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尘分离装置及吸尘器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144062阅读:来源:国知局
高效过滤分离气流中夹带的细尘;集尘漏斗突破性地采用与过滤栅同心设置,实现了气流的无障碍高速静音旋转;气尘分离装置整体采用无死区结构,解决了卫生清洁难题。
【附图说明】
[00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附图。
[0028]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剖视图;
[0029]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外杯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内杯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内部的部件示意图;
[003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过滤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集尘漏斗的结构示意图;
[0034]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过滤部件和集尘漏斗的组装示意图;
[0035]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6]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导流板的组装示意图;
[0037]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导流板与内杯的组装示意图;
[0038]图1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旋风板和集风板的爆炸示意图。
[0039]其中,图中附图标记对应为:1-外杯,11-第一进风口,12-密封槽,2-内杯,21-第二进风口,22-开口,23-密封体,24-凸块,3-过滤部件,31-过滤孔,32-柱部,33-过滤部,
4-集尘漏斗,42-集尘管,43-凸面,44-限位条,5-导流板,51-导流孔,52-漏尘孔,53-柔性圈,54-卡条,6-第二旋风组件,61-旋风板,611-旋风管,612-旋风进孔,62-集风板,621-集风管,7-上盖,71-出风口,8-棉层,81-棉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4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41]实施例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剖视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内部的部件示意图,从图中可以清楚地看出,本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包括尘杯和气尘分离器,所述气尘分离器设置在尘杯中,所述尘杯包括具有空腔的外杯1和内杯2,所述内杯2设置在外杯1内,
[0042]所述气尘分离器包括第一旋风组件、集尘漏斗4和第二旋风组件6,其中,所述第一旋风组件套设在集尘漏斗4的外部,所述第一旋风组件设置在内杯2中,所述第二旋风组件6设置在第一旋风组件的上方,所述第二旋风组件6的下端与所述集尘漏斗4的上端连通,
[0043]所述外杯1、内杯2、第一旋风组件和第二旋风组件6依次形成气流通路,所述内杯2的侧壁设有开口 22,所述开口 22用于将内杯2内旋转的气流中的尘体分离到内杯2外部,所述第一旋风组件用于分离流经第一旋风组件的气流中的尘体,所述第二旋风组件6用于分离流经第二旋风组件6的气体中的尘体,在第二旋风组件6中被分离的尘体落入所述集尘漏斗4,与尘体分离的气体通过第二旋风组件6排出所述气尘分离装置。
[004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旋风组件具体包括过滤部件3和导流板5,所述过滤部件3套设在集尘漏斗4的侧壁外部,所述导流板5盖设在集尘漏斗4、过滤部件3及内杯2的上边沿,所述气尘分离装置还包括上盖7,所述上盖7盖设在第二旋风组件6上。
[0045]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过滤部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过滤部件3为漏斗状,显然,所述过滤部件3也可以为底部设有开口的桶状,所述过滤部件3包括柱部32和过滤部33,所述柱部32为空心圆柱面,所述过滤部33为上宽下窄的中空锥面状,所述过滤部33的上端边沿与柱部32的下端边沿连接,所述过滤部33上设置有过滤孔31,所述过滤孔31以栅状或孔状分布在过滤部33的表面;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集尘漏斗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集尘漏斗4向下伸出集尘管42,所述集尘管42的下端穿过所述过滤部件3的底部,进而伸到尘杯底部;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过滤部件和集尘漏斗的组装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集尘管42上设有限位条44,所述过滤部件3套设在所述集尘漏斗4的下方,所述过滤部件3的内侧面贴近所述集尘漏斗4的外侧面,所述过滤部件3的下端边沿与所述限位条44接触,所述限位条44托载所述过滤部件3,本实用新型包括但不限定于利用限位条安装过滤部件的方式,也可以其他安装方式,比如卡扣、螺纹等等,所述集尘漏斗4的锥面上端设有若干个向集尘漏斗4的中心凸出的凸面43,所述柱部32的上端边沿与所述集尘漏斗4的上端边沿齐平,每个凸面43与所述柱部32的内侧壁之间形成导风通道,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导流板的结构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所述导流板5上开设有与所述导风通道连通的导流孔51,优选地,所述导流孔51的形状和大小与所述导风面43和柱部32围成的单个导风通道的形状和大小一致;所述导流板5上还开设有多个与所述集尘管42连通的漏尘孔52,所述漏尘孔52错落分布,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导流板的组装示意图,如图所示,所述导流板5与所述集尘漏斗4通过螺钉固定,所述导流板5的面积大于所述集尘漏斗4和过滤部件3的上端端面面积,所述导流板5同时盖住集尘漏斗4和过滤部件3的上端面。
[0046]图10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气尘分离装置的导流板与内杯的组装示意图,由图中可以看出,所述导流板5的下表面边沿设有卡条54,所述卡条54上设有卡口,所述内杯2的侧壁外表面上边沿设有与所述卡口配合的凸块24,优选地,所述卡条54和凸块24的数量为均为两个,优选地所述凸块24在内杯2的圆周边沿上相差180°,当所述凸块24卡入相应的卡口中,实现所述内杯2和导流板5的固定,所述集尘漏斗4的集尘管42的下端与所述内杯2底部相抵;所述导流板5的边沿设置有柔性圈53,将所述导流板5和内杯2放入所述外杯1中时,所述柔性圈53与所述外杯1的侧壁内表面贴合,所述导流板5将外杯1上下分隔,使外杯1内导流板5下方的气体只能通过过滤孔31进一步进入到所述导流板5上方的区域内。
[0047]由图11可以看出,所述第二旋风组件6包括旋风板61和集风板62,在组装所述旋风板61和集风板62时,在两者之间夹设一棉层8,所述棉层8上设有若干个棉孔81,所述旋风板61向下伸出旋风管611,所述旋风管611的上端边沿即为旋风板61的开孔边沿,所述旋风管611与所述漏尘孔52 —一对应,所述旋风管611的下端与漏尘孔52对接,为了方便旋风板61与所述导流板5的固定,在所述导流板5的上表面设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