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电动调整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26123阅读:201来源:国知局
可电动调整的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提类型的用于对坐类和/或卧类家具的软垫装置进行支撑的可电动调整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这种支撑装置例如以板条框架的形式为大众所知。

特别是在护理床中存在需要对用来放置护理床的床垫的支撑结构的高度进行调整的要求。

de94067026u1公开了一种相关类型的可电动调整的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具有基体和用于支撑软垫装置的支撑结构。由该文献公开的支撑装置被设计成板条框架,其中,支撑结构具有头部部件、中间部件和脚部部件。支撑装置还具有用于相对于基体对支撑结构的倾斜度和/或高度进行调整的调整装置。

ep1708595b1公开了一种形式为沙发椅的支撑装置,该沙发椅的座面的倾斜度和高度可以通过摆动轴机械装置相对于沙发椅的基体进行调整。

ep0606575a1公开了一种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特别是可应用于病床、护理床、板条框架和电视沙发椅,并且通过该提升装置,家具的一个部件的高度可以相对于家具的基体被调整。调整装置具有能够通过丝杆传动装置进行操纵的剪式升降机。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在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中所提类型的支撑装置,该支撑装置具有简单且稳固的结构并且适合于施加大的力。

该目的是通过在权利要求1中提出的发明得以解决。

为了相对于基体对支撑装置的倾斜度和/高度进行调整,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类似剪式升降机的鲍登线可操纵的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在基体与支撑结构之间起作用。在这里,本发明以巧妙的方式将剪式升降机的作用原理的优点和鲍登线的作用原理相结合。关于剪式升降机的作用原理,就本发明而言有利的是,相应的提升装置具有简单且稳固的结构并且适合于施加大的力。这个优点还通过根据本发明设置的对提升装置的鲍登线操纵得到加强,因为鲍登线也适合于施加大的力。鲍登线操纵的另一优点在于,电动驱动装置可以在所述鲍登线或所述多根鲍登线具有相应长度的情况中设置在任何合适的位置上。这特别是在护理床中开创了将电动驱动装置设置在不需要考虑液体影响的位置上。以这种方式不再需要复杂的密封装置,因为电动驱动装置的对于功能来说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设置在耐湿的位置上。

提升装置的数量以及在基体以及支撑结构上的空间设置方式可以在大的范围内进行选择。就此而言,本发明的一种有利改进方案规定,设有至少两个横向于支撑结构的纵向彼此隔开的提升装置。如果支撑结构例如且特别是被设计成框架状并且具有横向于纵向彼此隔开的纵梁,那么每个提升装置接合在其中一根纵梁上,从而在相对于基体对支撑结构进行调整时可靠地避免了支撑结构发生扭转。

根据本发明,原则上足够的是,所述提升装置沿着支撑装置的纵向看设置在一条线上。以这种方式,支撑装置可以在设有提升装置的一侧上被升高或者降低,从而以这种方式能够相对于基体对支撑结构的倾斜度进行调整。

为了能够相对于基体不仅对支撑结构的倾斜度而且还对支撑结构的高度进行调整,另一有利的改进方案设置至少两个沿着支撑结构的纵向彼此隔开的提升装置。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可以对沿着支撑结构的纵向彼此隔开的提升装置进行同步操纵,从而对支撑结构的高度进行调整。但是也可以对提升装置进行异步操纵,从而于是对支撑结构的倾斜度进行调整。例如且特别是,可以设置四个提升装置,其中,每一个提升装置分别在限定支撑结构的矩形的一个角的区域中接合在支撑结构上。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改进方案规定,支撑结构具有沿侧向彼此隔开的纵梁并且提升装置接合在纵梁上。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改进方案规定,每个提升装置具有一根在鲍登线的拉力作用下能够竖起的起竖杆,从而支撑结构在起竖杆竖起时被升高或者能够被升高以及它的倾斜度被调整或者能够被调整。相应的起竖杆机械装置具有相对简单的结构并且是稳固的。

前述实施方式的一种改进方案规定,起竖杆的端部围绕彼此平行的摆动轴可摆动地一边支承在基体上以及另一边支承在支撑结构上。

在前述实施方式中,起竖杆适宜地在第一旋转支座上可摆动地支承在基体上。

为了以特别简单的方式用特别少的部件实现一种按照剪式升降机的作用原理工作的装置,本发明的一种极其有利的改进方案设置一个连接板,该连接板的端部围绕彼此平行的摆动轴可摆动地一边通过第二旋转支座连接在基体上以及另一边与起竖杆在远离起竖杆端部的位置上连接。

前述实施方式的另一有利改进方案规定,第一旋转支座和第二旋转支座以能够沿着直线轴相对平移运动的方式支承在基体上。在这里,第一旋转支座和第二旋转支座的相对平移运动是通过以下方式实现:两个旋转支座都是能够平移运动的。但是,就此而言,一种有利改进方案规定,关于支撑结构相对于基体的调整,第一旋转支座可动地以及第二旋转支座位置固定地设置。以这种方式,在旋转支座的平移运动中产生的摩擦达到最小。

本发明的一种特别有利的改进方案规定,起竖杆或者与之连接的部件在它相对于第二旋转支座的平移运动期间撞到第一起竖元件上并且在这里竖起。在该实施方式中,起竖杆在鲍登线的拉力作用下被拉靠在起竖元件上。因此,可以用特别简单的方式克服死点,在该死点上支撑装置位于调整运动的初始位置上,在初始位置上,支撑装置相对于基体未被调整,例如也就是支撑结构相对于基体位于降低的位置上。

根据相应选择的运动学关系,起竖杆撞到其上的起竖元件可以被设置成固定的,而第一旋转支座进而起竖杆以能够沿着平移轴运动的方式被支承。就此而言,本发明的一种在所得到的运动学关系方面上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规定,起竖元件相对于第一旋转支座能够沿着平移轴运动地被支承。

本发明的另一有利的改进方案规定,在鲍登线的拉力作用下第一旋转支座与起竖元件之间的距离变小,从而起竖杆撞到起竖元件上并且在这里竖起。

为了对提升元件进行操纵,根据本发明设有至少一个鲍登线驱动装置。相应的鲍登线驱动装置的结构和作用方式已由ep2792277a1公开了,该文献的公开内容特此通过引用全部被包括到本申请中。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在附图中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的实施例。在这里,在说明书中描述的、在附图中示出的以及在权利要求书中要求保护的所有特征单独地以及按照任意适当的相互组合方式构成本发明的内容,不依赖于它们在权利要求书中的概括以及不依赖于它们在说明书的描述以及在附图中的图示。还属于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是权利要求1的亚组合方案,在这些亚组合方案中,权利要求1的单个或者多个特征被省略或者被其它特征代替。

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形式为板条框架且位于未调整的初始位置上的支撑装置的第一实例的立体图,

图2用与图1相同的图示示出了位于上身支撑部件与腿部支撑部件的调整运动的最终位置上的如图1的实例,

图3用与图1相同的图示示出了如图1的实例,其中,由于说明原因而省去了一些部件,

图4用与图2相同的图示示出了如图1的支撑装置的驱动装置的详细构造,

图5用与图4相同的图示从另一视角示出了驱动装置的详细构造,

图6用与图5相同的图示但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图5的一个细部,

图7用与图5相同的图示示出了图5的驱动装置,其中,为了对头部支撑部件相对于上身支撑部件的调整进行说明,省去了支撑装置的另外的部件,

图8用与图7相同的图示但从另一视角示出了如图2的支撑装置,其中,还省去了支撑装置的另外的部件,

图9从另一视角并且以放大的比例示出了图8的一个细部,

图10用立体图示出了位于调整运动的初始位置上的支撑装置的第二实例,在该初始位置上,支撑部件展开成水平支撑平面,

图11用与图10相同的图示示出了如图10的支撑装置,其中,支撑部件位于一个调整位置上,该调整位置位于调整运动的初始位置与最终位置之间,

图12用与图10相同的图示示出了如图10的支撑装置,其中,支撑部件位于调整运动的最终位置上,

图13用与图10相同的图示示出了如图10的支撑装置,其中,为了对驱动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省去了支撑装置的部件,

图14用与图13相同的图示但从稍有改变的视角示出了如图10的支撑装置,

图15用与图13相同的图示示出了位于调整运动的最终位置上的如图10的支撑装置,

图16a-图16c示出了位于各种不同的运动阶段中的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的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17a-图17d从另一视角示出了位于调整运动的各种不同运动阶段的图16的一个细部,

图18a-图18c示出了位于调整运动的各种不同的运动阶段的如图16的支撑装置,其中,由于说明原因,省去了支撑装置的部件,

图19用与图17c类似的图示示出了如图17c的细部,其中,由于说明原因,省去了支撑装置的另外的部件,以及

图20用放大的比例示出了如图16的支撑装置的提升装置的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的各图中,相同或者相应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示意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的实施例。由于说明原因,在一些附图中省去了支撑装置的部件。这些部件可以想象地被相应地补充。

为了对本发明的第一实例进行说明,下面参照图1至图9。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可电动调整的支撑装置2的第一实例,该支撑装置在该实例中被设计成板条框架。支撑装置2具有基体4,该基体具有支撑部件,在支撑装置2的使用中,床垫支撑在这些支撑部件上。由于说明原因,在图中完全省去了床垫。

支撑装置2在所示的实例(参见图2)中具有位置固定的中间支撑部件6,与中间支撑部件以铰接且能够围绕水平摆动轴可摆动调整的方式连接有上身支撑部件8,与上身支撑部件的远离中间支撑部件6的端部以铰接且围绕水平摆动轴可摆动调整的方式连接有头部支撑部件10。与中间支撑部件6的远离上身支撑部件8的端部以铰接且围绕水平摆动轴可摆动调整的方式连接有腿部支撑部件12,与腿部支撑部件的远离中间支撑部件6的端部以铰接且围绕水平摆动轴可摆动调整的方式连接有小腿支撑部件14。

为了对支撑部件6至14进行相对摆动调整,设置了电动驱动装置16,该电动驱动装置具有驱动单元18,该驱动单元在中间支撑部件6处设置在第一纵梁20上。在横向于支撑装置2的纵向与第一纵梁20隔开的第二纵梁22上设有电动驱动装置16的另一驱动的单元18’。驱动装置18、18’在比较靠后的下文中根据图5至图9进行详细说明。

与支撑部件6至14连接有板条支座,在支撑装置2的使用中,弹性板条固定在这些板条支座上,而床垫支撑在板条上。在图中(参见图1和图2),只有一个板条支座具有附图标记24。弹性板条由于说明原因在图中未示出。

图1示出了位于支撑部件6至14的未调整的初始位置上的支撑装置2,在该初始位置上支撑部件6至14一起展开成用于支撑床垫的水平或者近似水平的支撑平面。

图2示出了位于调整运动的最终位置上的支撑装置2,在该最终位置上,上身支撑部件8连同头部支撑部件10以及腿部支撑部件12连同小腿支撑部件14相对于中间支撑部件以最大程度被摆动并且借此被调整。支撑装置2的初始位置对应于支撑装置2的卧位,而在图2中所示的最终位置对应于坐位。在初始位置与最终位置之间,任意的调整位置是可能的。

由于说明原因,在图中未示出用于操纵驱动单元18的电源和控制装置。但是,相应的电源和控制装置的结构和作用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是众所周知的并且因此在这里不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上身支撑部件8被设计并且被设置成,使得摆动轴能够沿着支撑装置2的纵向平移运动地被支承。因此避免了床垫在上身支撑部件8相对于中间支撑部件6的摆动运动中被摇晃。借此在上身支撑部件8的已调整的位置上也确保了支撑装置2的使用者的高舒适度。如从图1和图2的比较中可见,摆动轴的可平移运动的支承使得在从初始位置朝着最终位置的方向调整时,在初始位置上(参见图1),在中间支撑部件6与上身支撑部件8上的彼此相邻设置的板条支座的距离变大。以这种方式避免床垫发生摇晃。

这也相应地适用于腿部支撑部件12相对于中间支撑部件6的调整。与腿部支撑部件12对应的摆动轴同样沿着支撑装置2的纵向可平移运动地被支承。与此相应地,在腿部支撑部件12相对于中间支撑部件6的摆动调整中,在调整运动的初始位置上(参见图1),在中间支撑部件6与腿部支撑部件12上的彼此相邻设置的板条支座之间的距离变大。因此,在腿部支撑部件12的区域中也避免了床垫发生摇晃。基于上身支撑部件8和腿部支撑部件12相对于中间支撑部件6的相互独立的调整和平移运动,在任何调整位置上都避免了床垫发生摇晃以及床垫因此在支撑装置2的所有调整位置上消除了床垫摇晃现象。

如从图1和图2中可见,支撑装置具有外框26,基体4固定在该外框上。

图3示出了如图1的支撑装置2,其中,由于说明原因在第一纵梁20上的在中间支撑部件6、上身支撑部件8以及腿部支撑部件12的区域中省去了板条支座,使得中间支撑部件6以及上身支撑部件8以及腿部支撑部件12各自的第一纵梁28、30、32是可见的。

下面根据图4至图6结合驱动装置16对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2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下面只对与第一纵梁20对应的驱动单元18进行详细说明。与第二纵梁22对应的驱动单元具有相应的结构并且因此在这里不进行详细说明。

驱动单元18具有基础元件34,该基础元件在该实施例中由塑料注塑件构成并且在该基础元件上设置或者说支承有驱动单元18的组成部分。在基础元件34上设有电动机36,该电动机的输出轴与位置固定且可旋转驱动地支承在基础元件34上的丝杆38处于旋转驱动连接。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电动机36的输出轴与丝杆38之间的旋转驱动连接通过蜗杆传动装置建立。驱动单元18的输出机构由丝杆螺母40构成,该丝杆螺母不可相对旋转地且沿着丝杆38的轴向可运动地设置在丝杆上。

丝杆螺母40形成一个滑座,在该滑座上支承有一根摆动轴42,上身支撑部件8能够相对于中间支撑部件6(参见图3和图4)围绕该摆动轴摆动。

图5从背向电动机36的一侧示出了驱动单元18。

图6用与图5相同的图示但是用放大的比例示出了驱动单元18。

上身支撑部件8(第二支撑部件)相对于中间支撑部件6(第一支撑部件)的调整通过以下方式进行:第二支撑部件或者与之连接的部件在平移运动期间撞到第一起竖元件上并且在这里摆动。如根据图4所说明的那样,借助于丝杆传动装置38产生丝杆螺母40进而是上身支撑装置8相对于中间支撑部件6的平移运动。在所示实施例中,上身支撑部件8相对于中间支撑部件6的摆动运动通过以下方式产生:沿侧向在丝杆螺母40进而是上身支撑部件8的平移运动轨道旁边设有第一起竖元件44,与上身支撑部件8连接的第二起竖元件46撞到该第一起竖元件上,从而在这里上身支撑部件8相对于中间支撑部件6摆动。

在所示的实例中,第一起竖元件44与基础元件34一体形成。第一起竖元件44与上身支撑部件8的第一纵梁30一体形成,其中,第一纵梁30和第二起竖元件4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同样由塑料注塑件构成。因此,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起竖元件46不可相对摆动地与上身支撑部件8连接。但是,在该实施例的变型方案中,第二起竖元件也可以可动地与上身支撑部件8连接,只要以期望的方式使上身支撑部件8竖起并且借此使上身支撑部件相对于中间支撑部件6摆动。

如特别是由图6可见,在所示的实例中,起竖元件44、46的横截面被设计成曲线形体,其中,起竖元件44、46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的横截面被形成为基本互补。如从图6可见,上身支撑部件8在初始位置上(参见图1)被设计成水平的,其中,上身支撑部件8的摆动调整的死点在丝杆螺母40的平移运动中被克服并且借此执行摆动运动。

为了避免在调整中上身支撑部件8发生扭转,第一驱动单元18的由丝杆螺母40构成的滑座的平移运动被传递到与第二纵梁22对应的驱动单元的可平移运动地被支承的滑座上。为此,设有在比较靠后的下文中根据图8和图9进行详细说明的同步装置。可平移运动地支承在为第二纵梁22设置的驱动单元上的该滑座是无驱动的,从而上身支撑部件8的两根纵梁的调整通过电动机36产生,其中,通过同步装置确保,上身支撑部件8不会发生扭转。

腿部支撑部件12的调整以与此相应的方式实现。腿部支撑部件12的第一纵梁32为此以围绕摆动轴48可摆动的方式支承在一个滑座50上,该滑座可平移运动地支承在驱动单元18的基础元件34上。

与第二纵梁22对应的驱动单元,与驱动单元18相应地具有电动机,该电动机驱动一个滑座,该滑座由丝杆传动装置的丝杆螺母构成,如之前针对滑座40所描述的那样。与第二纵梁22对应的驱动单元的该被驱动的滑座的平移运动通过在比较靠后的下文进行说明的同步装置被传递到滑座50上。因此,与上身支撑部件8对应的滑座由电动机36驱动,而与腿部支撑部件12对应的滑座由被分配给与第二纵梁22对应的驱动单元的电动机驱动。换句话说,电动机36产生上身支撑部件8连同头部支撑部件10的调整,而相应的与第二纵梁22对应的电动机产生腿部支撑部件连同小腿支撑部件的调整。

基于小腿支撑部件14与腿部支撑部件12的摆动运动连接,当腿部支撑部件12被摆动时,小腿支撑部件14由于它的重力相对于腿部支撑部件12摆动。调整运动的最终位置(参见图2)是由在腿部支撑部件12与小腿支撑部件14之间起作用的止挡限定。

下面根据图7对头部支撑部件10相对于上身支撑部件8的调整进行说明。

为了对头部支撑部件10进行调整,设有杆状调整元件52,该调整元件的一个端部可摆动运动地且与摆动轴42同轴地支承在滑座40上。调整元件52的另一端部围绕摆动轴54支承在头部支撑部件10的第一纵梁56上。摆动轴54与摆动轴58偏心地支承,头部支撑部件10能够相对于上身支撑部件8围绕摆动轴58摆动。基于摆动轴54相对于摆动轴58的偏心设置,在上身支撑部件8相对于中间支撑部件6摆动时,头部支撑部件10相对于上身支撑部件8摆动,直到到达调整运动的最终位置(参见图2)。

支撑部件8至14相对于中间支撑部件6复位到初始位置(参见图1)是在支撑部件6至12的重力作用下实现,可能附加地还在在支撑装置2上休息的人的载荷下,其中,驱动装置保持接通。

在所示实施例中,相对于中间支撑部件6(第一支撑部件),第一起竖元件44位置固定地设置,而第二起竖元件46可动地设置。但是根据相应要求也可以将两个起竖元件44、46相对于第一支撑部件都设置成可动的。

根据本发明的同步装置具有一根鲍登线60,该鲍登线具有拉线(芯线)62,该拉线容纳在一个柔性的但沿着拉力方向抗压的护套64中。拉线62的一个端部66固定在位置固定的基础元件34上。护套的靠近拉线62的端部66的端部68不可移动地固定在滑座40上,如从图9可见。

如在前面所说明的那样,在第二纵梁22上设有一个滑座,该滑座对应于滑座40,但是被设计成无驱动的。

拉线62的远离端部66的另一端部不可移动地固定在这个无驱动的滑座上,而护套的远离端部68的另一端部70不可移动地固定在与第二纵梁22对应的基础元件上,无驱动的滑座可平移运动地支承在该基础元件上。由于图示原因,在图中未示出拉线62和护套的端部70与该无驱动的滑座的连接。

在调整运动的初始位置上,丝杆螺母40与拉线的固定在基础元件34上的端部66的距离最小。在调整运动期间,丝杆螺母40在图8中平移地向左运动,其中,上身支撑部件8以前面描述的方式摆动。

在丝杆螺母40在图8中向左的平移运动中,鲍登线60的拉线62保持位置固定,而护套在图8中被向左移动。由于护套的这种移动,鲍登线60的端部70与拉线62的相应端部的距离变小。由于端部70固定在与第二纵梁22对应的另一基础元件上以及拉线固定在与该基础元件对应的无驱动的滑座上,所以该滑座与由丝杆螺母40构成的滑座同步地运动。以这种方式,由电动机36施加的调整力同步或者近似同步地被引入到上身支撑部件8的两根纵梁中,从而避免上身支撑部件8在调整运动期间发生扭转。

如前面已经描述的那样,与第二纵梁22对应的驱动单元同样具有由电动机驱动的形式为丝杆螺母的滑座,其中,该设置方式与针对基础元件34、电动机36以及丝杆传动装置38、40描述的设置方式相对应。具有拉线72和护套74的鲍登线70用作同步装置。与针对鲍登线60的端部66描述的设置方式相对应,鲍登线70的端部76固定在与第二纵梁对应的基础元件34上,而护套74的靠近拉线72的端部76的端部78固定在该丝杆螺母上。护套74的远离端部78的端部80固定在在图8中未示出的基础元件34上,而拉线72的远离端部76的端部固定在与腿部支撑部件12对应的无驱动的滑座82上。

在与第二纵梁22对应的丝杆螺母朝着调整运动的最终位置的方向的运动中,滑座82与护套74的端部80的距离变小,从而滑座82在图8中向右运动。以这种方式,由与第二纵梁22对应的电动机施加的调整力同步地被引入到腿部支撑部件12的两根纵梁中。

如在前面已经说明的那样,与第一纵梁20对应的电动机36产生上身支撑部件8连同头部支撑部件10相对于中间支撑部件6的调整,而与第二纵梁22对应的电动机产生腿部支撑部件12连同小腿支撑部件14的调整。

下面参照图10至图15。

图10用与图1对应的视图示出了第二实例。第二实例与第一实例的区别首先在于,支撑装置2被设计成用于支撑框架弹簧床垫。由于在板条框架中由弹性板条提供的弹性装置在这种框架弹簧床垫中是集成在床垫中,所以在如图10的实施例中支撑部件被设计成板状。

在所示的实例中,支撑装置被设计成四构件式并且具有位置固定的中间支撑部件6,与中间支撑部件的一边可摆动调整地连接有上身支撑部件8并且另一边可摆动调整地连接有腿部支撑部件12包括小腿支撑部件14。

图11示出了位于一个调整位置上的支撑装置2,该调整位置位于在图10中所示的调整运动的初始位置与在图12中所示的调整运动的最终位置之间,在该最终位置上,支撑部件8、12、14相对于中间支撑部件6以最大程度被调整了。

下面根据图13至图15对第二实施例的驱动装置16进行详细说明。由于说明原因,在图13至图15中省去了支撑装置2的若干部件。

图13和图14从不同视角示出了位于初始位置上的支撑装置2,而图15示出了位于调整运动的最终位置上的调整装置2。

在第二实例中,外框26具有纵梁80、80’,这些纵梁分别由c型型材构成。纵梁80、80’的c型型材的开口在这里彼此相对。为了相对于中间支撑部件6对上身支撑部件8进行调整,设有驱动单元82,而为了相对于中间支撑部件6对腿部支撑部件12连同小腿支撑部件14进行调整,设有另一驱动单元82’。下面只对驱动单元82进行详细说明。驱动单元82’具有相应的结构,以及它的部件具有与驱动单元82的附图标记对应的附图标记。

驱动单元具有设置在位置固定的第一横梁84上的电动机86,该电动机与一个可旋转驱动的丝杆螺母处于旋转驱动连接,该丝杆螺母设置在不可转动且沿着轴向可移动的丝杆88上。丝杆88的远离电动机86进而远离丝杆螺母的端部不可移动地与一滑座90连接,该滑座具有第二横梁92,与第二横梁的端部分别连接有滑座元件94、96,这两个滑座元件分别被捕获在纵梁80、80’的c型型材中并且可平移运动地被引导。在横梁92上能够围绕由该横梁限定的摆动轴摆动地支承有纵梁98、100。

为了相对于中间支撑部件6对上身支撑部件8进行调整,电动机86对丝杆螺母进行驱动,使得滑座90平移地朝着第一横梁84的方向运动。在第一横梁84上设有第一起竖元件102,该第一起竖元件为了使上身支撑部件8摆动与不可摆动地与纵梁98连接的第二起竖元件104共同作用。上身支撑部件8同时执行平移和摆动运动所依据的基本原理因此与在第一实施例中的情况相同。

这相应地适用于上身支撑部件8的另一纵梁100。

由图14和图15可见,上身支撑部件8的平移运动在调整中的行程比在第一实施例中更大。这考虑到以下事实:在框架弹簧床垫需要更大的行程来避免发生摇晃。

同样,在第二实施例中,不仅在上身支撑部件8的区域中而且在腿部支撑部件12的区域中都避免了床垫发生摇晃。

图15示出了位于调整运动的最终位置上的支撑装置2。

为了对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的实施例进行说明,下面参见图16至图20。

图16a至16c用立体图示出了位于不同运动阶段中的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202的一个实施例。支撑装置202具有基体204,该基体在该实施例中被设计成框架状并且具有两根横向于支撑装置202的纵向彼此隔开的纵梁206、208,这些纵梁在支撑装置的端部上通过横梁210、212相互连接(特别参见图16c)。

支撑装置202还具有支撑结构214,该支撑结构同样被设计成框架状并且具有两根横向于支撑结构214的纵向彼此隔开的纵梁216、218,这些纵梁在支撑结构214的端部上通过横梁220、222相互连接(特别参见图16c和图18a)。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支撑结构214形成一个基本水平的支撑面,该支撑面的高度相对于基体204是可调的。如果根据相应要求需要或期望的话,支撑装置214本身具有可相互调整的支撑部件,例如上身支撑部件、中间支撑部件和腿部支撑部件以及必要时还具有其它支撑部件,如例如从板条框架中众所周知的那样。

图16a示出了位于调整运动的初始位置上的支撑装置,在该初始位置上,支撑装置214位于降低位置上。与此相反,图16c示出了一个调整位置,在该调整位置上,支撑结构214的高度相对于基体204以最大程度被调整了。图16b示出了支撑结构214的位于一个在降低位置与被最大程度升高的位置之间的调整位置。

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具有用于相对于基体204对支撑结构214的高度进行调整的电动调整装置。根据本发明,调整装置具有至少一个类似剪式升降机的、鲍登线可操纵的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在基体204与支撑结构214之间起作用。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设有四个提升装置224、226、228和230。如特别是从图16c中可见,提升装置224至230分别在限定支撑结构214的支撑面的矩形的角部区域中接合在支撑结构214上,其中,提升装置224和230接合在纵梁216上以及提升装置226、228接合在纵梁218上。

通过对提升装置224至230进行同步操纵,支撑结构214的高度相对于基体是可调整的,也就是可升高的或者可降低的。

下面只对提升装置224进行详细说明。提升装置226至230具有相应结构并且因此在这里不进行详细说明。

图17a至17d示出了位于调整运动的不同运动阶段中的提升装置224,其中,图17a对应于未调整的初始位置,在该初始位置上,支撑结构214处于降低状态,而图17d示出了调整运动的最终位置,在该最终位置上,支撑结构214相对于基体204以最大程度被升高了。图17b和图17c示出位于如图17a的初始位置与如图17d的最终位置之间的调整位置。

在图18中,为了说明本发明的作用原理,只示出了与提升装置224、230相结合的支撑结构214,其中,由于说明原因省去了支撑装置202的其余部件。图18a示出了调整运动的初始位置,而图18c示出了调整运动的最终位置以及图18b示出了位于它们之间的调整位置。

下面根据图19和图20对提升装置224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根据本发明,提升装置224被设计成可由鲍登线操纵并且类似剪式升降机。提升装置224具有在鲍登线的拉力作用下可被竖起的起竖杆232,使得支撑结构214在起竖杆232竖起时被升高。起竖杆232的端部围绕彼此平行的摆动轴可摆动地一边支承在基体204上,也就是支承在它的纵梁206上,以及另一边支承在支承结构214上。摆动轴236由第一旋转支座238限定,该第一旋转支座形成在第一支承元件240上。

提升装置224具有连接板242,该连接板的端部围绕彼此平行的摆动轴244、246一边支承在在第二支承元件250上形成的第二旋转支座248上,以及另一边支承在起竖杆232的远离其端部的位置上(参见图19)。起竖杆232与连接板242一起构成提升装置,该提升装置按照剪式升降机的原理起作用。

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纵梁206由c型型材构成。此外,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支承元件250位置固定地固定在c型型材中。另外,在第二实施例中,第一支承元件240被捕获在c型型材中并且沿着直线轴沿着双箭头252的方向可移动地支承在纵梁206上进而支承在基体204上。

此外,还设有第一起竖元件254,该起竖元件设置在起竖杆232的平移运动轨道中。起竖杆254被捕获在纵梁206的c型型材中并且能够沿着双箭头252的方向相对于可平移运动的第一支承元件240和位置固定的第二支承元件250运动。

为了对提升装置224进行操纵,设有鲍登线256(参见图17b),该鲍登线以已知的方式具有可承受压力的护套258,在该护套中容纳有拉线(芯线)260。护套258的一个端部固定在第一支承元件240上(参见图17b),而护套的另一端部固定在电动驱动装置262的壳体上(参见图16c)。电动驱动装置262可以例如且特别地如在ep2792277a1的图8及之后的图中所示的那样进行设计,在那里的内容通过引用全部包括在本申请中。拉线260的远离驱动装置262的端部固定在第一起竖元件254上。

为了与第一起竖元件254共同作用,起竖杆232具有不可转动与起竖杆连接的第二起竖元件264,该第二起竖元件在该实施例中被设计成曲线体。关于起竖元件254、264的构造和功能,参见如图1至图15的实例。在那里公开的特征和功能在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以被相应地转用或者说可以转用到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中。

如果通过电动驱动单元262从调整运动的初始位置(图16a)开始对鲍登线的拉线260施加拉力,那么第一起竖元件254与第一支承元件240之间的距离变小,其中,起竖杆撞到第一起竖元件254上并且在这里竖起,如例如从图19中可见的那样。在这里,第一支承元件240在图19中向左朝着位置固定的第二支承元件250的方向运动,而第一起竖元件254在图19中向右运动,直到例如到达例如在图16c中所示的调整运动的最终位置。

为了将支撑结构稳定地升高,对操纵提升装置224至230的鲍登线进行同步操纵。因此,避免了支撑结构214在高度调整中发生扭转。为了实现四根鲍登线的同步操纵,例如可以使用如ep2792277a1的图9的电动驱动单元,在该电动驱动单元中,两个电动机分别对一个丝杆螺母进行驱动并且每个丝杆螺母操纵两根鲍登线。因此,通过对两个电动机的同步操纵,可以同步地操纵四根鲍登线。但是例如也可以使用如在ep2792277a1中所示的电动驱动装置,在该电动驱动装置中,单个电动机驱动两个卷筒并且每个卷筒操纵两根鲍登线。但是根据本发明也可以使用任意其它合适的驱动装置,例如可以给每个提升装置224至230设置一个单独的驱动装置,其中,这些驱动装置为了将支撑结构214升高被同步操纵。

支撑结构214从在图16c中所示的升高位置到在图16a中所示的降低的初始位置的复位,是在驱动装置接通的情况下在支撑装置214以及可能存在的在支撑结构214上休息的人的重力下实现。

在附图的各图和各个实施例中,相同或者相应的部件具有相同的附图标记。如果在附图的各图中由于图示或者说明原因省去了部件,那么分别位于在其它图中的相关部件可以被相应地补充。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是,各个实例和实施例的特征也可以在实例和实施例中进行互换,也就是说关于第一实施例或者实例公开的特征可以相同或相应地也在其它实施例或者实例中进行设置。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也是显而易见的是,针对各个实施例或者实例公开的特征分别单独对本发明进行改进,也就是不依赖于相应实施例或者实例的其它特征。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