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栏升降装置的制造方法_4

文档序号:9143865阅读:来源:国知局
立柱的U型勾上;如果防护网的弹力比较大,要将上横杆两端同时升起挂在左右立柱的U型勾上,实际操作起来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可以先挂好一端再挂另一端会轻松很多。本实施例也可以是,上横杆左端或右端采用横向卡位(例如T形勾10或者圆形勾13)代替环形勾29 ;先挂好一端再挂另一端有两种方式:第一种:单手拿左端挂左端,再挂右端;第二种双手握住上横杆,两端几乎同时升起,一端稍稍高点,一端稍稍矮点,先挂好较高的那一端,再挂较矮的那一端。此实施例中的U形勾同时也起到了一个竖向卡位的作用。
[0078]图6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和上横杆左端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6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固定在上横杆(I)上的L形勾(30)的水平部分可以正好由上往下进入到左立柱(2)上的有盖勾(31)的开口。从而使得上横杆左端无法上下左右前后移动(除了小开口的地方可能向上逃出之外)。为了更加安全,可以将上横杆(I)的左端与立柱下端通过一条弹性绳索相连(图中没有画出),或者图1中的防护网(7)具有弹性,给上横杆向下的拉力,使得小孩无法提起或者向上推起。因为护栏高度一般比小孩子肩部高或相仿,所以小孩很难向上提拉,唯一的可能是半蹲着用双手向上前方推上横杆,但是上横杆会被加盖勾的“小盖子”挡住不能向上运动。此实施例中的加盖勾和L形勾也可以是弧形的。
[0079]图7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和上横杆左端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7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图中,卡子的杆部分(19)的横截面是矩形;卡子的扳手(20)朝下时(图中所示),卡子的杆部分(19)比较粗的面(卡子的杆部分的横截面是矩形,矩形较长的那条边所在的面)对着开槽(17)的开口,不能通过卡槽(17)的开口(18)。卡子与上横杆(I)的左端铰接,并且扳动卡子的扳手(20),卡子的杆部分(19)可以转动。用手扳动卡子的扳手(20)大概90度之后,卡子的杆部分(19)较细的一个面(横截面矩形较短的那条边所在的面)就可以对着卡槽(17)的开口( 18),并且正好能够通过。卡子的杆部分(19)通过卡槽(17)的开口(18)之后,将卡子的扳手(20)转动至朝下,这样卡子的杆部分(19)较粗的那个面对着卡槽开口,这样卡子的杆部分就卡在了卡槽里面不能出来(卡槽(17)的开口小,槽内大,槽内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供卡子的杆部分转动)。
[0080]图8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和上横杆左端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8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所以图中卡槽(22)看起来稍稍有点窄,实际要比图中宽一点)。上横杆(I)左端设有卡槽(21),立柱(2)上有对应的卡槽(22),同样的,上横杆右端和右立柱也设有对应的卡槽。将上横杆两端升起搁在左右立柱对应的卡槽上,卡槽(21)卡入卡槽(22)之后,上横杆就不能前后左右下移动,只能向上运动。将卡槽上方的插销挡(23)向右插,挡住上横杆左端向上移动。卡槽(21)与卡槽(22)之间有足够的间隙和活动空间,使得上横杆左端升起右端处于低位的时候,两个卡槽之间不会卡死。另外,此案例中立柱上的卡槽22可以用挂勾代替;或者采用具有弹力的防护网代替插销挡(23)来防止上横杆向上运动;或者卡槽22的开口朝外(也就是立柱的正前方),卡槽21卡入之后,插销挡挡住上横杆阻止其向外运动;或者插销挡采用挡块代替,挡块固定在立柱上,通过转动或滑动来实现开闭。
[0081]图9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和上横杆左端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9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卡珠绳(25)与上横杆(I)的左端相连,卡珠绳上有若干个卡珠,卡珠比固定在立柱(2)上的卡勾(24 )略大,卡珠绳的绳子可以正好通过卡勾(24 )的开口,卡勾(24 )所处高度高于上横杆所能上升的最高点,所以卡珠绳卡到卡勾上之后,上横杆就稳固地与立柱连在一起,只有一手向上提上横杆左端,使得卡珠绳保持松弛状态才能用另一只手将卡珠绳从卡勾中解开。此例中的卡勾也可以是带开口的卡扣;卡珠绳也可以是一条绳索与一个或两个或多个卡子相连;只要与绳子相连的卡子比带有开口的卡扣大就可以。另外,此例中的卡勾也可以采用带有限位轨道的弯勾代替,绳子通过限位轨道进入弯勾里层,与绳子相连的卡子比限位轨道大,所以只要绳子进入限位轨道,卡子就始终都是卡在弯勾上的(例如弯勾可以设计成类似弹簧的螺旋形,一圈弹簧与另一圈弹簧之间的间隙就构成了限位轨道)。此外,此例中与上横杆相连的绳子和立柱上的卡勾可以对换,也就是说卡勾与上横杆相连,绳子与立柱相连。
[0082]图10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和上横杆左端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10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可以调节长度的绳子(26)—端与上横杆(I)左端相连,另一端与一个铁环相连。上横杆左端升起之后,绳子(26)依次从上往下绕过挂勾(27)、从下往上绕过28、最后与绳子相连的铁环挂在或卡在挂勾(32)上,绳子调节到合适长度,使得与绳子相连的铁环挂在或卡在挂勾(32)上时,上横杆左端正好上升到最高点。此例中的挂勾可以采用一个或若干个表面摩擦系数大的绑勾代替,另外与绳子相连的铁环采用较重的实心铁球代替,这样绳子可以直接缠绕在绑勾上,多缠绕几圈之后,就算实际下压上横杆绳子也不会松开。
[0083]图11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和上横杆左端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11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L形挂勾的横杆(33)与上横杆(I)左端相连,L形挂勾的扳手(34)可以转动,当上横杆左端上升到最高,L形挂勾的横杆(33)正好略高于与固定在立柱上的挂勾(35)的凹槽底部,并且正好能够横向(从右向左)插入挂勾(35)的凹槽中(也可以是,L形挂勾与上横杆杆端铰接,也可以沿着杆径方向左右滑动,就是说L形挂勾的横杆33是插在上横杆杆端横截面上面的,可以插的深也可以向外拔出来一截,但是不能完全拔出来,相当于一个插销),然后扳动L形挂勾的扳手(34),使之由图中的朝上位置变为朝下,这样就把上横杆的挂勾就勾住了立柱上的挂勾,两者连接在了一起。本实施例中的L形挂勾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一个圆环上焊接一条小铁杆,圆环套在上横杆杆端与之铰接,小铁杆相当于扳手,扳动扳手可以转动圆环使得小铁杆朝上开锁或者朝下锁合。另外,作为优选,图1中的防护网(7)的侧边设有一条魔术贴带子,魔术贴带子下端直接或间接与下横杆相连,魔术贴的勾面绕过上横杆左端,然后再往下回来粘在魔术贴毛面上,这样就可以调节防护网(7)的侧边的高度,从而可以调节限定上横杆左端可以上升的最高高度。
[0084]图12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和上横杆左端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12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卡勾(36)与上横杆(I)的左端相连,卡勾(37)固定在立柱上端,其上设有活动挡(38),当活动挡(38)抽起时,露出一个开口,卡勾(36)的横杆部分可以从这个开口卡入卡勾(37),然后活动挡(38)向下关闭开口。活动开口也可以设计成转动式的,图中活动挡
(38)球形的那一端转动朝上的时候,卡勾(38)的开口开启;活动挡(38)球形的那一端转动朝下的时候,卡勾(38)的开口关闭。或者设计成弹扣式的,类似活动开口的钥匙扣或快速挂扣。本实施例中的活动挡(38)也可以设计成一个倒U形,倒U形的一只脚直接与立柱相连,并且可以上下活动,向上拔起卡勾(37)开口露出来,向下活动则关闭卡勾(37)的开口。
[0085]图13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和上横杆左端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上横杆(I)的左端设有导环(39)套在导杆(4)上,升至最高点之后(高于图中挡棍
(40)所处高度),固定在立柱(2)上端的活动挡棍(40)向右移动并且挡住导环(39)阻止其向下运动。本实施例中,导环(39)可以用一个球径大于上横杆杆径也大于导杆与立柱之间间隙的木球代替,上横杆左右两端分别夹在导杆与左右立柱之间的间隙中,由于有木球卡住,所以只能上下运动,不能左右横向运动。导杆与立柱之间的间隙实际构成一个轨道,导杆与立柱之间的间隙由大变小,在上端间隙比上横杆的杆径还要略小,导杆上端具有弹性并且表面摩擦系数大(例如导杆上端包有橡胶层),所以导杆与立柱上端相当于形成了一个有弹性的卡子,上横杆升起之后稍稍用力向上提,可以将上横杆卡在左右轨道上端,然后再锁上挡棍。
[0086]图14中,是在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更改了立柱和上横杆左端的锁定装置的细节图。(在图1中,人是站在护栏的正前方看过去,图14是站在靠近左立柱的左前方的位置看过去)。上横杆左端设有圆球(43),球径大于上横杆(I)的杆径,也大于托台(42)的内宽,所以上横杆左端放在托台上不会向右挪动。将上横杆两端同时升起之后,搁放在左右立柱的托台上,图中导杆(4)的上端是高于托台的,这样可以挡住上横杆两端,使之不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