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夯土墙体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486143阅读:来源:国知局
>[0110] L型模板的拼装方法如图9所示:a.先架设Ai板1与Ao板2,利用对拉锡杆7进 行连接;b.再完成Bi板3与Bo板4的架设,利用对拉锡杆7进行连接;C.将直角相接部 位对齐,用L型销子11连接固定;d.在Ai板1与Ao板2之间W及Bi板3与Bo板4之间 分别间隔插入穿墙锡杆7,W临时稳固模板;e.将一块DC端头板5或者一块DD端头板6安 装在其所在的通道内或者通道端部;f.安装L型区间内、外转角上的L型销子11,W及斜撑 9 ;g.在Ai板1与Ao板2之间W及Bi板3与Bo板4之间分别设置顶杆10,并上紧对拉螺 杆7上的螺母;h.用水平尺校核侧板竖直度,W及L型模板的水平度。
[01川 3、Τ型模板:
[0112]Τ型模板用于山墙拐角处的巧筑,其结构如图10所示,包括两块Ai板1、一块Ao 板2、两块Bi板3、一块Bo板4、Ξ块端头板、四个斜撑9和多个穿墙螺杆7 ;其中,Ao板2 和Bo板4连接为一整体板;两块Ai板1镜像架设在整体板的对面且平行于整体板;两块 Ai板1的一端分别与整体板的两端平齐;Ai板1与Ao板2W及Bo板4通过多个对拉螺杆 7相连;在两块Ai板1的另一端分别安装一块Bi板3,两块Bi板3相互平行且垂直于Ai 板1 ;两块Bi板3通过多个对拉螺杆7相连;第一块DC端头板5或者DD端头板6通过安 装在Ao板2与其对应的Ai板1的端部或者它们之间;第二块DC端头板5或者DD端头板 6安装在Bo板4与其对应的Ai板1的端部或者它们之间;第Ξ块DC端头板5或者DD端 头板6安装在两个Bi板3的端部或者它们之间。Ai板1、Ao板2、Bi板3、Bo板4和端头 板之间形成闭合的T型区间;Ai板1与Bi板1相接的两个拐角的内侧上、下均安装有一斜 撑9。
[0113] Τ型模板的拼装方式如图11所示:a.先架设Ao板2、Bo板4将其连成一直线成 为一整体板,同时将两块Ai板1镜像放置架设在与整体板对面且与整体板平行,利用用穿 墙锡杆7临时固定Ai板1和Ao板2W及Bo板4 ;b.将两块Bi板3镜像放置,垂直于整体 板;C.将Ai板1与Bi板3对应相接形成直角,直角相接部位对齐,用销子连接固定;d.在 两块Bi板3之间间隔插入穿墙锡杆7,W临时稳固;e.架设Ξ侧的端头板形成T型闭合区 间;f.安装内、外转角插销,W及用于直角校正的斜撑9 ;g.用顶杆10顶在T性闭合区间的 Ξ个分支的中部,W保证墙体厚度的精确度;h.用水平尺校核模板板身竖直度,W及模板 基面的水平度。
[0114] 四、巧筑工艺
[0115] 从与接触地面的底层巧筑层开始,逐层巧筑至巧±墙设计高度。每一个巧筑层的 巧筑包括:模板架设、墙体巧筑、模板拆卸。
[011引(一)模板架设
[0117] 底层巧筑层的模板拼接时,将各块板直接置于地面,使用侧模和与之高度相等的 DD端头模进行拼接;底层W上的其他巧筑层的模板拼接时,将侧板下端与其下方的巧筑层 进行90mm高度的搭接,侧模下部的对拉螺杆直接搁置在巧筑面上,端头模放置在巧筑面 上,因此使用比侧模高度少90mm的DC端头模。尽管与下层巧筑层搭接的对拉锡杆尺寸较 小,但由于下层的巧筑层密实度高,且模板自重较轻,因此不会造成破坏。
[0118] 除此之外,同层巧筑第一版时会用到两块或Ξ块端头板,而第一版巧筑完成后,后 续巧筑直接将侧模与已完成墙体在水平方向上搭接,省掉部分端头板。
[0119] 为保持墙的平行竖直,通常将与墙厚等长的顶杆(采用木龙骨)顶在两个平行的 侦贩之间。但当巧筑到此标高时,应及时取出龙骨。
[0120] (二)每个巧筑层的巧筑流程
[0121] 每个巧筑层中包括多个子层。每个子层的高度为10cm,每个巧筑层最大有效巧成 高度为400mm。每个巧筑层中的子层的巧筑流程如下:
[0122] 倒:因巧±墙表面外露石子极易脱落,因此倾倒巧筑±料时应将其甩向模板的内 壁,使其中的石子向模板中部反弹;
[0123] 平:将新加入的巧筑±料表面抹平,W便评估±料厚度并保证逐层巧筑的水平 度;
[0124] 量:为同时保证逐层巧筑密实度和施工效率,每个子层虚铺的巧筑±料厚度为 100-200mm;巧筑完成后的±层厚度为虚铺厚度的2/3,W保证达到所需强度;通过参考模 板内侧的刻度线控制±料厚度和水平度。
[01巧]踏:巧筑前,人工将虚±踩踏平实,W避免巧筑过程中的虚±上翻。
[0126] 巧:使用气动巧筑工具,连续且均匀地对新添±料进行巧击。
[0127] 可选的,对每次的新添±料进行Ξ遍巧击:
[0128] 第一遍巧击:保持巧键竖直并利用其自身冲跳力,沿之字形路线匀速巧击中,将虚 上初步巧实;之字形路线能够避免巧筑用力不均导致虚上泛起。
[0129] 第二遍巧击:沿回字形线路由模板边缘向中部巧击;运样能与第一遍巧击路径交 叉成网状,W确保无遗漏,进一步增强±层密实度。
[0130] 第Ξ遍巧击:沿模板围成区间的边缘、构造柱边缘W及对拉锡杆两侧用力下压匀 速巧击,巧击过程中确保巧±层边缘的水平。运是由于模板围成区间的边缘、构造柱边缘W 及拉锡杆两侧的密实度要求高。
[0131] 优选的,第Ξ遍巧击采用圆头巧键重点巧击非边缘部分;运样能够形成模板围成 区间的中部凹凸不平、边缘平整的巧筑层表面效果,W增强各巧筑±层之间的咬合抗水平 力作用能力。
[0132] 可选的,子层的巧筑流程还包括:补:对子层边缘、转角、构造柱连接处等边角处 进行补充巧击,W进一步增强该子层的整体性和密实度。
[0133] (Ξ)模板拆卸
[0134] 新巧筑完成的墙体尚未干燥达到理论强度,因此在卸除模板时需采取相应措施, W免损伤墙面。模板拆卸通常需要3-5人(视模板大小而定)协作。
[0135] 第一步:利用羊角键、螺杆等工具拆除所有对拉螺母。
[0136] 第二步:1~2人快速将对拉锡杆旋转出来,运个过程中,2~4人分站在模板两侧 将模板顶在墙面,防止墙面松动。
[0137] 第Ξ步:对拉锡杆全部拆除后,将各板紧贴墙面并顺墙面滑动至少10cm,然后抽 离,W避免墙体表面因水分过多而被板局部粘接脱落。
[0138] 优选的,巧筑层的换层处理如下:换层巧筑前,主要对两个巧筑层结合表面(即已 完成的巧筑层的上表面)做适当处理,W增强层间结合强度,进而提升墙体抗水平力作用 的性能。具体步骤如下:
[0139] 第一步,用钢刷刷去表面浮±,将角做成倒角形式W避免接缝部位酥软。
[0140] 第二步,架设模板,注意避免砂粒或石子夹在模板与下层巧筑面的咬合处。
[0141] 第Ξ步,用巧键或羊角键斜向捶打巧筑层表面,形成齿状凹凸,如采用圆头巧键做 第Ξ遍巧击,可无需此过程。
[0142] 第四步,喷洒少量水,使衔接面湿度与待铺的巧筑±料一致。注意避免水喷瓣倒模 板内壁而导致上料粘板。
[0143] 此步骤完成后即可添加±料巧筑下一层。
[0144] 优选的,在地震设防要求高的地区,为增强房屋结构的整体性,上下相邻的巧筑层 的模板采用类似搁体结构的错缝搭接,保证同一巧筑层的各巧筑段之间接缝位置与其上、 下层巧筑段的接缝均错开至少400mm的距离,运样能够有效避免竖向通缝的产生。
[0145] (四)墙面处理
[0146] 因巧±墙表面密实度高,可根据住户需要采用草泥、涂料、水泥砂浆等常规材料进 行表面效果处理,处理方法与烧结砖墙等常规墙体的处理一致。
[0147] 工程实例;
[014引如图21、22所示,发明人于2010年7月在甘肃省会宁县马岔村利用本发明施工完 成的我国首栋现代巧±农宅示范房。并进行了巧±农房抗震台实验。
[0149] ±料准备:选用当地常规原状±、细沙与卵石作为配比原材料,经实验室检测,得 出± :砂雨为5:2:3的材料配比。在此情况下其黏粒、粉粒、细砂、石子的构成比例分别为 12%、15%、47%、26%,符合前文所述10±5%:10±7%:50±10%:30±15%标准。
[0150] 模板系统设计:Ao板为 2295mm*600mm,Ai板为 1880mm*600mm,Bo板 为 1865mm*600mm,Bi板为 1450mm*600mm,DC端头板为 400mm*510mm,孤端头板为 400mm*600mm。W上尺寸仅按照竹胶板进行计算,不包括其外壁上的型钢的尺寸。
[0151] 钢架采用角钢制成,竹胶板厚15mm,型钢框架采用50巧0*3mm角钢,二者之间采用 沉头螺丝连接,为提高钢框架与竹胶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沉头螺丝布置宜错位交替进行 (见模板立面图)。穿对拉螺杆预留孔桐水平间距多为200mm,个别为100mm。端头板的宽 度为400mm,与巧筑墙体的宽度一致。
[0152] Ao板、Ai板、Bi板和Bo板的内侧壁上每隔10cm刻有一水平线状凹槽,用W控制 每个巧筑流程加±量,从而提高巧±质量与精细度。
[0153] 表1L型模板组成部件
[0154]
[0155]
[0156] 表2T型模板组成部件
[0157]

[0158] 发明人对试验房屋模型进行测试实验,结果如下:
[0159] 1)根据振动台试验模拟结果,该房屋模型在7度、8度多遇水准地震作用阶段结构 基本没有出现明显的破坏;在7度化15g)设防、7度罕遇和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