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名称:一种叶片式门锁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锁,具体涉及一种采用叶片式锁芯结构的门锁。
背景技术:
叶片锁及弹珠锁是我们常用的两种机械式门锁,在保险系数上,叶片式的锁芯以其变化多样的叶片锁槽及叶片数,使其更具有防盗优势,虽然结构较为复杂,价格较昂贵,但随人们对安全系数要求的提高,叶片锁得到越加广泛的使用。
一般的叶片锁主要是由锁壳、侧面板、执手及设于锁壳内的锁芯组成,所述锁芯包括斜舌锁芯部分及方舌锁芯部分,其中方舌锁芯部分主要由叶片转轴及叠设于转轴上的复数个叶片及盖板组成,每一叶片上开有专门的密码孔,由设置于叶片上面的盖板通过螺钉固定并压紧,该部分为叶片锁的核心,承担防盗的门锁功能;另一斜舌锁芯部分主要由斜舌、斜舌杆、套设于斜舌杆上的斜舌簧、斜舌拨动块及斜舌拨动弹簧组成,斜舌拨动块上设有执手孔,执手固定于执手孔内,斜舌拨动块的一端与斜舌拨动弹簧连接,另一端抵于固定于斜舌杆尾端的斜舌定位块上。开门时,转动执手,拨动杆一端推动斜舌定位块向后移动,定位块拉动斜舌杆向后运动,使斜舌缩入锁壳内,而拨动杆的另一端拉动斜舌拨动弹簧,在释放执手后,由拨动弹簧将拨动杆复位,斜舌伸出锁壳;关门时,大多数情况下是直接推动门,由其自动上锁,而不会去特意转动执手,使其上锁。自动上锁时,由门框对斜舌斜面的挤压,使斜舌沿斜面内缩,推动斜舌杆向后移动,并压缩斜舌簧,当门被关闭后,斜舌在斜舌簧的弹力下,伸出锁壳插入与其配合的门框锁孔内。
以现有技术中斜舌锁芯部分的结构来说,在门自动上锁的情况下(包括人为推动及风吹动),门框对斜舌表面(斜面)的作用力可以分解为平行方向的推力及对斜舌的压力,其中,压力使得斜舌背面紧压壳体,两者间产生较大的摩擦力,阻碍斜舌运动。由此,一方面使得斜舌表面的磨损较为严重,同时,为推动锁舌,门框必须以较大的力撞击锁舌,既使门框受损,又会产生相当大的撞击噪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自锁,静音,摩擦损伤小,使用寿命长的叶片式门锁。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叶片式门锁,主要由锁壳、锁芯、执手及侧面板组成,所述锁芯包括位于锁壳上部的斜舌锁芯结构及位于下部的方舌锁芯结构,其中方舌锁芯结构主要由叶片转轴、叠设于转轴上的复数个片叶及盖板组成,并通过螺钉固定;斜舌锁芯结构主要由斜舌杆、设于斜舌杆前端的斜舌、套设于斜舌杆上的斜舌簧、拨动块、拨动弹簧及固定于斜舌杆尾端定位块组成,所述拨动块上设有执手孔,执手固定于执手孔内,拨动块的一端抵于定位块上,另一端与拨动弹簧连接,所述斜舌上开有一凹槽,一斜舌顶块设于凹槽内,所述斜舌顶块为L型杠杆结构,其一端突出于斜舌较短的侧面之外,并由侧面板的内侧限位构成杠杆支点,L型弯折部与斜舌转动连接,另一端伸出斜舌的斜面外,其受力面位于斜舌较短侧面所在平面与斜面之间,斜舌顶块与斜舌凹槽间设置有复位弹簧。
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斜舌”在外轮廓上与现有斜舌结构类似,具有六个面,分别是,斜面、对称设置的上下侧面、与斜面连接的较短侧面和较长侧面,以及连接斜舌杆的端面。侧面板上对应斜舌位置开孔,斜舌在复位位置伸出孔外,阻挡门的开启,利用执手转动拨动块时,可通过定位块经斜舌杆带动斜舌回缩,使锁开启。本方案在斜舌上开设槽后,增设了斜舌顶块,从而,自动上锁时,门框挤压斜舌顶块使其向斜舌的较长侧面方向翻转,斜舌顶块与侧面板接触的一端成为支点,使中部推动斜舌及斜舌杆向锁壳内移动,并压缩斜舌簧,直至斜舌顶块的斜面与斜舌的平面平行,此时斜舌位于壳内工作位处,即缩入锁壳内;当斜舌运动至对应于门框锁孔后,对斜舌顶块不再有挤压力,斜舌顶块在顶块簧的作用下恢复初始位置,而斜舌亦在斜舌簧的作用下恢复壳外工作位。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一换向机构,它由开设于锁壳上的换向孔及换向挡片组成,换向孔与斜舌工作位置对应,且大于斜舌的较长侧面,换向挡片一端与锁壳转动连接,转轴位于斜舌的侧上方,另一端位于换向孔内,与挡片端部对应,换向孔对应斜舌运动路径上方设有挡片槽,挡片第一工作位位于斜舌运动路径上,自挡片边缘至侧面板的距离小于斜舌较长侧面的长度;挡片第二工作位位于挡片槽内。
换向机构的工作方式为换向挡片处于第二工作位,即挡片槽内,挤压斜舌,使斜舌的底面抵于换向孔底部,可使斜舌位于换向孔内180°旋转,并翻转斜舌顶块的位置,使其与斜舌的位置配合,即顶块斜面对应于斜舌的平面,顶块平面对应于斜舌的斜面;在安装时,可根据门的打开方向,旋转斜舌斜面的朝向,而待定向完成后,换向挡片在重力的作用下,处于斜舌下方的第一工作位处,如此,在斜舌缩入锁壳时,抵于换向挡片的顶端,而此时斜舌的顶面与侧板面平齐,因此被卡住,不会发生任意的旋转,位置相对固定。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由于本实用新型在斜舌内加设了斜舌顶块,并以转轴与斜舌转动连接,当门框挤压斜舌顶块时,斜舌顶块以转轴随挤压方向转动,由斜舌顶块的一端抵压侧板面,使斜舌及斜舌杆向壳内移动,从而以斜舌顶块的杠杆运动驱动斜舌,减小了斜舌受到的侧向压力,从而滑动摩擦力小,减小了对锁舌表面的摩损,并且在同等作用力下,斜舌更易于完成自锁,可减小自锁撞击产生的噪音。
2.由于斜舌顶块与门框的接触面小于以往斜舌斜面的作用面,因而可进一步减小自锁时产生的撞击噪音,达到静音效果。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图1中斜舌锁芯结构的结构示意图(斜舌拨动块及拨动弹簧未画出);附图3为图2的仰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图2中斜舌的局部剖示图。
其中[1]、锁壳;[2]、侧面板;[3]、方舌锁芯结构;[4]、斜舌杆;[5]、斜舌;[6]、斜舌簧;[7]、拨动块;[8]、拨动弹簧;[9]、定位块;[10]、执手孔;[11]、凹槽;[12]、斜舌顶块;[13]、受力面;[14]、复位弹簧;[15]、换向孔;[16]、挡片;[17]、转轴;[18]、挡片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附图1至4所示,一种叶片式门锁,主要由锁壳1、锁芯、执手及侧面板2组成,所述锁芯包括位于锁壳上部的斜舌锁芯结构及位于下部的方舌锁芯结构3,其中方舌锁芯结构3主要由叶片转轴、叠设于转轴上的复数个片叶及盖板组成,并通过螺钉固定;斜舌锁芯结构主要由斜舌杆4、设于斜舌杆4前端的斜舌5、套设于斜舌杆4上的斜舌簧6、拨动块7、拨动弹簧8及固定于斜舌杆4尾端定位块9组成,所述拨动块7上设有执手孔10,执手固定于执手孔10内,拨动块7的一端抵于定位块9上,另一端与拨动弹簧8连接,所述斜舌5上开有一凹槽11,一斜舌顶块12设于凹槽11内,所述斜舌顶块12为L型杠杆结构,其一端突出于斜舌5较短的侧面之外,并由侧面板2的内侧限位构成杠杆支点,L型弯折部与斜舌5转动连接,另一端伸出斜舌5的斜面外,其受力面13位于斜舌5较短侧面所在平面与斜面之间,斜舌顶块12与斜舌凹槽11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4。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一换向机构,它由开设于锁壳1上的换向孔15及换向挡片16组成,换向孔15与斜舌5工作位置对应,且大于斜舌5的较长侧面,换向挡片16一端与锁壳1转动连接,转轴17位于斜舌5的侧上方,另一端位于换向孔15内,与挡片16端部对应,换向孔15对应斜舌5运动路径上方设有挡片槽18,挡片16第一工作位位于斜舌5运动路径上,自挡片16边缘至侧面板2的距离小于斜舌5较长侧面的长度;挡片16第二工作位位于挡片槽18内。
使用时,开门时可转动执手,使与执手固定的斜舌拨动块7绕执手轴顺时针转动,推动斜舌定位块9,拉动斜舌杆4及斜舌5向后移动,自壳外工作位移至壳内工作位,而释放执手后,斜舌拨动块7在拨动弹簧8的作用下复位,因而使斜舌5返回至壳外工作位。自动上锁时,门框挤压斜舌顶块12使其向斜舌5的较长侧面方向翻转,斜舌顶块12与侧面板2接触的一端成为支点,使中部推动斜舌5及斜舌杆4向锁壳1内移动,并压缩斜舌簧6,直至斜舌顶块12的斜面与斜舌5的平面平行,此时斜舌5位于壳内工作位处,即缩入锁壳1内;当斜舌5运动至对应于门框锁孔后,对斜舌顶块12不再有挤压力,斜舌顶块12在复位弹簧14的作用下恢复初始位置,而斜舌5亦在斜舌簧6的作用下恢复壳外工作位。
权利要求1.一种叶片式门锁,主要由锁壳[1]、锁芯、执手及侧面板[2]组成,所述锁芯包括位于锁壳上部的斜舌锁芯结构及位于下部的方舌锁芯结构[3],其中方舌锁芯结构[3]主要由叶片转轴、叠设于转轴上的复数个片叶及盖板组成,并通过螺钉固定;斜舌锁芯结构主要由斜舌杆[4]、设于斜舌杆[4]前端的斜舌[5]、套设于斜舌杆[4]上的斜舌簧[6]、拨动块[7]、拨动弹簧[8]及固定于斜舌杆[4]尾端定位块[9]组成,所述拨动块[7]上设有执手孔[10],执手固定于执手孔[10]内,拨动块[7]的一端抵于定位块[9]上,另一端与拨动弹簧[8]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舌[5]上开有一凹槽[11],一斜舌顶块[12]设于凹槽[11]内,所述斜舌顶块[12]为L型杠杆结构,其一端突出于斜舌[5]较短的侧面之外,并由侧面板[2]的内侧限位构成杠杆支点,L型弯折部与斜舌[5]转动连接,另一端伸出斜舌[5]的斜面外,其受力面[13]位于斜舌[5]较短侧面所在平面与斜面之间,斜舌顶块[12]与斜舌凹槽[11]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叶片式门锁,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换向机构,它由开设于锁壳[1]上的换向孔[15]及换向挡片[16]组成,换向孔[15]与斜舌[5]工作位置对应,且大于斜舌[5]的较长侧面,换向挡片[16]一端与锁壳[1]转动连接,转轴[17]位于斜舌[5]的侧上方,另一端位于换向孔[15]内,与挡片[16]端部对应,换向孔[15]对应斜舌[5]运动路径上方设有挡片槽[18],挡片[16]第一工作位位于斜舌[5]运动路径上,自挡片[16]边缘至侧面板[2]的距离小于斜舌[5]较长侧面的长度;挡片[16]第二工作位位于挡片槽[18]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叶片式门锁,包括位于锁壳上部的斜舌锁芯结构及位于下部的方舌锁芯结构,斜舌锁芯结构主要由斜舌杆、设于斜舌杆前端的斜舌、套设于斜舌杆上的斜舌簧、拨动块、拨动弹簧及固定于斜舌杆尾端定位块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斜舌上开有一凹槽,一斜舌顶块设于凹槽内,斜舌顶块为L型杠杆结构,其一端突出于斜舌较短的侧面之外,并由侧面板的内侧限位构成杠杆支点,L型弯折部与斜舌转动连接,另一端伸出斜舌的斜面外,斜舌顶块与斜舌凹槽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本实用新型以斜舌顶块的杠杆运动驱动斜舌,减小了斜舌受到的侧向压力,从而减小了对锁舌表面的摩损,并可减小自锁撞击产生的噪音,达到静音效果。
文档编号E05B15/00GK2830580SQ200520077698
公开日2006年10月25日 申请日期2005年11月11日 优先权日2005年11月11日
发明者张国东 申请人:苏州成利金属制品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