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栏升降装置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143865阅读:来源:国知局
为优选,立柱上的锁定装置包括加盖勾,加盖勾包括上挡块和前挡块,阻止上横杆的左端或右端向上前方运动。
[0048]作为优选,左立柱或右立柱上对应的环或勾或扣或卡子或卡位上设有开口,开口由大变小再变大,开口具有弹性。这样的开口比上横杆左端或右端上的环或勾或卡扣或卡子略小,可防止上横杆左端或右端上的环或勾或卡扣或卡子跑出来;作为优选,开口朝上。
[0049]为了防止上横杆升起之后左右横向移动,上横杆左端或右端上设有横向卡位,立柱上设有与横向卡位对应的卡子,卡子卡住横向卡位,阻止其向左或者向右移动。所述立柱上的卡子的内径小于横向卡位最大外径大于横向卡位最小外径。
[0050]作为优选,所述上横杆杆端的横向卡位是指,在上横杆杆端至少有一处比其他部位的杆径大或小,例如在杆端设有一个环,环的外径大于上横杆的杆径;或者在杆端设有一个圆球,圆球与杆端通过一个细棍相连,圆球径和上横杆杆径一样大,但是圆球直径大于细棍的直径;再例如在距离杆端顶点2cm位置设有一凹槽,凹槽处的杆径小于杆端顶点的杆径;再例如在杆端设有一 T型卡子,T型卡子的头比杆大。
[0051]作为优选,所述锁定装置包括卡勾,卡勾与立柱铰接,转动卡勾,卡勾勾住上横杆。
[0052]作为优选,所述锁定装置包括U型扣,U型扣固定在立柱上,并且能够上下滑动,向下滑动扣住并锁定上横杆,向上滑动则开锁。
【附图说明】
[005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0054]图1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0055]图2是本发明第一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0056]图3是本发明第二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0057]图4是本发明第三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0058]图5是本发明第四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0059]图6是本发明第五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0060]图7是本发明第六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0061]图8是本发明第七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0062]图9是本发明第八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0063]图10是本发明第九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0064]图11是本发明第十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0065]图12是本发明第十一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0066]图13是本发明第十二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0067]图14是本发明第十三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0068]图15是本发明第十三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0069]图16是本发明第十四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0070]图17是本发明第十五个实施例的细节图。
[0071]图18是本发明第十五个实施例中导杆的细节图。
[0072]图中1.上横杆,2.左立柱,3.右立柱,4.导杆,5.导杆,6.下横杆,7.防护网,8.套环,9.防护网侧边,10.T形勾,11.卡扣,12.卡扣开口,13.圆形勾,14.弯勾,15.弯勾的下开口,16.弯勾,17.卡位,18.卡位开口,19.卡子杆,20.卡子的扳手,21.卡槽,22.卡槽,23.卡勾,24.卡勾,25.卡珠绳,26.绳子,27.挂勾,28.U形勾,29.环形勾,30.L形勾,31.加盖勾,32.挂勾,33.挂勾的横杆,34.挂勾的扳手,35.挂勾,36.卡勾,37.卡勾,38.活动挡,40.轴心,41.卡勾,42.托台,43.圆球,44.上横杆的横截面,45.挂勾,46.卡位,47.弯勾,48.弯勾的横杆,49.弯勾的扳手,50.导杆的连接杆,51.卡点,52.卡点,53.压簧,55.圆环,56.套筒,57.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73]在图1中,下横杆(6)两端分别与左立柱(2)和右立柱(3)相连。防护网由防护网
(7)构成,防护网的左侧边(9)与多个套环(8)相连,套环(8)与导杆(4)相连,套环可以顺着导杆上下滑动,套环外面包着塑料层,可以有效防止噪音,套环上设有弹簧开口,方便安装套在防护网侧边和导杆上。防护网右侧与左侧是对称的。导杆(4)、(5)分别固定在左右立柱上。防护网(7)的下边与下横杆相连,上边与上横杆(I)相连。图中上横杆(I)的左端升起之后通过锁定装置与左立柱(2)铰接,上横杆(I)的左端没有直接与导杆4相连,而是间接通过防护网的左侧边与导杆相连,这样上横杆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和余地。上横杆右端也升起之后通过锁定装置与右立柱上端相连,并且带动防护网一起升起,构成一个立面。解开锁定装置,上横杆带动防护网落下,方便人的进出。图中的套环也可以是直接套在立柱上的,这样立柱自身就是导杆,就不需要另设导杆了。另外,防护网侧边缝制成布套筒,布套筒套在导杆或立柱上代替套环。采用不套筒的好处是更加美观没有缝隙。
[0074]在图2中,是上横杆左端和左立柱对应的锁定装置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2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上横杆(I)的左端设有T形勾(10),T形勾头大杆细(所以T形勾相当于一个横向卡位);左立柱(2)上设有卡扣
(11),卡扣(11)的开口(12)由小变大,最小的部位恰好比T形勾的细杆部分略小,由于卡扣(11)具有弹性,所以T形勾(10)的细杆部分正好可以卡进卡扣之中,从而实现了上横杆左端与左立柱的铰接。卡扣由大变小再变大的开口可以阻止上横杆左端向上运动,T形勾的头部大于卡扣的内圈空隙,所以上横杆也不能左右移动。卡扣内设有防噪音的塑料。图1中的防护网(7)在垂直方向具有弹性,给上横杆一个向下的拉力,所以小孩自己很难解开上横杆与立柱的锁扣。此实施例中的卡扣由大变小再变大的开口和具有弹性的防护网,都可以防止上横杆向上运动,这两个特征,可以同时具备,也可以是只具备其中一个。另外,此实施例中的T形勾也可以换成普通的环形勾或弧形弯勾,立柱上对应的卡扣(I I)也可以换成U形或L型勾,只要上横杆的勾和立柱的勾相连之后能够阻止上横杆左右和前后移动就可以。此例中,可以是先升起上横杆的一端并锁定之后再升起病锁定另一端;(如果防护网比较松一点,向下的拉力比较小)也可以是两端同时升起并且两端同时升起之后,搁置在左右立柱上的卡扣11上(卡扣11同时也是一个托台),如果将上横杆推入卡扣11需要比较大的力,那么可以先后分两次将上横杆左右两端摁入卡扣,如果将上横杆摁入卡扣11需要的力不是太大,则可以同时将上横杆两端同时摁入卡扣。
[0075]在图3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上横杆和立柱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3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上横杆(I)的左端设有圆形勾(13),圆形勾(13)头大杆细,弯勾(14)固定在左立柱
(2)的上端,弯勾与立柱柱身共同构成了一个开口朝下的限位轨道,圆形勾(13)的细杆部分正好能够从弯勾(14)的下开口从下往上进入,再右拐,最后下行之后到达弯勾的内底部。同时,圆形勾的圆形头部大于弯勾的轨道间隙,所以限制上横杆左右挪动。这样,上横杆左端就与立柱之间铰接。解开上横杆下行轨道需要最少变换一次运动方向,所以对于婴幼儿来说很安全,婴幼儿自己不能解开。另外,为了更加保险,可以将限位轨道下行部分(弯勾的里圈)设计得具有弹性,并且正好比圆形勾的细杆部分略小,需要用力才能通过,反之,原路返回时也需要用力才能通过。
[0076]图4中,是在第二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上的弯勾的细节图。第二个实施例中的弯勾的限位轨道只有半圈,弯勾(16)与立柱一起构成的限位轨道有一整圈多,从最里圈出来,需要向上、向左、向下、向右、向上、向左、再向下才能出来,所以更加安全。另外,弯勾(16)也可以设计成圆弧形。另外,此例中的弯勾也可以与图1中的导杆的上端相贯通,上横杆左端与导杆相连,顺着导杆进入弯勾的限位轨道。最后,此例中采用弯勾限位轨道的固定方式,上横杆左右两端可以同时升起并固定,不一定需要先升起一端再升起另一端。
[0077]图5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上横杆和立柱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5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固定在上横杆(I)左端的环形勾(29)可以套在左立柱上的U形勾(28)上,一条弹性绳索(图中没有画出)一端与上横杆(I)的左端相连,另一端与立柱下端或下横杆相连,弹性绳索给上横杆向下的拉力大小介于成年女性可以提起的最小拉力和小孩不能提起或向上推起的最大拉力之间,这样上横杆左端就被固定在了立柱上,不能前后左后上下移动了。另夕卜,此例中的弹性绳索与防护网的侧边相连,绷紧的弹性绳索起到防止小孩从防护网侧边和立柱之间的间隙钻出来的作用,所以就不一定需要设置与防护网侧边相连的导杆了。(弹性绳索具有弹性的同时,也有一个最大延伸长度,也上横杆上升到最高点的时候也正好是弹性绳索达到最大延伸长度的时候。这样,就算小孩用力拉防护网侧边,也不能把防护网侧边与立柱之间的间隙弄到足够大。例如,弹性绳索可以由两股组成,一股具有弹性,一股没有弹性,由没有弹性的这一股来限定上横杆可以上升的最高高度。在这个实施例中,如果防护网的弹力比较小,那么可以将上横杆两端同时升起挂在左右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