支撑杆4的底部螺纹段完全嵌入于所述台面202的内部,在安装时,应在所述台面202未凝结时固定。

所述第一螺母6固定于所述密封孔701的内部,在所述支撑杆4穿过所述限位孔501时,便可拧上所述第一螺母6,使得所述支撑杆4的顶端与所述楼板5牢固的连接在一起,最后盖上所述密封板7,可对所述支撑杆4进行限位,使得结构更为平整。

为了便于安装,所述支撑杆4贯穿于所述楼板5的内部,且所述支撑杆4与所述楼板5相互平行设置。

为了使得各个结构能够紧密连接,所述固定板3、所述水泥槽2以及所述内墙体1的顶部之间结构相同。

本实用新型提供装配式建筑内墙与相邻楼板的连接结构中可先通过所述模具11预制所述固定板3,使得所述支撑杆4、所述模具11能够凝结为一体,在修筑时,先在所述内墙体1上铺设所述水泥槽2,然后将预制好的所述固定板3配合安装在所述水泥槽2中,再将所述楼板5安装在所述固定板3上,盖上所述密封板7便可完成安装,各个部件配合牢固,安装简便,极大的提高了施工速度和安装配合精度;所述支撑杆4能够提高结构中连接部位的强度,便于所述楼板5和所述固定板3的组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