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面光伏立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桩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8040发布日期:2020-05-22 22:06阅读:9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面光伏立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桩施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地面光伏立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桩施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地面光伏项目建设在土质坚硬的土地上时,其支架立柱基础通常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桩基础,规格一般为φ300mm,露出地面高度为500-800mm,该结构混凝土钢筋用量少,开挖量小,造价低,对原有植被破坏小,因此越来越多的地面光伏项目采用该类型基础。这种现浇微型短桩基础目前的施工方法是采用木模板支模,利用方木及脚手架进行模板的固定。该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材料用量多,装置体积大、笨重且易受损,须做好防雨淋保护措施;(2)操作繁琐,耗费人工多,施工成本大;(3)牢固性不强,在混凝土浇筑及振捣时容易导致模板移位跑模,无法保证立柱垂直度,易产生不合格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操作轻便、安全可靠、可重复利用的地面光伏立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桩施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面光伏立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桩施工装置,包括两块立柱模具、两条抱箍、三条可调支脚、三条连接杆,立柱模具是由金属板压制形成的半圆形模板,两块立柱模具相互对接形成内空的圆柱形模板,抱箍是由钢板压弯形成圆弧形抱箍,每一条抱箍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三块连接板,相邻的连接板之间的间距相同,两条抱箍分别上下排列的箍在相互对接的两块立柱模具外表面,可调支脚包括上支脚和连接在上支脚底端的下支脚,上支脚外表面连接有连接套管及连接在连接套管上的连接套管连接板,三条可调支脚的上支脚上端分别与位于立柱模具上侧的抱箍外表面的连接板铰接,三条连接杆的内侧端部分别与位于立柱模具下侧的抱箍外表面的连接板铰接,三条连接杆的外侧端部分别与三条可调支脚上支脚外表面的连接套管连接板铰接。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可调支脚的上支脚和下支脚分别是镀锌钢管,且上支脚的管径大于下支脚的管径,上支脚靠底端位置的管壁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外表面焊接有螺母,螺母的螺孔与定位孔相对应,下支脚上端穿入上支脚底端,用支脚固定螺栓穿过上支脚底端的螺母可定位上支脚和下支脚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套管是镀锌钢管,连接套管的管壁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外表面焊接有螺母,螺母的螺孔与定位孔相对应,用连接套管定位螺栓穿过上连接套管表面的螺母可定位连接套管和上支脚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连接杆包括相互连接的内连接杆和外连接杆,内连接杆和外连接杆分别是镀锌钢管,且外连接杆的管径大于内连接杆的管径,内连接杆外端穿入外连接杆的内孔中,内连接杆内侧端部与位于立柱模具下侧的抱箍外表面的连接板铰接,外连接杆外侧端部与可调支脚上支脚外表面的连接套管连接板铰接,外连接杆内侧靠端部的管壁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外表面焊接有螺母,螺母的螺孔与定位孔相对应,用连接杆定位螺栓穿过外连接杆的螺母可定位外连接杆和内连接杆的相对位置。

本实用新型地面光伏立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桩施工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经济性好: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移动方便,操作简单,耗材少,属于工具化型式,可重复利用,材料寿命不受外在天气影响。

2、安装质量好:本实用新型以工具式安装铝模板,牢固性强,不受混凝土浇筑时冲刷力的影响,有效避免了跑模现象,同时浇筑后桩基础外观平整光滑。

3、适用性强:本实用新型可根据不同地形条件进行调节固定,确保施工后立柱呈竖直状态,保证了立柱的垂直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地面光伏立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桩施工装置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地面光伏立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桩施工装置的正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地面光伏立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桩施工装置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地面光伏立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桩施工装置的俯视图;

图4是上支脚、连接套管、连接套管连接板及外连接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5是可调支脚的上支脚与下支脚或连接杆的内连接杆和外连接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6是抱箍与可调支脚的上支脚或连接杆的内连接杆连接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立柱模具,2-抱箍ⅰ,3-连接板,4-可调支脚,5-连接套管,6-抱箍ⅱ,7-连接杆,8-连接套管连接板,9-连接杆定位螺栓,10-上支脚,11-下支脚,12-连接套管定位螺栓,13-支脚固定螺栓,14-连接螺栓,15-内连接杆,16-外连接杆,17-抱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地面光伏立柱现浇钢筋混凝土桩施工装置,包括两块立柱模具1、两条抱箍17、三条可调支脚4、三条连接杆7。

立柱模具1是由金属板压制形成的半圆形模板,两块立柱模具1相互对接形成内空的圆柱形模板。抱箍17是由钢板压弯形成圆弧形抱箍,每一条抱箍17外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三块连接板3,相邻的连接板3之间的间距相同。两条抱箍17分别上下排列的箍在相互对接的两块立柱模具1外表面。

可调支脚4包括上支脚10和连接在上支脚10底端的下支脚11,可调支脚4的上支脚10和下支脚11分别是镀锌钢管,且上支脚10的管径大于下支脚11的管径。上支脚10靠底端位置的管壁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外表面焊接有螺母,螺母的螺孔与定位孔相对应。下支脚11上端穿入上支脚10底端,用支脚固定螺栓13穿过上支脚10底端的螺母可定位上支脚10和下支脚11的相对位置。三条可调支脚4的上支脚10上端分别与位于立柱模具1上侧的抱箍(即抱箍ⅰ)外表面的连接板3铰接,具体连接方式如图6所示,上支脚10上端压扁并开螺栓孔,连接板3也开螺栓孔,连接螺栓14穿过两对应螺栓孔将上支脚10上端与连接板3铰接。上支脚10外表面连接有连接套管5及连接在连接套管5上的连接套管连接板8。连接套管5是镀锌钢管,连接套管5的管壁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外表面焊接有螺母,螺母的螺孔与定位孔相对应,用连接套管定位螺栓12穿过上连接套管5表面的螺母可定位连接套管5和上支脚10的相对位置。连接套管连接板8固定连接在连接套管5表面。

三条连接杆7的内侧端部分别与位于立柱模具1下侧的抱箍(即抱箍ⅱ6)外表面的连接板3铰接,三条连接杆7的外侧端部分别与三条可调支脚4上支脚10外表面的连接套管连接板8铰接。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杆7包括相互连接的内连接杆15和外连接杆16,内连接杆15和外连接杆16分别是镀锌钢管,且外连接杆16的管径大于内连接杆15的管径。外连接杆16内侧靠端部的管壁设有定位孔,定位孔外表面焊接有螺母,螺母的螺孔与定位孔相对应,内连接杆15外端穿入外连接杆16的内孔中,用连接杆定位螺栓9穿过外连接杆16的螺母可定位外连接杆16和内连接杆15的相对位置。内连接杆15内侧端部与位于立柱模具1下侧的抱箍(即抱箍ⅱ6)外表面的连接板3铰接,具体连接方式如图6所示,内连接杆15内侧端部压扁并开螺栓孔,连接板3也开螺栓孔,连接螺栓14穿过两对应螺栓孔将内连接杆15内侧端部与连接板3铰接。外连接杆16外侧端部与可调支脚4上支脚10外表面的连接套管连接板8铰接。

施工时,根据现场地形情况,分别通过支脚定位螺栓13、连接杆定位螺栓9调整可调支脚4和连接杆7的长度,通过连接螺栓14、连接套管定位螺栓12的松紧调整可调支脚4、连接杆7的角度,使整个装置处于牢固状态并确保立柱模具1的垂直度,一般可调支脚4与立柱模具1的角度为45°-55°,装置可达到牢固状态。后将混凝土浇注到立柱模具1中,待混凝土初步凝结拆除两条抱箍后即可拆下立柱模具1。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并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列举的形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