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动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034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转动锁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转动锁定装置。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 种设置在可相对转动地同轴布置的第 一 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并 且连接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转动锁定装置,该转动锁定装置 可被置于允许第 一 构件和第二构件相对转动的非锁定状态和阻 止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相对转动的锁定状态,并且可维持该 状态。
背景技术
转动锁定装置的公知例子是由例如日本特开2001-157615 号公报所示的用于车辆座椅的倾角调节装置。在所公开的装置 中,经由倾角调节装置将座椅靠背连接到座垫上,从而可调节 座椅靠背的倾斜角度。
在倾角调节装置中,结合到座椅靠背的圆盘形棘轮和结合 到座垫的圆盘形引导件以各自圆盘形表面互相接触的方式被组 装在一起,以使得可相对转动。棘轮具有沿该棘轮的外周形成 的内齿部。内齿部具有在该内齿部的内周表面中形成的内齿。 内齿部通过沿棘轮的轴向圆筒状突出而形成,使得内齿露出在 由棘轮结合到引导件的状态下两个圆盘所限定的内部空间中。 相反地,引导件具有在面对棘轮的内圆盘表面中形成的凹引导 部,使得能在该凹引导部中接纳具有外齿的多个棘爪(pawl)。 该引导部分引导每个棘爪,使得棘爪仅能在引导件的径向上移 动。在引导件的中央部设置由用于倾角调节操作的解锁杆来转 动的凸轮。该凸轮通常被偏置成径向向外推棘爪,从而维持棘 爪的外齿与棘轮的内齿啮合的状态。结果,棘轮和引导件的相对转动受到限制,从而将倾角调节装置维持在锁定状态。当执 行解锁杆的操作时,凸轮停止向外推棘爪,从而释放棘爪的外 齿和棘轮的内齿之间的啮合状态。结果,允许棘轮和引导件的 相对转动,从而倾角调节装置能切换到非锁定状态。当解锁杆 的操作停止时,由偏置力转动凸轮。结果,棘爪被径向向外推, 从而该倾角调节装置能自动返回到锁定状态。
上述倾角调节装置具有即使解锁杆的操作停止也能将倾角 调节装置维持在非锁定状态的自由区。该自由区形成在当座椅 在使用状态时没有用到的转动区域中,例如,座椅靠背相对于 座垫向前倾斜的转动区域。特别地,通过在棘轮的内齿部的内 周表面上局部设置无齿的突出平坦部来形成自由区,该突出平 坦部形成为径向向内突出超过内齿的顶端。也就是说,在形成 突出平坦部的区域中,当棘爪被径向向外推时,棘爪中的任何 一个均可能接触该向内突出超过内齿的突出平坦部,从而限制 了向外推其他棘爪的凸轮的转动。结果,阻止了棘爪的外齿和 棘轮的内齿彼此啮合。因此,在形成该突出平坦部的转动区域 中,可在不维持解锁杆的操作状态的情况下改变座椅靠背的倾 斜角度。结果,可容易地执行例如将座椅靠背折叠到座垫上的 折叠操作。

发明内容
坦部和棘爪被布置在圆周方向上轴对称地布置的多个位置,使 得锁定区和自由区能在圆周方向上断续地重复出现多次。也就 是说,在该相关现有技术中,在圆周方向上布置三个或者更多 个棘爪,使得可以确保倾角调节装置的锁定强度。然而,对于 彼此连续的锁定区和自由区的组合,难以确保宽的转动区域。已经作出本发明来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在圆 周方向上设置三个或更多个棘爪以提高转动锁定装置的锁定强 度的结构中,可在不额外设置例如自由区板等组装部件的情况 下设置连续宽范围的锁定区和自由区。
解决问题的方式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转动锁定装置具有如下方式。 首先,第一发明旨在一种转动锁定装置,其设置在可转动 地同轴布置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并且将第一构件和第 二构件相互连接,转动锁定装置具有允许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 的相对转动的非锁定状态和阻止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相对转 动的锁定状态。转动锁定装置包括棘轮、引导件、三个棘爪 和凸轮。该棘轮与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一方同轴设置并且 连接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一方,并且具有圆盘形状。该 棘轮具有从该棘轮的外周缘部分沿轴向突出的圓筒形部分,并 且具有在圆筒形部分的内周面中形成的内齿。该引导件与第一 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另 一 方同轴设置并且连接到第 一构件和第
二构件中的另一方,并且具有圆盘形状。在引导件和棘轮的圆 盘表面相互面对的状态下,引导件被结合到棘轮,使得引导件 和棘轮可相对转动。该三个棘爪在引导件的圆周方向上隔开间 隔地设置在引导件的面对棘轮的圆盘表面上。棘爪被保持在引 导件上,仅可在引导件的径向上移动,并且具有形成在该棘爪 的径向外表面中的外齿。该凸轮同轴设置在引导件上,可以绕 轴向转动。当凸轮绕轴向转动时,凸轮沿着引导件的径向从内 侧向外侧推三个棘爪,从而使棘爪的外齿与形成在棘轮的圆筒 形部分的内周面中的内齿啮合。由于三个棘爪的沿圆周方向的 布置而限定了三个间隔距离。其中一个间隔距离被确定成大于 其余两个间隔距离。在棘轮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在棘轮的圆周方向上的单个部位处,形成突出平坦部。突出平 坦部缺少内齿并且径向向内突出超过内齿的顶端,较小的其余 两个间隔距离被确定成小于突出平坦部的圆周长度。
进一步地,i兌明"在棘轮的圆筒形部分的内周面的一部分 中、在棘轮的圆周方向上的单个部位处,形成突出平坦部,,不仅 包括"在单个部位处形成连续地突出的突起"的意思,还包括"在 单个部位处形成断续地突出的突起"的意思。
根据第一发明,在形成在棘轮中的突出平坦部不干扰由凸 轮推的任何一个l束爪的转动区域中,由凸轮推的每一个棘爪与 形成在棘轮中的内齿啮合。结果,获得了限制棘轮和引导件的 相对转动的锁定状态。因此,将突出平坦部不千扰每一个棘爪 的转动区域确定为该转动锁定装置可被置于锁定状态的锁定 区。此外,在形成在棘轮中的突出平坦部和由凸轮推的任何一 个棘爪相互干扰的转动区域中,在棘爪接触突出平坦部的位置 阻止由凸轮推的l束爪的移动。结果,限制了凸轮推每个棘爪的 转动,从而获得了阻止每一个棘爪的外齿与棘轮的内齿相互啮 合的非锁定状态。因此,突出平坦部千扰任何一个棘爪的转动 区域被确定为该转动锁定装置不被置于锁定状态的自由区。
在棘轮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在棘轮的圆周方向上的单个部 位处,形成突出平坦部。当形成在单个部位处的突出平坦部被 布置在限定在两个棘爪之间的圆周区域中的限定较大间隔距离 的一个中时,该区域不包括第三棘爪,那么该突出平坦部不干 扰被推的棘爪,由此允许棘爪和棘轮的接合。因此,通过较大 的间隔距离获得了锁定区。此外,当该突出平坦部被布置在对 应于剩余的两个较小间隔距离的区域中时,该两个较小间隔距 离被确定为小于突出平坦部的圆周长度,那么该突出平坦部干 扰被推的棘爪中的至少一个限定了较小间隔距离的棘爪,由此阻止了棘爪和棘寿仑的接合。因此,在包括剩佘的两个间隔距离 的同时,连续地和广泛地获得了与锁定区连续的自由区。
第二发明旨在上述第一发明,其中,由于三个棘爪的布置 而限定的三个间隔距离被确定为在突出平坦部在三个棘爪之 间移动通过较小的其余两个间隔距离的区域中,当推棘爪时, 限定较小的间隔距离的棘爪中的至少 一 个与突出平坦部总是相 互接触。
根据第二发明,当该突出平坦部被布置在包括第三棘爪的 圆周区域时,其中该第三棘爪设置在之间隔着两个较小的间隔 距离在周向上布置的两个棘爪之间,该突出平坦部总是干扰限 定较小的间隔距离的被推棘爪中的至少一个。
接下来,第三发明旨在上述第一或第二发明,其中,引导 件一体地设置有支撑部,该支撑部接触凸轮的外周面并且支撑 凸轮的外周面,并且支撑部被布置在由三个棘爪限定的间隔距 离中的较大一个处。
根据第三发明,对将三个棘爪朝向棘轮的内齿推的凸轮的 外周面施加压力的反作用力。由于棘爪的其中 一个间隔距离确 定为大于其余的两个间隔距离,该反作用力可周向非均匀地作 用在凸轮上。然而,由接触凸轮的外周面的支撑部接收非均匀 的反作用力,从而该非均匀的反作用力在圆周方向上均衡。
接下来,第四发明旨在上述第三发明,其中通过在圆盘形 状的引导件的厚度方向上半冲切引导件而形成支撑部。
根据第四发明,可通过在引导件的厚度方向上半沖切引导 件而 一体形成支撑部,使得该支撑部从引导件的圆盘表面沿轴 向突出。
接下来,第五发明旨在上述第三或第四发明,其中,在引
导件的圆周方向上以90度的间隔将三个棘爪和支撑部布置在引导件的圓盘表面上。
根据第五发明,三个棘爪和支撑部可在引导件的圆周方向 上等角度地布置。结果,当凸轮按压该三个棘爪时,施加在凸 轮上的反作用力由支撑部来支撑,从而该反作用力在圆周方向 上得以均匀化。
发明效果
通过上述方式,本发明提供以下效果。
首先,根据第一发明,周向设置的三个棘爪的间隔距离被 确定为使得其中一个间隔距离大于其余两个间隔距离,并且较 小的间隔距离小于突出平坦部的圆周方向长度。因此,可增大 转动锁定装置的锁定强度。此外,在不分开提供例如自由区板 等组装部件的情况下,可连续地和广泛地形成连续的自由区和 锁定区。
进一步地,根据第二发明,阐明了构成自由区的突出平坦 部和三个棘爪的布置和构造。因此,可进一步阐明第一发明的构造。
进一步地,根据第三发明,由于能均匀化施加在凸轮上的 周向非均匀反作用力的支撑部,所以能稳定化该棘爪和棘轮的 接合,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转动锁定装置的锁定强度。
进一步地,根据第四发明,通过半沖切引导件形成支撑部。 因此,能容易地形成具有高支撑强度的支撑部。
进一步地,根据第五发明,三个棘爪和支撑部可在圓周方
向上以90度的间隔等角度地布置。结果,在圆周方向上对凸轮 施加均匀的力的状态下,该凸轮可朝向棘轮的内齿推三个棘爪。 因此,能进一步提高转动锁定装置的锁定强度。


图1是根据第 一 实施例的倾角调节装置的分解立体图2是图解座椅靠背的可动范围的示意图; 图3是倾角调节装置的正视图; 图4是倾角调节装置的后视图; 图5是倾角调节装置的侧视图6是沿着图5的线VI-VI截取的剖视图,图解了倾角调节 装置的内部结构;
图7是图解形成在棘轮中的突出平坦部在锁定区的状态的 示意图8是图解形成在棘轮中的突出平坦部在自由区的状态的 示意图9是图解倾角调节装置的锁定区和自由区的示意图; 图IO是图解棘轮和靠背框架的结合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ll是图解引导件和座垫框架的结合结构的分解立体图; 图12是棘轮的正视图,图解根据第二实施例的突出平坦部 的构造;
图13是棘轮的正视图,图解根据第三实施例的突出平坦部 的构造;
附图标记的说明
1座椅
2座椅靠背
2f靠背框架(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一方)
2a销4丁孔
2bD-销钉孔
2c通孔
3座垫
3f座垫框架(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一方)3a销钉孔 3b D-销钉孔 3c通孔
4倾角调节装置(转动锁定装置)
4r中心轴线
10棘轮
10a内盘面
10b外盘面
10c轴插入孑L
11内齿部(圆筒形部分)
lla内齿
lib突出平坦部
lie突出平坦部
lid销构件(突出平坦部)
12a销钉
12b D-销钉
20引导件
20a内盘面
20b夕卜盘面
20c轴插入孔
21周围部
22a 22c引导槽部
23支撑部
24a销钉
24b D-销钉
25接合部
30安置板31棘轮保持面 32引导件保持面
40a 40c棘爪
41a 41c外齿
42a 42c引回槽
43a 43c接合部
50转动凸轮(凸轮)
51a 51c操作腕
51d支撑部
52装配孔
60铰接凸4仑
61按压部
62轴部
63接合部
70弹簧构件
D1 D3间隔这巨离
U操作杆
L锁定区
F自由区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

实施本发明的最佳方式的实施例。 在下述实施例中,本发明的转动锁定装置的构造应用于能调节 车辆座椅的靠背的倾斜角度的倾角调节装置。
第一实施例
首先,将参考图1 图13说明根据第 一 实施例的倾角调节装 置4的构造。在图6中,尽管由虛引出线指示的外齿41a 41c以实线画出,但是应解释为它们以虚线画出。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倾角调节装置4形成为连接车辆座
椅1的座椅靠背2和座垫3的连接装置。倾角调节装置4成对布置 在座椅l的横向两侧。倾角调节装置4分别布置在构成座椅靠背2 的框架的靠背框架2 f和构成座垫3的框架的座垫框架3 f之间,从 而将它们彼此连接。靠背框架2f对应于本发明的第一构件和第 二构件中的 一 方,座垫框架3f对应于本发明的第 一 构件和第二 构件中的另 一 方。
倾角调节装置4具有允许座椅靠背2绕着中心轴线4r相对 于座垫3相对转动的连接机构。因此,可以调节座椅靠背2的倾 斜角度。特别地,如图2中两条虚线所示,座椅靠背2可在该座 椅靠背2向前折叠到座垫3上的状态和该座椅靠背2完全向后倾 倒的状态之间在180度的角度范围转动。此外,倾角调节装置4 被构造成可在座椅靠背2的倾斜角度可调节的非锁定状态和可 维持期望的倾斜角度的锁定状态之间切换。特别地,倾角调节 装置4通常保持在锁定状态,以使座椅靠背2的倾斜角度可被维 持在期望的角度。此外,可以通过执行操作杆U的拉动操作而 将这些倾角调节装置4同时地切换到非锁定状态,该操作杆U被 连接到倾角调节装置4中的一个(布置在如图所示的前侧)。这 样,可以调节座椅靠背2的倾斜角度。此外,倾角调节装置4被构 造成当停止对操作杆U的拉动操作时,随着操作杆U在偏置 力的作用下返回到原始位置,这些倾角调节装置4同时地返回 到锁定状态。结果,座椅靠背2被维持在这样调节的倾斜角度。
将更详细地说明上述构造。倾角调节装置4分别构造成可 通过使设置于倾角调节装置的中心部的操作轴(未示出)绕轴 转动来切换锁定和非锁定运动。此外,这些操作轴被一体地连 接到设置在座椅1中以在横向上延伸的长棒状连接构件。操作轴中的一个一体地连接到上述操作杆U。因此,当执行操作杆U 的上拉操作时, 一 对左右倾角调节装置4同时地从锁定状态切换 到非锁定状态。
在座椅靠背2和座垫3之间布置施力弹簧(未示出),以沿 允许座椅靠背2朝向座垫3向前转动的转动方向对该座椅靠背2 施力。因此,座椅靠背2被构造成当倾角调节装置4切换到非 锁定状态时,该座椅靠背2自动向前折叠。
每个倾角调节装置4具有被设在座椅靠背2相对转动的可动 范围中的锁定区L和自由区F。
前者即锁定区L是当上述操作杆U的拉动操作停止时倾角 调节装置4返回到锁定状态的区域。锁定区L形成在转动区域 中,在该转动区域中,坐在座椅1上的乘客使用座椅靠背2作为 靠背。在本实施例中,锁定区L形成在座椅靠背2处于向后倾斜 姿势的角度区域。
后者即自由区F是即使进行过的对操作杆U的拉动操作停 止,倾角调节装置4也被维持在非锁定状态的区域。自由区F形 成在当使用座椅l时不被使用的转动区域中。在本实施例中, 自由区F形成在座椅靠背2处于向前倾斜姿势的角度区域中。因 此,由于这样形成的自由区F,可以在操作杆U的拉动操作停止 的状态下执行将座椅靠背2折叠到座垫3上的操作。因此,可以 容易地执行该操作。
接下来,将详细地说明倾角调节装置4的构造。如上所述, 尽管倾角调节装置4成对布置在座椅1的横向左右侧,但是这些 倾角调节装置具有基本相同的构造。因此,在下面的说明中, 将仅说明其中 一 个的构造。
也就是说,如图l所示,通过将棘轮IO、引导件20、安置 板30、棘爪40a-40c、转动凸轮50、铰接凸轮60以及弹簧构件70结合为一个单元而形成倾角调节装置4。此外,转动凸轮50
对应于本发明的凸轮。
具体地,棘轮10形成为具有大致圆盘形状。棘轮10形成有 圆筒形内齿部ll,其沿着棘轮的周缘形成并且从内盘面10a沿轴 向突出。此外,内齿部ll对应于本发明的圆筒形部分。通过在 棘轮IO的厚度方向上半冲切棘轮IO而形成内齿部11 。内齿部11 具有形成在内齿部的圆筒形内周面中的内齿lla。然而,在内周 面的沿圆周方向的 一部分处形成无齿突出平坦部1 lb。该突出平 坦部llb形成为径向向内突出超过内齿lla的顶端。
轴插入孔10c形成在圆盘形棘轮10的中心部中,所形成的 孔作为轴向通孔。轴插入孔10c成形为使得上述操作轴(未示 出)可绕轴向转动地插入到其中。
此外,如图10所示,在棘轮10的外盘面10b中形成销钉12a 和D-销钉12b。在与轴插入孔10c沿径向间隔开的位置处在圆周 方向上连续(in series )形成销钉12a和D-销钉12b。通过在棘 轮10的厚度方向上半冲切棘轮10而形成销钉12a和D-销钉 12b,使得销钉12a和D-销钉12b从外盘面10b沿轴向突出。销 钉12a和D-销钉12b成形为可装配入分别形成在靠背框架2f中 的对应的销钉孔2 a和D -销孔2 b 。通过部分地去除圆柱形状而 形成具有D-形截面的D-销钉12b,使得D-销钉12b与圆柱形销 钉12a区别开。结果,在棘轮10取向为预定方向的状态下,棘 轮10总能装配到靠背框架2f。因此,在棘轮10的轴插入孔10c 与形成在靠背框架2f中的通孔2c同轴对准的状态下,棘轮IO和 靠背框架2f可相互接合。在棘轮10的外盘面10b和靠背框架2f 的板面相互接触的状态下,通过在棘轮和靠背框架的接触部分 进行电弧焊而使棘轮IO和靠背框架2f相互结合为 一体,在该接 触部分中,销钉12a和D-销钉12b被装配。接下来,将说明引导件20。如图1所示,引导件20形成为具
有大致圆盘形状。在引导件20的圆盘形内盘面20a面对棘轮10 的内盘面10a的状态下,引导件20被组装到棘轮10。此外,引导 件20形成有沿着引导件20的周缘形成并且从内盘面20a沿轴向 突出的圆筒形围绕部分21。通过在引导件20的厚度方向上半冲 切引导件20而形成围绕部分21。围绕部分21的尺寸确定为从外 部装配到形成在棘轮10中的圆筒形内齿部11,从而围绕该内齿 部。因此,在引导件20和棘轮10已组装在一起的状态下,棘轮 10的内齿部11的外周面由围绕部分21支撑。结果,由围绕部分 21支撑棘轮10的内齿部ll以限制其径向的移动。特别地,支撑 内齿部11使其在沿着围绕部分21的内周面滑动的同时相对于围 绕部分21相对转动。在引导件20和棘轮10已组装在一起的状态 下,形成在内齿部ll中的内齿lla露出在由棘轮10和引导件20 之间所限定的内部空间。
轴插入孔20c形成在圓盘形引导件20的中心部中,所形成 的孔作为轴向通孔。在引导件20和棘轮10已组装在一起的状态 下,轴插入孔20c相对于棘轮10的轴插入孔10c同轴布置。轴插 入孔20c成形为使得上述操作轴(未示出)可绕轴向转动地插 入其中。
此外,通过将引导件20朝向外盘面压下而在引导件20的内 盘面20a中形成凹入引导槽部22a-22c。通过在引导件20的厚度 方向上半冲切引导件20而形成引导槽部22a-22c,使得该引导 槽部22a-22c从引导件20的中心沿径向向外延伸。特别地,引 导槽部22a-22c形成在引导件20上的沿引导件20的圆周方向以 90度间隔确定的三个位置处,从而从引导件20的中心一体地延 伸。此外,棘爪40a-40c分别设置在引导槽部22a-22c中。引导 槽部22a-22c引导棘爪40a-40c以使其仅在引导件的径向上移动。棘爪40a-40c的布置在图6中示出。
再次参考图l,通过将引导件20从外盘面压下而在引导件20 的内盘面20a中形成突出形支撑部23 。通过在引导件20的厚度方 向上半冲切引导件20而形成支撑部23。支撑部23形成在引导槽 部22a和引导槽部22c之间的位置处(与引导槽部22a和引导槽部 22c成90度间隔的位置)。图6示出了从引导件20的内盘面所视的 支撑部23。如该图所示,支撑部23的沿径向向内指的内周面具 有能够接触下述的转动凸轮50的支撑部51d的圆弧状凹形。
此外,如图11所示,在引导槽部22a-22c的外盘面20b中形 成销钉24a和D-销4丁24b 。在与轴插入孔20c沿径向间隔开的位置 处在圆周方向上连续形成销钉24a和D-销钉24b。通过在引导件 20的厚度方向上半冲切引导件20而形成销钉24a和D-销钉24b, 使得销钉24a和D-销钉24b从外盘面20b沿轴向突出。销钉24a和 D-销钉24b成形为可装配入分别形成在座垫框架3f中的对应的 销4丁孑L 3 a和D -销4丁孑L 3 b 。通过部分地去除圆柱形状而形成具有 D-形截面的D-销钉24b,使得D-销钉24b与圆柱形销钉24a区别 开。结果,在引导件20取向为预定方向的状态下,引导件20总 能装配到座垫框架3f。因此,在引导件20的轴插入孔20c与形成 在座垫框架3f中的通孔3c同轴对准的状态下,引导件20和座垫 框架3f可相互接合。在引导件20的外盘面20b和座垫框架3f的板 面相互接触的状态下,通过在引导件和座垫框架的接触部分进 行电弧焊而使引导件20和座垫框架3f相互结合为一体,在该接 触部分中,销钉24a和D-销钉24b被装配。
结果,随着与图10所示的靠背框架2f结合为一体的棘轮10 和与图11所示的座垫框架3f结合为一体的引导件20的相对转 动,如图2所示,倾角调节装置4相对于座垫3转动座椅靠背2, 从而可以调节座椅靠背2的倾斜角度。接下来,再次参考图l,将说明安置板30。通过在其厚度 方向上半冲切薄的中空圆盘形构件而形成安置板30,使得安置
板30具有台阶圆筒形形状(环形)。安置板30用作夹持在厚度 方向上相对布置并且组装在 一起的棘轮IO和引导件20的按压 构件。特别地,安置板30的内周缘面中的表面部形成为接触棘 轮10的外盘面的外周缘的棘轮保持面31。此外,安置板30从棘 轮保持面31到外周缘以台阶形式弯曲,从而沿着棘轮IO和引导 件20的外周缘构造延伸。此外,通过弯边将安置板30的外周缘 中的表面部向内弯曲,从而形成为接触引导件20的外盘面的周 缘的引导件保持面3 2 。在棘轮10和引导件2 0之间形成微小的间 隙的状态下组装安置板30。结果,棘轮10和引导件20被保持为 可在棘轮保持面31和引导件保持面32之间平滑地相对转动。图 5示出了安置板30被组装的状态。
4妄下来,将i兌明三个棘爪40a-40c。如图l所示,每个棘爪 40a-40c形成为板状件。此外,如图6所示,棘爪40a-40c分别设 置在引导槽22a-22c中,引导槽22a-22c形成在引导件20的内盘面 20a中。结果,每个*束爪40a-40c的两侧由各凹入引导槽部22a-22c 引导,使得每个棘爪40a-40c能够仅在引导件20的径向上进退。 外齿41a-41c分别形成在棘爪40a-40c的径向外表面中。夕卜齿 41a-41c成形为使其能够与形成在棘轮10中的内齿lla啮合。因 此,在倾角调节装置4被组装的状态下,随着使棘爪40a-40c径 向向外前进,外齿41a-41c可与棘轮10的内齿lla啮合。结果, 通过由引导件20引导的棘爪40a-40c,可以限制棘轮10和引导件 20的相对转动。因此,倾角调节装置4被置于锁定状态。
动运动来执行每个棘爪40a-40c的进退运动。特别地,引回槽 42a-42c和接合部43a-43c形成在棘爪40a-40c的沿径向的内部。引回槽42a-42c作用的分别是将形成在转动凸轮50中的操 作腕51a-51c引回。接合部43a-43c的作用分别是与形成在转动 凸轮50中的操作腕51a-51c接合。每个引回槽42a-42c形成为具 有当转动凸轮50转动时能够接收操作腕51 a-51 c的引回形状。 此外,每个接合部43a-43c形成为具有当才喿作腕51a-51c被接收 在引回槽42a-42c中时能够接合操作腕51a-51c的形状。因此, 当操作腕51a-51c被接收在引回槽42a-42c中时,由接合部 43a-43c径向向内#立引净束爪40a國40c。,束爪40a.40c^皮径向向内 拉引的状态由图6中的虚线示出。
因为三个棘爪40a-40c以90度的间隔布置,所以沿着倾角 调节装置4的圆周方向在倾角调节装置4中限定三个间隔距离 Dl-D3。特别地,间隔距离Dl是棘爪40a和棘爪40c之间的间隔 距离。间隔距离D2是棘爪40a和棘爪40b之间的间隔距离。此 外,间隔距离D3是棘爪40b和棘爪40c之间的间隔距离。间隔距 离D1被确定为比其余两个间隔距离D2和D3大。此外,间隔距 离D2和D3被确定为小于上述突出平坦部llb的圆周长度。
接下来,再次参考图l,将说明转动凸轮50。转动凸轮50 可绕轴转动地布置在引导件20的内盘面20a的中央部中。特別 地,如图6所示,转动凸轮50被设置在引导槽部22a-22c中,使 得该转动凸轮50相对于布置在引导槽部22a-22c中的三个棘爪 40a-40c沿径向向内地布置。
转动凸轮50具有操作腕51a-51c,该操作腕51a-51c径向向 外延伸并且形成在对应于棘爪40a-40c的三个圆周位置处。操 作腕51a-51c成形为沿图中所示顺时针方向从转动凸轮50的周 部向外延伸。当使转动凸轮50例如从图6中的实线所示的状态 顺时针转动时,操作腕51a-51c进入形成在棘爪40a-40c中的引 回槽42a-42c,从而与接合部43a-43c接合。结果,如图中的虚线所示,由于转动凸轮50的顺时针转动,棘爪40a-40c被分别 沿径向向内拉引。此外,当使转动凸轮50从虚线所示的状态逆 时针转动时,操作腕51a-51c可沿着引回槽42a-42c的内周面沿 径向向外推棘爪40a-40c。结果,如该图中的实线所示,棘爪 40a-40c的夕卜齿41a-41c压靠棘轮10的内齿lla。转动凸轮50与 下文中将说明的铰接凸轮6 0连接,使得该转动凸轮5 0通常被朝 逆时针转动地施力。结果,棘爪40a-40c通常被维持在棘爪 40a-40c被转动凸轮50施力并且压靠棘轮10的内周面的状态。 如图1明显所示,在转动凸轮50的中心部形成可以接收铰接凸 轮60的装配孔52。
再次参考图6,转动凸轮50具有支撑部51d,该支撑部51d 的周缘部沿径向向外局部地膨胀。在对应于支撑部23的圆周位 置形成支撑部51d。支撑部51d成形为圆弧状膨胀,使得支撑部 51d的外周面能够接触支撑部23的内周面。结果,在转动凸轮 50将棘爪40a-40c压靠在棘轮10的内周面时产生的反作用力由 接触支撑部51d的外周面的支撑部23接收。也就是说,当转动 凸轮50将沿周向非均匀布置的三个棘爪40a-40c压靠在棘轮10 的内周面时,转动凸轮50受到周向非均匀的反作用力。然而, 该非均匀的反作用力由于如下事实而被支承,即支撑部51d可 接触支撑部23。也就是说,施加到转动凸轮50上的周向反作用 力可被以90度的间隔分别布置的棘爪40a-40c和支撑部51 d来 均匀化。结果,棘爪40a-40c可稳定地压靠在棘轮10的内周面。
接下来,再次参考图l,将说明铰接凸轮60。铰接凸轮60 成形为能装配入转动凸轮50的装配孔52中。铰接凸轮60成形为 可在其中接收上述操作轴(未示出),以与该操作轴连接为一体。 这样,当使操作轴绕轴转动时,铰接凸轮60能够与操作轴一起 一体地绕轴转动。图6示出了铰接凸轮60—皮装配入转动凸轮50的装配孔52中的状态。如该图中所示,4交接凸轮60具有按压部 61,该按压部61在铰接凸轮60的圆周部分处形成为沿径向向外 突出。当铰接凸轮60绕轴转动时,按压部61按压装配孔52的内 周面,从而使转动凸^仑50沿该方向转动。
再次参考图l,铰接凸轮60具有筒状轴部62,该筒状轴部 62在铰接凸轮60的中央部形成为沿着轴向在一个方向上突出。 此外,筒状轴部62被插入到引导件20的轴插入孔20c中,使得 铰接凸轮60被引导件20可绕轴转动地支撑。此外,在轴部62 的前端形成能够接合下述弹簧构件70的内端的方形接合部63。 接合部63成形为在轴部62插入到引导件20的轴插入孔20c中的 状态下从引导件20的外盘面20b突出。因此,接合部63在其突 出位置接合弹簧构件70的内端。图3示出了弹簧构件70的接合 状态。如该图所示,弹簧构件70的内端接合铰接凸轮60的内端, 并且弹簧构件70的外端接合从引导件20的外盘面20b突出的销 钉形状的接合部25。结果,铰接凸轮60通常被弹簧构件70所施 加的力沿如图6中的逆时针方向偏置。结果,4史接凸轮60逆时 针偏置转动凸轮50,从而径向向外推棘爪40a-40c。因此,,束 爪40a-40c与棘轮10的内齿lla啮合,从而可将倾角调节装置4 维持在锁定状态。
如上所述,铰接凸轮60被一体转动地连接到操作轴(未示 出)。此外,操作轴被与参考图2所说明的操作杆U连接为一体, 从而通过执行操作杆U的拉动操作而转动该操作轴。具体地, 当执行操作杆U的拉动操作时,操作轴抵抗上述偏置力沿图6 所示的顺时针转动铰接凸轮60。结果,铰接凸轮60顺时针转动 转动凸轮50,由此径向向内引回与棘轮10的内齿lla啮合的净束 爪40a-40c。结果,倾角调节装置4切换到非锁定位置。此外, 当操作杆U (见图2)拉动操作结束时,铰接凸轮60在操作杆U的偏置力的作用下逆时针转动,从而再次使棘爪40a-40c与净束 轮10的内齿lla啮合。因此,倾角调节装置4可被切换到锁定状 态。
参考图2,当座椅靠背2在完全向后倾倒的状态下(由虛线 所示的状态)时,倾角调节装置4被放置在如图6所示的转动位 置。也就是说,倾角调节装置4处于如下转动位置,在该转动位 置,在形成棘轮10内周面中的突出平坦部llb与布置在图中右侧 的棘爪40c周向相邻。在该状态下,突出平坦部llb被布置在间 隔距离D1的区域中,从而不干扰由转动凸轮50推的任何一个棘 爪40a-40c。因此,在该状态下,当由转动臂50推棘爪40a-40c 时,棘爪40a-40c能与棘轮10的内齿lla啮合。
参考图2,当座椅靠背2从座椅靠背2完全向后倾倒的上述 状态抬起时,突出平坦部llb从图7中虚线所示的状态逆时针转 动。此外,作为突出平坦部llb的上述逆时针转动的结果,在 突出平坦部llb到达如下转动位置之前的转动范围中,突出平 坦部llb不干扰由转动凸轮50推的棘爪40a-40c中的任何一个, 在上述转动位置,突出平坦部llb周向邻近图7中布置在图中左 侧的由实线所示的棘爪40a 。突出平坦部lib不干扰棘爪 40a-40c的转动区域被确定为锁定区L,在锁定区L中,当停止 操作杆U(见图2)的转动操作时,倾角调节装置4可被置于锁 定状态。在本实施例中,将锁定区L设为具有88度的角度范围。 图2中的实线示出座椅靠背2抬起到锁定区L的边界位置的状 态。
此外,参考图2,当使座椅靠背2从实线所示的锁定区L的 边界位置沿前倾方向进一步转动时,突出平坦部llb从图8中实 线所示的转动位置进一步逆时针转动。此外,图8中实线所示的 转动位置与图7中实线所示的转动位置相同。结果,突出平坦部llb运动到突出平坦部llb与布置在图中左侧的身束爪40a周向重 叠的转动位置。在该转动位置,突出平坦部llb干扰由转动凸轮 50推的净束爪40a。如上所述,突出平坦部llb成形为沿径向向内 突出超过内齿lla的顶端。因此,由于突出平坦部llb对棘爪40a 的干扰,限制了转动凸轮50向外推棘爪40a的逆时针转动,从而 阻止了棘爪40a-40c和棘專仑10的内齿11 a的相互啮合。
如上文参考图6所述,突出平坦部llb的周向长度确定为大 于间隔距离D2和间隔距离D3。因此,当突出平坦部llb由于逆 时针转动而位于间隔距离D2或者间隔距离D3的区域中时,突 出平坦部11b总是干扰棘爪40a和40b中的至少 一个或者棘爪 40b和40c中的至少 一 个,该棘爪40a和40b隔着间隔距离D2周 向布置,该棘爪40b和40c在间隔距离D3上周向布置。此外,当 使突出平坦部llb位于周向重叠处于图中的下侧的棘爪40b或 者处于图中的右侧的棘爪40c的位置时,突出平坦部llb也会干 扰被推的棘爪40b或者棘爪40c。也就是说,如图8所示,在本 实施例中,突出平坦部llb可以从实线所示的转动位置逆时针 转动的所有其余的转动区域被确定为自由区F,在自由区F中, 即使停止了操作杆U (见图2)的转动操作,倾角调节装置4也 被维持在非锁定状态。参考图2,在本实施例中,在座椅靠背2 从实线所示的锁定区L的边界位置向前倾斜之后在座椅靠背2 到达其折叠到座垫3上的位置之前的转动区域被确定为自由区 F。自由区F被设为具有92度的角度范围。
也就是说,如图9所示,在本实施例的倾角调节装置4中, 除了上述锁定区L之外的所有转动区域被确定为自由区F。结 果,由锁定区L和从锁定区L起连续的自由区F組成的一组转动 区域可覆盖最大达360度的宽角度范围。
接下来,参考图2,将说明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在座椅l的初始状态,座椅靠背2在实线所示的抬起姿势。在该状态下,
倾角调节装置4在锁定区L的转动区域中,从而在座椅靠背2的
倾斜角度固定的锁定状态下。
首先,将说明从初始状态朝向座垫3向前倾斜座椅靠背2从 而将其置于折叠状态的方法。作为第一步,向上拉操作杆U以 将倾角调节装置4切换到非锁定状态。结果,由沿向前倾斜方 向施加的偏置力转动座椅靠背2,从而使座椅靠背2折叠到座垫 3的上侧上。此时,在座椅靠背2从实线所示的上述位置稍微向 前倾斜之后,倾角调节装置4被放置在自由区F的转动区域中。 因此,在该状态下,即使停止了操作杆U的拉动操作,倾角调 节装置4也能被维持在非锁定状态。结果,在没有继续操作杆U 的操作的情况下,座椅靠背2能自动向前倾斜和折叠。
接下来,将说明使座椅靠背2从折叠姿态返回到原始抬起 状态的方法。在该情况下,可抵抗在向前倾斜方向上施加的偏 置力简单地抬起座椅靠背2。也就是说,因为倾角调节装置4被 维持在非锁定状态直到将座椅靠背2抬起到抬起状态,所以可 以在没有继续操作杆U的操作的情况下抬起座椅靠背2。此外, 当座椅靠背2达到抬起状态时,倾角调节装置4被自动置于锁定 区L中从而切换到锁定状态。结果,座椅靠背2被固定到对应于 抬起状态的倾斜角度。
接下来,将说明使座椅靠背2从抬起状态向后倾斜的方法。 作为第 一 步,向上拉操作杆U以使倾角调节装置4被切换到非锁 定状态。此后,在操作操作杆U的同时,座椅靠背2抵抗在向前 倾斜方向上施加的偏置力向后倾斜,从而调节座椅靠背的倾斜 角度。此后,当操作杆U的拉动操作停止时,倾角调节装置4 被切换到锁定状态。结果,座椅靠背2的倾斜角度被固定到所 调节的位置。可将座椅靠背2的倾斜角度调节到对应于图中虚线所示的向后倾斜位置的角度。
因此,根据该实施例的倾角调节装置4,关于周向布置的三
个棘爪40a-40c的间隔距离D1-D3,间隔距离D1确定为大于其他 两个间隔距离D2和D3,并且两个较小的间隔距离D2和D3确定 为小于突出平坦部llb的圆周方向长度。因此,增加了构造为转 动锁定装置的倾角调节装置4的锁定强度。此外,在不单独提供 例如自由区^反等《且装部件的情况下,锁定区L和自由区F可确定 为在连续的宽范围上延伸。
此外,由于能够使施加到转动凸轮50的周向非均匀的反作 用力均衡的支撑部23,可以稳定棘爪40a-40c和棘轮10之间的 接合,从而增加了倾角调节装置4的锁定强度。此外,通过半 冲切引导件20而形成支撑部23。因此,可以容易地形成具有增 大的支撑强度的支撑部23。而且,因为三个棘爪40a-40c和支 撑部23以90度的间隔等角度布置,所以可以在对转动凸轮50 施加周向均衡的力的状态下经由转动凸轮50将三个棘爪 40a-40c朝向净束轮10的内齿lla推。因此,可以提高倾角调节装 置4的锁定强度。
第二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12说明第二实施例的倾角调节装置4的构 造。该实施例的倾角调节装置4与第 一 实施例的倾角调节装置4 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棘轮10的构造。因此,图12用放大解棘 轮10的构造。
在本实施例中,在棘轮10中形成的突出平坦部llc被分成 在圆周方向上的两个部分。类似于第 一 实施例的突出平坦部
齿部分,并且形成为沿径向向内突出超过内齿lla的顶端。此 外,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突出平坦部llb (见图6),突出平坦部llc的周向长度,即突出平坦部llc的端部之间所测的总的周 向长度被确定为大于两个间隔距离D2和D3。
因此,尽管突出平坦部llc形成为周向断续地突出,但是可
获得与第一实施例的突出平坦部llb相同的效果。 第三实施例
接下来,将参考图13说明第三实施例的倾角调节装置4的构 造。该实施例的倾角调节装置4与第 一 实施例的倾角调节装置4 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棘轮10的构造。因此,图13用放大解棘 專仑10的构造。
在本实施例中,由多个嵌入在棘轮10的内周面中的销钉构 件lld形成在棘轮10中形成的突出平坦部。销钉构件lld嵌入在 棘轮10的内周面上的三个圆周位置,并且销钉构件lld中的每 一个的外周面形成为无齿平滑表面。此外,类似于第一实施例 的突出平坦部llb (见图1 ),销钉构件lld被布置成沿径向向内 突出超过内齿lla的顶端。此外,类似于第一实施例的突出平 坦部llb (见图6),在布置在两端部的销钉构件lld之间所测的 周向长度被确定为大于两个间隔距离D2和D3。
因此,尽管对应于突出平坦部的多个销钉构件lld以期望 的间隔在圆周方向上布置,但是可以获得与第 一 实施例的突出 平坦部llb相同的效果。
除了上述三个实施例之外,还可以以各种方式实施本发明。
例如,本发明的转动锁定装置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倾角 调节装置,而是可应用到将同轴布置的构件连接起来以能够相 对转动的各种连接结构。
此外,倾角调节装置可构造为棘轮和引导件可被连接到座 垫侧和座椅靠背侧。
此外,可省略接收转动凸轮的非均匀压力的支撑部。然而,在该情况下,因为压力的周向非均匀的反作用力被施加到转动 凸轮,因此,与上述实施例的构造相比,倾角调节装置的锁定 强度可能降低。此外,对应的非均匀的载荷可被施加到例如铰 接凸轮等其他部件。
此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三个棘爪在圓周方向上以90度的 间隔布置在引导件上。然而,只要其中一个间隔距离被确定为 大于其他两个间隔距离,则关于三个间隔距离没有特别的限制。
此外,突出平坦部不限于平坦的形状。例如,突出平坦部 可以具有弯曲成不与棘爪的外齿啮合的弯曲形状。
权利要求
1. 一种转动锁定装置,其设置在可转动地同轴布置的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并且将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相互连接,所述转动锁定装置具有允许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相对转动的非锁定状态和阻止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的相对转动的锁定状态,所述转动锁定装置包括棘轮,其与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一方同轴设置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所述一方,并且具有圆盘形状,所述圆盘形状的棘轮具有从该棘轮的外周缘部分沿轴向突出的圆筒形部分,并且具有在所述圆筒形部分的内周面中形成的内齿;引导件,其与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另一方同轴设置并且连接到所述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所述另一方,并且具有圆盘形状,在所述引导件和所述棘轮的圆盘表面相互面对的状态下,所述引导件被结合到所述棘轮,使得所述引导件和所述棘轮可相对转动;三个棘爪,其在所述引导件的圆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在所述引导件的面对所述棘轮的圆盘表面上,所述棘爪被保持在所述引导件上,仅可在所述引导件的径向上移动,并且具有形成在该棘爪的径向外表面中的外齿;以及凸轮,其同轴设置在所述引导件上,可以绕轴向转动,当所述凸轮绕轴向转动时,所述凸轮沿着引导件的径向从内侧向外侧推所述三个棘爪,从而使所述棘爪的所述外齿与形成在所述棘轮的所述圆筒形部分的内周面中的所述内齿啮合;其中,由于所述三个棘爪的沿圆周方向的布置而限定了三个间隔距离,其中一个间隔距离被确定成大于其余两个间隔距离,在所述棘轮的所述圆筒形部分的所述内周面的一部分、在所述棘轮的圆周方向上的单个部位处,形成突出平坦部,所述突出平坦部缺少所述内齿并且径向向内突出超过所述内齿的顶端,较小的其余两个间隔距离被确定成小于所述突出平坦部的圆周长度。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转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于所述三个棘爪的布置而限定的所述三个间隔距离被确定为在所述突出平坦部在所述三个棘爪之间移动通过所述较小的其 余两个间隔距离的区域中,当推所述棘爪时,限定较小的间隔 距离的棘爪中的至少 一个与所述突出平坦部总是相互接触。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转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引导件一体地设置有支撑部,该支撑部接触所述凸轮的外 周面并且支撑所述凸轮的外周面,并且所述支撑部被布置在由 所述三个棘爪限定的间隔距离中的较大的一个处。
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通 过在圆盘形状的引导件的厚度方向上半冲切所述引导件而形成 所述支撑部。
5. 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转动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引导件的圆周方向上以90度的间隔将所述三个棘爪和 所述支撑部布置在所述引导件的所述圆盘表面上。
全文摘要
一种车辆座椅倾角调节装置(4),其包括棘轮(10)、引导件(20)、三个棘爪(40a-40c)以及转动凸轮(50)。由于三个棘爪(40a-40c)的该布置限定了三个间隔距离,并且其中一个间隔距离被确定为大于其余两个间隔距离。在棘轮(10)圆周方向上的单个部位处在棘轮(10)的内齿部(11)的内周面的一部分形成无齿的突出平坦部(11b)。该突出平坦部沿径向向内突出超过内齿(11a)的顶端。较小的其余两个间隔距离被确定成小于突出平坦部(11b)的圆周长度。
文档编号A47C1/025GK101299946SQ20068004137
公开日2008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06年9月7日 优先权日2005年9月26日
发明者浦道秀辉, 远藤隆行, 黑田征人 申请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