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装置和真空吸尘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23221阅读:274来源:国知局
分离装置和真空吸尘器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离装置和包含所述分离装置的真空吸尘器。



背景技术:

gb2508035a描述了一种真空吸尘器,其具有旋风分离器,该旋风分离器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单元和被布置在第一旋风分离单元下游的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第一旋风分离单元包括用于收集由第一旋风分离单元分离的脏物的容器。该容器具有基座,其可被打开以便移除碎屑以处置。此外,为了清洁,该容器可从第二旋风分离单元拆卸。

如果地毯纤维束,头发或其他大的碎屑可被捕获在中心罩和容器之间,用户必须将碎屑从容器和罩之间拉出,以便使用他们的手指或适当的工具清空该容器。替代地,用户可将容器从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完全地拆卸用于倒空。容器的移除和随后的复位是不方便的。而且,如果用户没有完全地倒空容器,被保留在容器中的较大的碎屑可被捕获在用于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的脏物收集器和容器基座之间从而允许空气和较大的碎屑直接地被卷入第一旋风分离器的流体下游,存在电机前过滤器堵塞且损坏电机的风险。

依附于罩的用于移除碎屑的罩擦拭器是已知的。然而,它们趋于复杂且难以制造。该复杂度还可使这样的机械不适于使用且易于机械故障。



技术实现要素:

一种分离装置,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单元,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筛网和擦拭件,该第一旋风分离单元包括具有旋风器轴线的第一旋风分离器,该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包括第二旋风分离器,该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关于第一分离单元沿平行于分离器轴线的方向移动,该筛网被布置在第一旋风分离器内以致它平行于分离器轴线延伸,该筛网被连接到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用于随着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移动,该擦拭件用于清洁筛网,其中该擦拭件被固定到第一旋风分离单元以致第二旋风分离单元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运动将筛网相对于擦拭件移动从而从筛网清洁碎屑。

将擦拭件固定在第一旋风分离单元的一部分上以致它可通过第一旋风分离单元相对于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的移动相对于筛网移动提供简单而有力的布置用于清洁筛网。

该第一旋风分离单元可包括容器,该容器包括圆柱形外壁,该外壁具有上边缘,该擦拭件被固定到该上边缘。该筛网可为管状筛网。该擦拭件可为环形的且可围绕管状筛网的至少一部分延伸。

该擦拭件可包括弹性材料。该擦拭件可具有下边缘,当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在第一位置中时该下边缘接触该筛网。

该筛网可具有下部外周边缘,且擦拭件可被布置以致第二旋风分离单元从第一位置移动入第二位置拉动筛网的下部外周边缘经过擦拭件的下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真空吸尘器,该真空吸尘器包括依照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分离装置,该真空吸尘器具有包括吸力产生器的体部部分,传感器和被布置为基于传感器的输出控制供应到吸力产生器的电力的控制器,其中体部部分关于第一旋风分离单元被固定以致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在第一和第二位置之间的移动将第二旋风分离单元相对于体部部分移动,该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包括触发设备,该触发设备被布置以致当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在第一位置中时触发设备在传感器的感应中,且当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在第二位置中时触发设备脱离传感器的感应,且该控制器被配置为当传感器检测到触发设备在传感器的感应中时能够供应电力到吸力产生器,且当触发设备脱离传感器的感应时,阻止供应电力到吸力产生器。

该传感器可为簧片开关且触发设备可为磁体。该体部部分可包括电池组,该电池组可包括所述传感器。

该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可包括滑动件,且体部部分还包括引导构件,该引导构件接收滑动件以致滑动件可相对于容器移动。该滑动件可包括所述触发设备。

该体部部分可具有吸力产生器入口,且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具有流体出口,其中当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在第一位置中时该吸力产生器入口和流体出口被对齐以致在使用中空气通过流体出口被抽吸进入吸力产生器入口,且当第二旋风分离单元在第二位置中时吸力产生器入口和流体出口脱离对齐。

附图说明

为了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且为了更清晰地示出本发明的执行效果,本发明将参考附图通过举例的方式进行描述,其中:

图1显示了真空吸尘器的第一实施例;

图2显示了图1中示出的真空吸尘器的主体部和旋风分离装置;

图3是图2中示出的主体部和旋风分离装置的横截面视图;

图4显示了从彼此分开的图2中所示的主体部和旋风分离装置;

图5显示了图4中示出的主体部的正视图;

图6a显示了第一配置中的图2中所示的主体部和旋风分离装置的一部分的后视图;

图6b显示了第二配置中的图2中所示的主体部和旋风分离装置的一部分的后视图;

图7显示了促动元件;

图8显示了真空吸尘器的第二实施例;

图9显示了图8中示出的真空吸尘器的旋风分离装置;

图10是图9中示出的旋风分离装置的横截面视图;

图11显示了图9中示出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第一部分;

图12显示了图9中示出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第二部分;

图13显示了图9中示出的旋风分离装置的促动器的一部分;

图14显示了从替代视角的图13中的促动器的一部分;以及

图15显示了图9中示出的旋风分离装置的结合卡持部的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显示了杆式真空吸尘器2,其包括主体部4,旋风分离装置6,棒8和清洁器头10。

图2和3显示了单独的主体部4和旋风分离装置6。主体部4具有上部部分12和下部部分14,该上部部分12容纳了电机和风扇单元13,该下部部分容纳了蓄电池组15形式的电源。在使用中用于握住真空吸尘器2的手柄16从上部部分12延伸到下部部分14。

该旋风分离装置6可拆卸地连接到主体部4。该旋风分离装置6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8和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

该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8包括具有圆柱形外壁23的容器22。容器22的上部部分限定旋风分离腔24,该旋风分离腔24具有纵向轴线x和入口26。容器22的下部部分限定脏物收集区域28,从进入的空气流中分离的脏物累积在该脏物收集区域28。进气管30被布置在入口26处且布置为促进旋风分离腔24内的旋转流动。

该容器22还包括端部壁,该端部壁形成容器基座32,该容器基座32通过铰接部34连接到圆柱形外壁23的下部部分以致容器基座32可在关闭位置(在其中容器基座32保持脏物在脏物收集区域28)和打开位置(在其中脏物可从脏物收集区域28移除)之间移动。该容器基座32与容器22的下部部分一起限定第一脏物收集器,该收集器用于收集通过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8分离的脏物。该容器基座32包括凸起部分35,其从基座32的剩余部分向上突出。该容器基座32通过卡持部36被保持在关闭位置中。在所示实施例中,该卡持部36包括弹簧夹,其与容器基座32一体形成。该卡持部36卡持到提供在容器22的下部外表面上的保持结构38上。

该容器22还包括推杆形式的促动器39,其被保持在容器22的侧部上的通道内,以致它可向上和向下(平行于容器22的外壁23)在第一(未展开)位置和第二(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当容器基座32在关闭位置时,促动器39从第一位置移动入第二位置迫使促动器39的下边缘在卡持部36和保持结构38之间以便释放卡持部36,且使得促动器39的相邻邻接部分与容器基座32接触从而迫使容器基座32离开关闭位置。

管状筛网40被布置在旋风分离腔24内。该管状筛网40形成罩,该罩与旋风分离腔24的纵向轴线x同轴地延伸。该筛网40包括硬的穿孔板,例如金属板。穿孔提供自旋风分离腔24的流体出口。

环形擦拭件42被固定到圆柱容器22的上部外周边缘。该环形擦拭件42包括弹性材料的截头锥形环,其从容器22的上边缘向内和向下突出且接触管状筛网40的外表面。

该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包括多个第二旋风器44,被布置为形成布置在第二旋风器44的固体出口下方的中空下部部分46的外壁,被布置在旋风器44之间第二旋风器44下游的电机前过滤器48和出口管50(其在两个邻近旋风器之间向后延伸到被提供在主体部4的上部部分12中的电机入口52)。

该中空下部部分46在管状筛网40内向下延伸。部分地限定在中空下部部分46和管状筛网40之间且部分地由第二旋风器44的外壁限定的进气管54从自旋风分离腔24的流体出口(由筛网40的穿孔提供)向上延伸到第二旋风器44的入口。该管状筛网40和中空下部部分46提供在管状筛网40的顶部和底部(通过端部壁55)处接合到一起以形成一体单元。

该中空下部部分46包括环形端部区段56,其由弹性材料制造。该端部区段56与容器基座32的凸起部分35接合且形成密封抵靠容器基座32的凸起部分35,以致容器基座32和中空下部部分46一起限定第二脏物收集器,该收集器用于收集由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分离的脏物。

如图4中所示,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包括滑动件58,该滑动件58从邻近出口管50的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的区域向下延伸。该滑动件58包括在滑动件58的相对侧上的第一和第二轨道60,62,其限定在轨道60,62之间延伸的通道64。

该主体部4包括安装部分66,该安装部分66从主体部4的上部部分12延伸到下部部分14。该安装部分66具有一对相对的槽68,70,其可滑动接收第一和第二轨道60,62。第二对槽72,74被提供在主体部的上部部分12的端部面上,在电机的每侧上一边一个。该第二对槽72,74可滑动接收轨道60,62的相应的上部部分。该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由此可相对于主体部4和脏物容器22向上和向下滑动.

促动元件76被安装到安装部分66且被布置为关于安装部分66绕轴线(其垂直于滑动件58的运动方向,在本实施例的情况下垂直于旋风分离腔24的纵向轴线x)旋转。

如图5和7中所示,该促动元件76具有三瓣构造78,80,82:它们是止动构造78,棘齿超越构造80和棘齿构造82,如图7中所示其沿相应的平行平面(其沿促动元件76的旋转轴线间隔开)延伸。

该促动元件76被布置以致止动构造78邻近安装部分76,且棘齿构造82从安装部分76间隔开间隔开最远。

该安装部分66具有第一枢转停止件84和第二枢转停止件86。该第一枢转停止件84被布置为使得促动元件76沿逆时针方向(如图5中所示)的旋转促使止动构造78的第一邻接表面88与第一枢转停止件84接触,从而阻止沿逆时针方向的进一步旋转。

该第二枢转停止件86被布置为使得促动元件76沿顺时针方向(如图5中所示)的旋转促使止动构造78的第二邻接表面90与第二枢转停止件86接触,从而阻止沿顺时针方向的进一步旋转。

该促动元件76可由此在第一位置(其中第一邻接表面88与第一枢转停止件84接触)和第二位置(其中第二邻接表面90与第二枢转停止件86接触)之间旋转。偏心弹簧91(仅在图5中示出)被布置在安装部分66和促动元件76之间,使得当出动硬件76在第一位置中时,该弹簧91促使促动元件76进入第一位置,且当促动元件76在第二位置中时,该弹簧91促使促动元件76进入第二位置。

回到图4,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的滑动件58还包括沿第一轨道60的内侧的脊状构造92。脊状构造92沿第一轨道60被定位,以致当主体部4和旋风分离装置6被固定到一起时,该脊状构造92在与促动元件76的棘齿构造82一样的平面中延伸。该棘齿构造82具有尖的末端,其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为v形形状。当促动元件76在第一位置中时,棘齿构造82的末端在脊状构造92之上。末端的轮廓对应于由脊状构造92的相邻脊形成的轮廓,以致当滑动件58在第一和第二槽68,70内向上移动时,棘齿构造82的末端在脊状构造92的相邻脊之间移动导致促动元件76绕它的旋转轴线摆动。

除了脊状构造92之外,滑动件58具有在第一轨道60的下部端部处的棘齿脱离构造94和被定位在脊状构造92的最高脊的直接下方的棘齿重置构造96。棘齿脱离构造94和棘齿重置构造96被布置为使得当主体部4和旋风分离装置6被固定到一起时,该棘齿重置和棘齿释放构造94,96两者在与促动元件76的棘齿超越构造80一样的平面中延伸。

磁体形式(未示出)的触发设备98被固定到滑动件58的下部端部、面向传感器100,该传感器100包括簧片开关(未示出),其被布置在主体部4的下部部分内。该传感器100形成控制系统的一部分,其被配置为当传感器100已由邻近传感器100的磁体98的存在而激活时允许真空吸尘器的操作且当磁体98脱离传感器100的范围时阻止真空吸尘器2的操作。

该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还包括分离器释放卡持部102,其枢转地安装在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的后部处。该分离器释放卡持部102具有保持结构104,其闭锁到提供在主体部4的上部部分12上的闭锁结构105上,以便阻止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被相对于主体部4向上拉动。

容器释放卡持部106被固定在主体部4的安装部分66的底部处。该容器释放卡持部106相对于容器悬臂延伸,且被布置为接合容器22的下边缘以便将容器22固定到主体部4。容器释放卡持部106可由此被弯入和弯出与容器22的接合。

在使用中,脏空气通过电机和风扇单元13被抽吸穿过真空吸尘器2。由第一旋风分离单元18分离的脏物累积在由容器基座32和容器22的下部部分形成的第一脏物收集器内。由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分离的脏物累积在由容器基座32的凸起部分35和中空下部部分46形成的第二脏物收集器内。

为了从真空吸尘器2移除累积的脏物,操作者首先用一只手抓住手柄16,于是使用另一只手将分离器释放卡持部102朝向体部104拉回导致它枢转,从而将释放卡持部102的保持结构104运动脱离与主体部4的闭锁结构105的接合。

操作者然后在分离器释放卡持部102上向上拉动,从而向上抽出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和管状筛网40穿过容器22的顶部。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和容器22之间的密封由此被打破。中空下部部分46的弹性端部区段56和容器基座32的凸起部分35之间的密封也被打破。

当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被向上抽出时,被收集在第二脏物收集器中的脏物可流出进入第一脏物收集器。将管状筛网40抽出容器增加用于第一脏物收集器内的空间的量,以致管状筛网40和容器22的外壁之间捕获的任何碎屑可落入建立在第一脏物收集器的底部中的额外空间中。此外,当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被向上抽出时,管状筛网40沿被固定到容器22的环形擦拭件42滑动。该擦拭件42沿筛网40迫动贴附到筛网40的脏物和碎屑(比如头发或线),且将碎屑自筛网40的端部推入第一脏物收集器。从容器22抽出的管状筛网40和管状筛网40通过环形擦拭件42的清洁的组合极大地改善被卡在由容器22的上部部分限定的旋风分离腔24中的碎屑的移除。

一旦操作者打破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和容器22之间的密封和中空下部部分46的弹性端部区段56之间的密封,不期望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被推回入容器22,直到容器22被清空之后为止。这是因为碎屑可能会被捕获在弹性端部区段56和容器22之间,从而阻止密封的再次形成且由此不利地影响分离装置6的分离效率。在容器22包含脏物的同时将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推回容器22的另一结果是当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被推回时空气和碎屑会被从容器22的顶部迫出来、穿过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和容器22的顶部之间的间隙。这可导致操作者在脏物从容器22的顶部喷出时被弄脏,这是不期望的。

图6a和6b显示了主体部4和旋风分离装置6的元件选择,以便帮助说明滑动件58,促动元件76和容器22上的促动器39之间的相互作用。图6a显示了在用户将分离释放卡持部102向上拉动之前的配置中的旋风分离装置6。

当滑动件58从图6a中所示的配置向上移动时,脊状构造92顶部脊与棘齿构造82接触且向上推动抵靠棘齿构造82的末端,导致促动元件76沿逆时针方向(如图6a中所示)旋转。当棘齿构造82移动离开时该顶部脊可由此推动经过棘齿构造82的末端。一旦顶部脊已经越过末端,弹簧91促使促动元件76沿顺时针方向返回由此促使末端与顶部脊直接下方的脊接合。当滑动件58向上移动时这对于每个脊重复。如果操作者在棘齿构造82与脊状构造92接合的同时尝试将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推回到容器22,止动构造78的第一邻接表面88和第一枢转停止件84的接触阻止促动元件76顺时针(如图6a中所示)旋转且由此阻止脊状构造92的脊推动经过棘齿构造82的末端。该脊状构造92和棘齿构造82由此形成棘齿形式的制动机构,一旦容器清空过程已开始其阻止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被推回入容器22。

一旦脊状构造92已越过棘齿构造82,进一步向上运动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促使棘齿脱离构造94与棘齿超越构造80的末端接触。当棘齿脱离构造94被抽出经过促动元件76时,棘齿脱离构造94向上推动抵靠棘齿超越构造80,导致促动元件76逆时针旋转。棘齿超越构造80的长度使得促动元件76旋转通过的角度远大于促动元件通过脊状构造92和棘齿构造82之间的接合被旋转过的角度。同时,止动构造78的瓣与促动器39的顶部接触,用于释放容器22的卡持部36,且由此提供凸轮,该凸轮在容器促动器39上压下从而释放卡持部36且打开容器基座32,如图6b中所示。棘齿脱离构造94导致的促动元件76的旋转将促动元件76旋转通过弹簧91的偏中心点。该促动元件76由此由弹簧91保持在第二位置中,且止动构造82的瓣阻止操作者关闭容器基座32。

为了关闭容器基座32,操作者必须首先推动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与管状筛网40一起回到容器22以便密封再次被形成在容器22和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之间。在这种情况下,滑动件58的棘齿重置构造96向下推动抵靠促动元件的棘齿超越构造80,从而顺时针旋转促动元件76回到第一位置。阻止操作者关闭容器基座32的止动构造78的瓣由此运动远离促动器39的顶部,允许用户关闭容器基座32。

该布置的益处在于一旦清空过程开始,操作者必须通过打开容器基座32然后在容器基座22再次关闭之前推动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回到容器22而完成该过程。这使操作者非常难以部分地从容器22移除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然后在碎屑仍然在容器22中的同时推动它回到容器22。它还使操作者难以在容器基座32被关闭的状态下然后推动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进入容器22来组装真空吸尘器,从而阻止操作者遭受由碎屑喷射的污渍。

应理解当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被抽出容器22且远离主体部4时,出口管50和电机入口52移动离开与彼此的对齐。如果真空吸尘器被激活,存在碎屑绕过旋风分离装置6且直接被抽吸进入电机的风险,其可能损坏该电机。然而,由于磁体脱离与传感器100的感应,当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向上移动时,真空吸尘器2失去动力,由此操作者不能疏忽地操作真空吸尘器2。这提供在电机入口被暴露时真空吸尘器2的意外操作的防护。

图8显示了筒式真空吸尘器202,其包括主体部204和旋风分离装置206,该旋风分离装置206可拆卸地安装到主体部204。

图9和图10显示了单独的旋风分离装置206。该旋风分离装置206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单元208和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10。该第一和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08,210具有类似于图1中所示的真空吸尘器的第一和第二旋风分离单元18,20的结构。该第一旋风分离单元208由此包括容器212,该容器212具有圆柱形外壁213(其限定旋风分离腔214和第一脏物收集区域216)和容器基座218,该容器基座218通过铰接部220被连接到外壁213且通过容器释放卡持部222(其闭锁到保持结构223,该保持结构被提供在容器212的下部外表面上)保持在关闭位置。该容器基座218包括弹性材料(比如橡胶材料)的隔膜219。外壁213的下部部分与容器基座218一起限定第一脏物收集器,该收集器用于收集通过第一旋风分离单元208分离的脏物。管状筛网224被布置在旋风分离腔214内,用于分离腔214的入口226被设置为穿过管状筛网224且径向向外打开进入腔214。包括弹性材料环的环形擦拭件228被固定到容器212的上部部分。

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10包括第一旋风分离单元208下游的多个第二旋风器230,电机前过滤器(未示出)和出口管232,该出口管232在两个邻近旋风器之间向后延伸。中空下部部分234被布置在第二旋风器230的固体出口下方,且在管状筛网224内向下延伸。中空下部部分234和容器基座218的隔膜219一起限定第二脏物收集器,该收集器用于收集通过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10分离的脏物。手柄235被设置在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10的顶部处,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10通过该手柄235可从主体部204移除且输送。

参考图11,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10还包括滑动件236,该滑动件236从出口管232下方的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10的区域向下延伸。该滑动件236包括第一和第二轨道238,240,该轨道238,240沿滑动件236的侧部延伸。该滑动件236具有脊状构造242,其沿滑动件236的中间部分邻近第二轨道240延伸。该脊状构造242具有多个脊,在本实施例中示出为六个,每个脊具有倾斜的上表面244和下表面246,该倾斜的上表面244向下延伸且远离滑动件236延伸,该下表面垂直于滑动件236的纵向方向延伸。最低的脊248被设置在脊状构造242下方。该最低的脊248也具有上表面250,该上表面250远离滑动件236向下倾斜。该最低的脊248的最大高度大于脊状构造242的脊的最大高度。卡持停止构造252被设置在最低的脊248的底部处。方形形状的停止孔254被设置为在轨道构造242直接上方穿过滑动件236。防护构造256从停止孔254在脊状构造242旁边延伸到卡持停止构造252。间隙258被设置在邻近最低的脊248的防护构造中。

参考图12至15,容器212被设置为具有促动器260,容器保持卡持部262和闭锁元件263(图15中所示)。推杆形式的促动器260被保持在容器212的侧部、槽265中,以致该促动器260可向上和向下(也就是,平行于容器212的外壁213)在第一(未展开)位置和第二(展开)位置之间移动。当容器基座218在关闭位置时,促动器260从第一位置进入第二位置的运动迫使促动器260的下边缘在卡持部222和保持结构223之间以便释放卡持部222。

参考图13和14,其显示了独立的促动器260,该促动器260包括细长的促动部分264,连接细长的促动部分264的连接部分266,从连接部分266向上延伸的防护部分268,和推钮形式的按压部分270,该按压部分270被布置在防护部分268的顶部上。

该促动部分264包括卡持部释放构造272,其在促动部分264远离容器212面向的侧部上。该卡持部释放构造272具有表面,该表面朝向容器212向下延伸。该促动部分264还包括停止构造274,其在卡持部释放构造272的直接上方。该停止构造274具有下表面,该下表面关于促动器260的运动方向垂直地延伸。该促动部分264还包括保持构造276,其是促动部分264面向容器212的表面上的凹处的形式。该保持构造276被布置在卡持部释放构造272和停止构造274之上。

防护部分268具有凹处277,其在防护构造268的下侧上、按压部分270的直接下方。

容器保持卡持部262枢转地连接到容器212的圆柱形外壁213。参考图15,该容器262包括第一突起部278,其在离枢轴最远的卡持部262的端部处。该第一突起部278被设置在容器保持卡持部262的下侧上,且朝向容器212的外壁向内突出。第二突起部280沿容器保持卡持部262的中间定位。该第二突起部280也朝向容器212的外壁向内突出。扭力弹簧282被布置在容器212的外壁213和容器保持卡持部262之间,以致容器保持卡持部262被偏压朝向容器212的外壁213。

该闭锁元件263包括板簧284和促动器接合元件286,该板簧284在一端处固定到容器212的外壁,该促动器接合元件286被固定到板簧284的另一端。闭锁元件263被布置为使得促动器接合元件286被向外偏压远离容器212的外壁。

参考图14,其显示了从替代视角的图13中所示的促动器260,张力弹簧288被布置在促动器260的下侧上的凹处内。张力弹簧288的一端被连接到容器212的外壁,且张力弹簧288的另一端被连接到促动器260以致促动器260被向上偏压入第一位置。

为了自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器移除积累的脏物,操作者一只手抓住手柄且另一只手向下推动在促动器260的按压部分270上。在被按下之前,促动器260通过张力弹簧288(其初始促动部分264的顶部与容器212上的槽265的上部端部表面邻接接合)被保持在第一位置。在该第一位置中,容器保持卡持部262的下侧上的第一突起部278位于穿过滑动件236的停止孔254中,且由此阻止容器212相对于滑动件236移动且由此阻止容器212相对于第二旋风分离单元210的移动。

容器保持卡持部260的第二突起部280被定位在卡持部释放构造272(图13中可见)的直接下方。因此,当促动器260相对于容器212被向下推动时,卡持部释放构件272滑到第二突起部280的下方,以致第二突起部280骑跨在卡持部释放构造272上,与促动器260的停止构造274接触。这导致容器保持卡持部262相对于容器212的外壁枢转,从而将第一突起部278移动脱离与停止孔254的接合且释放容器212,用于相对于滑动件236移动。该停止构造274阻止促动器260相对于容器212进一步移动。由此,当操作者在促动器260上向下推动时,容器212沿滑动件236滑动。当容器212向下移动时,该卡持部262的第一突起部278沿脊状构造242的倾斜上表面运行。下表面246是垂直的且由此阻止相反(向上)方向的移动。

该脊状构造242和容器保持卡持部262由此形成棘齿装置,其允许容器212关于滑动件236的向下运动但阻止向上运动。这确保一旦清空过程开始,用户难以在容器212倒空之前替换容器212。这个的优势已经在上文中关于图1中所示的真空吸尘器描述。

在容器212的最大行进距离处,该容器保持卡持部262与滑动件236的卡持部停止构造252接合。当如此时,容器保持卡持部262上的第一突起部278骑跨在最低的脊248上。这将容器保持卡持部262的端部进一步地枢转脱离容器212的外壁,将第二突起部280升起脱离与促动器260的停止构造274的接合。该促动器260可由此相对于容器212进一步地向下推入第二位置,以便迫使促动器260的端部在容器释放卡持部222和保持结构223之间,从而释放容器释放卡持部222,以便容器基座218可被打开以倒空第一和第二脏物收集器。当促动器260移动入第二位置时,闭锁元件263的促动器接合元件286通过板簧284被迫入与保持构造276接合,以致促动器260通过闭锁元件263被保持在第二位置中。这阻止容器基座222回到关闭位置。此外,该闭锁元件263保持卡持部在升起位置中,从而在第一突起部278没有接合脊状构造242的情况下容器212可沿滑动件236滑回。

当在第二位置中时,在防护部分268中的凹处277被定位在容器保持卡持部262上方。这提供用于容器保持卡持部262的空间以进一步地枢转远离容器212的外壁213,以致容器保持卡持部262的端部可被升高到卡持部停止构造252之上,用于将容器212完全地从滑动件236移除。

当容器212沿滑动件236返回到它的原始位置时,滑动件236的边缘290迫使闭锁元件263的促动器接合元件286朝向外壁213脱离保持构造276。一旦释放闭锁元件263,张力弹簧288将促动器266返回到它的第一位置。旋风分离装置206于是可返回到主体部204用于使用。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