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盘箱锁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0802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托盘箱锁具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托盘箱锁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托盘箱,因多功能的使用需求,一般在某一端壁上设置可绕竖直轴水平打开的整个端门,端门上设置锁具,使其在关闭时可与相邻结构锁合,同时在所述整个端门下端设置可绕水平轴打开的小门,在端门上靠近小门位置或在小门上靠近端门位置设置锁具,使小门关闭时可与端门锁合。这种托盘箱结构,在打开整个端门装货完毕后,将整个端门关闭锁合时,操作者往往会因为疏忽,忘记锁合端门下端的小门,而使得在运输过程中,导致货物从小门滑落而丢失。因此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防止两个活动部件可以同时打开的托盘箱锁具结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托盘箱锁具装置,托盘箱上设有两个用于锁合托盘箱部件的主锁具和副锁具,主锁具包括锁支架,锁支架与托盘箱固定连接,锁支架内设有轴向自由移动的锁杆,锁杆包括头部和尾部,锁具处于锁合状态时,锁杆头部向前插入被连接部件,锁具打开时,锁杆向后移动,头部回缩,尾部向后伸出,副锁具和主锁具结构一致,主锁具处于打开状态时锁杆尾部所处空间位置与副锁具处于打开状态时锁杆尾部所处空间位置相同。主锁具和副锁具的锁杆尾部设有安全挡块,安全挡块横截面大于锁杆横截面。还包括横梁和立梁,主锁具的锁支架固定于横梁,副锁具的锁支架固定于立梁。还包括互成90°的前支撑梁和下支撑梁,横梁和立梁互成90°,横梁左端固定于前支撑梁,立梁下端固定于下支撑梁,前支撑梁和下支撑梁连接于托盘箱,前支撑梁设有前通孔用以主锁具的锁杆通过,下支撑梁设有下通孔用以副锁具的锁杆通过。主锁具或副锁具的锁支架呈U型,U型的底部为锁支架的底板,U型的两臂为两个边板,边板上均设有通孔,锁杆穿插于两个通孔。锁杆上连接有U型锁把手,锁把手于U型开口端和锁杆相连接,U型两臂为由直杆构成,锁把手位于两个边板之间,两个边板内侧均设有分别与锁把手的两个直杆相适配的锁把手限位装置。锁把手限位装置包括与边板相隔一段距离的立板,立板一侧设有凸包,凸包顶端朝向对应的边板。主锁具或副锁具的锁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边板和右边板,连接左边板和右边板相对应的一个侧边的连接板,左边板和右边板的顶边之间设有上横板,左边板和右边板上均设有容纳锁杆移动的通孔,锁杆上套装有弹簧,弹簧一端连接于锁杆,另一端连接于锁支架,锁杆上连接有锁把手,上横板上设有与锁把手相适配的限位槽。[0012]左边板或右边板上设有用以容纳锁杆移动的通孔,通孔连接有通槽,通槽延伸至边板的侧边,通槽的宽度大于锁杆直径。托盘箱上设有端门,端门铰接于托盘箱,端门上设有小门,小门与端门相铰接,主锁具和副锁具分别用于锁合端门和小门。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设置两个互成角度相邻放置的锁具,两个锁具的锁杆基本在一个平面上,两个锁具可同时锁合,但不能同时打开。当其中一个锁具在打开状态时,其锁杆将挡住另一个锁具的锁杆,使另一个锁具的锁杆不能向后移动而使得其无法打开,避免端门和小门同时被打开。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托盘箱互动锁具装置一种形式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对应的另一种状态图。图3是图2中A区域局部放大图。图4是图1对应的右视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托盘箱互动锁具装置另一种形式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托盘箱互动锁具装置又一种形式结构立体示意图。图7是图6中锁具IB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6对应的平面示意图。图9是图8对应结构的另一种状态图。图10是锁杆尾部另一形式结构示意图。图11是锁杆尾部又一形式结构示意图。图12是具有本实用新型锁具的托盘箱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对应的端门打开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托盘箱锁具装置包括两个分别用于锁合不同部件的主锁具I和副锁具2,主锁具I包括锁支架11,锁支架11与托盘箱固定连接,锁支架11内设有轴向自由移动的锁杆12,锁杆一端为头部、另一端为尾部,锁具I处于锁合状态时,锁杆头部向前插入被连接部件,锁具I处于打开状态时,锁杆12整体向后移动,锁杆头部回缩,锁杆尾部向后伸出,副锁具2和主锁具I结构一致,主锁具I处于打开状态时锁杆尾部所处空间位置与副锁具2处于打开状态时其锁杆尾部所处空间位置相同。这种两个锁具的打开状态下锁杆相互干涉的锁具结构可以用来锁合托盘箱上的端门和端门上的小门,也可以用来锁合其它不能同时打开的部件,例如托盘箱上同一侧壁或端壁上设置两个半折门。主锁具和副锁具的上述结构大体一致,但如锁杆12、锁支架11的尺寸、具体构造可略有不同,以适应被锁合部件的位置、安装空间、尺寸、材料等因素。图1主锁具I主要由锁支架11、锁杆12、锁把手13和两个限位装置14组成,锁支架11为一个U型折弯件,由底板111和两个边板112组成,在两个边板112上各设有通孔,使锁杆12在其中自由移动和转动,通孔可以为圆孔或多边形孔。锁杆12采用圆杆。锁把手13为一个U型圆杆,通过其两端头与锁杆12固定连接在一起。锁杆12两端分别穿过锁支架两个边板112上的圆孔,而与锁支架11装配在一起,并使得锁把手13位于锁支架11的U形空间内。通过操作锁把手13,可以使锁杆12实现沿轴向的自由移动和周向的自由转动。副锁具2与主锁具I结构相同。为了在锁合状态和打开状态下对锁杆12进行限位,锁支架11内设有限位装置14,如图3所示,两个限位装置14位于所述锁支架11的U形空间内,为L形折弯件,由横板141和立板142组成,立板142与边板相隔一段距离,并通过横板141外端与锁支架11的两个边板112固定连接在一起,在立板142上设置凸包1421,这样立板142与对应的锁支架边板112形成一个空间,使得U型锁把手两个直杆的其中一个直杆可容纳在这个空间内,并通过凸包1421将对应的锁把手直杆限制在所述空间内,凸包1421顶端和边板的距离稍小于锁把手直杆的外径,立板142具有一定弹性,操作锁把手13,通过限位装置14本身的弹性,可使锁把手13的直杆从对应的限位空间中脱离。这样就实现了锁具在打开状态和锁合状态时锁把手13的限位,使锁具更加可靠。其中凸包1421的功能也可以采用弹簧装置来实现,例如设置一个套筒,其中设置弹簧和由其顶推的挡块,挡块可以沿套筒伸缩,实现对锁把手的限位,或者采取本领域内其它常用限位手段均可。限位装置也可以采用橡胶等弹性材料,在两个边板112之间连接橡胶垫,锁把手13夹持于橡胶垫之间。其中采用立板142上设置凸包的方式,结构简单,加工方便,限位可靠,优选此限位方式。图1、图2中主锁具I的锁杆12的左端为锁杆头部,锁杆头部向左伸出插入相邻的被连接件实现主锁具I的锁合,锁杆12的右端为锁杆的尾部。主锁具I的锁把手13位于锁支架左侧时,即锁把手左侧直杆位于锁支架左侧边板112与左侧立板142形成的空间中时,主锁具I处于锁合状态。当锁把手13位于锁支架右侧时,即锁把手右侧直杆位于所述锁支架右侧边板112与右侧立板142形成的空间中时,主锁具I处于打开状态,图1中主锁具I处于打开状态,图2中主锁具I处于锁合状态。同理,副锁具2的锁杆12的下端为锁杆头部,锁杆头部向下伸出插入相邻的被连接件实现副锁具2的锁合,锁杆12的上端为锁杆的尾部,图1中副锁具2处于锁合状态,图2中副锁具2处于打开状态。图1中,主锁具I处于打开状态,其锁杆12向右侧延伸至最大位置,此时,由于主锁具I和副锁具2的锁杆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如图4所示,主锁具I的锁杆尾部将限制副锁具2的锁杆向上方移动,使得副锁具2无法打开。同理图2中,副锁具2处于打开状态,其锁杆12向上方延伸至最大位置,副锁具2的锁杆尾部将限制主锁具I的锁杆向右侧移动,使得主锁具I无法打开。为使两锁杆12的相互限制作用更加可靠,锁杆12尾部可设置安全挡块121,安全挡块121超出锁杆外圆周,加大锁杆径向所占空间,如图10、图11所示,具体形式可以为外径大于锁杆尾部外径的圆管、或者为直径大于锁杆尾部外径的圆球、或者为横截面大于锁杆尾部截面的挡板。即使出现安装误差,导致两个锁杆12的轴线异面,或者由于安装空间需求两个锁杆不能互成角度,即使在两轴线不得不平行的情况下,也可以通过从锁杆尾部延伸出的安全挡块121形成空间上的干涉,避免两个锁具同时打开。如图1、图2所示,主锁具I和副锁具2可以通过横梁3和立梁4固定于托盘箱,横梁3和立梁4可为矩形管或其他截面结构,横梁3和立梁4分别固定连接在托盘箱相应的结构上,横梁3和立梁4可固定连接在一起或分开,横梁3和立梁4互成角度放置,优选地,可成90度直角放置,安装便利、限位可靠。主锁具I通过其锁支架底板111与横梁3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位于横梁3下方。副锁具2通过其锁支架底板111与立梁4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位于立梁4右方。主锁具I和副锁具2的两个锁杆12基本位于同一平面上,如图4所示。立梁4对应主锁具I的锁杆12位置设置通孔41,此通孔可使所述锁杆12在其中自由通过。图5所示为锁具安装位置的另一种形式,由主锁具1、副锁具2A、横梁3和立梁4组成,与图1所示的结构不同点为:副锁具2A与上述副锁具2的位置不同,副锁具2A位于立梁4的左侧,这样立梁4上不必设置通孔,工艺更简单,并且锁杆长度缩短。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专利的另一种锁具安装形式,包括主锁具1B、副锁具2B、横梁3B、立梁4B、前支撑梁5和下支撑梁6。横梁3B与立梁4B互成90度固定连接在一起,前支撑梁5和下支撑梁6互成90度固定连接在一起。横梁3B通过其左端与前支撑梁5固定连接在一起,立梁4B通过其下端与下支撑梁6固定连接在一起。主锁具IB通过其锁支架与横梁3B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位于横梁3B的上方。副锁具2B通过其锁支架与立梁4B固定连接在一起,并位于立梁4B的右侧。主锁具IB和副锁具2B的锁杆位于同一竖直平面内。前支撑梁5对应主锁具IB的锁杆位置设置前通孔51,用于主锁具IB的锁杆的通过,并与锁支架左边板上的圆孔共同支撑主锁具IB的锁杆。下支撑梁6对应副锁具2B的锁杆位置设置下通孔61,用于副锁具2B的锁杆的通过,并与副锁具2B锁支架边板上的圆孔共同支撑副锁具2B的锁杆。图7所示为图6中锁具的具体结构,主锁具IB为一种较常见弹簧锁具,由锁支架11B、锁杆12B、把手13B和弹簧14B组成。所述锁支架IlB为一个折弯件,由左边板111B、连接板112B、右边板113B和上横板114B组成,左边板IllB位于连接板112B的左侧,右边板113B位于连接板112B的右侧,上横板114B位于连接板112B的上端。左边板IllB和右边板113B上均设置一个大的圆孔,用以容纳和支撑锁杆12B,锁杆12B穿过两个圆孔与锁支架IlB装配在一起。右边板113B上设置的圆孔连接有通槽1131B,通槽1131B于远离连接板112B的一端形成开口,通槽1131B的宽度大于锁杆12B的外径,用于安装锁杆12B,通槽可以为图7所示的长直槽,也可以为沿折线轨迹在右边板113B上延伸的槽,折线形的通槽可以防止锁杆12B此端的滑落。如图6至图9所示,主锁具IB采用如下结构,弹簧14B为一圆柱压缩弹簧,套装在锁杆12B外,其两端设置两个支腿。锁杆12B设有一个小圆孔,用于装配弹簧14B的一个支腿,左边板IllB上也设置有一个小圆孔,用于装配弹簧14B的另一条支腿。弹簧14B在起到压缩弹簧作用的同时还起到扭簧的作用,选择合适的旋向,当锁把手13B位于左边板IllB时,在弹簧14B作用下,锁杆12B受到周向的扭力,使得锁把手13B朝向连接板112B方向转动,使锁把手13B处于直立状态。弹簧的安装位置和安装形式也可以采用其它本领域常用手段,例如安装在锁支架IlB的内部,或者在锁把手13B两边各设置一段弹簧,这样就不必在锁杆和锁支架上加工小圆孔,但都不如图7所示安装方式中弹簧14B的变形量适中、合理。上横板114B上设置限位槽,限位槽可为弧形或方形,图7所示限位槽为一半圆孔1141B,用于锁具处于打开状态时,对锁把手13B进行限位。副锁具2B与主锁具IB为对称结构。[0044]主锁具IB在图8中处于锁合状态,锁把手13B位于锁支架左侧,此时锁把手13B在弹簧14B的压簧功能作用下抵在所述锁支架左边板IllB内侧,并在弹簧14B的扭簧功能作用下抵在所述锁支架上横板114B的边沿,使锁把手13B保持直立状态。主锁具IB在图9中处于打开状态,锁把手13B位于锁支架右侧,此时锁把手13B在弹簧14B的压簧功能作用下落入所述锁支架上横板114B的半圆孔1141B中被限位。相应的,副锁具2B在图8中处于打开状态,在图9处于锁合状态。如图8所示,副锁具2B处于打开状态,其锁杆12B向上方延伸至最大位置,此时,由于主锁具IB和副锁具2B的锁杆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副锁具2B的锁杆尾部将限制主锁具IB的锁杆向右侧移动,使得主锁具IB无法打开。同理如图9所示,主锁具IB处于打开状态,其锁杆12B向右侧延伸至最大位置,主锁具IB的锁杆尾部将限制副锁具2B的锁杆向上方移动,使得副锁具2B无法打开。如图12、图13所示,主锁具1B、副锁具2B分别用于锁合端门8和端门8上设置的小门81,则端门8和小门81可以同时被锁合但不可以同时被打开,图13所示为端门8打开而小门81被锁和的状态。
权利要求1.托盘箱锁具装置,托盘箱上设有两个用于锁合托盘箱部件的主锁具和副锁具,其特征在于:主锁具包括锁支架,锁支架与托盘箱固定连接,锁支架内设有轴向自由移动的锁杆,锁杆包括头部和尾部,锁具处于锁合状态时,锁杆头部向前插入被连接部件,锁具打开时,锁杆向后移动,头部回缩,尾部向后伸出,副锁具和主锁具结构一致,主锁具处于打开状态时锁杆尾部所处空间位置与副锁具处于打开状态时锁杆尾部所处空间位置相同。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箱锁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锁具和副锁具的锁杆尾部设有安全挡块,安全挡块横截面大于锁杆横截面。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箱锁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梁和立梁,主锁具的锁支架固定于横梁,副锁具的锁支架固定于立梁。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托盘箱锁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互成90°的前支撑梁和下支撑梁,横梁和立梁互成90°,横梁左端固定于前支撑梁,立梁下端固定于下支撑梁,前支撑梁和下支撑梁连接于托盘箱,前支撑梁设有前通孔用以主锁具的锁杆通过,下支撑梁设有下通孔用以副锁具的锁杆通过。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箱锁具装置,其特征在于:主锁具或副锁具的锁支架呈U型,U型的底部为锁支架的底板,U型的两臂为两个边板,边板上均设有通孔,锁杆穿插于两个通孔。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托盘箱锁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杆上连接有U型锁把手,锁把手于U型开口端和锁杆相连接,U型两臂为由直杆构成,锁把手位于两个边板之间,两个边板内侧均设有分别与锁把手的两个直杆相适配的锁把手限位装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托盘箱锁具装置,其特征在于:锁把手限位装置包括与边板相隔一段距离的立板,立板一侧设有凸包,凸包顶端朝向对应的边板。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箱锁具装置,其特征在于:主锁具或副锁具的锁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左边板和右边板,连接左边板和右边板相对应的一个侧边的连接板,左边板和右边板的顶边之间设有上横板,左边板和右边板上均设有容纳锁杆移动的通孔,锁杆上套装有弹簧,弹簧一端连接于锁杆,另一端连接于锁支架,锁杆上连接有锁把手,上横板上设有与锁把手相适配的限位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托盘箱锁具装置,其特征在于:左边板或右边板上设有用以容纳锁杆移动的通孔,通孔连接有通槽,通槽延伸至边板的侧边,通槽的宽度大于锁杆直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托盘箱锁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箱上设有端门,端门铰接于托盘箱,端门上设有小门,小门与端门相铰接,主锁具和副锁具分别用于锁合端门和小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托盘箱锁具装置,托盘箱上设有可绕转轴打开的端门、端门上设有小门,托盘箱上设有用于锁合端门和小门的主锁具和副锁具,主锁具和副锁具结构一致,包括与托盘箱固定连接的锁支架和可在锁支架内沿其轴向自由移动的锁杆,锁杆一端为头部、另一端为尾部,锁具处于锁合状态时,锁杆头部向前插入端门及其临壁对应的通孔中,锁具处于打开状态时,锁杆向后移动,头部回缩,尾部向后伸出,主锁具处于打开状态时锁杆尾部所处空间位置与副锁具处于打开状态时锁杆尾部所处空间位置相同,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同时打开端门和其上的小门,避免在运输中忘记锁合端门下端的小门而遗失物品。
文档编号E05B65/52GK203008585SQ20122074547
公开日2013年6月19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
发明者苏继军, 刘春良 申请人:大连中集物流装备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