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停车设备的火源隔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458517发布日期:2020-12-29 10:03阅读:96来源:国知局
立体停车设备的火源隔离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体停车设备,特别是一种立体停车设备的火源隔离结构。



背景技术:

关于电动汽车和燃油汽车自燃的事故屡见不鲜,而且,汽车一旦出现自燃,则难以扑灭,并且,汽车自燃过程中又面临燃爆的风险,所以灭火的危险程度相当大。还有,灭火的难度还跟场地密切相关,例如:自燃汽车在停车场内(或车库内)、自燃汽车旁边还有其它汽车存在等等,都会进一步增加灭火的难度和危及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程度也越高。

电动汽车自燃和燃油汽车自燃两者相比较,电动汽车自燃的危害和扑灭难度更大。电动汽车自燃时,其火焰可以烧到3米高以上,对于立体停车设备来讲,其威胁很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可以阻止立体设备中起火车辆的火焰往外扩散范围和燃烧高度的立体停车设备的火源隔离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立体停车设备的火源隔离结构,包括层架、载车板和升降驱动装置,层架上设有一层以上的上层停车位,层架对应上层停车位旁设有移车通道,移车通道的下端通向层架的下部,升降驱动装置用于运载载车板升降运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火源隔离罩,火源隔离罩由阻燃材料制成,火源隔离罩的底部设有车辆笼罩腔,车辆笼罩腔的底部敞开,火源隔离罩设置在移车通道的上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火源隔离罩为阻燃布做成的布罩,或者,火源隔离罩为阻燃板做成的板罩。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在移车通道内上下运动的升降架,升降架上设有推拉机构,推拉机构用于将上层停车位内的载车板拉至升降架上,以及将升降架上的载车板推入上层停车位内。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推拉机构包括推力电机、推块组件、拉力电机和拉块组件,推块组件和拉块组件分别横向直线滑动设置在升降架上,推块组件和拉块组件分别与推力电机和拉力电机传动连接;所述载车板上设有推拉挡块,推拉挡块与推块组件和拉块组件相挡配合。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升降架设有两套,两套升降架一上一下设置在移车通道内,所述火源隔离罩连接在位于上方的升降架底部。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上层停车位中,其除了朝向移动通道的一侧设有敞开口外,其它面均设有阻燃板或阻燃布。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载车板上方设有喷淋系统、烟雾传感器和/或火焰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此款立体停车设备的火源隔离结构是利用火源隔离罩将移车通道中起火车辆罩住,避免火焰烧至其它车辆;

(2)此款立体停车设备的火源隔离结构的火源隔离罩可以设计成手动放下(半自动控制),或者,通过升降架带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立体停车库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停入一车辆后)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灭火坑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灭火坑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灭火坑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立体停车库取消顶蓬和备用升降架后结构示意图。

图9为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架与移车通道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9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9另一角度(删除后传动链条)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图1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图11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9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图14的d-d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6为图14的e-e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17为本实用新型中立体停车库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图17中f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中固定锁止装置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实用新型中接触器的座体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图20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2为图8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方钢、第二方钢和载车板位置关系图。

图24为本实用新型中载车板一实施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25为图24的另一角度结构示意图。

图26为本实用新型中载车板另一实施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2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8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架第二实施方案结构示意图。

图29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架第二实施方案的左拉钩结构示意图。

图30为图29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1为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架第二实施方案的左拉钩收纳块结构示意图。

图32和图33分别为与本实用新型中升降架第二实施方案配套使用的左侧载车板和右侧载车板仰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25所示,一种立体停车设备的火源隔离结构,包括层架1、载车板4和升降架,层架1上设有一层以上的上层停车位18,层架1对应上层停车位18旁设有移车通道15,移车通道15的下端通向层架1的下部,升降架设置在移车通道15上、并用于控制载车板4在上层停车位18与移车通道15之间移动,还包括火源隔离罩15’,火源隔离罩15’由阻燃材料制成,火源隔离罩15’的底部设有车辆笼罩腔,车辆笼罩腔的底部敞开,火源隔离罩15’设置在移车通道的上端。

进一步,所述升降架设有两套,两套升降架分别为主升降架3和副升降架3’,副升降架3’设置在移车通道15的上端,主升降架3位于副升降架3’的下方。所述火源隔离罩15’设置在副升降架3’的底部。

所述火源隔离罩15’为阻燃布做成的布罩,或者,火源隔离罩15’为阻燃板做成的板罩。

所述上层停车位18除了朝向移动通道15的一侧设有敞开口外,其它面均设有阻燃板(包括前阻燃板187、后阻燃板185、外阻燃板186、上阻燃板184和底阻燃板)。

还包括灭火坑2,灭火坑2设置在层架1的底部,灭火坑2内部设有隔离腔26,隔离腔26上设有顶开口23,顶开口23与移车通道15的底部相对,载车板4通过升降架从顶开口23移入隔离腔26内。

进一步,所述灭火坑2设有进水口21和出水口22。

所述灭火坑2的顶开口23设有盖板25。

所述灭火坑2本体的顶面还设有用于与层架1连接的螺纹柱24。

所述灭火坑2本体的侧壁内预埋有所述螺纹柱24,灭火坑2本体的侧壁由混凝土浇筑而成,螺纹柱24插入灭火坑2本体的侧壁内,且螺纹柱24的上端伸出灭火坑2本体的顶面。

所述盖板25设置在顶开口23的底部或下部。

所述隔离腔26的深度为30cm至500cm。

进一步,灭火坑2可以设置在负层500上,见图27所示。

进一步,所述层架1由多根立柱12和多根横梁连接而成,立柱12垂直设置,横梁横向设置、并连接在立柱12与立柱12之间,所述立柱12由多段h型钢122通过接驳板121连接而成,接驳板121与h型钢122的表面通过螺栓连接或铆钉连接。

所述移车通道15由四根矩形分布的立柱12围成,移车通道15后方的两根立柱12之间通过后横梁17连接,移车通道15前方的两根立柱12之间通过前横梁14连接。

所述移车通道15的四根立柱12侧面均设有齿条6,齿条6延伸至立柱12上下两端。

所述移车通道15的左侧和右侧旁设有停车架,所述上层停车位18设置在停车架上,停车架包括另外两根前后分布的外侧立柱12,两根外侧立柱12之间通过侧面横梁110连接,所述前横梁14的端部还与前方的外侧立柱12连接,所述后横梁17的端部还与后方的外侧立柱12连接。

所述层架1的前侧面中上下两根前横梁14之间连接有正面拉筋13;层架1的后侧面中上下两根后横梁17之间连接有后面拉筋。

所述侧面横梁110与立柱12之间设有侧面拉筋19。

所述停车架对应每个上层停车位18的前后两端均设有第一方钢181,第一方钢181左右指向。

所述层架1的顶部设有顶蓬16。

所述层架1的底部设有连接法兰,连接法兰与h型钢122的表面之间设有加强筋;所述层架1设置在灭火坑2上,连接法兰与螺纹柱24连接。

进一步,所述升降架设有升降驱动电机38、前动力齿轮341和后动力齿轮351,升降驱动电机38设置在升降架上,前动力齿轮341和后动力齿轮351分别设置在升降架的前侧和后侧,前动力齿轮341和后动力齿轮351的中心轴线相互平行,所述升降驱动电机38设有一个、并与前动力齿轮341和后动力齿轮351传动连接,前动力齿轮341和后动力齿轮351同步、同向转动。

所述升降驱动电机38设置在升降架的底部,升降架前后两端分别转动设置有前转轴34和后转轴35,其中,前转轴34通过两个前传动齿轮347与前动力齿轮341传动连接,后转轴35通过一个后传动齿轮357与后动力齿轮351传动连接。

所述升降架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前轮架342和后轮架352,前动力齿轮341转动设置在前轮架342上,后动力齿轮351转动设置在后轮架352上,前轮架342上还设有前导向轮353,后轮架352上还设有后导向轮343。所述前传动齿轮347、前动力齿轮341分别与相应的齿条6啮合,前导向轮353、后导向轮343与h型钢122的槽面1221导向配合。所述前轮架342上设有上下两个前导向轮353,后轮架352上设有上下两个后导向轮343。

所述升降驱动电机38位于升降架的前后两侧之间,升降驱动电机38的输出轴上同轴设置有两组原动链轮253,前转轴34上设有前链轮344,后转轴35上设有后链轮,前链轮344通过前驱链条345与一组原动链轮253传动连接,后链轮通过后驱链条355与另一组原动链轮253传动连接。

所述升降架对应前驱链条345设有前张紧轮346,升降架对应后驱链条355设有后张紧轮356。

所述升降架包括框架39和顶板391,顶板391设置在框架39顶面。

进一步,升降架上设有推拉机构,推拉机构用于将上层停车位18内的载车板4拉至升降架上,以及将升降架上的载车板4推入上层停车位18内。

所述推拉机构包括推力电机36、推块、拉力电机37和拉块,推块组件和拉块组件分别横向直线滑动设置在升降架上,推块组件和拉块组件分别与推力电机36和拉力电机37传动连接;所述载车板4上设有推拉挡块46,推拉挡块46与推块组件和拉块组件相挡配合。

所述左推块365支撑座364上还设有左挡块366,左挡块366位于的右侧,左挡块366呈三角形,左挡块366的中部通过支点与左推块365支撑座364上下转动配合,左挡块366朝向左推块365的一侧为倾斜面,左挡块366的另一侧为竖直面,左挡块366与左推块365支撑座364之间设有第一支撑弹簧310。

所述右推块368支撑座367上还设有右挡块369,右挡块369位于的左侧,右挡块369呈三角形,右挡块369的中部通过支点与右推块368支撑座367上下转动配合,右挡块369朝向右推块368的一侧为倾斜面,右挡块369的另一侧为竖直面,右挡块369与右推块368支撑座367之间设有第一支撑弹簧310。

所述拉块组件设置在升降架顶面,拉块组件包括第二滑块、拉力齿条372、拉块支撑座、拉块和第二支撑弹簧;所述升降架的顶面还设有第二滑槽373和拉力传动齿轮371,第二滑块滑动设置在第二滑槽373上,拉力齿条372和拉块支撑座与第二滑块连接,所述拉力电机37设置在升降架底部,拉力传动齿轮371与拉力电机37传动连接、并与拉力齿条372啮合;所述拉块呈三角形,拉块的中部通过支点与拉块支撑座上下转动配合,拉块的一侧为竖直面,拉块的另一侧为倾斜面,第二支撑弹簧设置在拉块与拉块支撑座之间。

所述拉块支撑座设有两个,分别为左拉块支撑座374和右拉块支撑座376,左拉块支撑座374和右拉块支撑座376分别设置在拉力齿条372的两端;所述拉块设有两块,分别为左拉块375和右拉块377,左拉块375设置在左拉块支撑座374上,右拉块377设置在右拉块支撑座376上。

所述升降架包括框架39和顶板391,顶板391设置在框架39顶面,所述推块组件和拉块组件均设置在顶板391上。

所述升降架还包括底板,所述推力电机36和拉力电机37均设置在底板与顶板391之间。

所述升降架的顶面前后两端均设有直条状的第二方钢31,第二方钢31的左右两端顶面均设有第二定位槽311。

进一步,所述载车板4包括托架48、托板43和侧护杠44,托架48左右两侧设有所述侧护杠44,托板43设置在托架48的顶面、并位于两根侧护杠44之间,所述框架39底部的前后两端的左右两侧均设有轮架41,轮架41上设有左右两个脚轮,脚轮的中心轴线前后指向。

其中,框架39前端或后端的脚轮为带槽脚轮42,框架39另一端的脚轮为光身脚轮47。

所述托架48的中心处设有倒三角形的定位凸起49,倒三角形的左右两侧为斜面。定位凸起49用于与所述推拉机构配合。

其中一根的侧护杠44的底部设有推拉挡块46。

所述托板43的顶面后部设有车轮定位坑45。具体是:所述托板43的后端设有前抬起部451和后抬起部452,前抬起部451和后抬起部452之间形成所述车轮定位坑45。

所述侧护杠44为h钢、工字钢、方通或槽钢;所述托架48由纵横分布的钢梁构成,纵横分布的钢梁连接成井字型结构。

所述第一方钢181和第二方钢31之间的距离小于轮架上左右两端的脚轮之间中心距;位于移车通道15左侧的第一方钢181的左端从左至右(位于移车通道15右侧的第一方钢181的右端从右至左)依次设有第一限位凸起183和第一限位凹槽182。第一限位凸起183与轮架相挡,靠近第一限位凸起183一侧的脚轮落入第一限位凹槽182内。所述第二方钢31的左右两端对应各个脚轮设有所述第二定位凹槽311。

进一步,还包括用于阻挡载车板4左右移动的锁止装置和用于解锁锁止装置的碰块,锁止装置设置在层架1上,碰块设置在升降架上,或者,锁止装置设置在升降架上,碰块设置在上层停车位18上或层架1其它位置上。

所述锁止装置包括外壳、横向滑动顶块71、复位弹簧73和纵向滑动挡块76,横向滑动顶块71的内端横向滑动设置在外壳内部,横向滑动顶块71的外端伸出外壳外,复位弹簧73设置在横向滑动顶块71的内端与外壳之间,横向滑动顶块71的内端顶面设有楔形凸起部713,纵向滑动挡块76的下端纵向滑动设置在外壳内部、并承接在楔形凸起部713上,纵向滑动挡块76的上端伸出外壳的顶部外。

所述横向滑动顶块71的外端设有第一滚轮711。

所述横向滑动顶块71的内端沿其滑动方向设有光杆714,光杆714穿出外壳、并与外壳横向滑动配合,所述复位弹簧73套设在光杆714外。

所述横向滑动顶块71的表面设有横向长形孔712,横向长形孔712内设有第一滚轴72,第一滚轴72的两端与外壳连接。

所述纵向滑动挡块76的下端设有第二滚轮761,第二滚轮761的外周与横向滑动顶块71的楔形凸起部713表面接触。

所述纵向滑动挡块76的表面设有纵向长形孔762,纵向长形孔762内设有第二滚轴763,第二滚轴763的两端与外壳连接。

所述外壳对应纵向滑动挡块76的一侧设有长形导向孔781,外壳对应长形导向孔781的下端设有固定销钉782,纵向滑动挡块76上设有活动销钉764,活动销钉764穿过长形导向孔781,活动销钉764与固定销钉782之间连接有拉簧765。

所述碰块的中部凸出,上下两侧设有过渡斜面或过渡弧面。

所述外壳包括第一端板74、第二端板75、第一侧板77、第二侧板78和底托79,第一滚轴72和第二滚轴763均设置在第一端板74和第二端板75之间,第一侧板77和第二侧板78左右分布、并分别设置在第一端板74和第二端板75之间,底托79设置在第一端板74和第二端板75的下端之间。

设置在上层停车位18上的锁止装置为固定锁止装置7,设置在升降架上的碰块为活动碰块33,固定锁止装置7通过活动碰块33触碰解锁;设置在升降架的锁止装置为活动锁止装置32,设置在上层停车位18上或层架1其它位置上的碰块为固定碰块8,活动锁止装置32与固定碰块8触碰解锁。

所述载车板4上方设有喷淋系统102、烟雾传感器和/或火焰传感器103,烟雾感应报警器和/或火焰感应报警器独立存在;或者,烟雾感应报警器和/或火焰感应报警器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升降架与控制器电性连接,当烟雾感应报警器和/或火焰感应报警器报警时,升降架按照控制器设定的模式工作,使载车板4从顶开口23进入灭火坑2内。上述喷淋系统、烟雾传感器和/或火焰传感器优选是设置在上层停车位18的四周。

所述载车板4上设有充电桩,层架1设有供电线和信号线,供电线、信号线与充电桩之间通过接触器5电性连接。

所述停车架的下端为首层停车位11。

所述接触器5包括固定座和活动座,固定座包括底座51、安装座54、强电触头53、信号触头52、压缩弹簧56和压板55,安装座54设置在底座51上。强电触头53和信号触头52均呈柱状,强电触头53和信号触头52的外周均设有凸环521,安装座54上对应强电触头53和信号触头52设有第一通孔541,第一通孔541内对应凸环521设有限位台阶,强电触头53和信号触头52设置在相应的第一通孔541内,强电触头53和信号触头52的前端伸出第一通孔541的前端,凸环521与限位台阶相抵,强电触头53和信号触头52的后端套设有所述压缩弹簧56,压板55设置在安装座54后侧、并对应强电触头53和信号触头52的后端设有第二通孔551,压缩弹簧56压接在凸环521与压板55之间。所述活动座设置在载车板4上、并对应强电触头53和信号触头52设有相应的触头。

所述强电触头53设有三个、并与供电线电性连接,三个强电触头53横向设置在安装座54的中部,信号触头52设有多个、并与信号线电性连接,信号触头52位于强电触头53外围。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参见图28至图33所示,所述升降架(以主升降架3为例)的顶面设有升降架上设有推拉机构,推拉机构用于将上层停车位内的载车板4拉至升降架上,以及将升降架上的载车板4推入上层停车位内。

所述推拉机构设有两套,一套作用于左侧的载车板4,另一套作用于右侧的载车板4,如果只有一栋上层停车位则只需要保留相应的一套推拉机构即可。

作用于左侧载车板4的推拉机构包括左拉力电机、左拉力驱动齿轮301、左拉力齿条302、左拉钩303、左推力电机、左推力驱动齿轮305、左推力齿条306和左推钩307,左拉力电机和左推力电机设置在升降架底部。

左拉力驱动齿轮301设置在升降架顶部(大概在左右平分线上)、并与左拉力电机传动连接,左拉力齿条302(长度大于升降架左右两侧之间宽度的一半)左右滑动设置在升降架顶面、并与左拉力驱动齿轮301啮合,左拉钩303与左拉力齿条302的左端连接,升降架顶面还对应左拉钩303旁设有左拉钩收纳块304(具体位置根据实际尺寸而定)。所述左拉钩303包括三角块3033、u型座3031、弧形导向槽3035、压力弹簧3039、限位导向销3034和销钉3036;u型座3031与左拉力齿条302联动连接,u型座3031的内侧为收纳腔3032,三角块3033通过销钉3036铰接在收纳腔3032内,三角块3033的顶部为斜面3037,三角块3033的侧部为竖直面3038,三角块3033的底部与收纳腔3032的内底面之间设有所述压力弹簧3039;限位导向销3034设置在三角块3033侧面,并贯穿三角块3033的两侧,收纳腔3032对应限位导向销3034的两端设有弧形导向槽3035,其中限位导向销3034背向左拉力齿条302的一端伸出u型座3031外,左拉钩收纳块304位于左拉钩303经过的区域内,左拉钩收纳块304对应限位导向销3034设有引导槽3041,引导槽3041的中部低、两端高,并且,引导槽3041的两端通向左拉钩收纳块304的外侧,当限位导向销3034进入至引导槽3041的低位时,三角块3033下降。所述左拉钩303的三角块3033的竖直面3038朝向右侧。

左推力驱动齿轮305设置在升降架顶部、并与左推力电机传动连接,左推力齿条306左右滑动设置在升降架顶面、并与左推力驱动齿轮305啮合,左推钩307与左推力齿条306连接,升降架顶面还对应左推钩307旁设有左推钩收纳块308。

左推力驱动齿轮305设置在升降架顶部(大概在左右平分线上)、并与左推力电机传动连接,左推力齿条306(长度大于升降架左右两侧之间宽度的一半)左右滑动设置在升降架顶面、并与左推力驱动齿轮305啮合,左推钩307与左推力齿条306的左端连接,升降架顶面还对应左推钩307旁设有左推钩收纳块308(具体位置根据实际尺寸而定)。左推钩307的结构与所述左拉钩303的结构一致,只是摆放时左推钩307与左拉钩303相反,即左推钩307的竖直面3038朝向左侧。左推钩收纳块308的结构与左拉钩收纳块304的结构一致,只是引导槽3041的朝向不同。

作用于右侧载车板4的推拉机构包括右拉力电机、右拉力驱动齿轮3013、右拉力齿条3014、右拉钩3015、右推力电机、右推力驱动齿轮309、右推力齿条3010和右推钩3011,右拉力电机和右推力电机设置在升降架底部。另外,升降架还分别对应右拉钩3015和右推钩设有右拉钩收纳块3016和右推钩收纳块3012。作用于右侧载车板4的推拉机构的结构与作用于左侧载车板4的推拉机构结构一致,区别在于位置相反,所以在此不对作用于右侧载车板4的推拉机构的具体结构进行描述。

另外,本实施例中左右两块载车板4的底部均左右间隔排布有多个推拉挡块46,并且,左右两块载车板4的推拉挡块46错开。载车板4推进或拉出时,只有其相应的推钩或拉钩动作,其它的推钩和拉钩移动至相应的收纳块处,进行收纳。推钩或拉钩通过其相应的齿条多次往复运动实施载车板的推进或拉出。上述三角块的斜面与推拉挡块46触碰不受力,三角块的竖直面与推拉挡块46触碰才受力。

上述升降驱动电机38为防水电机,与升降架连接的导线为防火导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